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為何露胎,這樣不會顯得很粗糙嗎?宋韻建盞帶你瞭解胎骨門道

如果把建盞比作一個美人,釉色是建盞的靈魂,胎骨則是支撐了建盞的器型,那麼建盞為何要露胎,這樣看起來不會顯得很粗糙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胎骨的門道。

想要懂建盞,不僅要懂建盞的釉色,也要了解建盞的器型和其他功能,除了靈魂一般的釉色之外,胎骨也有很大的學問,和釉中成份一同反應,兼修表裡。

建盞為何露胎,這樣不會顯得很粗糙嗎?宋韻建盞帶你瞭解胎骨門道


建盞的“厚”胎

根據現代科學檢測分析,宋代建盞坯體中氧化鐵的含量保持在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左右,釉料中的氧化鐵含量也達到了百分之八,相比之下,建盞的含鐵量都大於其他窯口。

當然,如此之高的含鐵量也帶來不少麻煩,在燒出精美釉色的同時,也有很大概率的造成胎體損壞。

因為含鐵量的原因,胎的收縮率大大增加,變形率也跟著增加。如果此時還要追求薄胎,就要帶到1300攝氏度的高溫,這樣的話基本上就不會有幾個成品,所以按照蔡襄“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的說法。適當的增加一些建盞胎骨厚度,反而能增加作品的成功率。

當然也不能厚的過於誇張,現在有些人為了追求極致的厚度,反而不利於建盞的燒製。平常使用起來也不方便,這種厚度需要把握,蔡襄所指的微厚同樣是這個道理。

建盞為何露胎,這樣不會顯得很粗糙嗎?宋韻建盞帶你瞭解胎骨門道


建盞為何要露胎

宋代建盞不僅需要厚胎,施釉也要厚釉,這樣才會有足夠餘地形成精美的毫紋。而施厚釉的話,建盞在燒製過程中,釉料肯定會向下流動,因此建盞就要露胎,不能把釉施滿,不然會導致釉料黏底。即便如此,建盞粘底的情況還時不時的出現。

相對其他瓷器施全釉的情況而言,建盞這種露胎的操作比較少見,看久了也算比較一種獨特的風格。

在建盞鼎盛時期的宋代,其他窯口甚至故意仿造這種露胎方式,即便他們的瓷器施釉不存在流釉粘底的情況。

建盞為何露胎,這樣不會顯得很粗糙嗎?宋韻建盞帶你瞭解胎骨門道


​至於建盞露胎粗糙的問題,前面也說了,看得時間了,這也是一種獨特的瓷器風格。而且老盞中露胎處平滑圓潤的也不算少,看著像有顆粒感的存在,但摸起來還是很滑的。

前幾年有人說,露胎粗糙是因為建盞師傅偷懶造成的,其實也是對建盞誤解。大家以後在選擇建盞時,不管是有沒有顆粒感,都是建盞存在的一種風格,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就行了。

建盞的圈足是什麼?

所謂的建盞圓足在業內被稱為“淺圈足”。在宋代,圈足會按照建盞的口徑來調整比例,不過這個比例不是特別的嚴格,稍大或稍小一些都可以,有那麼一些隨意性。

建盞為何露胎,這樣不會顯得很粗糙嗎?宋韻建盞帶你瞭解胎骨門道


有的工藝匠人會加高一點,有的匠人則會在倒角處做一些處理,不過這些都是比較細微的細節,算是工藝師傅藏的一個小彩蛋,給懂行的盞看。

此外,還有師傅在研究滿釉的建盞作品,至於孰好孰壞,就得盞友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判斷了。

結語

所謂的建盞露胎曾一直被認為是粗糙的代表,而隨著建盞的曝光率越來越高,大家對建盞知識的瞭解愈來愈深,抱著這種想法的朋友也不多了,這對建窯建盞的傳承和發展算是激勵,也希望盞友們能夠尋到自己的建盞。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