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鱼池里会放养大量花白鲢?

爱农法务


其实鱼塘里面不仅仅散养的有白鲢其他鱼类混养的也有,主要是充分的利用池塘当中的天然饲料,放养这些植物性鱼类主要是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我们国内养鱼始终有这样的一个句话“养好一池鱼,要养好一池水。”池塘的载鱼量主要是由它的食物以及供氧量所控制,因此可以搭配不同的品种来养殖。根据某些实验,以及我们国内南方人民养殖的一些特点,我们总结有以下作用。

放养白鲢的作用

①直接利用浮游生物以及细菌:白鲢可以直接利用浮游植物,甚至还可以利用某些细菌。这是其他一类不能比拟的地方,在池塘当中放养白鲢不仅可以控制浮游生物,在某些程度上也可以控制细菌。细菌和浮游生物不容易积累,可以控制他们的数量。

②刺激藻类和细菌繁殖: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内提出的一个观点,同时波兰以及美国学者也同样有这样的观点。池塘当中放养白鲢可以使某些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增加,而且还用实验证明过。使他们更具有生长的潜力,这对某些有益细菌或者是有益微生物,非常有好处。

③以腐屑为食:大家都知道我们饲喂的饲料有一些碎屑直接沉淀在池底,这就为什么我们年年都要清塘。如果你不清塘池水就会受到影响,它可以直接利用饲料的碎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规模解决了饲料碎屑的难题。

但是白鲢的经济价值比较低,有些地方试图用其他的鱼类甚至是混养鲫鱼,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白鲢,白鲢对于细微的颗粒采食量极强,是我们培养治理水质,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鱼类。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为什么养鱼池里会放养大量花白鲢?

花白鲢其实是两种鱼,即我们常见的花鲢(也称大头鱼、鳙鱼)和白鲢(也称鲢鱼、鲢子),这两种鱼都是淡水鱼类,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吃食一些小的浮游生物为主,在人工饲养下也会吃食一些人工投喂的饲料如豆渣之类的。如果我们平时仔细观察的话可能您会发现,一般养鱼的池塘里都会放有一定量地白鲢和花鲢在里面,那么为什么养鱼池会放养殖大量花白鱼鲢呢?对于这一问题踏火以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合理利用水体:这两种鱼都是生活在水体最上层的鱼类,其中鲢鱼为水体最上层,几乎是接近水面的鱼类,花鲢在塘里生活的水层是仅次于白鲢的水体上层鱼类。因此在一般的鱼塘里放养这两种鱼可以起到合理利用水层的作用,因为与主养鱼是错开水层的所以只要数量恰当也不存在与主养鱼竞争生存空间的现象,这样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 合理利用饵料:这两种鱼都为滤食性鱼类,主要吃食一些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一般不会与主养鱼发争食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合理地利用养殖水体中的天然饲料,也就以说是提高了水体和饵料的利用率。
  3. 调节水质:这个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两种鱼可以吃食水中过多的藻类和浮游动物之类的,因此可以让水体保持着活度,对于那些底质肥的塘可以控制藻类过多繁殖而引起的水质变差的情况出现,因此很多养鱼的朋友喜欢在鱼塘里放一些花白鲢进去一起养。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花白鲢其实是两个品种,即白鲢和鳙鱼。

白鲢鱼属中上层、滤食性鱼类,春夏秋主要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以浮游生物为食,喜吃草色的粪便和投鸡、牛粪。偏喜酸味食物和糟食,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鲢鱼喜高温,最喜的水温为 23~32摄氏度,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生长速度快。白鲢头较大约占体长的1/4,眼小。鳞片细小,鳞细腹肥,腹鳍前方和后方均有角质棱。体背部青黑色、 腹部银白色



花鲢其实就是鳙鱼、也叫胖头、大头鱼。体较长侧扁、体稍高,头特别大,约为体长的1/3,故称胖头鱼。眼小,,体暗黑背有不规则的黑点。花鲢也属于 “滤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取食方式与鲢鱼大致相同,也是依靠鳃耙滤食浮游动物兼食藻类,在混养鱼塘中,也充当了草鱼、鲤鱼等鱼类的后勤清道夫角色。

白鲢和花鲢的另一个区别是,白鲢的碎刺比较多,花鲢就一根主刺,而且花鲢的味道鲜嫩,鱼头是做剁椒鱼头的主要材料,价格和鲤鱼差不多,而白鲢的价格差不多是花鲢的一半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喜草习性各种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在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草鱼,也叫混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体形延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而无腹棱,头中等大,较宽。体被较大圆鳞,草鱼是典型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喜食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浮萍等。人工饲养条件下,成鱼喜吃大麦、玉米、豆饼和人工配合饵料等。草鱼只能消化利用较柔软的草类细胞或被磨碎破裂细胞的原生质。因为它们消化系统缺乏纤维素酶,肠管也不很长。草鱼食量较大,在水的中下层和岸边取食水草,在池塘、江河中也常到水的表层来取食。

了解了上述鱼的生活水层区域和生活习性,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1是立体放养,充分利用鱼塘的空间最大发挥利润空间。

2、不管鲤鱼、草鱼特性都是杂食,而且食量很大,粪便会造成鱼塘的污染和浮游生物的滋生,而花白鲢正好以此为食恰恰扮演了鱼塘清道夫的角色,所谓一举两得。

3、花白鲢生长速度快,而且花鲢的价格高,养殖不用投放饲料,渔谚中的“一草养三链",正说明这种混养的生物学意义。在不施肥和少投精饲料的情况下,“肥水鱼”和“吃食鱼”之只需投放化肥和动物粪便促使富有生物滋生就可获得很大的利润。

4、调节水质,在鲤鱼。草鱼、鲢鱼混养的情况下,各层的鱼类对藻类,草类、浮游生物都做了食物处理,有效的净化了水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鱼塘大量投放花白鲢的原因了


冠山脚下一草民


为什么养鱼池里会放养大量花白鲢?

池塘养鱼对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现在的精养鱼池,由于鱼的投放密度较大,鱼类进食后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从而滋生大量的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如果长期积累,就会使水质逐渐变坏,从而发生缺氧,而花白鲢处于鱼塘所养鱼类的食物链的下游,其主要食物来源就正是这些浮游生物,通过吞食和腮的过滤,将水中浮游生物消化掉,从而达到很好的清洁水质的作用,因而花白鲢素有”水质清洁夫”的美誉,特别是以主养鱼为草鱼,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池塘中,花白鲢对净化和改良水质能起到很好中间作用。

同时,花白鲢还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特点,适度比例投放,既能清洁水质,又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投放比例,主要取决于以什么鱼养殖为主,如以草鱼为主,即可采取“三草带一鲢”的养殖比例,即:三尾草鱼搭配一尾花白鲢。投放量过小,花白鲢对池塘藻类的消耗能力有限,藻类过剩,容易出现倒藻现象,主要表现为池塘藻类水华,水中呈云朵状。而投放量过大,又容易导致池塘藻类消耗过大,水肥不起来,致使池塘缺氧,出现“翻塘”,浮头死鱼现象。


初心漫谈


我们生产队的集体堰塘,每年集体放鱼苗,年底打鱼,一般五到6斤左右,中途不投喂任何饲料肥料,人放天养,当然了鱼苗一斤左右一条。







钓鱼的人110943951


花白鲢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养鱼池大部分是死水,易于大量浮游生物生长,鲢鱼的存在使得浴池的水不会太快被污染。

饲养时应注意: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农村小院


你好,为何投放花白鲢,针对这个问题!

养殖池投放花白鲢的本质上最大程度上利用池塘价值!

经济鱼的价值,他的剩余价值在哪?

一般模式养殖下,草鱼,鲤鱼鲫鱼,这类经济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什么呢?


  • 饵料投入,大量的经济鱼增长,增产,必然就会投入大量的饲料饵料,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水体中的有机质浪费。此时投放花白鲢,鲤鱼鲫鱼,在这个点上都是一部分消耗浪费的饵料,提高饵料利用率的同时,变相的带来其他经济鱼。
  • 我们第一点说的是能够消耗的饵料?那消耗不了的饵料,去哪里了?又什么去处理呢?

这里主要由于水体中的鱼体粪便,其他营养物质,一时间内水体中的分解者与消耗者无法消耗完全。就会带来附带的产物,水体污染,水体营养化?这时就需要花白鲢的加入。

通俗来说,为了整个系统的问题,同时提高水体的经济效益!

环境稳定,经济效益提高。感谢你的阅读,谈渔说虾一直在路上!!!


谈渔说虾


花白鲢作为池塘的“清洁工”,在主养草鱼池塘中起到了关键的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随着市场消费方向的变动,提高花白鲢产量对养殖提高经济效益起也到重要的作用。没有花白鲢调节水质,无人管理的鱼塘水质又黑又臭当水库中的有机质过多,水质黑、发臭,水质不好等





江西小寒儿


我朋友是专门养殖花白鲢,所以我也多少知道一些花白的好处和收益,个人建议只供参考。

花鲢也称大头鱼,市场价格在7块左右,一般吃它的头为主,头的营养非常丰富。

小头的称白鲢,肉比较鱼腥味,市场价格相对便宜一些,一般在3块左右。而且鱼苗非常便宜,几毛钱一条左右,放养一年就能够长大到5斤左右,而且死亡率非常少,(一般不需要人工),所以它们的经济价值也是不错的。

一般生活在水层较上,和养殖场主鱼没有冲突。

最主要的是花鲢白鲢以吃浮物为主,一般不需要饲料喂养,对池塘的水质有着非常不错的改善。

我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和广大人民群众谢谢


残人有梦黑哥


白鲢和花鲢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净化水质,不让水面生长过多浮游生物,避免水下洋气供应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