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2月21日晚7時,大屏幕前方,一場廣州與武漢兩地的多學科會診正在進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10多個專科的專家團隊通過視頻連線,為武漢地區重症患者“把脈問診”。中山一院黨委書記駱騰、副院長陳旻湖等院領導出席了遠程會診。


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數據,與其他地區相比,武漢地區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低、病亡率高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圍繞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目標,中山一院建立疑難重症患者遠程病例多學科會診機制,在武漢協和醫院搭建高級生命支持單元,通過有創呼吸機支持、血液濾過技術以及俯臥位通氣技術,成功救治多位重症患者。


“豪華陣容”攻克重症救治難題

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放射診斷科、營養科等10多個專科的20多位專家,其中謝燦茂、郭禹標、吳健鋒等多位專家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


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專家們通過連線方式,與前線隊員討論患者病情。此次會診重點討論了兩名危重症患者病情,63歲女患者合併高血壓、2型糖尿病,66歲男患者則持續性病情加重伴呼吸困難,專家們制定了綜合救治方案。


中山一院副院長陳旻湖教授介紹,目前派往馳援武漢的專家多為重症醫學科和呼吸科的專家,但危重症患者往往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腎臟和肝臟衰竭、心功能衰竭,因此,中山一院建立了重症患者MDT協作模式,組建了一支包括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等10多個學科的專家隊伍,負責指導病例會診、臨床救治工作,並對醫務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當前線醫療隊一有需要,我們醫院後方的多學科專家就會立即連線,提供診治方案”陳旻湖教授說道。


因地制宜搭建重症救治病房

中山一院醫療隊進駐武漢協和醫院後,迅速收治了50多位患者。這些患者大多是嚴重低氧、重度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有些老年患者由於基礎疾病較多,病情重、進展快,持續發展成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據瞭解,武漢協和醫院只有一個ICU病區20張床位,難以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而普通病房設施簡單無法為重症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在高級生命支持單元中接受治療


“讓危重症患者活下來”成了醫療隊的共識。隊員們因地制宜,迅速行動搭建“高級生命支持單元”。前線醫療隊指揮組對高級生命支持單元的具體設計及佈局、房間環境消毒措施、呼吸機過濾器、密閉式吸痰管、呼吸囊等的準備及人力資源的調整進行了討論和佈署,並做好危重症患者意外拔管、供氧中斷、斷電、呼吸機故障等安全應急預案。


大家分頭行動,醫療隊隊長朱慶棠教授與協和醫院臨時指揮部進行協調溝通,副隊長羅益鋒副主任醫師調配醫療人力安排,重症一科劉勇軍副主任準備相關設備、技術、藥物,並聯系院本部重症醫學科和抗疫特戰隊的同事,大家共同為前線籌備高級病房出主意,護理部成守珍主任著手調整護理人員,將有ICU經驗的護士調整到高級病房,腎內科鄭勳華醫生負責血液濾過設備搭建。


很快,一個裝備了無創呼吸機、氧療儀、多功能監護儀床邊超聲機、床邊心電圖、輸液微量泵、可視喉鏡、正壓頭套、運藥機器人等設備的高級生命支持單元便運作起來了。


“硬核”技術贏得患者生機

高級生命支持單元投入使用後,醫療隊如虎添翼,迅速開展了包括有創呼吸機支持(氣管插管)、血液濾過以及俯臥位通氣等多項技術,救治了多位危重症患者。


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醫療隊開展有創呼吸機支持技術


近日,正在救治的一名危重症患者突然出現嚴重呼吸困難,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給氧均失效,患者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朱慶棠、羅益鋒、成守珍等專家當機立斷:“上有創呼吸機!”患者接上有創呼吸機,血氧飽和度馬上上來了。


2月15日,腎內科鄭勳華教授指導團隊,首次在呼吸危重症病房開展床旁新冠肺炎患者進行血液濾過技術(CRRT),該項技術可過濾危重患者的炎症因子,為患者搭起新的“生命通道”。


2月16日晚,一位重症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正在生命垂危之際,羅益鋒、胡春林、楊璐等專家立即指導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經過半小時治療,患者血氧飽和度上升至100%,從死神手裡被救了回來。


一個都不能少!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醫療團隊首次開展血液濾過技術


通訊員|彭福祥 梁嘉韻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