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高低与道德,品行,修养成正比吗?为什么?

中文一


这个提法有问题,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界定人的道德修养做的一个设定,说是一个人有文化了,就不是野蛮人了,文化相对的词是野蛮。所以正常情况下,提高文化程度,就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文化程度越高,提高道德修养就越容易,这个不会有例外。但要说成正比却不行。每个人的际遇环境基础不一样,性相近,习相远,最后的结果也不会一样。不能直接说博士的道德修养就同步比小学生的道德修养高。所以我的结论是,文化水平跟道德修养是正相关的,但是成正比还是成幂次方的比,得看每个人自己的情况。


天狼星3447


不完全成正比。我爸爸读了个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我妈妈好一点,读了个初二。他们老两口都算没啥文化的人吧?但我和我哥哥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出轨、不整人害人、不违法乱纪、不占人便宜、不好吃懒做,不乱花钱……因为我爸妈总是告诫我们,穷不怕,但就怕懒;苦不怕,但就怕坏,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所以我自认为我们全家人都是道德品质比较高尚的人。(我哥哥高中毕业,我中技毕业)不过修养这一点嘛!个人做得不是太好,我哥哥老实憨厚,话语不多,不说非常有内涵气质嘛!看上去也还是彬彬有礼噻!唯独我修养差,话多无脑、沉不住气、脾气火爆,还没啥气质😁新闻里不是经常有报道吗?那些偷窥狂和流氓变态之中,还有大学生、研究生啥的呢😱综上所述,文化高的人修养好我同意,但道德、品行这两点我不完全赞同,这与性格和成长经历有关。


凤146983974


本来是有关系的,但是就现在的现实来说没有关系。记得几年前在我们厂打工的当地农村朋友说:别看你们厂都是大学生,这素质还远远赶不上我们农民!我们厂是一个特大型央企,固定职工六百多,合同制和临时工一千多,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但从为人处世等基本道德品质方面来说,和老职工比现在毕业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这和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早就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fisherman1119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学历等于道德修养吗?答案是直接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和品行,不是对等关系,有的人,学历不高,但是人品修养很好;有的人,学历高,人品却很差;有的人,学历高、道德修养和品行又好,就是我们常说的,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可见,学历与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不成正比!

但是,我们应该自我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同时注重品行修养和道德修养。我们也希望社会上的人们,都能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家园!

文化是做人的根本保证和方向!

中华传统文化,以孝道为根本,强调百善孝为先。我们在家就要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的习惯和品行。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

在学校学习,尊敬老师和同学,认真遵守学校纪律,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与同学一起团结奋进,一定会成为成绩优秀和人品端正的好学生!

在社会和工作单位,尊重长辈和领导、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与同事真心相待,一定可以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就是我们的人才观,人们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在家孝敬父母,工作中尊敬领导,与大家一起团结奋斗,脚踏实地,认真求上进,真诚热情,就是大家认可的人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











聿剑


这个是不可能呈正相关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学习能力,会思考。文化的传承正是人类学习能力的一种传承,人通过知识学会技能,进而发展生产力。而道德品行修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的体现,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文化知识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传递人的经验,这种经验他包括生产技能和交流技能。道德和修养以及品行,这个得划归人的交流技能里头。

因此,可以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和你道德品行修养不成正比。

首先,文化程度越高,不一定交流技能就越好,反而是生产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

其二,文化程度高的只是代表智商高,而道德修养主要提现在情商上。

第三,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文化程度高的,其个人修养不一定高哪儿去。就拿征信体系建设来说吧,失信名单里头多少是文化程度好的?

第四,中国古代社会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养没有多大关系。封建谁会的上层建筑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一群人,然而就那么短短两千多年的历史,换了多少个朝代?

因此,可以这么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养没有多大关系,更不成正比例。

只能这么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意识到自身品行不足的那部分人会反省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的修养。谢谢大家,我是飞云,喜欢诗歌写作,了解古诗写作基本规则,有喜欢创作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私信我,带大家一起了解律诗的写作规则,以及对联如何创作等方面的交流




飞云冉冉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与道德修养品行是成正比的,因为文化高的考虑事情全面一点,周全一点,长远一点,但不是绝对,文化低一点的人不等于道德修养品行都比文化高的人差,因为道德修养品行跟家教祖传关系很大,例如:个別家庭长辈恶毒横行,毫无疑问其晚辈大多也不讲理。总之,文化低的人教养略低于文化高的人,并非绝对。


霍三虎


当然不是。

文化高低是与努力程度和头脑灵活度有关的,只要不是很笨,在足够勤奋努力下,都能掌握一定的文化。

而道德、品行、修养应该是与性格相关的,也就是与这个人从小就逐渐形成并越来越稳固的性格相关。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这个意思的话“有些人的坏是骨子里带来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当然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最终的性格除了少部分天生之外,更多是受到其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即:其小时候的家庭教化和熏陶。

俗话讲“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这是有道理的。心理学和犯罪行为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所有犯罪分子,基本上都可以在其童年找到原生家庭缺陷的影子”。

所以,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生长在教育得当、父母品行良好的家庭环境下的话,那么即便他的学问再高,其道德、品行、修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东华的深想简说


很多朋友回答过这个问题,但是部分回答将学历和文化混为一谈,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阐述一个重要观点:学历和文化不是一回事。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更不一定有道德。文化程度高低与道德,品行,不是正比的关系。

如有闲暇,大家可以接着往下看。

学历是什么?

如图上所示,经过学校教育后,学生得到的学位认证,就是学历。从等级上可分为,博士生、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中技、技工学校、高中、初中、小学——简而言之学历是个人学习的经历。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本科、专科都是稀罕物,有高中学历的人往往都会受到尊重,在老百姓眼中读书多的就是文化人,学历=文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如今学历和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又是什么?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一言概之就是一个地区人类的生活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说白了,琴棋书画都是文化,有文化的人,学历不一定高,但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一定是有独特的智慧的。生活的智慧,是学历所不能替代的。

因此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有学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也不一定有学历。

道德又是什么?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说,法律是加强版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延伸。违法的人大概率上是违背了道德,违背道德的人不一定违法。

从历来的案件来看,违法者是不分学历高低的,也不分文化高低的。甚至学历和文化越高,违法后造成的社会损失越大。


文化和道德的关系:

知善不是善,行善才是真善,行善才是真道德。

道德的形成:一个人道德观的形成,必然分为两个步骤——知善、行善。知善的人,不一定行善。但是不知善恶的人,绝大概率不会行善。

如何知善:提高文化程度,可以让人明辨是非,但文化不是正确道德观的唯一途径。


醉爱书画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修养与文化程度高低不能说没有关系。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个人道德品质。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们国家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人们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大大增强,出现了无数先进典型,如雷锋 ,焦裕禄,任长霞,赖宁等等。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成了社会风尚,自发救落水者的事迹经常见于报道,“白衣天使”们勇斗“新冠”,救死扶伤的感人场面让人泪下……

只有提高文化水平,才能让人明事理,辩曲直,正确把握自己的言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用一套合格的道德标尺来约束自己人人都去遵守道德规范,社会才会和谐,有序,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人间到处充满爱,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的,它又以“仁”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读书万卷,学识渊博,并用心良苦,制定了各种礼仪,而且身体力行,成为万代师表。如果孔子没有高深的学问,是不可能有这些建树的。

文化水平的提高能增进人们的道德修养,但决不是说有文化的人修养都很高。有文化而灵魂卑劣者比比皆是。民间有句话“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坏人”的文化不含道德层面的,他们只学习了那些对他做坏事有帮助的部分。同理,有些人虽然文化水平很高,但忽视了道德理论的学习,或者并不缺少道德理论,就是不愿意去践行。

为什么有些人懂“道”却不愿践行呢?很大因素要归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年幼的子女,心灵是一张等待精心描绘的白纸,模仿性极强。需要父母正确地教诲,引导。否则,一旦养成了恶习,成年后就很难回头。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即使文化水平不算太高,品德也未必会差。


绿叶小杏


我个人感觉文化程度高低和道德、品行、修养不成正比,但却有一定的关联。

  • 文化程度高,只能说明他本人受的教育年限较长,学的知识的确会多一点,受到的教育和道理多一点。但学到知识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是两个概念。不过,大家基本上受过教育和道理的熏陶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言谈举止上都会耳濡目染,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上学的意义,上学先抛开应试教育不说,其实更是培养个人软实力的一个机会和阶梯。
  • 不过,大家基本上受过教育和道理的熏陶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言谈举止上都会耳濡目染,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上学的意义,上学先抛开应试教育不说,其实更是培养个人软实力的一个机会和阶梯。
  •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刚开始都是非常善良有恻隐之心的,通过后天的训练之后会有提升。但我们在新闻中或者教学案例上也能听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之人,行为和举止却有待提高的事件,虽然一些人他们的文化程度很高,但他们有时候由于个人的心理阴影或者偏见思想仍然会避开“真善美”,做着有悖于得道的事情。其实终归还是他本人对规则道德的评价和自我内心的约束来决定着一切。
  • 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的举止行为却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比如此次疫情期间,很多普通人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但他们参加志愿为疫情服务,更有很多人自己收入虽然不高,仍然愿意为基金会捐款捐物等,这些中华儿女的行为是高尚的,所以人的行为和道德并不成比。
  • 因为虽然有的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个人的要求和对自我道德评价标准比较高比较慎独;而且他们受的家庭教育或者自我生活环境对他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受的正归校内教育不多,但他所在的高质量圈子会约束着他去做该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一直倡导提高国民素质、活到老学到老呢,这个学不是只学学校里的内容,更是学习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能够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繁荣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