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身上渐露的不良品质,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控?

突发的疫情,长久的居家隔离,意外地将常规日子里交集不很多的夫妻、亲子之间某些原本只露了丁点端倪的不良品质急剧放大。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些“不良品质”,家长们该如何预见性做好防控和干预呢?

“一切要从娃娃抓起”这话真不是说着玩儿的。犹记当年,坐了四夜五天的火车咣当咣当一路向大漠戈壁,那个时候车慢、人慢、生活慢,但就是在一切被极度慢化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下,依然会发生“某某人跳火车了”这样的惨剧——为什么呢?四夜五天的长途跋涉中,人们的不良情绪被累积到了临界点,而这些不良情绪量变到质变的最终大爆发,便导致了“一时冲动一跃而起从窗户上跳了出去”(二十年前的火车窗户是可以打开的,双卡扣向上推的那种)。

如今,疫情的拐点眼见得已经来临,一切形势都指向看好。但是,越到最后,越是对家长和孩子的考验。身为中小学生家长,应当预见性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透过诸多小事细事发现自家孩子身上有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及相伴生的不良品质,并有针对性的及时做好干预与防控。

面对孩子身上渐露的不良品质,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控?

什么是不良品质呢?

什么是不良品质呢?这是个既简单又非常难的问题。

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们都懂:凡是招人讨厌的、有害于孩子成长发展的品质,绝大多数都属于不良品质。

说它复杂,是因为品质的优良和不良之间,对大多数常态分布的普通孩子的普通行为而言没有绝对界限。因为,人性的真相就是“矛盾”,在掏心掏肝的真诚里兴许也有那么些我们不曾看见的虚伪,在金光闪闪的高尚中也有那么些我们不曾知道的卑鄙,即便是在影视剧里坏到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的大坏蛋身上,我们兴许也可以找出那么点善良的人性之光。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大多数成年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一样。

比如说优柔寡断,从字面意思看它确实是不好的。但是,当你家孩子被其他小伙伴儿死拉硬拽要去对其他的孩子实行欺凌,你家孩子由于自身的优柔寡断而迟迟不曾做出决定,这难道不好吗——兴许,就在他拿不定主意不曾立即做出决断的这个期间,被父母老师或其他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打动,从而自己把自己从泥漳边上搭救回来了呢?

是故,鉴于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复杂性,我权且对相关品质取其两极端,并两两归为四组,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以便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择善从之。


面对孩子身上渐露的不良品质,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控?

第一组:娇纵任性vs胆怯懦弱

何为“骄纵任性”呢?这一点在当今家庭中尤其突出,太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好几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容易使孩子从小就被养得娇纵任性。具体表现是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个较为极端的例子,11岁的小女孩儿沈竹雅(化名),因为妈妈怀了二胎,于是她就各种大哭大闹鸡飞狗跳,甚至闹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割腕自杀——她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说:没有弟弟或妹妹,爸爸妈妈的爱和家里的一切就永远只是我一个人的,我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来分享!

何为“胆怯懦弱”呢?它是“娇纵任性”的另一个极端。孩子的“胆怯懦弱”在当今家庭中也较为突出,因为太多的孩子被家长过度保护,十五六岁了不会洗袜子、不敢一个人睡之类的现象比比皆是。“胆怯懦弱”的具体行为表现,一是胆小怕事,二是遇到困难惊慌失措,三没有责任心,大情小事很容易选择退缩不前。

防控措施

“娇纵任性--胆怯懦弱”是一枚橄榄的两头,把这两头的尖儿掐一掐,只保留中间部分的话,就该是孩子意志品质最优良的状态了。如何掐呢?

一是帮助孩子训练并习得自我克制能力。

二是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即同理心。

三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鼓励的方法和技巧。

四是有意给孩子增加更多磨练自我的机会。

面对孩子身上渐露的不良品质,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控?

第二组:顽固执拗vs见异思迁

何为“顽固执拗”呢?这一点在广大中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症候,一是特别固执,不听人劝,不能够对人对事作出起码的理性评价或选择;二是“清醒的往沟里跳”,有时候自己明知道事不可为,却偏偏为了反对别人而坚持逆而行之。

何为“见异思迁”呢?“见异思迁”的品质在太多成年人身上也是一样存在,即所谓“三分钟热度”“这山望见那山高”。对中小学生而言,见异思迁的表现常常是行为缺乏坚定性,容易发生动摇,并任意更改既定的目标。有个高二学生家长就正遭受这种苦恼,他家孩子高一第一学期时候看见别人学习书法并在书法比赛上得了奖,他就一门心思要求家长给报个书法报,一年学费将近六千全额交清了,这孩子却只学了不到三个月。高一第二学期见有同学将体育作为特长进行强化训练,他一下子眼热的不行,又要参加体育特训。

防控措施

“顽固执拗--见异思迁”勉强算是某类意志品质的两极罢,预见性防控措施有两条:

一是培养孩子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是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

面对孩子身上渐露的不良品质,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控?

第三组:草率决定vs独断专行

何为“独断专行”呢?如今人们过度化强调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中小学生,有时候在行为表现上过于盲目自信,拒绝任何人的任何合理化建议,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什么是草率决定呢?它是“独断专行”的姊妹篇,常常表现为在没有明辨是非之前就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地做出决断,而这种决断大多数时候只是凭着一时的冲动,压根儿就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总之就是,对所决定的这件事本身根本没有进行过哪怕一丁点儿的理性思考与评判。

防控策略

“草率决定--独断专行”的意志品质要如何矫正呢?家长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帮助孩子真正知道并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即蓄养一颗谦虚受教的心。

二是多途径、多措施提升孩子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当然,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理性思考能力是必然前提。

面对孩子身上渐露的不良品质,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控?

第四组:易受暗示vs优柔寡断

何为“易受暗示性”呢?这一点在广大家长身上也普遍存在。但是,在信息相对不发达、人性相对较单纯的那个年代,“易受暗示”这个品质本身对于个体成长与发展而言,不算什么致命缺陷。但是,在信息极度纷杂、物质极度丰富、人性极度复杂的当今社会,“易受暗示”的意志品质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极大危害和威胁的。“易受暗示”的常态表现是,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受到他人的影响,并不自觉地依据这种影响做出某些行为。

何为“优柔寡断”呢?对于不少中小学生而言,其行为表现是,常常无力克服思想上的矛盾,过于患得患失难以作出决定。

防控措施

“易受暗示--优柔寡断”这一对意志品质,就宛如阳关三叠,没有第一叠的“思前尘”,就不会有第二叠的“泪沾巾”。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实现此类意志品质的大融合呢?

一是提升判断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更多元的知识面,通过提升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对自身判断能力的迭代升级。

二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学会得体的退出,给孩子留出足够的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帮助孩子实现生活与心理上的自我独立,并鼓励孩子学会明辨、敢于决断。

三是帮助孩子蓄养正确的得失观。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家长既要教会孩子从不好的事情中找出其好的方面,更要教会孩子从好的事情中预见性的看见不好的方面。如此以来,他就不会太过于沉溺于眼前得失,也不会不长脑子的人云亦云。他就能够学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事情作出合理判断,从而拥有一整套独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体系。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