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聊聊文化历史故事


很好奇,提问者是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个人以为:乐和就是那个乐和,有一定的本领,结局也不错,可他哪里“深藏不露”了呢?

在水浒传中,才艺方面,尤其是音乐曲艺方面,有着真本领的人并不多。在108将中,这样的人有三位,最容易为人们想到的是燕青,其次是五虎将之一的董平,书中说他“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铁叫子乐和,他与董平、燕青一样,“诸般乐品学著便会”,可以说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这从乐和的绰号也能看出来,所谓“铁叫子”,就是说他唱歌唱得好。

比如梁山大聚义时,宋江填了一首《满江红》的词,主要表达自己希望皇帝早早降诏招安的意思。唱这首词的人是谁?不是董平,也不是燕青,而是乐和。

然而乐和不仅仅是会唱歌,他做事也不错,用原文来说就是“做事见头知尾”。这一点,可以从解珍解宝被害,孙立孙新反出登州看出来。

乐和本来是登州的小牢子,也就是狱吏,他的姐姐嫁给了孙立,即乐大娘子,孙立是登州提辖,也是他安排乐和做了小牢子。孙立的弟弟叫孙新,孙新老婆是顾大嫂。顾大嫂是解珍解宝的表姐,乐和是解珍解宝的小舅子。

简而言之,解珍解宝的母亲,跟孙立孙新的父亲是兄妹,解珍解宝的父亲,和顾大嫂的妈妈是兄妹,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正因如此,所以解珍解宝因为打死一只老虎,被毛太公陷害时,乐和与顾大嫂作为解氏兄弟与孙氏兄弟的“中间人”,联络了孙立孙新,包括邹渊邹润等,反出了登州,杀了毛太公一家,投奔了梁山。

这次事件,乐和又是与解珍解宝认亲,又是联络顾大嫂,又是找姐姐乐大娘子,还亲自参与劫狱救人等,的确会做事。

乐和、孙立、顾大嫂等人投奔梁山后,当时宋江正在攻打祝家庄,孙立和栾廷玉是师兄弟,于是他想了个计策,带着这些人,投了栾廷玉,假意帮助祝家庄,实际上是作为卧底。后来祝家庄顺利被攻破,乐和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乐和便提着枪直唱将入来。邹渊、邹润听得乐和唱,便唿哨了几声,轮动大斧,早把守监房的庄兵砍翻了数十个,便开了陷车,放出七个大虫来,各各寻了器械,一声喊起。——《水浒传》

上梁山后,乐和便没有什么事迹了,或是帮朱贵开店;或是随汤隆一起,赚徐宁及其家眷上梁山;或是和柴进一起,假扮军官,保全蔡福蔡庆;或是和萧让一起,到东京一起办招安之事(结果被高俅给软禁了),幸亏后来燕青救了他们出来。

南征北战期间,乐和也有参战,但没有什么大成就。

征讨王庆后,乐和被王都尉看中,直接把乐和接去家里了。后来,书中最后也提到了乐和的结局。

次日,王都尉自来问宋江求要“铁叫子”乐和——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水浒传》

<strong>

其实,从乐和的事迹来看,他并没有说得那么神乎,更没有什么“深藏不露”。救解珍解宝,是因为他是解氏兄弟和孙氏兄弟的中间人;卧底祝家庄,主要靠孙立和栾廷玉的关系;除此之外,乐和没啥事迹了。

乐和藏什么了?“不露”什么了?并没有。难道仅仅因为乐和最后没有参与征方腊,结局不错,就说他“实力深藏不露”吗?乐和压根没有藏着自己什么实力啊,原著中也没有任何文字能证明。

很多人评论水浒108将,会对那些排名靠后的人物,莫名夸大。

比如孙立,很多人说他有五虎将的实力,被宋江打压了,实际上原著早就说过“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乐和也是个例子,为何说他实力深藏不露呢?我想,多少是有点“结果论”了吧。


自说文史


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后期征方腊时,宋江军队不是少了安道全,就会少死几位好汉了。乐和在整部水浒传中,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小说在介绍乐和出场时如此介绍他:说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器尽皆晓得,学着就会。做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介爱。

可以说,施耐庵对乐和的评价是带有几分宠爱的来塑造这个人物的。

乐和,籍贯茅州,外号铁叫子,星号是地乐星,在梁山108位好汉中排名第77位,是梁山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上梁山前,乐和是登州城里看守监狱的小牢子,他聪明伶俐,各种乐曲,一学就会,又有一副好噪音,人称“铁叫子乐和”。从作者为其写的赞诗“玲珑心地衣冠整,俊俏肝肠语话清。能唱人称铁叫子,乐和聪慧自天生。”可以看出,乐和是个文武双全、兴趣广泛、聪明绝顶的风流人物。

刚上山时,宋江对乐和不够了解,让他跟朱贵管理山前酒店。汤隆去骗表哥徐宁上梁山时,乐和协助他行骗,二人配合默契,天衣无缝,顺利完成了任务。后来,乐和以其聪明伶俐逐渐得到宋江的信任,又跟柴进下山救卢俊义,又和其他人下山找李逵。

在这以后,就不再管酒店了,改任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第一位,也就是梁山总部侦察科科长,而能力高强、功劳卓著、但出身不好的时迁仅任副科长。梁山英雄排座次时,乐和被封为地乐星,排77位,紧随宋清之后,这个位次应该说很高了。

在三打祝家庄时,乐和利用自己唱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又在三败高俅之后,为达成招安,被宋江派往京城请求招安。

反过来想想,在梁山108为好汉中为何要让乐和前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乐和聪明伶俐,作事见头知尾,又有些枪棒武艺,是梁山将少有的文武双全者。二来就是,乐和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此外他还是个聪明人,即使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仍旧义无反顾,即便成为高俅的人质也毫不退缩。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乐和颇具好汉气质,所以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好评颇多,没有差评。

乐和在梁山上的失意恐怕是他上山前始料不及的,我想这一切应归罪于吴用。

我一直深信吴用是知道乐和实力的,否则为什么到了招安这一关系梁山前途生死存亡的大事时,吴用从108人中,单单挑了乐和和萧让随高俅去东京面圣呢?因为此时吴用知道,只有乐和这样综合实力超强的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燕青都逊色几分。

吴用是可恶的,作为梁山首席军师的他,岂肯容下才华比他强的人存在于梁山高层内,他压制了朱武,也压制了乐和。

但我相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征方腊前,乐和受到王都尉的赏识,留在府内听用,从而躲过了征方腊这场拼死的厮杀。


王铭苇


铁叫子乐和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是个存在感很低的人物,也没什么名气,在梁山位列77条好汉,说他实力深藏不露纯属于无稽之谈。乐和的强项就是乐器与歌唱,加盟梁山后不能说寸功未立,但比起那些冲锋陷阵的武将来说确实差的远。乐和的作用就是酒席宴上为大家唱歌助兴,与歌女的作用何异?乐和未参与征讨方腊的战争,留在京师保全了性命。

众所周知,在征方腊前梁山好汉的历次战斗可以说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但自从征讨方腊后梁山好汉死伤惨重,一八单八将十去七八,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们通过《水浒传》原著就可以看出梁山好汉结局最好的除了公孙胜、燕青、李俊等少数几个人外基本上都是那些非战斗人员苟全了性命。比如这个会唱歌的乐和没参与征讨方腊的战争、神医安道全没参与征讨方腊、负责文书的圣手书生萧让在征讨方腊前被蔡京留在了太师府任职保全了性命;刻章的“玉臂匠”金大坚在征讨方腊前被徽宗一道圣旨召回御前听用;兽医皇甫端征辽后,被朝廷留用,封为御马监太使。


从上面可以看出朝廷对乐和这些文职人员也就是非战斗人员并没有加以迫害也没让他们到战场上去,从而保全了性命。主要原因是朝廷或者高俅等奸臣认为这些文职人员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他们位列一百单八将只是凑数而已!可惜了那些真正的能征惯战的英雄豪杰,要么血染战场,要么被奸臣迫害致死!

总结:乐和之流无非就是善终而已,但绝对算不上实力深藏不露!


郑非梦妙文


“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千伶百俐,左右逢源的人物,他可以在任何环境中混得如鱼得水,但和那些深藏不露狠角色如“混江龙”李俊,穆弘等这些大佬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他原来只是凭借姐夫孙立的关系在登州城监狱中做一个小牢子,这个差事和原来在江州的“黑旋风”李逵一样。

但是,他和李逵的“傻大黑粗”,嗜血成性不同。

原来这乐和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尽皆晓得,学着便会;作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


乐和是个聪明人,这不仅指他的智商,对于各种技艺,一学就会,一会就精,特别是对于诸般乐器,更是得心应手。

还指他的情商,“作事见头知尾”,是说他会说话,会来事,能够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人在什么地方都能混得开。

他的这些特点有些方面和“浪子”燕青甚至高俅都很相似,就是兴趣广泛头脑灵活。但是,燕青刚开始在大名府时等于是被包养的状态,整天养尊处优,江湖经验缺失,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这也造成他被李固赶出卢府后一度只能靠乞讨为生——当然,燕青脸蛋儿比他漂亮。

天罡星的最后两名解珍解宝就是靠着乐和的这股机灵劲儿,从中在孙立,孙新,顾大嫂,邹渊邹润之间斡旋,解救出登州大牢的。

上梁山后,他迅速的认清了形势,然后扬长避短,很好的给自己定位,成为基本很少刷存在感的人物。梁山排座次时他位列第七十七位,担任军中走报机密一职。

他在梁山招安前给人留有印象的就两件事。

一是宋江在“吹风会”上试探性地提出招安的就是通过乐和之口说出的:望天王降诏,早诏安,心方足。

二是招安前他和萧让随高俅进京面圣。

招安后他也基本没有任何作为,征方腊前,他被王都尉留到府中做了一名门客,得以善终。

让他得以大放异彩的是在《水浒后传》中,在这里面,他听到阮小七,孙立再次闹了登州并联合栾廷玉,扈成上了登云山时,敏感的意识到自己也可能会受到牵连,立刻连夜逃出了都尉府,并化名尹文和。

一路之上,他凭着自己的机敏聪慧,救出花荣,秦明的遗孀,以及书中另一个关键人物花逢春。遇到童威,童猛后又去常州救了李俊。后来,花逢春又在其撮合下入赘暹罗,从而为最后拥立李俊暹罗称王打下了基础。

李俊称帝后,也对其做出了极高评价。

常言道:说的不如唱的好听,乐和就是凭借这一特长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在面对任何复杂的局势下都能够做出清晰的判断,做到自保并不断的发展完善自己,从而最终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


田获三狐


你看乐和不起眼,但确实深藏不露,他非常会借力用力,这让他无论到哪都顺风顺水。这不能只说他运气好,他非常明白“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初一看,乐和好像是《水浒传》里面非常不起眼的人物。他出场顺序很晚,和武力值更高的解珍、解宝出场,显得黯然失色;能力也不出众,虽然聪明,但似乎没用在正地方,全是一些吹拉弹唱。但是你看关键时刻总有他,而且总是傍附在大咖身边。

(《水浒传》剧中乐和)

乐和做了个小牢子,这是他姐夫的功劳,他姐夫是孙立提辖,所以才有了一块敲门砖,这就是他第一个好枝桠。他聪明伶俐,混得也算不错。解珍和解宝被陷害入狱后,救援二人也是由乐和帮忙串联的,可以看出来他非常重情义。有的人太重情义以至于秉性孤傲“不识时务”,但是乐和不是这种人。顺便说一句,孙立当官当得好好的,要是没有乐和加上顾大嫂一阵折腾拉下水,他也不会落草为寇。

(《水浒传》中孙立、顾大嫂等人商量救解珍、解宝)

识时务这一点在梁山上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了,由于平时机灵过人,所以任职机密处的办事头领。他著名的亮相就是在宋江提出招安的那场酒宴上。宋江想被招安的心已经按捺不住,便弄个词让乐和唱,那乐和就唱呗,对于是否招安,他没有态度,领导让怎么来,他就怎么来,没多于的说法。

等到真正招安了,他那一技之长又派上了用场,宋朝皇帝喜欢艺术,官员也喜欢玩乐。乐和在梁山本部人马征讨方腊前被调走了,成了私人的乐队成员,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好事,既让他处在自己擅长的位置上,又免除阵亡的危险。乐和打仗本领基本不用提了,上去基本就是白给,但是攀附起了高官,这就不一样了,不仅不用风餐露宿,反而比以前过得更体面,你说他是不是应该感谢宋江?


(《水浒传》宋江等人,其中善终者不多,但是乐和是一个)

虽然说乐和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他本人的特点特别吻合了那个时代,机遇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可比那些被石头砸死、被水淹死、被箭射死的人善终多了。一路走来,乐和可以说是越走越高,老板也越来越体面、越来越有钱,不可谓他个人的成功。

最后“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老来清闲快乐,可谓一生完足了。


泊图泊途


乐和的出身看不大清楚,非常像乐户,即使不是,传统上吹吹打打唱曲也不大让人瞧得起。虽懂枪棒,在梁山比较边缘的,比不了李逵-樊瑞-项充-李衮、武松鲁智深这样的铁血组合,也远不如史进刘唐阮氏三雄。更非马军头领的真正将领。还不是刻印医病写字算帐的技术人员。

可他偏偏比偷东西的时迁盗马的段景住无赖白胜地位高得多,实际他应属此辈。

乐和是登州派系,却非孙立孙新解珍解宝这样的豪杰。他是凭姐姐嫁的好,弄了个狱卒。职业本身已是让人瞧不起,狱卒嘛,阴险勒索,这个不怎么样的位置还是靠裙带来的。同是狱卒出身,他如何能与顶天立地刀头饮血的李逵比。

他偏偏成了宋江吴用想得着的人。上山也晚,派系也偏,地位也比较尴尬,可不可靠都在两可之间。

梁山的人,结局都不好。这个死了那个残了。归隐江湖就算不错了,实际相当于跑路。他居然被王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既光明正大体体面面,又不招灾不惹祸消消停停。

一个草寇,他几时攀上这关系的。

世间怎么会有这么会来事儿的角色,您说。

(全文完)


李牧


地乐星铁叫子乐和,祖贯茅州,其实北宋时并无茅州。茅为古国名,今山东省潍坊市昌邑西有茅乡。北宋时昌邑县属京东东路潍州,即今山东省昌邑市。能歌善唱的乐和,是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之妻舅、某看守所合同制狱警。因营救解珍、解宝兄弟,与顾大嫂等劫狱后上梁山,坐定第77把金交椅。后被王都尉看中,任都尉府中使令。


乐和的绰号叫铁叫子,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权智》释义: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sǎng)叫子。清代程穆衡《水浒传注略》解释:叫子,截竹为之,市井小儿所吹者,间有铁铸,其响甚厉,且坚刚耐久弄。说白了,“铁叫子”为称赞乐和的嗓音像铁哨子一般响亮、长久及动听,乐和的身份类似于今之歌手兼曲艺演员。

铁叫子乐和本为看守所狱警,说是狱警,看他在节级包吉面前那个唯唯诺诺的模样,感觉他很可能是个临时工。就是这个临时工,竟然一步登天,一不小心混入了东京都尉府。王都尉可不是小人物,乃宋哲宗妹夫、宋神宗驸马,他与宋徽宗交往甚密。太尉高俅当年跟随王都尉,后来登堂入室被宋徽宗重用。乐和从一个民间歌手,鲤鱼跳龙门,一跃成为王都尉身边的人,担当重要场合唱响主旋律的重任,这功夫着实不可小觑。

塑造一个能给人带来欢笑的人物乐和,说明施耐庵欣赏和宠爱此人。乐和文武全行、兴趣广泛、聪明绝顶。虽然是一个小牢子,但他本事不小。因为沾着三亲六故的解珍、解宝兄弟入狱,乐和想方设法与顾大嫂等亲戚串通好,通过缜密设计,弄出一场惊天动地劫狱大案。然而落草后,乐和并未受到重用,祝家庄一役结束,只被安排去朱贵的酒店帮忙,这一干就干到梁山108位好汉排座次,才勉强提拔为戴宗的副手,做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这可能是吴用故意压制乐和,导致了乐和在梁山上默默无闻。

梁山天天忙于“反围剿”“反扫荡”,时刻准备着打仗。在很难有歌舞升平的日子中,业余歌手乐和的休闲功效得不到发挥。再加上当时战场上主要是以武功论高低,故此能歌善唱的乐和,根本不可能像现在军队文艺战线的战友那样,轻轻松松混个技术五级,肩头金星闪烁,四处自诩将军。

乐和革命生涯发生转折点,应该是追随宋江寻求招安那段时间发生的

高俅围剿梁山败北被捉,宋江一心搞招安,他指派萧让与乐和两个文艺骨干随高俅进京。正是有这段借调机关的经历,二人忽然在征讨方腊之前,被蔡京、王都尉留在京城。试想想,乐和何许人也?他有何德何能留在京城。他不像现在某些明星在舞台上一“脱”成名,也不像某些所谓专家,在媒体上发表几句“钢琴强迫杀人法”“上访者99%都有精神病”的雷人话语,就能被群众的“板砖”拍得一夜走红。见过大世面的王都尉,绝对不会主动去挖掘什么“中国好声音”。这其中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诠释:深藏不露的乐和与萧让利用天时地利跑官要官了。在金钱社会里“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不只是一个传说。梁山众好汉口口声声反贪官污吏,其实这只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口号而已。当个人利益得到满足时,他们马上投入对方的怀抱,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水浒传》中多次提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然而一百单八将彼此都是兄弟吗?未必!当其他战友在前线流血牺牲时,当乐和帮助脱险的解珍解宝摔死在山崖下的时候,乐和还在陪着王都尉高唱着欢快的流行歌曲,此时此景让人想起来一句歌词: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水浒传》交代,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这个结论恐怕有待商榷,没过几年,随着金兵的铁骑饮马黄河,东京汴梁也随之灰飞烟灭。不过即使乐和被俘虏,他仍然不用担心。南宋洪迈《容斋三笔》中记载:自靖康之后,陷于金虏者,帝子王孙,官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惟喜有手艺,如医人绣工之类,寻常只团坐地上,以败席或芦藉衬之,遇客至开筵,引能乐者使奏技,酒阑客散。各复其初,依旧环坐刺绣。如此看来,乐和还是有英雄用武之地的。


历史要长喝


水浒后传上的重要人物,李俊当了国王后、乐和和燕青就了李俊的文武大官,左右丞相。


张红心


《水浒传》中的乐和是一个才子,不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他阴差阳错的卷入了一帮绿林好汉队伍中,在以武力为尊的梁山队伍中,他的才华注定得不到发挥,可他也为了梁山做出了打探消息、当作人质等方面的贡献,在经手这些工作时,他也在京城积累了人脉,所以,当宋江征辽、灭田虎、剿王庆成功凯旋后,乐和明智地找到了能发挥他才华的东家---王都尉,留在了京城,没有参加讨方腊,躲过了奸臣们的陷害和战场的不测,得以善终。从这点看,乐和又是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


洞庭一苇1188


此人绝对是个聪明绝顶的才子,只是被吴用打压而已。水浒里最废物的非吴用不可,找不到第二个人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