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為躲病毒呆在家裡沒收入,有人已經賺足了一年的錢

新冠肺炎肆虐華夏大地,國內多地實施嚴格管理制度,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外出,躲在家中休息。很多人也只好乖乖在家沒有收入,一邊感嘆病毒無情,一邊抱怨收入減少開支增加。

你還為躲病毒呆在家裡沒收入,有人已經賺足了一年的錢

對於很多在民營企業上班的人來說,沒有去上班,大概率就沒有收入。所以,很多人在痛恨病毒不僅奪去了他們的自由,更難以忍受的是奪去了他們的收入。

然而事情總有例外。據筆者瞭解,就在今年疫情暴發以後,從春節後到現在,也就是交通管制期到現在大概20天的時間裡,有人利用政策差信息差各種差已經賺得是盆滿缽滿。

看看這些人是怎麼賺錢的:

你還為躲病毒呆在家裡沒收入,有人已經賺足了一年的錢

1.配送蔬菜水果糧油謀利。平常時節,人們買蔬菜糧油水果較為方便。可在疫情期間,受交通管制影響,買這些東西不再方便,而通過或明或灰或暗方法搞到《通行證》的人,通過低價從急於脫手的種植戶、養殖戶那裡收購物資,然後一轉手,二倍甚至三倍的價格賣出,獲取高額的利潤。最近筆者生活的城市湖北襄陽,屢屢聽到有人反映,配送的蔬菜要麼是老的,要麼是爛的,這讓居民很惱火。

還有最近很火的一個視頻,一位女性市民在罵捐贈的蔬菜不新鮮。捐贈的本身是午餐,女的去罵就不厚道了,大有要飯的嫌飯稀的味道。

不過,我猜測這裡面很可能有原因是之前她買了不新鮮的、爛的蔬菜,心裡窩火,趁此機會把火發了出來。只能說她發錯了地方!但蔬菜糧油等食品配送企業利潤豐厚,幾乎是行內公開的秘密。

你還為躲病毒呆在家裡沒收入,有人已經賺足了一年的錢

2.小額擔保貸款公司詐騙。有人說,這樣的公司要是詐騙一年四季都有,你怎麼能把它排在這裡呢?

且聽我分析:很多企業由於受疫情影響開不了,遲遲開不了工,資金鍊緊張需要貸款;有些企業經不起折騰疫情暴發後壽終正寢,員工自然下崗;還有人因為不能按時到崗而辭職;還有更多因為疫情沒有上班而沒有收入。以上種種,歸納一句就是——沒錢!

怎麼辦?借錢唄,貸款唄!這個很多人靠這樣那樣的平臺要借錢,也有靠銀行貸款的。現在的基本行情大家都知道,正規銀行的款不是那麼容易貸到的。所以,還是小貸公司來錢快,手續簡單。有些小貸公司,或者打著小貸公司旗號的詐騙公司就摸準了人們的心理來套路你。

就在前不久我就聽到這樣一個身邊的案例:一位青年之前在銀行幹過,徵信多少有些問題(這個很多幹過金融的人都是難免的)。最近他急著還網貸,就在網上申請小額貸款,看了一家公司,各方面評價還不錯(現在想想很可能是買的評價)。網上的小貸公司以他徵信有問題,要求把兩萬塊錢打到指定賬戶,製造資金流動假象,好製造好的徵信假象;等打款後10分鐘,小貸公司又以錢還未到賬為由,要求追加打款五千塊。

這時小夥子意識到可能受騙,不敢再打。不過此時他左右為難:打吧,怕受騙的錢更多;不打吧,怕萬一對方不是詐騙,自己的行為屬於違約,對方不還款從法律上說也好像沒問題。後來為了保險起見,他去派出所報案了,也聽從當地派出所的意見——不再打款。現在一週過去了,他打出去的錢也沒見對方返回,看來是結結實實地被騙了一回。

可怕的是,警察告訴他,最近實施這種詐騙手段的公司網上一抓一大把。想想真可怕!


你還為躲病毒呆在家裡沒收入,有人已經賺足了一年的錢

3.直播賺錢。相比前兩類上不了檯面的,這個要正當的多。

疫情期間,沒有上班的人大概分這麼幾類:沒啥毛病但被迫在家待著不敢出門的,有輕微毛病或者有潛在毛病呆在家中自我隔離的(這種包括各種奇形怪狀的獨自隔離,比如一個人跑山上隔離,一個人住在荒廢的工廠、屋子裡隔離,更離奇的甚至躲在牛屋裡隔離),再者就是嚴重患者在醫院。

對於第二類人,腦瓜子靈光的就開起了直播。我見著一個廣西的小網紅,長得不咋的,但是人家就是抓住人們的獵奇心理,去一個廢棄的屋裡,說是自我隔離裡,然後弄個破酒瓶子啥的炒倆菜,跟網友在那裡胡亂吹牛。

就這樣一個不靠譜的人、沒意思的事,楞是好幾萬人在線觀看直播,你說氣人不?!那麼多人看,自然有打賞給錢的,一晚上三四個小時下來,好幾千,你眼紅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