老了以後,何去何從?

夢醒y


有兒有女的居家養老,親人在身邊,不孤獨不寂寞。無兒無女的不用怕,黨和政府關心咱,老了就進養老院。


我是好老譚


我是老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老了以後,何去何從。

我和媳婦曾經很認真的討論過這個話題,大概有了初步打算:老了以後回老家縣城生活。我們計劃會等孩子都大學畢業工作穩定後從西安移居老家,現在計劃在老家縣城買一套房子,已經交了定金,大城市生活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年輕時為了兒女教育,為了賺錢生活到大城市,老了以後就回老家,老家縣城生活節奏慢,壓力小,適合養老。

我媳婦老家是渭南潼關,潼關現在在打造旅遊縣城,縣城建設非常美,環境也好,老了就回潼關。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70後大叔的生活


我剛步入老年的生活,總結一下我的心得。我年輕時, 對生活的態度,是馬馬虎虎,那是因為沒有時間,去消費一些高質量的生活。現在好了,我有的是時間,不用早出晚歸。而是留守家裡快樂我的人生,充實我的生活。並且還學會了上頭條。寫點作品出來。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學習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頭條給了我機遇。我要感謝頭條。


馮智慧


自從有病好了以後,再出外打工力氣活幹不動,不能待著白吃飯吧,孩子和兄弟姐妹們勸說:幹一輩子的人就歇著吧!我是呆不住的人,有活幹既煅燒身體又不寂寞,不願到人堆神侃瞎聊,也不愛搬磚修長城,兩個弟弟栽的山杏樹誰也不管,我接手重新嫁接換頭,三片杏樹有九百多棵,天天有活幹,逐漸就要有收入。覺得挺好的!


燕柏1


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何為老,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法定退休年令,我國男性公民無論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一律是六十歲。女性公民企業是五十歲,行政事業單位是五十五歲。目前國家正處於老齡化狀態,所謂老齡化是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那麼,是不是六十歲以上就算老了呢?實際情況應該不是,無論男女,六十歲花甲之年,人生轉了一大圈。單從身體條件而言,我認為六十歲還談不上老。大多數到六十歲的人,還沒衰老的跡像,有的還紅光滿面,精神喚發,有的還身材健碩,不輸當年,更有些練家子,無論什麼項目,無論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看起來比實際年令都要更加年輕,坐公交沒人讓坐,排長隊也不優先。這樣的人乍也看不出一個老字來。所以,對待這個老字,輕易不要往自己身上靠,老與不老全在於心,實際也反映你對人生的態度。

第二,何為老,應以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定。作為生理年令只是個參考。一般的人六十歲以後就退休了,(也有外國的退休標準是六十三,六十五歲)這就以為著個人不能為國家再創造財富了,以後的生活保障全靠國家來養了。但是就國家層面而言,六十歲以上的人,一部分是我們國家的脊樑骨,一部分是我們國家的中流砥柱,更有一部分精英階層,何止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歲,還在默默無聞的為人類做著貢獻,他們何談老矣。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的健康壽命也不斷增長,目前我國的人均壽命已達七十七歲,生命週期的延長,證明個體健康的改善。人類在不斷的適應大自然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和發現,使自已更加適應於大自然的生存條件。過去的人類最多活到三四十歲,現在的百歲高齡人,八九十歲的高壽人比比皆是。

第三,老的概念確定了,去處也就明瞭了。所有的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死才是人生的歸處。以我看來老和死相連的很緊,什麼叫老,我認為一個人無論年令多大,只要能生活自理,耳不聾,眼不花,牙口好,吃的香,睡的著,不依賴別人而生活,基本上無大病,活多大年齡都不依賴別人,這就叫做不老松。反過來,你雖無壽限,但病體纏身,天天吃藥,時不時往醫院跑,不能吃,不能喝,全靠營養液來維持生命,還一直離不開親人們的照顧,甚至還有拖垮親人子女的現像,這樣的生命你即是四五十歲,五六十歲,其實早已老矣。人生是單程車票,只有去沒有回,無非是一個死字了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做為一正常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是人生的開端,而死也是人生的開端。只不過是生命轉換的另一種方式罷了。所以,年少不重要,年老也不重要,健康才是最重要,所有的自由,健康才是最大的自由!


學詩以言29654876


這得從兩個方面來看城裡老人和農村老人,城裡的老人老了以後基本都有退休金有工資而且孩子相對來說都有穩定工作,他們就會老有所以,可以跳舞.打太極拳上老年忠心,農村老人最怕自己老去,老了以後再出去打工上工地沒人要,沒有工資孩子基本靠打工,孩子出去打工地裡的活還得自己動手,接孫子等農村老人除非自己幹不動,否則沒有老的時侯。








義生澄諾


老了以後,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應該的從兩個層面來說,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

有的人老了,兒女都不用再操心了,可以安度晚年了,可以找一處適合養生的場所盡情地享受美好的生活。這是有物質基礎的人。而沒有物質基礎的人,像農村老人,能動還得動,還要繼續在土裡扒錢來養活自己。不是兒女不孝,是老人們考慮兒女們負擔太重,能為他們減輕一分錢就減輕一分錢。

還有一種是精神文明上的,他們有了物質基礎過剩之後,對精神層面需求就過旺了。喜愛唱歌則唱歌組合成一個小團體,喜愛體育運動可以組合成一個小團隊……總之要求找到精神家園。

當然老有所學,老有所愛,老有所養,老老所求,才是老了以後人生最大的幸福。什麼是幸福的晚年,我個人認為,兩者兼得才是。不能丟一保一,都是殘缺的人生。

老了只是身體與器官上的,但心要不服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社會,為家庭,為自己發揮最後的光和熱!


春天裡的詠歎調


人這輩子,

無論風光還是平凡,

精彩還是平淡,

真的很短。

童年間,

青春光陰如過駒,

譬如朝露夢一般;

來不及好好感受,

就已渡完。

中年時,

責任像大山壓身上,

酸楚像石頭在心間;

經歷過坎坷波折,

品嚐了酸甜苦辣,

辛辛苦苦的奮鬥,

默默無言的硬扛,

苦在心裡,累在身上。

然而,

累又能如何?

苦又能怎樣?

全都是,

為了責任、承諾,

愛與擔當。

就算日子再難熬,

無論路上多少傷,

都要樂觀去面對,

溼潤著眼睛,

帶了笑樣往前趟。

老了以後,

苦也好,累也罷;

名也好,利也罷;

毀也好,譽也罷;

罷,罷,罷!

統統、一概、全部都放下。

只祈願:

自己、家人和朋友:

福氣滿滿全收穫,

災禍點點不剩下。

更期盼:

國運昌,

民生旺,

日月重光,

燈火萬家!


亦山一語


老了以後,用蘇東坡的一句話來描繪我的內心世界是合適的“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我會買一棟別墅,種種花養養魚,喂個小狗,練練字畫。和老伴度過一個美好的晚年。



空山先生


中國人傳統的觀點是養兒防老,但現實社會中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不是說子女不孝靠不上,而是社會的發展,老年人有了更好的歸宿。當自已步入老年,子女也正是事業正忙紅紅火火之時,他們雖有心照顧咱們,但由於事情比較多,他們不可能啥也不做留在家裡,我們也不忍心讓孩子們那樣去做,現在社會上建了好多的老年公寓,這些公寓環境設施好,服務也不錯,標準間,有電視,可洗澡,一天三頓飯做好了就吃,天天衛生有人打掃,比住賓館酒店都還舒服,而且收費不高,吸引好多的老年朋友。所以我覺得,未來當咱們老了以後,不要連累孩子們,老年公寓就是挺好的選擇。[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