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论坛很火,现在感觉很少人玩论坛了?

晨风柔


因为现在微博,头条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人们更倾向这些不费脑子就能获得信息的平台,不愿意沉下心来写帖子看帖子了。

我以前很喜欢天涯的,现在也很少看了。



克洛伊没有木马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 始于论坛,终于恶搞。


1997年起,国内的论坛开始崛起,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三大门户网站分别设置了论坛以为网民们提供交流场所。后来,猫扑、天涯等综合型社区的出现又进一步丰富了网民的交流话题。加之日本动漫和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长期熏陶,论坛上开始出现各色的段子。



搞笑创作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手段,尚未上升到商业层面,更不要提如何变现。但是当随着流量体量的增大,人们开始思考,变现这个商业走向了。


随着就是微博、微信的出现,直接为变现提供了渠道,加大的流量背后意味着巨大的资金。


微博和微信是别无二致的,都是以巨大的粉丝流量为基础,通过承接商业广告来变现。


这时,很多论坛的用户流量开始转入到这两个平台。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逐利的,拥有流量一定会想办法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资源。



接着,抖音和快手的出现,短视频逐渐迎来风口期。


从段子到社交再到短视频,每一个载体都在赋予搞笑文化不同的生命力,从纯休闲娱乐到商业化运作。


知识付费的出现,让高质量的用户不再愿意在论坛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论坛往往十分依赖一群高质量的用户维护,人才的流逝不止会带走一部分流量,也会导致论坛的衰落。


链求君


要能很好的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想我们应该先对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认识。

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

一、无限拉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二、无限提升海量的数据内容和信息资讯;

三、目标信息的快速检索以及科学化获取;

四、丰富多样的服务模式聚拢用户和流量。

在早期的互联网时代中,大家上网冲浪针对各自喜欢的话题,为了能够与广大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网友进行互动,论坛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而且当时其他的新社交方式还未成熟并大规模普及。

然而现在一个APP,甚至APP下的一个板块,再甚至一个板块中的一个微头条活问答都能够轻松的将全世界不同地方、有些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系在一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高效的互动方式和交流渠道,传统的论坛自然而然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举几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

以前如果人们想要讨论一个游戏,我们要找到相应主题的论坛,然而现在,你只需要在各类资讯APP的游戏板块中搜索相应的游戏,就能发现一大批和你兴趣爱好一致的网友们,以前的“论坛发帖”变成了现在的“发布头条”,以前的“论坛回帖”变成了现在的“头条回复”。以前的“层层盖楼”变成了现在评论中“问答折叠”…

所以,是的,传统论坛变少了,但其实它仍然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小熊下山


现代的主流都是80,90后,他们都是生活在互连网时代,抖音,快手才是他们的首选,连我60后父母都知道抖音,今日头条,人工智能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