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縣:區縣概況0022,大江南北三巨鎮、匡廬衡嶽武功中

安福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地處東經114°-114°47′、北緯27°4′-27°36′之間。東鄰吉安,南接永新,西與蓮花、萍鄉交界,北和宜春、分宜接壤。全縣東西長76千米,南北寬59千米,總面積2793.15平方千米。總人口38.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平都鎮,距省會南昌市278千米,距吉安市區59千米。郵編:343200。安福三面環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南寬北狹,東短西長。山地面積2017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72.2%。武功山脈主峰金頂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內最高峰。主要河流為瀘水河等。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7℃,7月平均氣溫28.9℃,1月平均氣溫5.9℃,年均降水量1553毫米,平均降雨日166天,平均日照時數1649小時,年無霜期279天。

安福縣:區縣概況0022,大江南北三巨鎮、匡廬衡嶽武功中


秦朝以前,安福先後隸屬吳國和楚國。公元前222年,秦朝在今安福境內設立安成和安平二縣。縣治所分別設於今嚴田鎮和竹江鄉境內。西漢初年,境內安平縣為豫章郡18縣之一;安成縣為長沙郡轄縣。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安成、平都(公元96年,改安平為平都)、宜春、萍鄉、新餘、永新6縣合併,設立安成郡,郡府設於境內安成縣,歸屬揚州。太康元年(280),安成郡新增廣興縣,安成改為安復縣,統7縣,改隸荊州。隋開皇九年(589),將安復、平都二縣合併為安成縣。十年(590),廢安成郡,安成縣隸屬吉州。十八年(598),安成縣改為安復縣。唐武德五年(622),升安復縣為穎州,七年(624)廢州,改安復縣為安福縣,安福之名自此始。元元貞元年(1295),安福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復為縣。清乾隆九年(1744),從安福縣上西鄉劃出12個都之地(即今蓮花縣的路口、湖上、閃石、坊樓、高州、六市等鄉鎮),與從永新縣劃出的一部分轄地,設置蓮花廳(今蓮花縣)。自那時起,安福版圖基本未變。


安福生態優勢明顯。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5%,位居全省前列,是聞名遐邇樟樹之鄉、竹子之鄉,陳山紅心杉原產地。全縣有國家級生態鄉鎮 3個、省級生態鄉(鎮)11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安福香樟奇多,現有400年以上的古樟1萬多棵,被譽為“中國香樟之鄉”,素有“有村皆有樟,無樟不成村”的說法。全縣明清古村落眾多,洲湖鎮塘邊村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境內綠意盎然,環境秀美。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安福縣成為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紅線保護範圍、全國生態建設縣試點單位、江西重點林業縣、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南方商品材基地縣、全國竹子之鄉,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江西創建綠色生態先進縣”、“全省森林生態保護十佳縣”、“全省首屆生態文明建設十佳縣”、“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等稱號。


安福縣:區縣概況0022,大江南北三巨鎮、匡廬衡嶽武功中


安福旅遊資源豐富。縣境西北的武功山,素有“大江南北三巨鎮、匡廬衡嶽武功中”之美譽,是省內六大歷史名山之一,先後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山上十萬畝高山草甸,江南罕見,風光旖旎,山下度假溫泉設施一流,功能完善,標準達五星級,是贛中新興的旅遊休閒勝地。羊獅慕景區、武功山大峽谷景區、金頂景區、箕峰景區“四大景區”,武功山大峽谷漂流項目、羊獅慕景區景點眾多。隨著開發宣傳力度的加大,武功山成為了國內外越來越多戶外旅遊者、自駕旅遊者趨之若鶩的休閒勝地,“中國福山”、全國生態休閒度假慢生活基地旅遊品牌逐漸凸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