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姐,新媒體總監平時忙嗎?是不是指揮和操盤就行了?”一個剛入行的小鮮肉,忽閃著大眼睛問。

對面的職場老鳥,壓一壓抬高的髮際線,一臉苦笑:“老弟,你想的太簡單了……”

眼高手低,是職場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很多時候,他們對職場生涯好奇,但想象過於美好,現實卻總是很殘酷。

柚子畢業於某名校新聞專業,在校成績優秀,畢業後被一家廣告公司錄用。入職前,她信心滿滿,這下指定能一展拳腳、大展宏圖了。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上班第1天,頭兒讓做一份Excel表格。柚子雖然接觸過Excel,但不是很熟,1天下來,吭吭哧哧沒弄完,耽誤了項目進度,挺失落。

沒關係,頭兒後來又讓她做業務,去接觸一線客戶,沒幾天,柚子覺得,做業務又累又不掙錢,抱怨連連。

後來,柚子怎麼也不能接受,在校一直優秀的自己,上邊兒給的評語卻是,工作效率低。

職場大門還沒打開,柚子就絆倒在了門檻前,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職場。這時候,如果問柚子最需要什麼,我想,她最需要這本《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這本書,是日本諮詢行業的大牛們,結合自身多年的實戰經歷,用心總結出的30個職場工作技巧。權威,實操性強,又通俗易懂,能真正幫助職場新人少走彎路。

什麼樣的工作技巧,能“吃遍天”?

做事沒技巧,吃力不討好。

當然,這裡所說的工作技巧,主要是指提綱挈領、四兩撥千斤的意思,可沒有抄近道兒、偷懶耍滑的成分,要知道,職場新人最忌諱偷懶耍滑。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工作技巧,是可以受用一輩子的呢?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靠譜》這本書裡,作者大石哲之,結合自己多年在諮詢公司工作的經驗,加上採訪了多位前諮詢行業大拿,總結出4大類,分別是溝通、思考、資料整理和職業精神,共30個工作技巧。

這些技巧,各行各業都適用,畢竟,諮詢公司面對的,就是要解決各行各業的問題。

學會溝通——相比以情動人,新人更重要的是掌握邏輯,以理服人

如今的演講口才教練劉世祥,說起他當年剛入職場時,很不會溝通,“因為溝通不好,我不敢在大家面前展現自我;因為溝通不好,我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因為溝通不好,職場人際關係受阻。”

其實,大部分新人都會遇到這個階段。想想,說話誰不會啊?但真正的職場溝通,跟平時說話還真不一樣。職場新人總的來說,就是找不到職場溝通的要領,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怎麼說效果才會好。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作者大石哲之強調,“新人首先要學會有邏輯地說話,以情動人的方法,等真正熟悉了工作後,再用不遲。”為什麼呢?因為“客戶非常聰明”。

職場職位越高,越是如同“老狐狸”,他們要的是數據、業績。你如果想用熱情來推動某些不合邏輯的工作,他們一眼就能看穿。你越是訴諸感情,理論上越會傾向敷衍了事,漸漸的,他們就會選擇不再相信你。

新人要學會用邏輯、數據、事實說話。因為,這些東西才是客觀的,是無法動搖的,也是作為新人能夠提供的最重要的價值,這就需要調查、統計,這才是新人要踏踏實實做的工作。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至於怎麼用邏輯,作者提出一個“PREP”模式,核心就是“先講結論”,改掉平時說話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毛病。

Point=結論,先講結論;

Reason=依據,用數據、事實說話;

Example=舉個例子,講故事的方式加深印象;

Point=重申結論,總結一下。

不光職場溝通,平時郵件、回答問題、會議等,都可遵循這個模式,讓結論先行。

學會思考——採用“邏輯樹”的思維方式,讓你站在高處

會思考的人,和不會思考的人,有什麼區別?會思考的人,能看懂人和事背後的邏輯框架,不會思考的人,只能記住人和事的單個結論。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新人在著手工作時,不要盲目的開始,而是要有順利到達目標的“方法”、“思考方式”和“步驟”。這不是繞遠,只有先做好這一步,才能高效地工作。

這裡,作者提出為了鍛鍊邏輯思維,首先要學習的技能,就是“邏輯樹”思維,說白了,有點類似我們常說的“結構化思維”。

這種思維,可以把龐大複雜的問題,利用邏輯樹分解成小問題,然後分別設計每個論點,通過分析每個論點,得出整個問題的答案。

比如,我們面對“如何減肥”這個問題,有很多平行的解決方法,比如吃減肥藥、多運動、控制糖分攝入,等等。但這樣羅列,能窮盡所有方法嗎?並不能。用“邏輯樹”就可以,如圖: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這樣一整理和分解,就能得出減肥的6個方案,並且可以無遺漏、無重複。然後,再對每個方案做數據分析,看哪一項還有提升的餘地,找出重點,最後,把方案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邏輯樹”思維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站在高處看問題,對於每個方案在全局所處的位置,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哪個該重視,哪個該放棄,做到心中有數。

資料整理——腦中先有架構,然後逆推出具體工作步驟

有句話說的好,“我們整理思考什麼信息,就是學習什麼。如果不整理思考人生,那麼,活著,就是行屍走肉。”

很多人在製作資料時,總是先調查、收集相關信息,然後,將一定量的信息羅列調整後,便大功告成了。這樣的工作方式,沒有目標性,成長很慢。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靠譜》裡,作者強調,要養成從最終成果逆推的習慣,也就是“輸出驅動”。

製作資料時,首先,勾勒出最終資料的大致輪廓,他叫“做空包”,有點像我們說的大綱。然後,倒推出必須的工作內容,落實到行動計劃中。這樣,哪些協作者在哪個環節該做哪些事,哪些事緊急重要,哪些事可以緩緩,一目瞭然,也能消除遺漏。

這種從最終成果逆推的思維方法,不只用在大型項目裡,日常瑣碎的小問題,都可以靈活運用。比如制定一個旅行計劃、假期安排、提高英語能力等,要有意識地把這些問題當成一個項目來處理。

其中,大石哲之還著重強調了“抓重點”的工作方式,要及早發現能決定80%的20%那部分。如果只分析20%的內容,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工作速度就是之前的5倍。要及早發現重點,聚焦關鍵點,不要面面俱到。

作者舉了個例子,秋山女士因為工作原因,正在學俄語。她的俄語單詞本里,有編號1到1000的單詞。作者納悶,這些編號是啥意思?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秋山女士說,她用電腦分析了俄語的報紙和雜誌,按照出現頻率,列出了最常用的1000個單詞。她只要記住這常用的1000個單詞,就能理解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內容。

所以,首先,她要想辦法先選出這1000個常用詞,然後牢記即可。雖然還是要死記硬背,但效率會高很多。

這就是從最終成果,逆推出工作步驟,然後再從中抓重點的思維方式。

職業精神——相比“3天做出100分”,職場更需要“3小時做出60分”

在職場,“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怎麼理解?

那得站在老闆的角度看,老闆為員工支付工資,員工的時間就是金錢,甚至包括休息時間!這就是為什麼,老闆一看到員工偷懶,或是工作效率不高,他就覺得,自己的錢浪費了。

這時候,就要求員工“速度和質量,兩個都不耽誤”。也就是寧願要“Quick and Dirty”(速度快不美觀),而不要“Slow and Beauty”(速度慢而美觀)。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Quick and Dirty”的意思,與其花時間從一開始就以100分為目標,不如儘早推進工作得出結果,即便是做得粗糙一點也可以。

“Quick and Dirty”有兩個重要的好處,第一,花少量時間,先定好工作的大致方向。一開始,即使粗略也無所謂,要優先得到大致的答案。第二,儘早實現風險控制。如果到截止日期時,才發現方向有問題,那麼就前功盡棄了。

職場上,不要為了證明自己完美又有能力,就花幾天幾夜去奪取100分,而要儘早確定方向,快速驗證假設、反覆循環,然後再提升精度。

這也是職業精神的核心,你在自己負責的崗位上,就要作為專業人員承擔起自己那份責任,用關鍵的策略方法,讓自己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靠譜》靠譜比聰明更重要!30個職場技巧,一旦學會少奮鬥5年

可以說,想要做一個靠譜的職場人,《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這本書裡提到的30個職場技巧,讓你一生受用。

而且,這些職場技巧,不僅在職場有用,職場只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以後,哪怕你是自己創業或做其他事情,都對你有幫助。一個人,只要想生存想發展,就要學會溝通、學會思考、學會資料整理,有職業精神,這可以說是人生必備技能和素質。

最後,祝每一位讀到我這篇文章的你,在人生之旅上,大展宏圖,活出精彩!


喝最烈的酒,解最長的情,寫有趣的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