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走小路麥城突圍,為何隊友無人助他脫離險境?

愛橙子的小男孩


無論在正史《三國志》還是在影視劇《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兄弟的關係一直是三國中的一條明線,只不過差別是在桃園三結義這一段,在正史上桃園三結義是不存在的。

黃巾之亂爆發時,關羽就跟隨劉備四處征戰,其武藝在三國中雖然算不上第一,但排在前三位是不成問題的,而且關羽在軍事謀略上也不輸諸葛亮。

樊城一戰,關羽親率三萬大軍圍攻曹操,魏將於禁率領的七萬餘魏軍與關羽一方僵持很久,關羽善練水軍,當時又恰逢天連降暴雨,如果要是等到雨停之後,估計要等十多天,在這十多天裡,關羽命將士們將所有精力投在造船上。於是關羽就利用這十多天的暴雨將於禁聯合的七軍駐皆數淹沒

也許是關羽的年齡大了,有些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了。

諸葛亮臨走時,讓關羽一定要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但是關羽卻將諸葛亮的話當成耳旁風,依舊是我行我素,最終導致荊州失守,他本人被迫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所殺。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備為什麼不去救他呢?

首先從戰略性來說,荊州是劉備奪取天下重要的一塊領地,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給劉備的計策是,謀奪天下荊州是重中之重,所以對劉備來說關羽失去荊州打擊是非常大的。
其次,古語有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且不說劉關張三兄弟之間的情誼,當時蜀漢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曹操,蜀漢後期,已經是沒有多少可用的將領了,關羽被殺之後,劉備就相當於自斷一臂。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通訊的問題,關羽敗走麥城之後,所處之地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中部地區,而當時劉備在益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成都一帶,益州到麥城的距離超過了千里。這需要耗費半個月時間才能夠到益州,然後劉備再發兵,最快也要半個月時間,這一來一回一個多月時間,任憑關羽再大的本事,也抵擋不住孫曹的進攻。

綜上所述,不是劉備不願發兵營救,主要是因為國力問題,古代兵士根本經不起那麼高強度的長途跋涉,即便劉備發兵營救,到達麥城之後,蜀軍的實力也會大打折扣,而關羽依然被殺。


公元前


縱觀整本《三國演義》,最讓讀者扼腕嘆息的悲劇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以致之後走麥城兵敗身死。而最讓眾多讀者難以理解的是,明明在離荊州不遠的上庸就有劉封和孟達駐紮,為什麼他們在關羽失敗的時候卻並不來救呢?這裡面的問題可能並沒有書裡講得那麼簡單

關羽的人緣是他送命最關鍵的因素

關羽的人緣差這一點儘管《三國演義》裡沒有明說,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社會人的話,你一定會從書裡讀出這裡面的問題所在——這個人的人緣好不了。

在三國志中就說到,“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句話翻譯得現代一點就是關羽對那些層級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很和藹,而對那些自己的同事以及和自己層級相似的人卻很瞧不起,恃才傲物。這麼一說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沒錯,因為生活中這種性格的人也不少,對於我們現代的普通人來說,這樣的性格無傷大雅,撐死了就是朋友少點而已,但是對於關羽這樣的鎮守一方的都督,荊州地區的實際領導人來說,這樣的性格足以致命。

首先,關羽對於整個東吳集團都很瞧不起,這其中包括了東吳集團的最高統領孫權,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孫權希望通過與關羽和親的方式來鞏固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這也是在當時一種非常常見的訂立盟約的方式。然而面對孫權拋來的橄欖枝,關羽是怎麼回應的呢?他不光拒絕了孫權的請求,還用一句“虎女焉嫁犬子”把人家打發回去了,這是什麼意思呢?你的兒子是犬子,那等於直接罵你是“狗”,對於這樣的回應,相信正常人都是不能接受的,更不用說對於孫權這樣一個掌握著整個江東的諸侯了。從這裡他就已經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筆。

關羽僅僅是對其他陣營的人這樣嗎?當然不是,對自己陣營的人,關羽的態度也沒有好到哪兒去,劉封本是劉備的養子,在劉備稱王之後,這個養子的身份就比較尷尬了,畢竟劉備還有一個親生兒子劉禪,就在這個檔口,關羽又出來說話了,勸劉備要早日立劉禪為世子。這等於是直白地告訴劉備你要對劉封這個養子提防著點。按理說立誰為世子是劉備的家事,即便關羽和劉備是親兄弟也不應該過問這個事情,然而關羽卻非要插手,對於這件事情,要說劉封不記恨是不可能的,我們換個角度,如果你是家裡面的大兒子,現在你叔叔過來和你爸說讓他把家裡的財產都給小兒子,相信你也會對這個叔叔恨之入骨的。

儘管關羽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但是於公而言,他和劉封一樣都是劉備集團的將領,大家同朝為臣,關羽如此待人接物,其平常的作風可見一斑,他對於其他同僚的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關羽真的是一個受人愛戴人緣好的將領,那麼在他死後,劉備要替他報仇的時候就不會只有張飛支持而其他人全都反對了,不過那是後話了,我們這裡暫且不表。

對於劉封來說,這麼一個自己恨之入骨的叔叔恨不得看他早點落難,自然沒有任何理由在他失敗的時候去救他,更何況,如果真的去救了,按照關羽的一貫脾氣,說不定還要責怪劉封救援不及時,與其冒著這樣的風險去救,倒不如樂得看關羽落難。至於所謂“大局”,對於劉封來說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和你的一個親戚鬧矛盾的時候有人來喊你“顧全大局”,你會答應嗎?

劉備集團也確實沒有營救他的能力了

除了劉封不願意營救之外,劉備集團也確實沒有能力營救關羽了。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之前,劉備剛剛結束了漢中之戰,儘管劉備集團最終取得了漢中爭奪戰的勝利,但是這次勝利也消耗了劉備集團不小的元氣,更何況,曹操集團一直在北方虎視眈眈,即便劉備拿下了漢中,依舊要派出大軍在漢中一線待命,而這樣的軍事部署幾乎抽空了益州的軍力,在荊州還在自己手中的情況下,劉備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再益州與荊州的邊界再留一隻規模龐大的後備力量。

也就是說,當關羽敗走麥城,葬送了荊州軍全部家底之後,劉備集團在附近已經找不到一隻像樣的軍事力量來拯救關羽了,即便是劉封出兵相救,其結果可能也只是被東吳的軍隊擊退,甚至讓東吳進一步擴大戰果,趁虛拿下上庸,一旦這樣,東吳將可以直接威脅漢中,漢中一線的防務壓力會更大。

而一個失去了荊州的關羽對於劉備集團其實已經沒有實際價值,這樣的“光桿司令”死了甚至比活著還更有作用,因此即便上庸是劉備親自防守,劉備的內心也不見得真的想去救關羽,只不過這個壞人讓一直記恨關羽的劉封來做了,所以關羽兵敗身死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


宇說三分


這裡的“隊友”,指的是關羽身邊的將士嗎?

這就是他的尷尬之處。“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他平日裡對士兵很好,對士大夫階層卻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如果他是個尋常人,這種同情弱小、不畏強權的性格是值得佩服的,然而他是鎮守一州的大員,哪裡允許他這麼任性?最終被糜芳、傅士仁這兩個他瞧不起的士大夫背叛;而他平日裡善待的士兵們,在家人與關羽之間,則果斷選擇了前者。

攻心為上:東吳想要的,不僅是荊州土地以及關羽的命,還有荊州的人心

關羽數使人與呂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故羽吏士無鬥心。

這是《資治通鑑》中的記錄,關羽得知自己基地被偷,在狼狽南撤的路上,多次派人跟呂蒙聯絡。而呂蒙不僅善待來者,還帶著他在城內到處逛:你看,你們前線那些將士的家人,我照顧的比平時關羽對他們還好吧?趕緊回去跟戰友們說,我們要的只是關羽一個人,其他人只要轉投咱們東吳,待遇槓槓的;就算不顧自己的命,也要想想家裡的老爹老孃老婆孩子吧?

呂蒙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第一,分化關羽的隊伍,避免逼得對方狗急跳牆跟自己搏命;不然雙方硬拼,雖然自己佔據絕對優勢,但有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拿下荊州,也會很跟當地人造成血仇,不便於今後的治理;

其二,穩定人心。三國連年混戰,巨大的人員消耗,使各方都注重積累人口。當時各方交戰,除了殺敵,還往往擄掠百姓以補充自身的人力資源。對於東吳而言,擒賊擒王,只要幹掉關羽以及核心的鐵桿,其他的荊州上下,最好儘量用懷柔政策拉攏、收復。

而當時跟隨關羽的將士,絕大部分都是當地人,或者已經在當地安居樂業。既然自己的一家老小都在東吳手上,只能“識時務者為俊傑”,況且人家對咱們更好,在誰手下不是幹活?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的隊伍逐漸渙散,史書中描繪的很具體:

關羽自知孤窮,乃西保麥城。孫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

他最終逃走的時候,身邊只有十來個心腹,這點人哪裡是東吳的對手?一心要他性命的東吳人,抓到他後隨即就殺掉,根本不給任何翻盤的機會。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只有小孩子才能任性啊。


正史漫談


關羽被拖在襄樊戰場,被徐晃大軍牽制住,此時又後院起火,呂蒙、陸遜白衣渡江,奪下了江陵之後又兵分三路,把關羽的後路給斷了。

呂蒙於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出發並攻佔了江陵,而關羽之前已經收到了江陵被襲的消息,於是率兵南撤,可是走到了一半就收到了江陵已經被拿下的消息,陸遜等人已經在部署控制各處險要,所以關羽只能暫時停留在離江陵東南處不遠的麥城,找時機逃走。

從走麥城到被害於章鄉是在當年的十二月,這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關羽一直守在麥城裡面,這期間難道就真的沒人來救援關羽嗎?其實不然。


一、劉備入荊的路早已被封,此時的劉備已經無法派兵前來救援

在呂蒙和陸遜合力奪取江陵之後,兵分三路把關羽從三峽地區入蜀的後路全斷了:呂蒙鎮守江陵安撫人心、陸遜擊破秭歸豪族文布、鄧凱的蠻夷軍,奪取宜都、秭歸、枝江、夷道,屯兵夷陵、峽口防備劉備,再派李異、謝旌帶領水陸兩軍三千人,沿漢水而上攻破詹晏、陳鳳部,李異把守險要之地,謝旌回夷陵協防陸遜。

此時的劉備應該是得到了從宜都逃跑的太守樊友的情報,於是派人率兵從魚復縣出夷陵,和陸遜相持,只是由於劉備剛打贏漢中之戰不久,四川境內百廢待興,他即使知道了關羽有難,也不可能馬上傾全國之力去救援,加上陸遜已經掌握了各處險要,劉備無法前進一步,雙方只能是在夷陵一帶進入拉鋸戰,劉備不敢真打,陸遜也沒有主動出擊。

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復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

而且此時的孫權也從後方趕來,江陵的吳軍實力一下子增強了數倍,士氣大振,劉備在夷陵已經佔不到任何便宜了,最後只能引兵退還。關羽無法從江陵水路入蜀,只能另闢蹊徑,在麥城東北處臨沮想辦法,臨沮一帶有荊山山脈,關羽的打算是在夜間先跑到臨沮,走山路入荊山,再從流經荊山的漢水,走水路入蜀地。

《後漢書.郡國志》引《南都賦》注:臨沮侯國,有荊山,漢水至荊山,東別流,為滄浪之水。



二、關羽在麥城一個月的時間並不是在坐以待斃,而是一直在想辦法

西邊劉備軍的救援是來不了了,而東邊前來救援的房陵鄧輔、南鄉郭睦兩隻軍隊又被李異所擊敗,關羽已經處於三面包圍之中:北方是曹仁、徐晃軍,東邊有李異的水軍沿江巡視,南部是呂蒙、陸遜的大軍,關羽只能從西邊想辦法了。

  1. 和關平、趙累等計劃逃跑路線,並最終決定從東北角的臨沮逃入蜀漢,臨沮離益州不過二十里,過了臨沮關羽就安全了;
  2. 派人和上庸的劉封聯繫,要求緊急支援,劉封這時也意料到局勢不妙,派出了兩支軍隊前來救援(就是上文所說的鄧輔、郭睦軍),可惜都被沿江巡查的李異水軍所擊破,無法進入到麥城;
  3. 派人假意和呂蒙議和,書信中應該還有投降之意,本來是想要拖延時間,暫緩呂蒙軍的進攻,可惜被呂蒙將計就計,帶著關羽的使者到處出示關羽手令,讓使者看到江陵城中的百姓衣食無憂,以“攻心戰”逐步瓦解了麥城的關羽守軍。
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羽服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

以性格一向孤傲的關羽來說,他能主動拉破臉皮向孫權投降,雖然是詐降為自己爭取時間,可也足見當時情況之危急。不過關羽實在是沒有什麼政治頭腦,他居然讓使者去見呂蒙,被呂蒙用反間計策反了,而使者回麥城後又大肆宣傳江陵城中的景況,士兵躁動的心就如病毒一樣,一傳十、十傳百,搞到麥城軍無鬥心、人心浮動,關羽被逼得沒法,只得提前實行逃跑計劃。




三、關羽提早實行逃跑計劃,可惜這計劃或許早就被使者洩露給了孫權,關羽早已是甕中之鱉了

關羽此次逃跑至少犯了三個錯誤:

  1. 留下大部隊偷偷逃跑,只帶著關平和趙累,並十幾個親衛騎兵乘夜出逃,這使得後面他剛到章鄉就被伏擊了;
  2. 逃跑路線早已被孫權得知,派了潘璋、朱然帶兵去臨沮埋伏,潘璋派部下馬忠駐守章鄉,把關羽的退路全部封住了,關羽就算突破了章鄉,還得面對臨沮的潘璋大軍,死路一條;
  3. 假意投降的方法過於天真,關羽居然在逃跑之時,派人把旗幟立於城牆之上,大概是想讓孫權看到自己的軍隊一直留在城中,沒有逃跑。可是關羽沒有想過,如果孫權真的率大軍來麥城城下,一叫關羽出來應話那不就穿幫了嗎?

關羽既然要逃跑,那為什麼不效法劉邦滎陽之圍時,讓個樣貌像自己的人,穿上自己的戰袍,或許還得加上幾個美女去吸引孫權軍的注意,自己再乘機逃出麥城呢?這可能是事態緊急,關羽想不到,也可能是關羽太偏科了,光是讀《春秋》又不去讀一下《史記》。

不過關羽的逃跑路線也是被封了,他帶著疲憊不堪且士氣低迷的部隊,人數又少,就算勉強被他突破章鄉前線,那後面潘璋、朱然駐守的臨沮卻永遠是關羽無法過去的大關,關羽之死已是必然。


總結:關羽沒有選擇在江陵丟失後立馬逃入蜀地,這完全是因為他的傲氣在作祟

其實在江陵剛失的時候,關羽還是有生存機會的。

  1. 極速確定路線,趕在包圍網沒合成之時,經章鄉、臨沮逃入益州;
  2. 協助支援的鄧輔、郭睦部隊,前後夾擊擊敗李異的機動部隊,兩軍合聚逃亡上庸。

可是關羽太愛面子了,這兩種辦法都免不了逃跑,避不了成為敗將,可堂堂美髯公怎麼可能成為敗軍之將,何況他之前還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誰料到僅僅幾個月後就陣地皆失、士兵離散,連劉備交託給他的荊州都沒了。這種墜樓式的打擊要隔誰身上都受不了。

當然關羽也是人,他也怕死,在麥城呆了一個月後,他知道事態已經無法挽回,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條路:投降、戰死或逃跑。關羽選擇了他最不願選的那一條:逃跑。可他又不及時,趕在包圍圈形成之前逃跑,在麥城白白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這完全是他骨子裡那股傲氣在作怪,他或許還在想:回去之後要如何面對劉備、面對自己看不起的馬超、黃忠等人。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一是因為沒想到,孫權居然會在這個時候背盟。

只能說劉備和諸葛亮低估了魯肅去世後東吳戰略方向的轉變程度。

二是因為沒時間,這一年劉備其實比關羽忙。

建安二十三就開始攻略漢中,打到二十四年春天干掉夏侯淵。

然後曹操大軍壓境,兩邊又開始對峙,虛耗。

關羽十月威震華夏,此前不久劉備才結束和曹操的對峙,進位漢中王。

而劉封和孟達也是剛剛取得三郡控制權沒多長時間。

劉備回成都前還得安排漢中當地的佈防,避免被曹操反攻。再回成都處理政務與人事,鞏固統治。

到十二月關羽就被殺害了。

滿打滿算前後兩個月的時間,就算接到戰況,怎麼救?這期間劉備還有一段從沔陽回成都的路途。

發動軍事行動不是那麼簡單,說走就走的行軍。

人馬錢糧要調動,家裡的事兒也要安排。

剛在漢中耗了不少家底的老劉此時也很難再組織攻勢了,所以劉備憋了一年多才出兵伐吳。

從關羽遇害的臨沮到成都,超過一千公里。

按照現在的道路情況,徒步要走半個月。開車跑國道要跑一天。

更別提這場魏吳合作的攻勢調動了兩個國家大部分的一線將領。

關羽突圍的方向是從麥城往北迂迴跑路,可見包圍圈很嚴實。

孟達和劉封那邊,其實是在關羽攻打樊城時,被要求發兵援助。

因為當時關羽兵少,所以很難吃下曹仁,要調劉封和孟達的兵助戰。

但看申儀等人的尿性,如果劉封和孟達真的發援兵,確實會有很大風險。

很可能部隊前腳剛走,後腳申儀就叛變了,把劉封、孟達五花大綁,送給曹老闆當禮物。

劉封和孟達於公於私,得出不發兵助戰的結論,勉強可以理解。

因為當時關羽不是找他們的求救,是要他們發兵幫忙打曹仁。

結果這倆人因為沒安全感,怕被三郡土著坑,就拒絕了助戰的要求。

實話說如果有這支人質不在荊州的部隊,關羽確實生還幾率會大很多,也難怪劉備後來生氣。

這裡面其實沒什麼陰謀論的成分。

因為當時不論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就是一出悲劇。



無心140102310


劉封孟達和關羽有矛盾 劉備這邊是想不到來不及 因為關羽從水淹七軍到兵敗身死時間跨度太短 剛開始一路凱歌 劉備想不到會失敗 下來就是來不及救援 劉封孟達 自身能力不足 還要防範曹魏 再加上和關羽的私怨 最後沒有做出行動 最後孟達祥魏 劉封被賜死 為關羽的失敗背鍋 其實這失敗是多種原因導致 和關羽個人性格不無關係 還有劉備集團對敵我雙方關係的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 敵與友不是一成不變


生活是隻狗


圍師必闕。當時十倍的兵力圍住麥城,只留下一個逃跑的城門,只能從這個城門逃跑,結果赤兔馬被絆馬索絆倒,關羽蓋世英雄,盡然被東吳小將馬忠擒獲,人家早就埋伏好了。關羽剛出麥城,麥城就被攻城,哪有兵力去救關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