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哪些习俗有什么寓意?

用户7517776203586


在我们这里有很多风俗,每逄这个节日走街串巷炸苞米花的火了。还有各种炒豆子。

这一天理发的也是要排队等候,总之借助龙抬头喻意讨个好彩头。


用户花开富贵


我们老家,2月2称为“龙抬头”,通常正月不剪发,因为不吉利,在这一天理发,辞旧迎新。同时还有炒棋子豆豆吃,做法是将面用刀切成棋子状混入部分香料,过油锅,出锅后在涂撒些辣椒粉,好怀念,记得小时候有个儿歌,2月2炒豆子,我家门口来了个大肚子[灵光一闪]





斟情酌理


北方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开始,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又叫“春龙节”。

在我们河北家乡农村,关于二月二有很多习俗,下面说来给大家听。

二月二这天,河北家乡有早起挑龙蛋的习俗,我小时候的农村,人们都用担子去水井里挑水,据老辈人说,二月二的水井里有龙蛋,挑回家里寓意风调雨顺,取吉祥之意。每到这天,天不亮,父亲早早的就把水缸里面的水挑满了。

这天起床后,人们嘴里念着“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蛤无处藏”点着蜡烛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

这样的习俗,明人于奕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里,有记载:

“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这一天,还有其它习俗,妇女们不能做针线活,怕伤了龙眼,也不能动车辆,怕碾压了龙头。还有舞龙、用草木灰打囤、姑娘回娘家等。

古时,龙在中国人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能和风化雨。所以,二月二这天表示春季来临,古时,称“二月二”做“上二日”,又称“春耕节”。因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就要开始下地劳作了。

沧州农村的老人们,白天吃龙拿珠,到了晚上吃汤圆。龙拿珠就是面条和饺子一起下锅煮,饺子就是龙耳朵的意思,面条就是龙须子意思,吃汤圆就是吃龙珠的意思。还有的人家炒黄豆,俗称炒料豆,寓意金豆开花。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过年之前扎堆理发,人们潜意识里认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憋了一个月不理发实在难受,二月二这天去理发店剪头,形成了习俗,叫‘剃龙头’,也叫“剃龙蛋”。预示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鸿运好兆头!

近年来,关于二月二的这些民间习俗,在我国北方的农村已经逐渐淡薄,年轻人对这些大多已不太在乎,二月二这天除了看到理发店的人稍稍多一些,其余和平时没什么不同。但,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应该被遗忘。


那些旧时光


二月二有哪些习俗?有什么寓意?

我国民间向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所谓的“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万物开始苏醒,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它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我是山西的,在我们当地,“二月二,龙抬头,剃龙头,吃龙蛋”。

一,剃龙头,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们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飞黄腾达;大人理发,则寓意鸿运当头,一年好运气。另外女人们,在这一天,也会做个新发型,寓意从头开始,吉祥如意。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另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不论是否是真的,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在正月里从来不剃头发。到了二月二这一天,理发店的生意都是很热闹红火的。

二,吃龙蛋,寓意龙威大发

在二月二的前几天,我们当地都会购买很多鸡蛋,到了二月二这天,煮“龙蛋”吃,寓意龙威大发。

三,二月二,不拿针线剪刀,怕伤了龙的眼睛。

我们当地从正月开始,不是今天不能拿针,就是明天不能拿剪刀,反正尤其是二月二这天更是,小时候母亲就耳提面命的重申过很多次,二月二这天坚决不能拿针线剪刀。“二月四,没狗事”。过了二月初四,就百无禁忌了,什么也可以了。

四,二月二这天,会唱一台戏,祈福风调雨顺。

在村里,二月二这天会唱一台戏,晚上的时候,男女老少都聚在台底,放烟花,看戏。祈福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

二月二,预示着年过完了,新的劳动的时候开始了。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不论什么习俗,什么活动,都是以祈龙消灾赐福,希望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非烟慧语


“二月二,龙抬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我们这里二月二,有许多风俗。

一、

二月二剪头发,家里不论老少,男人都要剪头发,为得是图个好彩头,好兆头。寓意:二月二剪头发,财运享通发发发。因为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所以二月二这天,各个理发店人员满座,挨号理发,店老板忙忙碌碌的同时,也赚足了钞票。

二、出嫁的闺女回很嫁,二月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二月二这天买上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寓意给娘家增添喜气,娘家会人丁兴旺。俗语说:二月二出嫁的闺女把娘看,父母一年得平安。我们姐妹四人年年二月二回娘家,今年疫情防控下,不知能否如愿以尝。

三、二月二炒豆子,小时候,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炒豆子,一方面是让孩子当零嘴吃,寓意“豆子嚼得嗄嘣脆,日子越过越富贵”,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制作黄豆浆。因为那时候日子贫穷,春天没有肉菜吃,别,制作半缸黄豆浆,就是整个春天的咸菜。现在没有做的了,买一瓶吃就足够了。


落英乡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面和香油”。

二月二是到了24节气的惊蛰节气之中。下雨就会们春雷出现 ,冬眼下蛰的动物昆虫就会被惊醒出蛰,开始新的生命。

“二月二“这一天我们这里的风俗是。

1、早上起床不能在房间里系腰带。如果在房间里系腰带一年当中就会有遇到蛇的可能或蛇、蜈蚣的侵害。系腰带要到院子里阳光下去完成。

2、炒撂豆,把黄豆炒的燋黄干脆,有的炒成咸的,用盐水浸泡以后,晾干再抄。有的炒成甜的。把黄豆炒熟后放上糖。当然还有原味的。各有各的口感,非常的好吃。

3、吃鱼、鱼因生活在水里也有龙的意思,“鲤鱼跳龙门”吗?于是一年的好兆头儿步步高。所以都提前把鱼买回家,二月二早上就要做鱼吃,图个吉利。年年有鱼【余】吧。

4、围粮屯、早晨起床后要用草木灰,在院子中围出很多圈圈。中间挖一小坑,里边放上粮食。这就叫“围粮屯“,也叫“围粮仓”

意思是把粮食围上以后一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不会损失。辛辛苦苦的农民就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这是一种美好企盼吧。

还有的地方吃炒面的风俗。就是把面放在簸箕里,用涮帚往面上一边洒水一边颠簸。让白面在簸箕中所有滚动成阄。然后倒入热锅中翻炒,炒至微黄。出锅后,可长时间群发,用开水冲泡食用。

我国不但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并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风俗习惯,各有不同。“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高原沿海,风俗各有传承。但总的来说都是对美好年景的一种视愿和企盼。

在二月二到来的前夕,祝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年年丰收。扫清瘟疫少害,全国人民都安康。

东方“龙抬头“!


南山说易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的民俗文化,其实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我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因此“龙”在人们心中就多了几分神秘与威严。

正月里,有不理发的习俗,大家都等到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寓意剪“龙头”。图个吉利,并讨个好彩头。

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古代人们没有好的天文器具来计算时令,但勤劳与善于发现的人们便根据天气变暖,大地回春等规律来推算时令,到二月二左右也正处于“惊蛰”时节。这个时候,严冬过去,天地万物都开始复苏,人们便在这个时节开始春种。

因此古代人也把二月二这天叫做“上二日”,也称“春耕节”。所以大家在这一天也有“祭春龙”的习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记载:

“二月二,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就是说的这天祭祀的情景,在这天,人们会吃面条,寓意“挑龙头”,炸油糕,寓意“吃龙胆”吃爆米花,寓意“金豆开花”。还有的,会打着灯笼到河边去挑水,然后回到家里以祭拜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无论是以那种方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燕子的涛宝


一、关于二月二及其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已经是一个很淡的节日了。相关习俗早已沦落,很多人可能连这个节日具体是个什么概念都不清楚。最热闹的春节尚且冷冷清清的今天,这也不稀奇。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相关习俗,但无疑是非常简单了。

龙抬头这个节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可见与农业密切相关,事实上,龙抬头意味着冬眠结束,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兴旺,一年的好春已到,耕种播收也要忙起来了。故这一天又被赋予了迎福纳吉的寓意。

龙抬头的称呼涉及古代天象,其中的“龙”,并非实指传说中的神兽,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苍龙。以天象观地事,这是古人的认知论。唐宋时有二月二相关活动,但并无龙抬头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始于元朝。并成为全国性节日。各地习俗活跃多姿,不尽相同。南方一些地方,如广西、福建、广东,因二月二与祭祀土地神相近,往往节日兴致不高。“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是广为流传的谚语。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是最普遍的庆祝形式。

为了纳吉,二月二这天的吃也都与“龙”相关。如把水饺称作“龙耳”、“龙角”;把面条称作“龙须面”;把面条、馄饨一块煮叫“龙拿珠”,等等。同时也有不少避讳。如忌挑水,怕惊扰河岸边的龙招致旱灾,如忌针线,怕伤到龙眼,等等。

二、二月二诗词分享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撑腰糕》【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宋】张耒久

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即事》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诗词桃花源


“二月二,龙抬头”,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句谚语。农历的二月初二,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它被简称作了“二月二”,还被赋予了不凡的内涵:“龙抬头”。自然,围绕着这一天,各地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讲究和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这一天被称为“龙头节”或“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龙在中国文化里是祥瑞之物,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在这一天理发,预兆一年里事事顺

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在每个月都有好的日子和生辰。只要在好的日子和生辰刚刚出生就好!一年之中有好多好的生辰八字!

二十二日出生之人,天生资质灵敏,理解力高于他人,为人处事守信讲道义,从不做欺诈或讹骗他人之事。





一身正气的人


二日二龙抬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并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立一块牌,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到了第二年二日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家家炒玉米花,设香案,供上开花的玉米花。玉帝得知这是百姓救龙王,于是将龙王诏回天庭,继续为人间兴云播雨。从此,二月二人们就爆王米花或炒豆豆,大人小孩念着:二日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我们甘肃中部的习俗就来自这一传说。二月二前便炒各种豆豆,有莜麦丶麻子丶黄豆丶婉豆丶玉米等,早晨用灶灰撒一个圈,中间放上五谷杂粮,寓意为“填仓”。二月二这天,大人小孩都吃豆豆,还有理发的习俗,称之为理龙头,大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