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胜败的决定性人物,对曹操有功,却被曹操杀死

说到曹操与袁绍之间发生的官渡之战大家都很熟悉,只是大家只是官渡之战中的那个决定性人物是谁吗?若是没有得到那个决定性人物,曹操真的能够战胜袁绍吗?大家猜测的应该不错,曹操得到的那个机缘巧合之下主宰了官渡之战胜负的人就是许攸。

一、话说许攸

  许攸字子远,河南南阳人,年轻时跟曹操和袁绍是好朋友。

官渡之战胜败的决定性人物,对曹操有功,却被曹操杀死

许攸

公元184年,许攸曾经想要跟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一起废了汉灵帝刘宏,改立合肥侯当皇帝,并尝试劝说曹操一起参加,但曹操觉得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就拒绝了许攸。

  后来王芬欲趁汉灵帝北巡时,用围剿黑山贼当借口发兵,想要起兵造反,但最后汉灵帝命令他们罢兵,并且召唤许攸等人入朝,王芬因为害怕被追究责任就自杀了,而许攸也因为这件事情逃亡。

公元189年,袁绍从董卓哪里逃出来,前往冀州,许攸跟随并成为袁绍的谋士,极力建议袁绍跟曹操联盟,但是袁绍没有听从。

  公元199年,在许攸,田丰,荀谌等高级谋士和颜良文丑等顶级将领的辅佐下,袁绍攻灭公孙瓒,兼并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拥众数十万,占据河北地区,准备向南进发,攻打许都,消灭曹操,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一、官渡之战的僵持局面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袁绍号称七十万兵马,而曹操则是言明有七万兵马,但实际上袁绍有十一万兵马,而曹操则是两万兵马,虽然说兵马的数量差距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大,可对于曹操来说,这依然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

战斗前期,曹操凭借自身杰出的军事才能,听从手下谋臣的建议接连斩杀袁绍颜良文丑两个大将,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袁绍虽然初战失利,但仍然占据了兵力优势,其后双方交战互有胜负,战争陷入了相持阶段。

三个月后,曹操的处境变得非常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这让他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官渡之战胜败的决定性人物,对曹操有功,却被曹操杀死

曹操

有一天,曹操看见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后来,曹操写信给荀彧,说想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战争的局势已经明朗,让袁绍固守等待战争的转机,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加强防守。

  其实不仅仅只是曹操的部队快要坚持不住了,袁绍的军队经过了三个月的战斗,人心同样开始涣散,内部逐渐分裂,有的人希望退兵,而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还想要坚持战斗,觉得坚持战斗有可能获得胜利,而若是退兵,以后就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时机了。

  那个时候,袁绍只要继续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够获胜,而曹操想要获胜则是困难许多,但曹操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许攸的反叛。

二、转机——许攸

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荀彧曾经评价过许攸,说“许攸贪而无厌。”

官渡之战胜败的决定性人物,对曹操有功,却被曹操杀死

荀彧

若是在平时,许攸就算贪婪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偏偏是在官渡之战,而袁绍又恰好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官渡之战的初期,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都,袁绍没有同意,恰好审配又抓住了许攸的亲戚犯法,并将其抓捕,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为曹操献上了奇袭乌巢的计谋,而这也就导致了袁绍官渡之战的败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胜局。

用许攸的计谋奇袭乌巢后,大败袁绍的军队,曹操借此乘胜追击,迅速击败了袁绍,逼得袁绍带着八百骑逃回河北。

可以说,若是没有许攸的临阵反叛,曹操未必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甚至就算是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也绝对不会这般容易。

  三、许攸之死——欲凭胸次傲王侯

  对于许攸的死,《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他说许攸想要凭借自己献给曹操的奇袭乌巢的计谋轻视曹操等人,却忘记了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一直跟别人讲如果没有他许攸,曹操就不可能得到冀州,最后被曹操下令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