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话题:新技术试验卫星、大藤峡工程、触觉传感器、高精度测量反氢、甘蔗渣


1

我国成功发射4颗新技术试验卫星


今日科技话题:新技术试验卫星、大藤峡工程、触觉传感器、高精度测量反氢、甘蔗渣

▲2月20日05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焦黄鑫 摄)


2月20日05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和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F星分别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


——新华网


2

大藤峡工程发电机组转轮吊装成功


从水利部获悉:2月17日17时19分,大藤峡工程7号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启动吊装,历时70分钟,稳稳吊入预定位置,宣告左岸厂房第二台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吊装成功,为7号机组按期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广西最大最长的峡谷——大藤峡出口处,控制西江流域面积的56.4%、西江水资源量的56%,控制洪水总量占梧州站洪量的65%。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工程建成后,在珠江流域防洪、提高西江航运等级、水资源配置、水生态治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日报》


3

触觉传感器能令机器人“感受”疼痛


今日科技话题:新技术试验卫星、大藤峡工程、触觉传感器、高精度测量反氢、甘蔗渣

▲触觉传感器可帮助Affetto探测到可能导致人类痛苦的信号。图片来源:美国《科学新闻》网站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师浅田稔和同事设计出了一套能可靠识别一系列触碰的触觉传感器,当这套传感器与机器人相连时,机器人会发出情绪信号。他们表示,未来科学家有望研制出拥有触觉并“感受”身体疼痛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或许也能对人类的痛苦“感同身受”。


2月15日,浅田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这一触觉传感器名为“疼痛神经系统”,嵌入了柔软人造皮肤,可感知轻柔的触摸和令人疼痛的重击。当这套传感器与名为“Affetto”的机器人(一种模仿孩子头部的机器人)系统相连时,触觉和疼痛信号可以转化成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科技日报》


4

欧核中心高精度测量反氢的物理性质


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对反物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据英国《自然》杂志2月19日发表的一篇粒子物理论文,欧核中心首次报告对反氢的一种物理性质实现高精度测量,此前,这种物理性质仅限于理论预测,而今终于完成对自然基本对称性的重要检验。


探测并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性质,有助于人类理解宇宙的形成——当今宇宙中物质比反物质更普遍,但根据粒子物理学经典模型预测,在大爆炸发生之后应存在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这正是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谜题。


——《科技日报》


5

以研发用甘蔗渣生产食品包装盒


以色列W-Cycle公司成功地研发出利用甘蔗渣为原料的天然环保材料,取代结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PET)塑料来生产即食食品包装盒,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人类社会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其广泛用于制造聚酯服装、户外家具和食品容器等。资料显示,仅2018年全球生产的塑料约3.6亿吨,且消费量仍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超过90%的塑料产品最终进入垃圾场或自然环境中,其在海洋中分解需要400多年,填埋场中则需1000年。


——《科技日报》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