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

南方小可


伟人毛泽东对孔孟之道早有定论,所以他一生都在反孔,认为孔学名髙实秕糠。虽然孔孟在中国国学领域已统治影响了几千年,并且在规范人们的社会形为方面也起到过一些正面作用,但比起它的负面影响有过至而无不及。


长寿松497


孔孟之道的真正价值,只有在历史的情景中进行对比才能发现,抽象的说一个思想或理论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也说不清楚。唐代中国文化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禅宗兴起了,禅宗强调个人体悟,教导人们体会佛理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因此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简易自由、生动活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实际上是大众文化兴起的标志,禅宗最初兴起于民间,禅师最初产生于一批依赖游民阶层的游僧阶层中,带有强烈的大众文化的反智主义色彩,“不立文字”从根本上消解“知识”的意义,禅宗使大众文化类型上升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禅宗在唐宋之际得到大量士大夫(知识精英)的喜爱,谈禅成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禅宗不但征服了佛教,也使大众文化征服了精英文化。禅宗强调佛性即人性,平常心是道,这是佛教的速成法,崇拜的是聪明,轻视逻辑论证,讲心不讲理。而佛教本来讲求思辨、修证,证道之路,千难万难,人生难得,闻法难得,持戒难得……,所以勇猛精进且不可得,因此道才难能可贵。一旦行住坐卧都成了道,道就唾手可得了,谁还在乎道的可贵。偷懒取巧是中国文化(大众文化)的大害,坏就坏在自作聪明上。禅宗消解了知识的神圣性,瓦解了理论的深刻性,长此下去必然造成中国文化的整体平庸。禅宗崇尚自由,推崇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的状态,这种自由强调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是任性。这种“自由”崇尚不守规则,越自由就越不守规矩,大家都来搞这种自由,结果就是不得自由,因为没有规则的自由,就是乱来,这种情况下,做任合事情都必须去斗智斗力,必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个时候,孔孟之道被程朱理学重起拾了起来,收拾中国的人心,孔子讲“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真正的自由,理学的价值在于树立起一个绝对的规则——“理”,通过理给大家定了个规矩,使人人不敢乱来,确立起一个有秩序的自在状态,这才使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才有意义,否则追求自由就成了追求权力、追求金钱了。理学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的最高成就,在观念系统上它思考精密,气象宏大,从理论上说,具有两个特点:结构完整,思辨深刻,克服了中国文化中简单粗暴的东西。

理学一反禅宗的反智主义倾向,树立起儒学的知识主义取向,强调“理”的获得,有学习的过程,提倡“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这样才能掌握到至高无上的“理”,这样建构起一个上至天地宇宙万物,中至国家社会生活,下至个人生活的庞大的哲学体系,给中国文化建立起了知识的神圣性和理论的深刻性,这一过程就是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吸收和提升的过程。无极生太极,太极动,产生阴阳,阴阳结合五行,生成万物。建立起了儒家的宇宙论,规模一下就大了,以前是只论人事,现在是有比人间更大的宇宙万物的规模。这里面既有道教的,也有佛教的东西,是一个综合。人是在这个宇宙生成过程中产生,但人得天地万物精华之所在,这就是人之性,就是道德(仁),称为人极,从太极发展出人极,太极、无极、人极同源,因此道德就具有根本性,这样道德高尚的圣人就是可学的了。为什么么呢?因为天心人心相通,人心决定人性,人性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性。所以理学家讲“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天地之理。”朱熹讲“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又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理变非常重要,获得理有什么方法呢?理学家对理的获取采取了“知识主义”的路线,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突破,“穷理尽性”,强调的是把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知识的追求统一起来,明理,也就是知识的追求成为道德实践的前提,把对知识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心性论的一个突破,可以说具有改造中华文化的重大功能。但这努力可以说在理论上非常成功,而在实践上并不成功,理学越到后来却越受到各种的批评,到了现代,更成了反动的象征了。人人都说“以理杀人,存天理灭人欲”,跟着也连累了孔孟之道成了害人的东西。这恰恰说明了有些人非常害怕“孔孟之道”,他们在怕什么?这也恰恰说明了孔孟之道的真正价值所在。


只爱潘多拉


毛主席批判孔子是孔子他认为一切高尚的是读书,干劳动的是下等人干的一事情,而毛主席那么多年人们还怀念他,想念他,歌颂他,是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他非常尊重劳动者


用户8556786857668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因为“孔孟之道”确实是害人的,其害死了“农夫和蛇”中的农夫,而且还差一点害死了“东郭先生和狼”中的东郭先生。具体“孔孟之道”如何?咱也不能人云亦云是吧!只有认认真真品读一下他们的思想,一切不就水落石出了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把他们的“道”给拆解开来,然后大家一起看个明白!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他们也都是极力推崇“仁”的思想,但是二者却也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下面就先从他们各自的人格先谈吧:孔子偏向敦厚,其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则是极力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他也是以身作则地将之习惯一以贯之,所以,宽恕自始至终都是他人生之信条。

一次孔子在陈国曾被别人讥讽为“丧家之犬”,可他依旧能够做到不往心里去。但其在原则上还是会毫不妥协的,曾经有一个鲁国国君的臣子,孔子发现他享受其不该享受的音乐时,孔子当时的那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即便时至今日都还是脍炙人口。

而孟子则不同,孟子似乎要偏向于愤世疾俗些。他是爱把个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百姓的血泪会流在他的眼中;百姓的哀号会回荡在他的心中,所以,他自然是最看不惯诸侯好强们那一套的。



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孟子却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的这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了,但却依旧能够给人以如雷贯耳之感觉。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吗?打个比方来说,菜刀本是做美味的,但由他制造出的血淋淋事件却也不在少数!所以,假如你是“东郭先生”试的书呆子,这“孔孟之道”还真是杀你的刀!但话又说回来,假如人人都能履行“孔孟之道”,那这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军队和警察了。



其实“孔孟之道”也好,其它教科书也罢!其思想都是让人学好的吧?可为什么世界上还是那么多的犯罪之人呢?你总不能说他们都是文盲吧?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那些个制造成万上亿伤亡的人,一般情况下,他们不都是高学历之人吗?


人文镜


这是一个让人既可叹,又可悲的问题。不得不说。

孔孟之道的内容

孔孟之道,传统文化,并非是孔孟所创立发明。孔子学说乃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说,孔孟之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如万古长夜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大地。孔孟之道所包含的内容有四个层面:一是日用伦常之道,二是治国安邦之道,三是天地化生之道,四是阴阳顺逆之道。

二千多年来,在礼崩乐坏之际,儒学的建立,才使世人有道可行,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然而,因为诸多历史原因,造成了世人的误解、曲解,甚至扭曲。

世人的误解

【误解1】

晚近之世,近百年来,一些所谓的精英人物,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几乎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根,学得中不中西不西,使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丧失殆尽。世人都喜欢追求自由,不受约束,喜欢自尊,得到尊重,但是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尊的前提是自重。也就是说,自由当先自律,自尊当先自重。中西双方,因为人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所以文化当然不同,就如同“南橘北枳”之理,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文化,才能有利于各自的生存与发展,否则就会变质。

【误解2】

近代经济的落后,诸多世人,就把责任归咎到文化落后上来,如此认为,属于重大误判。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在此暂且不说。我们可以看一下周边的国家韩国和日本,虽然他们的经济与西方一体化,非常发达,但是,韩国和日本并没有放弃自己本国的文化去崇拜西方,而韩国和日本的文化,正是学习了中国的儒家文化。所以说,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不是因为文化所造成的。或者说,正是因为中国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才造成了国运不顺。

【误解3】

历朝历代遵循和利用了儒家之道,但是,此非彼,皇家朝廷的律法并不代表是儒学教义和传统文化,他们只是遵循者和利用者,皇家朝廷执政的错误不能归咎到儒家的身上。二千多年前,秦朝可谓强大,因为嬴政的暴政和独断专行,焚书坑儒,导致了秦朝几十年就倒朝灭国。后来到了汉朝,汉武帝尊崇儒家文化,才有了历史上的汉唐盛世。

【误解4】

世人对儒家伦常之道的误解误用,比如长幼尊卑,比如婆媳关系,儒家虽然提倡君臣父子,但更强调仁者爱人,互相体谅与尊重。人世间,因果不爽,因为原来婆婆过份强势苛刻,媳妇们受尽了委屈,才有了今天的翻身扬眉吐气。

【误解5】

后世儒家学者,自身没有起到良好的垂范作用,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者不乏其人,只学了之乎者也,没做到修齐治平。千百年来,世人对儒家之道、传统文化的误解和歪曲,一言难尽。希望世人能够正视历史,反思过去,反求诸己,切莫怨天尤人,亵渎圣贤。


一真讲堂


孔孟之道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的吹鼓手,不管统治者如何坏,都让人们无条件复从、当奴隶!让人们就像猪、羊一样,任凭猛禽野兽吞食不得反对,至使几千年来,不断地任由外部势力侵害,失去了多少发展机会??!


用户顺天道合人性


也不能说孔孟之道是害人的,这样就太不容现了。

人们之所以推崇孔孟之道,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礼义、道义等方面的基础奠定、发扬光大和持续传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孔孟之道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孔孟之道是历代朝廷用来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几千年来养成了忠实良民的习惯。因而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

以理服人、先礼后兵,是针对和我们有相当素质的人和民族。如果我们一直用孔孟之道做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寄托,是万万不可取的。


男人要自强


只要是持此观点的人,十有八九连四书五经都没读全,断章取义、人云亦云者众!孔子的保守肯定是有的,他的保守体现在礼法秩序上,这是当时的时代决定的,乱世末法。孔子的创新也是真的,开创性的教育、人性和道德思想泽被后世。孔子从来没有否定过创新,他的核心主张是“中庸”——谋取最佳平衡,无过无不及。不过“中庸”已被后世曲解的面目全非。就当今提倡的民主和科学来说,方向固然无错,但民主的极端是另一种暴政;科学的极端是人类被机器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就会对“中庸”有稍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固化、变异、阉割过的、被统治者利用的儒家思想的确起的反向作用。但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儒家思想主导,中国就一定比现在好?恐怕要自欺欺人。科学和民主都需要逻辑和抽象思维作为基础,试问连汉字都是形意和具象的古代如何产生民主和科学?不要拿墨家的一些观点来否定,墨家那叫经验,不叫科学。儒家不是万能药,孔孟之道也只是一味药,一味治疗道德、人性、教育的发汗药。药方就放在那里,开方的医生早已仙逝,配药和吃药的结果如何,看各自服用的剂量和病症的轻重。


文史醒言


说说“慎独”

※※※※

“慎独”是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人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当一个私人小诊所生意清淡好长时间后,一天来了个病人,且诊所里只有病人和一个医生,没有第三人。你说,医生会怎样给病人看病配药?

这时,医生靠的是“慎独”,亦即道德自律。

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办公室与实习生莱温斯基独处时,克林顿会不会对莱温斯基性骚扰?莱温斯基会不会接受?

美国国家档案馆2018年3月19日首度公开的档案显示:时任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在白宫发生了10次性行为,其间希拉里有7次在白宫。

结论:通常,道德是靠不住的。

“慎独”只是儒家“德治”的一厢情愿的理想。

于是,历来有人讽刺一些站在道德高地的权贵:满嘴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龚润泽1


不是绝对,是相对,相对于统治者或统治集团,孔孟之道是好东西。他愚化和奴化被统治者,也就是大众,让被统治阶级甘心情愿接受管理,奴役和驱使,谁反对谁就破坏了秩序,就是大逆不道。在孔孟之道之下只能出顺民。实际上。孔孟之道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是专门为统治集团服务的。相对于平民百姓,孔孟之道真不是件好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