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女孩学了八年……”系列,准备专门讲清楚笔力问题。


(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续一……”说了解决笔力问题第1招,笔法“挫”字诀。

“续二……”来说第2招。


第2招,站着写字,直接悬腕悬臂(肘)。有人说臂,有人说肘,其实是一个东西,就是指小臂。大臂不言而喻都是悬的。没有人能把大臂枕在桌子上写字。


(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这一招实际上是执笔问题。

祝嘉先生说:“执笔是基础,这一步走错,就难写得好字了。”


注意,执笔是个系统工程!


先说指掌。

我曾经用了好几年时间,摸索执笔的方法:

二指法;

三指法;

回腕法;

牛眼法,都曾经摸索过。

最后,我觉得还是五指凤眼执笔法最为妥当。


(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凤眼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握笔时虎口的形状。


执笔容易犯的两个毛病是,执笔时拇指直,平。


直,是指执笔时,大拇指完全伸直,没有一点弯曲。

平,是指执笔时,大拇指完全水平,没有一点向上倾斜。

这样执笔,手指蓄力不足,运转较为僵硬。


(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经反复实验,拇指稍微向上倾斜更为有利,这样食指和中指可以稍微回勾,拇指指关节也能微微弯曲,拇指隔着笔杆,大体上位于食指和中指之间。


但是,不要死板理解!拇指在运笔时,有时也会处在平直位置。


拇指,食指,中指,均以指肚着笔,增加了手指与笔杆的摩擦面积。无名指和小指,顺势靠在笔杆的里侧。


这样执笔,感觉上既有力又灵活,诸指力道平衡。

要注意,除了写小楷,执笔不宜太低,要执在毛笔中部或偏上部位。


说完指掌,再说腕臂(肘)。


腕臂无它,就一个悬字,悬腕悬臂(肘)。(见上图)


祝老说:“悬腕,悬臂则笔势无限,笔力无限,大字固宜,小字何曾不好。”


许多人视悬腕,悬臂为畏途,觉得是很难的事情。其实主要是习惯问题,一开始就站着写,很快就习惯悬腕悬臂了。


(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站,就只能够悬腕悬臂,想枕都难。

站着写字是古法,古已有之。

中国早期没有凳子,古代绘画里有古人站着写字的形象,亦有跪坐,盘坐写字。隋唐五代时期高坐家具逐渐普及,垂腿而坐的坐姿写字出现了,枕腕也出现了。


(续二) 女孩学了8年石鼓文,我对她说,你还没入书法的门


站着写字,手发抖怎么办?手僵硬不听使唤怎么办?

好办!

用我们在“续一……”说的,解决笔力问题的第3招,练书法桩。


正所谓:

笔力千古是难题,三招勤练可无虞。

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