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养殖户,需要知道哪些鱼塘的管理方法?

博望小戴


你好,关于鱼塘管理以下几点注意:

渔农朋友在养殖鱼的时候,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养殖技术,小编觉得鱼塘的管理也不能松懈。很多渔农朋友都知道在放养鱼苗时要将鱼塘清理干净,但是却疏忽了鱼苗在鱼塘过冬时的管理。小编今天就来分享鱼塘在放鱼苗之前如何清理,以及在冬季的时候应该如何管理鱼塘使鱼苗们安全过冬。

在放养鱼苗之前我们都应该将鱼塘消毒,不仅仅是荒废了的鱼塘,每年都会养鱼的鱼塘,我们也需要同样的处理。在消毒的过程中,小编认为阳光暴晒、漂白粉、生石灰以及消毒液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渔农朋友在给鱼塘消毒的时候,可以结合以上这些办法。有一少部分渔农在给鱼塘消毒的时候会使用巴豆,小编觉得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

阳光中有充足的紫外线,而这些紫外线就能杀死鱼塘中的部分细菌。但是也不能杀死全部细菌,小编建议渔农朋友们结合其它消毒方法同时进行。使用漂白粉给鱼塘消毒,渔农朋友要用水将漂白粉溶解之后再泼洒到鱼塘中。小编觉得如果只用漂白粉消毒的话,每亩鱼塘用漂白水粉20斤左右比较合适。

我们利用生石灰消毒的时候要将池塘中的水排干净,或者只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和漂白粉一样,我们要提前用水将石灰溶解,之后再进行泼洒。渔农朋友也可以生石灰和漂白粉同时使用进行消毒,但是要注意好比例以及使用的量。小编认为无论是哪种方式进行消毒,如果我们使用的量过大,那么在鱼苗放养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一些危害。

如果农户朋友用巴豆清理池塘的话,那么消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排水,一种是不排水。巴豆粉末放在盐水中封好几天之后再进行泼洒,在泼洒之前最好用水稀释一下,这样巴豆消毒的作用可以较好一些。如果使用巴豆消毒经验不够充足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因为剂量过多,而使鱼苗生长缓慢。

想让鱼塘中的鱼苗在冬季的时候健康的存活,渔农朋友要注意鱼塘的清理以及水位。如果养殖的是密度较高的鱼类,那么我们在冬季的时候就要调整养殖密度了。养殖鱼类大多数池塘底部都会有一些淤泥,而这些淤泥如果每年没有及时清理的话,会出现一些有害物质。

要保证鱼苗的健康以及生长速度我们最好将鱼塘中的淤泥进行晾晒,并且合理的消毒,这样鱼苗们在过冬的时候才不会受到淤泥的影响。在给淤泥消毒的时候一定记得药剂的使用,消毒之后我们应该将鱼塘搁置几天之后再将鱼苗放回来,这样才能保证药剂大量的挥发。

根据不同的鱼,我们应该适量的控制水位。小编认为在进入冬季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将水位增加,这样不仅能保证鱼塘中的温度高一些,还能为小鱼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环境。当然如果水位较低的话,鱼还会将水中的氧气耗尽,这样对于小鱼儿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在养殖鱼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当地最低的温度是否适合鱼类生存。有些时候鱼塘中的鱼死掉,还有可能是因为太冷了,它们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环境而冻死。农户养的鱼可以生活在最低温度的话,也建议渔农朋友做好防寒的工作,以免温度突降影响鱼的健康。





海边人阿青


一个合格的水产养殖户,要清楚了解所养品种的习性,养殖管理的技术,其中包括对水质的调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还要随时关注天气的变化。





不服输的女人


投放鱼种前先清塘消毒,施足底肥后投放鱼种,养殖期中追加肥料培养铒料,并做好防治等措施。

1、进行池塘消毒,施足底肥

鱼种下塘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鱼塘施肥一必须注意水质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水色和透明度,肥度适当的池水,水色呈豆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是25一40cm;水清爽,肥而不浊、达到“肥、活、嫩、爽”即是好水,尽量不要施肥。

2、增大放养规格,投放鱼种

首先是选好鱼种,其体操作方法是:将盛鱼苗的水体搅动至产生漩涡,如鱼苗沿容器边逆水游动则质量较好。大规格鱼种成活率高,增大量大,并能保证抽捕出塘的商品规格。因此,放养规格最好是草鱼200~400克、鲢鳙鱼100~300克、鲤鱼50~150克。

3、合理搭配鱼种,立体养鱼

对多种不同的鱼类,实行合理的密养、混养是提高每亩单产的关键措施。密养要根据池水的肥瘦程度,环境的好坏,水的深浅做到因塘、因地制宜。为了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必须按上、中、下水层立体养殖鲢鳙、罗非鱼等“肥水鱼”和草、鲤、鲂鱼等“吃食鱼”。每亩放养“斤两鱼种”1200~1500尾,其中草鱼占40%,鲢鳙占40%,鲤、鲫、鲂、罗非鱼占20%,每亩总放养量达150公斤左右。

4、配制鱼类饲料,精养细管

根据鱼类的生理、生活需要,采用麦麸、米糠、豆饼面粉、酒糟、矿物质、维生素和鱼药,制成配(混)合饲料投喂,提高饲养的效率。每年每亩投喂1500公斤。同时,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打捞细绿萍、浮萍饲养草鱼,每天喂2~3次。

5、适时追加肥料,培养饵料

当气温低时,宜突击肥水,培养适宜“肥水鱼”摄食的浮游生物,促使鲢鳙鱼快速生长。每隔2~3天施一次追肥,每次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100~150公斤。夏季气温升高,施农家肥容易泛池,可改施化肥,每隔5~7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化肥2.5~5公斤。

6、套养规格鱼种,捕大留小

科学设计鱼种的放养、套养,间捕次数和数量,实行轮捕轮放,每年分3次捕大留小,可起捕500~600公斤,做到均衡上市,余下的鱼秋后一并出塘。7月底开始套养6~10厘米的小鱼种,为第二年培养大规格鱼种作准备。

7、轮番泼洒药物,及时防病

此项工作必须贯彻“以防为主,积极治疗,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高温期每隔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或90%晶体敌百虫250~350克调浆泼洒,同时在鱼类的浮性饵料台上垂挂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药篓,进行食场消毒。草鱼肠炎病流行季节,每100公斤草鱼用0.5公斤大蒜头与饵料混合投喂,连喂3~6天,预防草鱼肠炎病。






走进中越边境线


养殖业是一个门槛较高的技术行业。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鱼塘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走上致富的道路。一个合格的养殖户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管理方法。

一是鱼塘的选址:要避开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尽量选址在较偏离人员居住地方。而且附近有干净无污染的活水源,排灌方便。设置好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

二是消毒处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清除淤泥,留少许水在水塘底部,洒上充还的石灰消毒,然后在太阳底下曝晒五天以上,这样就能够充分地杀死池塘里的病毒和细菌。

三是鱼苗的选种:你当地畅销哪一个类别的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还是虾,鳅。把握好鱼的种类,再分类管理。

四是鱼苗的投放工作: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来定。一般是春天三月后投放鱼苗比较经济,当年就可卖出。

购买回来的鱼苗要在盐水中泡几分钟进行消毒。也不能一下子投进鱼塘,先适应一下水温。投放的密度也不能太大,一亩鱼塘投放一千尾小鱼苗较好。然后混配养一些鲢鱼或鲫鱼。

后期成长管理:施肥,投放饵料。7月前是集中投放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重要时期。农村有机肥还是很多,无机肥可用氮肥和磷肥。每周一次无机肥,一亩水塘用0.25公斤上下。不要太多。而且要经常换水,改善水质。

最后是在水塘的四周栽一些树,柳树,桃树都行,可以调节夏天的水温过高。还要防范不良分子半夜偷鱼,必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总之,只要科学养鱼,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





张友国


一个合格的养殖户,需要知道哪些鱼塘的管理方法?

做为水产养殖户来说,对于鱼塘的清塘消毒、平时投喂、换水这些工作来说只是最基本的操作,如果想要将鱼养好,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一个合格的养殖户,要知道哪些鱼塘的管理方法才行呢?


其实关于养鱼这一行业要怎样做才更好,我们的老前辈早就结我们总结好了,而且是看似很简单的8个字——“水、、种、混、密、饵、轮、防、管”,虽然只有简单的8个字但是做好则不是那么简单了,这8个字也被称为“养鱼八字经”其主要含义为:


  1. 水:则是指养鱼的水体和水质要适合鱼类的生长,这其中就包括养水体的大小、深度及水质的要求,在传统养殖中对于养鱼水质的要求也只有四个字——“肥、活、嫩、爽”,前面三个字好理解,照字面意思来就行了,而爽则是指水面干净无过多的漂浮物,水质看起来舒服,肉眼看不到过多的杂质在水中。
  2. 种:则是鱼的种或苗,也就是说想要养好鱼则要选择好的种苗才行,不能用一些病苗或是生长速度慢的种苗来养,买苗时尽量选择品质好、同一批次中生长快的苗来养殖。

  3. 混:则是合理的混养殖,这里既包括同一品种的鱼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的混养,也包括不同品种之间的混养。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合理地利养殖水体和水中的饲料,从而起到增产和降低成本之目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大家鱼之间的混养。

  4. 密:这里是指鱼的养殖密度,合理的密度才能保证水体被合理的利用好,过稀和过密度都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要根据水体大小、鱼塘条件和饲养模式来选择合理的密度来养鱼。
  5. 饵:这里是指养鱼的饲料,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饲料成本往往占据了比较重的生产成本,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要重视才行,在饵的选择上上尽量选择大厂家的料,这样至少质量这些有保障,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塘里的天然饲料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成本。
  6. 轮:这里是指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也就是同一个鱼塘里的鱼放几种不同大小的苗一起养,在养殖过程中将达上市规格的鱼边养边卖的一种养殖模式,这样可以加速资金周转。
  7. 防:这指鱼病预防,对于鱼病来说只能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法,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防生于治,这才是应对对鱼病最好的方法。
  8. 管:则是指鱼塘里的日常管理,例如前面所说的投喂、换水、鱼塘清塘消毒之类的,这个则完全靠个人经验和看个人能不能吃苦了,养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在于长期的坚持才行。只有用心去把养鱼日常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到位了,才能将鱼塘里的鱼养好。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水产养殖看上去比较简单,表面看只要有水、有鱼,正常等着养大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水产养殖一样有严格的技术手段,要想得到更大的收益。同样要注意养殖期间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有针对性并且全面完善养殖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鱼塘养鱼注重管理事项:

一、池塘水藻的处理

当鱼塘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剩导致滋生藻类后,藻类对鱼的危害性较大,不利于鱼的健康成长,需要进行清除。具体去除水藻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在大规模水藻发生阶段,适当捞藻清理水面是必要的。也可用滤网除藻,但长时间使用滤网过滤,滤网需经常拆洗。保持沥水快,提高效率。 

2、如果鱼塘较深,水深大于5米的水库,可以装置曝气筒(或扬水筒)对控制藻类繁殖有良好的效果,投资成本低,但只对小水体比较有效。一般个人养殖户无法使用。

3、超声波灭藻是最有效的除藻手段。具有操作方便、高效、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特点。长期使用超声波可抑制藻类生长。治标治本。

4、预防为主。在藻类繁殖季节,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可以抑制藻类繁殖。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化学方法主要以次氯酸钠、硫酸铜等方法为主。

二、建立水循环系统

在水产养殖期间,因为高密度养殖。鱼塘中残饵、污物会随着时间的增长残留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蒸发导致鱼塘水位下降,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因为很少有养殖户能够达到科学的监测标准,所以我们多数一水质的颜色区分水质的破坏程度。

举个例子:一般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尤其注意是夏季。一般都不考虑这个标准。都是尽量保持最高水位为准。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因为夏季鱼塘水位较深,存在危险。在鱼塘外围要做好警示信息或者围栏保证人畜安全。

三、增加水中溶氧

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氧气,鱼也是一样。因为水下的氧气相对比较稀薄,就需要人工增氧鱼。增氧机的使用就是为了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鱼浮头的技术措施之一。怎样来提高增氧机使用的效果,介绍方法如下:一是如果鱼塘发生少量鱼浮头,应在鱼浮头之前,于半夜前后开动增氧机,连续开机到太阳出来为止。二是在阴雨天,可在第二日早上3-5时开机,一直开到东方日出。对水肥鱼密的鱼塘,开机时间应适当提前。三是在高温季节,为打破热水层,一般在下午2时左右开机,开机的时间1.5-2.5个小时为宜。

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根据天气和温度决定。低温天气不必开机,高温天气为打破热水层可天天开机。同时如果需要直接增氧,开机的时间应以夜晚为主,傍晚一般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夜晚开机应在太阳出来前为宜。

在养殖期间如果出现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上述办法加以解决。试想一下,问题解决了,那等着的不就是收获了。不过在发生问题解决期间,还是要根据实践经验和专业养殖部门的指导进行有效防护。





刘大春儿


对于养殖业来说都是一个辛苦的事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放苗前杀菌消毒做到位!经常观察又不能偷懒!多问多学,池塘管理方面我个人感觉应当保持养殖水体溶氧和减少有害菌的滋生!着重培养水体的有益菌群!仰制有害菌!对于藻类来说容易收到天气影响造成倒澡!夏季容易出现蓝藻等情况!投喂方面根据鱼群吃食及时调理投喂量!达到上市规格后及时卖掉换成钱才是王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a96ec51d9ea44c9afff3feb73082694\


取个网名真的好难哟


一、池塘水藻的处理

由于水中的过剩营养物质引起的藻类,其对鱼的危害性较大,不利于鱼的健康成长,具体去除水藻的方法如下:

1、 在大规模除藻行动的开始阶段或除藻前的准备阶段,适当捞藻清理水面是必要的。也可用滤网除藻,但长时间使用滤网过滤,滤网需经常拆洗。  2、在水深大于5米的水库,可以装置曝气筒(或扬水筒)对控制藻类繁殖有良好的效果,投资成本低,但只对小水体比较有效。  3、超声波灭藻具有操作方便、高效、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特点。长期使用超声波可抑制藻类生长。  4、在藻类繁殖季节,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可以抑制藻类繁殖。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化学方法主要以次氯酸钠、硫酸铜等方法为主。二、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三、增氧机的使用

鱼塘使用增氧机是为了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鱼浮头的技术措施之一。怎样来提高增氧机使用的效果,介绍方法如下:  一是如果鱼塘发生少量鱼浮头,应在鱼浮头之前,于半夜前后开动增氧机,连续开机到太阳出来为止。  二是在阴雨天,可在第二日早上3-5时开机,一直开到东方日出。对水肥鱼密的鱼塘,开机时间应适当提前。   三是在高温季节,为打破热水层,一般在下午2时左右开机,开机的时间1.5-2.5个小时为宜。  四是增氧机的使用原则,就是低温天气不必开机,高温天气为打破热水层可天天开机。为了直接增氧,开机的时间应以夜晚为主,傍晚一般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夜晚开机应在太阳出来前为宜。





想胖1993


发生倒藻的原因

1、是天气的剧烈变化,台风、暴雨、连续高温,气温,水温的骤变,农家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有机物分解耗氧过多,夜间溶氧的过低引发藻类的死亡等。

但凡生物都有应激,台风,暴雨,气温的骤变引发倒藻的机理是由于这些极端天气导致水体理化因子的剧烈改变,导致藻类出现应激,大批量死亡。

连续高温引发倒藻的原因是在气温高、光照强的情况下,藻类因光合作用强烈造成二氧化碳缺乏,如果不及时补充碳源,会造成pH值超高或倒藻。

2、人为管理不当,包括施肥补肥时机把握不好,或者消毒药用量和时间不妥等。

浮游生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次施肥之后,浮游藻类都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丰度不断地提高,水体的PH也不断增加,但是,随着藻类生长繁殖对养殖水体当中营养物质的消耗,藻类的繁殖速度下降,整个水体中藻类的群体不断老化,养殖水体出现透明度低,水体水面无光泽等,这个时候还不注意采取措施,任其继续发展,藻类就容易走向大批量死亡,发生倒藻。

3、水体营养元素的匮乏,导致藻类繁殖的速度变缓,水体老化,后续的藻类跟不上,就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2

倒藻后水体的变化

1、溶解氧的急剧下降:养殖水体中的主要的溶氧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于浮游藻类的大量死亡,导致溶解氧的来源减少,加上浮游植物死亡后的残骸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导致整个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急剧下降。

2、 氨氮和亚硝酸盐增加: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养殖水体中藻类充足的时候,自身能够利用水体中的一部分氨氮,减少养殖水体中氮的积累,藻类大量死亡后,不仅不能利用水体中的氨氮,残骸的分解反而会释放出大量的氨。

另一方面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足,导致整个水体当中的硝化作用的速度下降,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故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会带来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偏高。

3、水体浑浊或者变清:导致水体出现浑浊或者发红等。池水变清,水体的透明度过大,不利于鱼虾的栖息,容易导致底栖青苔的滋生,导致养殖水体肥水困难。

3

倒藻后处理方案

第一天,首先是使用碧水爽+泼洒姜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处理,入夜前使用颗粒氧(颗粒的好处就是持续时间长)

第二天,上午晴天使用降氨灵快速降解氨氮和亚盐,下午使用安蓝和氧多进行底质改良。

第三天,引进周围池塘里面优良的藻水,使用活力团+藻种+水美+单硅酸水质调节剂进行培水操作。


山中大老贼F雄仔


、换水操作流程:

1、换水的频率: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而定,每次换水间隔控制在1周至2周之间。

2、换水的操作:同时打开进水阀和出水阀,并通过观察浮球的水位高低调整大小。水没过浮球时,证明进水过快,应将进水阀调小;水位低于浮球,证明出水过快,应将出水阀调小。

3、换水过程的时间:可根据换水速度适当调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4、完成换水后应加入一包“净水剂”、适量硝化细菌和适量粗盐,起到净水灭菌的作用。

5、换水注意事项:秋冬季节换水时,需实时观察水温高低,确保水温温度达到25℃以上,水温过低可导致鱼的不适。

二、鱼的喂养:

1、喂养原则:少量多餐,防止污染。

2、具体方法:根据鱼池里鱼的数量,每天分两次投食,投食量以鱼每次能马上吃完为准,因为吃剩的鱼食可导致水质的污染。

三、鱼池的清洁:

1、日常清洁:根据实际情况,每3至5天对鱼池的过滤棉进行彻底清洗。

2、大型清洁:根据实际情况,每隔若干个月请水族馆专业人士对鱼池进行彻底清洁。

1、请专业人士查看病因,并根据其要求进行治疗。

五、鱼池设备的检查:

1、检查进水阀、出水阀、水泵流速阀是否正常,有无松动现象。

2、检查加热棒是否加热正常。

3、检查延时器是否工作正常。

4、检查水泵开关是否开启,保证供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