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狗咬过、公鸡啄过,现在对动物一点好感也没有,这种心理正常吗?为什么?

竹影清风5185755


那倒不是。我被狗咬过两次。一次是狗娘带着小狗。走着走着,两只小狗跟我来了。狗娘以为我抓小狗,不声不响,就是一口。第二次是在喝喜酒,狗打架咬了一口。之后,就一直怕狗,到有狗人家,必须狗主人引路,不然就不进去。真怕。


人在征途


1、狗咬过还是没咬过,印象中好象没有;

2、公鸡倒是啄过我,那年脸上害疖子,刚出了点白头,我坐小板凳上吃饭,公鸡一嘴了疖子小白头,公鸡以为那是白白的大米,误啄了,因为公鸡误啄,疖子收了口,公鸡立了一功。点赞公鸡!

3、被蜂子蛰过,听过医生讲蜂与蜘蛛大战故事,直接用青苔敷好。

4、鹅很厉害,祖先是雁,特别是头鹅,牛仔裤都咬得破,夏天见到它很害怕,躲着它走。



龙山毓秀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道理。一个人被动物伤害过,往往是都会有对这种动物的恐惧感,当然对他们没有好感,特别是小时候的遭遇。

我刚记事儿的时候,在大年初一的五更里,一边等着吃饺子一边在锅门前拿了几个鞭炮玩儿,不知道锅门旁柴灰堆里有火炭未还灭尽,把鞭炮插入灰堆,一下子响了,不仅仅吓了一跳,还把手心手指打了几个大泡。从此以后的20多年,我连鞭炮都不敢点了。

八九岁的时候,我被公鸡叨过,因为发现公鸡早,有防备,只是被轻轻啄了一下。

别人家的狗,一定要防备。有一次因事我去别人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后,才大胆起来。可谁知道后面还是被“盯梢”了,猛地感觉脚脖被咬了,幸亏主人这时候赶过来,也幸亏穿着秋裤多了一层,提起裤角一看有几个牙印,有一个牙印渗出一点血丝。


徐福记1230下水诗文


对动物有好感,是为所利用,不能利用,又被干挠,确定讨厌。大多人养过禽类走狗小猫,知道养着多麻烦,袭人,惊人,恶臭,脱毛,叫声,卫生,,,可能你不讨厌,但凡有人性,是不与驯服不了的畜牲鹰犬为伍!当然,在衣冠禽兽时代,你把它当爹妈夫妻儿女别人不干预的,只要不影响别人就好!



COS心


您好,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非常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您在小的时候一些动物给您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到现在仍然很抵触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非常正常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

其实这种恐惧心理的本质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早在1920年心理学家华生就做过一项至今看起来非常残忍的心理学实验:

华生和他的助手找到了一个名叫小艾尔伯特的婴儿,当时这个孩子只有11个月。

实验刚开始,华生把白鼠放在小艾尔伯特面前时,小艾尔伯特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惧,甚至还去伸手去摸。

随后每次艾克伯特伸手去触碰到小白鼠的时候,实验人员就会突然制造出巨大的声响,这时候艾尔伯特就会被吓哭。

多次重复后,无需伴随巨大的声响,艾尔伯特看到小白鼠就会哭。

婴儿会对巨大的声响产生恐惧感,这是天生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而通过这个实验,让小艾尔伯特对巨响的恐惧感也转移到了对白鼠身上,这就是形成了条件反射。

当然,这种条件反射既然能够形成,也就意味着能够消退。

1924年心理学家琼斯成功通过一项实验治愈了一名3岁动物恐怖症的儿童彼特。

他的实验很简单,就是趁着给彼特吃食物的时候,把装着兔子的笼子逐渐靠近,这样彼特一边获得食物带给他的愉悦感同时,一边增强对兔子的耐受性。

最终N次试验后,小皮特甚至能够抚摸兔子,没有任何恐惧之意。

题主现在的状况还涉及到一个概念“泛华”。

本来该对咬自己的狗和啄自己的鸡产生的恐惧感扩散到每个动物身上。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明明是对蛇的恐惧,却投射到对我们毫无威胁的井绳上。

题主即便能够有意识的知道大多数动物还是很可爱的,但一看到动物还是难免产生排斥感。

如果题主目前的情况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大影响,题主完全可以不必放在心上。

如何消除这种恐惧感?

如果当前的状况给题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建议题主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

首先题主要给自己一个强化:伤害我的是那只恶狗和那只恶鸡,大部分动物并没有威胁性。

具体步骤:

(1)可以先找一些可爱的小狗,小鸡的图片,或者一些其他动物的表情包等。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2)然后可以去亲戚朋友家,或者宠物店找一些可爱的小狗或鸡的幼崽,可以尝试去触摸它们,它们其实真的很可爱。

(3)然后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尝试去接触一些温顺的狗,给他们抓抓痒等。

(4)当然,平时也可以想象自己接触动物时候的镜头,在心理进行多次排练。

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题主就会发现这些动物也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欧文亚隆小迷弟


因为小时候痛苦的且深刻的害怕烙印在弱小的心灵而没有被及时温暖关怀下释然,动物恐惧症就会一直跟随自己的成长,所以导致成年后,拥有强大的能力依旧会害怕小动物。

害怕是身体自我保护机制,让身体远离伤害。

首先说有许多成年人一看见某些东西就害怕的东西,这种东西对于另外的其他人来说又是亲切可爱的,比如小狗🐶。

对小动物的情感淡漠是因为曾经被咬过,如果这种恐惧没有扩大话,就不要担忧!

见到小动物玩具,模型,应该不会害怕吧。

如果你是连小动物的玩具都不能看,或者一见到就要把它丢的远远的话,伴有不然紧张不安情绪,说明你恐惧比较严重,已经出现泛化,建议你去做一次心理脱敏训练治疗。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大象先森


可以说心理不正常,也可以说存在心理阴影,你有轻度的“恐惧症”。分析如下

你小时候被狗咬的时候,被公鸡啄的时候,使你受到很大惊吓,内心受到很大剌激,当时大人不懂如何安慰你,你的恐惧感一直未消除。由于多次受到动物攻击,使你对动物的恐惧产生了泛化,不仅怕狗,怕公鸡,还怕其他动物,恐惧心持续到现在,使你对动物一点好感也没有。

可以用“系统脱敏法”帮助你消除这种恐惧感。


喜阳羊


小时候上学路上,要路过一个村子,每次都有狗追着咬,很恐惧,每天都提心掉胆。长大后,对狗没一点好感,很讨厌狗。


国学天地


你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要想同家养动物拉近距离就自己抱养两个小鸡小狗,时间长了保你喜欢这两种动物。


笑口常开0421


这得从唯物主义辨证法来论述为:对于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不平的事的反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