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劉備是一代梟雄,但其建立的蜀漢政權卻經不住光陰的考驗,弊病百出。今天我們僅從先主劉備在位期間的,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來分析蜀漢政權的內部矛盾,探究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魏蜀吳三國版圖


襄樊之戰背景背後隱藏的事情

在漢中之戰,五虎上將中的黃忠斬殺夏侯淵,趙雲漢水之戰中燒燬曹軍糧草、重創曹軍,張飛在瓦口關擊敗張郃,馬超固山斷曹洪後方雖未成功但也牽引了曹仁軍隊的兵力,四人或大或小均立下戰功。但劉備在封賞的時候,卻把最高的封賞給了遠在荊州鎮守、沒有參與漢中之戰的關羽。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費詩是一個非常耿直的人,在蜀漢是以直言勇諫出名的。劉備稱帝時,費詩曾直言上疏勸阻,結果被貶。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想要勸降策反孟達,也是費詩直言勸諫,反對策反,最後吃了諸葛亮白眼。此時,劉備派費詩前來就很有深意了,接下來費詩的話更犀利。

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室,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


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五虎上將黃忠


言下之意,黃忠在漢中之戰斬殺曹軍主帥夏侯淵,算是此戰的第一功臣。你關羽在此戰中,沒有尺寸之功,封賞卻在黃忠之上,如果你覺得還不滿意,我就回去將此轉告給漢中王劉備了。既是勸阻,也是威脅,同時還起到了激將的作用。

劉備在識人這方面是非常準確的,白帝城託孤遺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結果有了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他當然也知道費詩的為人,關羽的傲氣,以及費詩來到荊州可能會說的話。

襄樊之戰過程中蜀漢內部都在幹什麼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曹操在漢中之戰敗給了劉備,魏諷聯合一些心繫漢室的文武襲擊魏都鄴城,孫權在攻打合肥,關羽北伐發動襄樊之戰。那此時的劉備在做什麼?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注引《典略》中有這樣一段:“備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第二》是這樣記載的:“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資治通鑑》中是這樣記載的:“秋,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設壇場於沔陽,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訖,乃拜受璽綬,御王冠。因驛拜章,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立子禪為王太子。拔牙門將軍義陽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備還治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餘皆進位有差。”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劉備在漢中之戰後,一直在忙功臣分封與慶賀的事情。在返回成都之後,就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了,一直到夷陵之戰前夕才再次出現。


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蜀漢先主劉備


關羽自黃巾起義起,追隨劉備二十多年,劉備不可能不瞭解關羽的傲。在者,費詩從荊州返回之後,劉備也不可能不問關羽的近況及二人之間的對話。可見,劉備是能夠預見關羽可能會有軍事上活動的。當然,關羽沒有對與曹操交戰在合肥的孫權動武,況且曹操又是漢賊,那發動北伐的戰爭,劉備不可能一點都沒預感,畢竟荊州關羽的水軍也是蜀漢劉備統治下的軍隊。

劉備沒有對襄樊之戰提供支持,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便是劉封、孟達的上庸城。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其實上庸劉封、孟達無論是否發兵都沒有錯,畢竟沒有接到劉備的任何軍令。關羽假節鉞的軍政特權,他二人都沒有,如果發兵戰敗了,落個私自發兵的罪名,如果戰勝了,功勞又都是關羽的。


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劉封劇照


但從蜀漢大局來考慮,劉封、孟達在襄樊之戰如此大規模的戰役中,坐視成敗,將個人的私慾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這顯然不是明智的做法。其實,劉封與孟達的關係也不是很好。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劉備剛剛奪取了漢中,稱漢中王,蜀漢的多處將領之間便出現了摩擦,隨著時間的推移,此後這種矛盾恐怕會再次升級。當然,針對襄樊之戰的所有矛盾都與劉備有直接的關係。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

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

上庸不在荊州關羽的管轄之內,劉封不發兵相助情有可原。那麼糜芳呢?關羽北伐之後,留糜芳鎮守江陵。依常理來說,關羽令糜芳為前線供給軍糧是職權之內的事情,但糜芳卻因關羽素來輕視自己而有所怠慢。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糜芳竟以這樣荒唐的一個藉口,置蜀漢荊州關羽北伐統帥的幾萬士卒的性命不顧,如此這等行為,如果不是投降了東吳,只怕凌遲都不為過。

關羽戰敗,糜芳降吳,兄長糜竺羞愧病逝。那麼,糜芳為何有膽不聽從荊州最高統帥關羽的命令呢?因為他與劉備的關係,劉備的夫人——糜夫人,是糜芳的妹妹。如此,劉備放糜芳這樣一個大舅哥在荊州任職又是所謂何事呢?

襄樊之戰過程中東吳孫權在做什麼

對於東吳孫權來說,魯肅在世的時候,或許會因利益將蜀漢視為朋友,但絕不會將荊州的關羽視為朋友,這其中有蜀、吳之間因荊州地域歸屬的國家恩怨,也有關羽與孫權為兒女之事的私人恩怨。


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東吳呂蒙


魯肅去世後,呂蒙接手了陸口的守衛工作。從國家守衛上來說,長江上游的關羽對東吳有非常大的威脅,如果蜀、魏聯合起來,這種威脅對東吳一國是毀滅性的;從政治上來說,荊州關羽就是呂蒙實現抱負、展現才能的最佳機會,也可以說是一種政治跳板。

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呂蒙的話全說到了孫權心中,進攻合肥數次無功而返,如果能先佔領南郡,此後在長江上游便不會再有非常大威脅,更不會擔心蜀、魏會對自己形成夾攻之勢。

隆中對中定下聯吳策略,赤壁之戰前夕蜀、吳形成聯盟,但這一切都在荊州利益的驅使下變質了。當然,曹魏也能看出蜀、吳聯盟的脆弱。當曹仁被困樊城的時候,丞相軍司馬司馬懿進言如下:

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對於東吳來說,與蜀漢聯盟只是因為沒有機會獲取荊州。一者,荊州在關羽的鎮守之下,強行攻取必定損失慘重,而且不一定能達到目的;二者,強行進攻荊州關羽,曹魏必定乘虛而入,最終東吳可能會兩面受敵。

然而,此時卻是曹魏主動示好,魏、吳的戰略目的形成了一致。於是呂蒙便向孫權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計策,準備一舉佔領荊州,並消滅關羽永絕後患。

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

這是《三國志》中記載的呂蒙向孫權上疏的計策,雖然陰險,但也透露著無奈,一種弱者面對強者時的無奈。偷襲的結果當然也沒有任何懸念,關羽敗走麥城,父子二人被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東吳佔領了荊州原蜀漢關羽佔領的區域。


從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看三國之間矛盾,探析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漢壽亭侯關羽


蜀、吳脆弱的同盟關係,為了趁關羽北伐之機奪取荊州,幾近出動了傾國之力。從這種盟國之間的關係,也不難看出三國互相牽制的事實。即便沒有襄樊之戰,東吳也不會坐視蜀漢逐漸壯大,從而威脅到自己。

總結

從襄樊之戰看蜀漢,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是矛盾重重,三國之間的互相牽制,任何一國都不會容忍其他兩國發現壯大,蜀漢內部也很難做到一致對外。

互相消耗是三國都能接受的唯一向前發展的一種方式,但長期的消耗對三國中經濟最差的蜀漢無疑是最危險的。隨著劉備死後,蜀漢內部矛盾的加劇,最終將其推上了滅國的道路。


《三國志》

《資治通鑑》

《華陽國志》

《魏書》

《晉書·宣帝紀》

《典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