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古代医疗水平,以及卫生都很差,发生瘟疫是怎么控制的?

阿小牛


葛洪,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逊,他们当中任何一位大神都能风轻云淡地回答你。对待瘟疫,外行惊恐吓死,内行轻松化解。


大焊刘邦


瘟疫是人类历史上绕不开的一种疾病,无论当今还是过去,瘟疫都以传染性强、爆发速度快和致死率高给人民带来深厚的苦难。

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古人对瘟疫的认识和应对方法远不如今天。但是只要是在灾难面前,一个正常的社会都会竭尽全力的应对并且求存。

我国祖先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传承,在应对瘟疫上有一整套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传承到现在,不管科技如何,其核心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整个社会都会团结一致,以求尽快自救成功。

我们就以万历十六年到十七年发生在徽州瘟疫来做例子,讲述一个就有组织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地方社会如何展开自救,和瘟疫做斗争的。

根据《徽州府志》记载,万历十六年和十七年(公元1588年到1589年),徽州爆发瘟疫,徽州下辖的六个县份无一幸免。

这一场瘟疫其实是从六年前就在全国爆发,不过当时的社会组织水平没有办法在源头上遏制住瘟疫传播。所以这这一场瘟疫演变成全国性的,徽州也不可避免卷入其中。

瘟疫传播到徽州时,徽州百姓一时之间极度恐惧。疫情死亡人数太多了,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一般的旱涝饥荒。极度的恐惧又容易使得百姓求助于封建活动,这也导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利用疫情制造混乱,谋取钱财,社会秩序一时之间陷入混乱。

中国历代王朝在治理旱涝饥荒等自然灾害上拥有丰富的经验。遇到重大灾情,地方官员需要第一时间上报,获得许可后立即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尽量减少流民,保证当地秩序。灾情结束后,一般情况都会下令减少赋税,令当地民众有自我喘息的空间和时间。

但在治理疫情上,“今之人皆知救荒,不知救疫”,可见当时治理瘟疫的难度有多大。

徽州地方官员除了积极上书朝廷,需要得到朝廷和万历皇帝的资源支持外,积极展开自救。

一、杏林医者以悲悯之心全力救治

诚然,中医在预防疫情这个方面不如在疫情治理上。中医其实在治理瘟疫上,很占优势。

在当时的背景下,那些深受儒学影响的杏林高手常常无偿公布治理瘟疫的药方,而且尽量采用普通之家都可以承担得起的药材。徽州府这次爆发疫情,就有不少杏林世家无偿看病抓方子,提供给百姓。

根据《橙阳散志》卷四《人物志・义行传》,一位叫做江若清的徽州大夫给人看病,提供药材,经他救治的病人存活下来的很多;一个叫做余淳的大夫,他提供的药方,救人无数。

二、全民捐钱捐资,共渡难关

在各个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见到那些具有侠义心肠的男女主角积极参与施粥。这并不是什么虚假情节。每当灾难来临时,施粥是治理瘟疫中最为常见而且最为有效的办法。

这是为了当人们尽量保存体力,避免因为饥饿造成自身免疫力全盘下降,增加存活下来的概率。

每当灾难来临时,传统社会的乡绅都会尽可能的出钱出力。这也成为当地官府自身力量不足时,他们重要的力量依赖。当时乡绅可能平时吝啬,但是面对大灾一般都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官府一起商定如何设置粥棚,力保贫穷地灾民不被饿死。

为什么当地乡绅一般仅仅施粥,而不是提供更好的菜石呢?这也是一种长期抗击灾害的方式。施粥成本相对较低,在官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施粥之人的负担,同时又能够惠及到更多人。我们不能为了赈灾,让那些本来有资源的人因此陷入更大的压力之中,甚至因此陷入贫穷的状态。

除了施粥,有些时候还会有人捐资埋葬死者。古人从来事死如事生,何况死于疫情的人,如果不加以妥善掩埋,对遏制疫情传播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除了组织医药和食物,官府在情况完全没有大崩溃的情况下,都会鼓励当地人积极埋葬死者,这也符合古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大力支持抗击疫情的人家,政府都会给予相应的表扬,有些时候还有税赋和劳役减免。这是朝廷给予激励和肯定的一种方式。这对于提高乡绅在当地的声望很有帮助。对于百姓、朝廷和大户来说,是一种三赢的方式。

三、力保治安

疫情面前,各种人性都会轮番上演。

有倾尽全力救治的人,就有无赖小人趁机作乱,谋取好处。

尤其是在重大疫情面前,昔日繁盛的城镇和村落,有可能人烟断绝,社会秩序进一步空白,盗贼横行,利用百姓的恐惧和愚昧心理,让当地社会乱上加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组织能力的官府和当地士绅会联合起来,组织人手,排兵布阵,一方打击盗贼,一方面维护社会秩序,尤其是在施粥现场,一定要避免任何动乱的产生。

四、朝廷的应对之策

不得不说,古代时期应对灾难的速度上,远远没有做到及时高效。

比如在开仓放粮上,权限直属于朝廷和皇帝。官员上书上报灾情后,朝廷需要加以核实和决策。古代通讯条件和交通条件又很慢,一来一往,可能灾情已经从可以遏制到进入恶化期。

同时,中央缺乏系统全面的救治办法,更加造成了救灾工作的滞后性。面对旱涝饥荒这些灾难尚且如此,那么面对疫情发展凶猛的瘟疫,应对能力就更不要提了。

万历十八年,就有大臣上书万历皇帝,建议“有遇重大灾疫,许令各府州县,作速申文,合于府按,既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

意思就是以后碰到疫情,允许地方负责人上报后,就可以自己做主,动用粮仓和银两等,尽快开展救治工作。

这个建议应该是意识到获取朝廷授权对于治理疫情的不利之处。可惜这样的建议,搜遍史料,我们发现,再无下文。

这其实和封建王朝集权的本质相冲突。封建帝王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粮食和钱银的王朝统治的根本要素之一,来什么“向下授权”,自然为朝廷所不喜。

五、总结

《防范・悯时疫》中记录了古人总结面对灾难的六个要点:
1. 垂死贫民急施粥;
2. 疾病贫民急医药;
3. 疾起贫民疾汤米;
4. 既死贫民急墓葬;
5. 遗弃小儿急收养;
6. 轻重系囚急宽恤。

说完了明朝后期徽州如何应对这一场瘟疫,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古人在应对瘟疫上,大致上是沿着以上的方式在应对。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面对瘟疫时,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特别强悍。而且在灾情过后,整个地方社会有些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这背后都有一股别的文化社会中无法理解和做到的能力——内部的团结能力。

还要特别说明一点,无论今古,在面对疫情灾害时,舍弃自我甚至舍家舍业冲在第一线的人都是杏林医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尤其如此,对众多抗疫的医务工作者,表示编者的敬意。


熊沾沾


这里是小学者,一个90后。

古代医疗水平落后,卫生很差,发生瘟疫的时候,其实也很惨的。

以下,干货不多,随便品品。

一,古代人口不多,在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时候,主要的聚集区,人口达到几十万的城市,内陆一个省,没几个。发达省份总人口达到一千万,已经是全国最大人力的几个省份之一。

举个例子,秦国坑了赵国大约四十万青壮年,赵国相对于除了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就直接废了,赵国至此以后进入老龄化。

所以,古代的人口密度,低。

低人口的密度,加上封建高度集权的制度,相对来说很容易控制。

二,古代的交通不发达。

古代和我们现在最大的差别就是交通工具与信息传递方式。

如果古代偏远地区出现瘟疫,说不定上面的指令未到,瘟疫就已经杀光了当地人或者被周围得知消息的城池进行了隔离,阻拦。

当然,如果是大城市人口密集区发生,古代几乎就是只能采取隔离的措施,没有立刻可以用“人”来组织的手段阻止蔓延。还是靠的地理因素,自然条件和不太好的交通来阻止。

这跟人员流通手段的缺乏,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代地方文化虽然在国家的体制下相互融合,但是,他们之间交往程度,主要来源于贸易,文化进步。交通工具在这个时期从军事上民用的情况,甚至军民本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反而瘟疫的扩张,更加容易。

从秦,汉开始,奠定了一个法制框架和人文文化认同的主要基调。

唐朝达到鼎盛的同时,也把相对来说更先进的,经过融合后的文化传播。那么建设基础设施的需求就有了。如果要看大唐的道路交通建设的理论达到什么情况,只需要在西安看看,你就明白了。

西安为何叫长安,本人觉得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那一条十分宽阔的长安街,由于确实宽阔,长,广。

也是这个时候,大唐每一次哪个地方有自然灾害,瘟疫出现,造成的人员损失都特别大。

总结就是古代的防止瘟疫扩散速度与今天的区别就是,“交通工具,基础设施”的差异。


国际小学者


这个问题我有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提到这个问题的,可能不是很详尽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爆发的疫情要比现代爆发的次数要多得多,全国疫情爆发的次数是非常多的,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讲究,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都不是很好,也不懂得病情的传播途径。古代中国的对待疫情,其手段主要靠的就是隔离,但他们并不是有意识的隔离,而是无意识的隔离。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村子爆发了疫情,传到另一个村子,一两个村子,甚至几个村子,感染的人都死光了,传播的载体死亡了,瘟疫也就停止了。然后,官府从其他地方移民过来,接着耕田,繁衍生息。现在的中国有14亿人,可是在明末清初,其实只有1亿人左右,当时的人口密度,是现在中国的十四分之一,是真正的地广人稀,所以在古代中国,瘟疫爆发,病死一片人,当地几个村庄的人死光,疫情也就到头了,所以古代爆发疫情传播范围不会很广。


阿邱舅舅


据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统计,我国在两周时期仅有一次疫病流行的记载。秦汉时期13次,三国两晋时期17次,南北朝时期17次,隋唐五代时期17次,两宋金元时期32次,明代64次,清朝74次,民国6次。以上仅为见于正史的全国性大瘟疫的记载,局部性的疫情,多不见史载。

《后汉书·灵帝纪》载:“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

晋代规定:“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史料记载,在疫病发生时,国家会直接派医官巡诊为患流行病的病人医治。

最早的巡诊制度见于先秦。至东汉光武帝时,天下疾疫,朝廷乃“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巡行疾病”。


安再语


主要是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非常超前。

与今天讲的能量守衡,是一回事。

病毒因为阴阳不平衡而产生作用,出现。

就一定会因为阴阳再平衡而产生反作用,消亡。

中药的调制,又不需要什么先进机械。

古代抗瘟疫,只要思路对,一样可以成功。


共论矛盾


根本无法控制,基本上如果发现哪个城市出现疫病,控制不住时,就只能封城,和现在的封城不一样的是,那个时候封城就是等一个城市死完最后一个病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