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疫情期间,在家见识了妹妹和她儿子之间的相爱相杀,作为他们的专属调解者,为了使我的调解更具有权威和深度,我恶补了关于亲子关系方面的书籍,并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主要讲述了作者以一个家庭教师的身份,见证了九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此书出版后在台湾巨大争议,数月雄遗憾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评分8.1,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本书作者吴晓乐,台中人,1989年生,台大法律系毕业,18岁那年遵从父辈意见,开启了当家教改善生活的日子,因刚开始和带教孩子的相处经验太美好,从此展开在不同人家间奔走教书的生活。

她花了8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见证了这些故事主角的人生恶斗。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海明威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这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1. 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定成败

故事中的眼镜仔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做了全职太太的妈妈把他的生活照顾得很好,但在成绩面前,这对母子就不再是母子,一旦成绩不如她意,就会狂乱地施加暴力。

“老师,我儿子如果不乖,或题目写错,你就用力打他,孩子有错,就是要教育,我不是那种小孩子被打就反应过度的妈妈。”

母亲对每个家教老师的叮嘱,让眼镜仔时刻活得战战兢兢,对于“写下答案”这动作产生了心理障碍。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学习好,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拼足了劲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拼命赚钱买学区房,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忙得没有时间来陪伴他们长大。

我们会把孩子的成绩好坏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一旦自家孩子的学习不好,就觉得脸上无光,尤其是全职妈妈,承受的压力就更大。


学习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来定论一个孩子是否有出息。365行,行行都可以出状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并加以开发和引导。


希望我们能停下脚步,放下那些焦虑和不安,凝视那张稚嫩的小脸,好好想想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乐观积极向上,有良好品格的人更为重要。

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2. 你认为好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故事中巧艺是个私立学校的学生,她觉得跟私立学校的同学贫富差距太大了,是不同世界的人。她说:身上的制服带给我的不是读书的压力,而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压力。

“我不是说我的父母不好,我的意思是读私校把我搞得心烦。我不得不去想,我和其他同学根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

他们动辄送出好几百甚至上千元的礼物,但我不能,我没办法送回等值的礼物,只好认真做卡片,大家以为我喜欢做这些,才不是呢?”

“你可以告诉他们,请大家不要送这么贵的礼物。”

“不——老师,你不了解这里的生态。我宁愿一直做卡片,也不想被大家发现我跟他们的不同。”

巧艺妈妈却执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他们俩夫妻觉得自己的学历都很低,不想让孩子走他们的老路,听说私校的老师比较积极,教学方式比较灵活,所以哪怕自己过得很辛苦,不顾巧艺的反对也要把她送到私立学校读书。

网络上有句话很流行: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道出了万千孩子的苦恼。

很多时候不自觉的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把自己想法加注到孩子身上,该读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吃什么东西有营养,什么年龄该结婚,什么时候该生孩子。却忘了问孩子愿不愿意,喜不喜欢。

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去引导孩子成长,才是父母应该做的。正如经伯伦《先知 论孩子》所写: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藉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3. 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试图控制孩子

故事中的蔡汉伟,他的母亲把他当成的家庭的私有财产,严格地管控他的一切,不允许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在他就读的小学,他的妈妈至少担任过导护妈妈、爱心妈妈等等名誉妈妈称号。,刚开始蔡汉伟觉得自己很幸福,可以在上学期间看到妈妈的身影,带给他宛如生活在家的安全感。

而这个幸福的幻觉在他小学六年级的一次意外后被打破了,蔡汉伟课间和几个同学玩比力气 的游戏,不小心受了伤。

妈妈知道后来到了学校,揪出了这些同学,叫来了这些同学的家长,把家长和老师狠狠的羞辱一顿。

“不要害怕,无论你长到多大,妈妈都会保护你。”听到这句话,我宛如在冬天里被扔进游泳池,全身冰凉。

蔡汉伟反抗无效后,成为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异类,被孤立在外,从此开启了自暴自弃的人生。

曾看到一则新闻“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这也是对父母试图掌控自己人生的反抗。

很多父母认为,怀胎十月辛苦生下的孩子,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所以他是属于我的。所以虐待体罚孩子是家事,孩子不按我的想法来就是不孝。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的孩子不仅仅是你的孩子,他们还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生命,不是谁的附属品。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他需要完成的使命。

一个孩子失败也好,成功也罢,选择权都应该在他自己手中,他应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做父母的可以给予引导却不能给他的人生做决定。

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条明确的准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的人生。


豆瓣8.1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给千万父母的启示


之前,一段“妈妈和孩子分别给对方打分”的公益视频爆红。说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妈妈能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堆:不讲卫生、挑食、爱哭、不听话......视频中,妈妈给自己的孩子打5分、7分,最高不超过8分。

等转到镜头里的孩子时,妈妈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头发很漂亮,会做许多好吃的,会陪我玩......所有孩子都给妈妈打了10分,甚至有打一万分的。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非常神圣的存在,他们全身心的依赖着父母,而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否掺杂太多的条件呢?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在爬。——《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导师,希望我们多一点耐心,放慢脚步,在适当的时机学会放手,让他去闯出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作者:玉茗,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