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为什么?

戴着金箍的思考者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足智多谋、智慧博学的人物,而司马懿则是其中被不少人看做是老谋深算的人物。但是,如果论他们中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个人认为司马懿是成功者,诸葛亮是失败者。无疑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可圈可点的人物,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更是众人皆知,诸葛亮为蜀汉的建立和稳定作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蜀汉痛失凤雏庞统之后,卧龙诸葛亮顶起了蜀汉的大半边天。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对蜀汉依然是忠心耿耿,诸葛亮辅佐那历史上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帮助刘禅稳定蜀汉所面临的局势。

如果让司马懿来评判诸葛亮,恐怕他也是对诸葛亮赞誉有加。诸葛亮甚至气死了周瑜,让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死对于蜀汉来讲是非常大的损失,因为在诸葛亮死后,再没有像诸葛亮这般厉害的人物辅佐刘禅。

至于司马懿,大家都知道,司马家族是三国最后的赢家,其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司马懿在诸葛亮在世期间,可谓是典型的失败者,在计谋上多次不得不向诸葛亮认输。但是司马懿在曹操死后,慢慢掌控曹魏的大权,而司马懿的子孙们更厉害,他们让三国这个乱世终结,建立了属于他们家族的新时代。因此,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看,司马懿是最后的胜利者,也可谓是成功者。诸葛亮则是令人惋惜的失败者。司马懿不是老谋深算,而是坚持到最后的赢家。


木木看见


就按《三国演义》他们在死前的获得的地位和名声来说,他们都可以算是成功的。一个是蜀汉的贤相,也就是诸葛亮的加入使一直流荡的蜀汉集团有了稳定的根据地,而天下也出现三分的局面。而另外一个是曹魏的太傅,实际上的晋朝的奠基人,军事成绩显著(如阻挡蜀汉北伐、平定辽东),最后成功阴谋夺取了曹魏天下,死后追赠为宣皇帝。

但如果要比较两人哪个是成功的,哪个是失败者的话,本身比较不好比较,因为每个人对成功、失败的定义都不同。而且两人在后世名声褒贬不一,我认为对成功的定义可以从两人的个人目标实现程度、后世的名声及贡献来分开对比。

一、个人目标实现程度

从这点来看司马懿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而诸葛亮应该划入失败者的行列。

诸葛亮一生以光复汉室为目标,追随刘备南征北战未有怨言,可是中途意外多多。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后刘备一怒之下发兵数十万攻打东吴败退而归,蜀汉元气大伤,从此失去问鼎天下资格。按道理来说,既然实现“隆中对”最重要的州郡之一荆州已失,诸葛亮完全可以待在益州好好生活一下,可是诸葛亮说“不”,也才有了著名的六出祁山,而一切都是为了重铸那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大汉天下。可惜诸葛亮终究难以扭转蜀汉的地缘劣势,在他的最后一次北伐途中他永远的倒在了北伐的路上,虽然身后有姜维这个继承人,可才智差了诸葛亮一点,最终和刘备等人建立的蜀汉也在成都的一片享乐之音灭亡了。

反观司马懿,是不是从一开始司马懿就谋划着想夺取曹魏政权还真不好说,毕竟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曹操评其有“狼顾之相”,司马懿可能是迟早要夺取曹魏天下的。而司马懿也正是熬死了曹魏三代人才利用培养好的阴兵和儿子司马师手中的军队发动政变。北方一夜变天,司马懿成了说一不二的实际领头羊。而反观司马懿最被迫初担任的文学掾到北方掌权人,绝对是实现了跨度上的飞跃,个人最大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很高的。

二、后世名声及贡献

虽然司马懿成功夺取了曹家天下,最终也是他奠基好的晋朝成功统一乱世,但要说起名声比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那差的不少一点半点。

首先呢,司马懿夺权手段太阴险狠毒,曹操虽然在世被刘孙骂为汉贼,可那天下毕竟是人家实实在在的南征北战打出来的,身上该受的伤一点也不少;司马懿呢?是趁人家不在都城,偷偷和儿子里应外合把曹魏宗室打了个措手不及,然后还把曹魏宗室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也杀了,流血程度在历代政变都堪称稀罕。而且三代魏主其实对司马懿一家也不算差,虽然知道司马懿能力高有威胁,但也没动司马懿一根汗毛,相反的给了很多高官贵职让司马懿当着,虽然司马懿在曹魏前三代家主眼皮地下也一直以“忠臣”示人。可到最后司马懿却反抢走人家全部家当,那摆明是欺负孤儿寡母,真要评还得评个“背信弃义”。

当然最重要的司马懿及他们儿子奠基的那个晋朝实在不咋地,先是八王之乱把中华大地搞的一塌糊涂,自家乱搞就算了。最打紧的把胡人实力引进了中原,导致了百余年之久的“五胡乱华”!

诸葛亮虽然无法实现一生夙愿,但却也在三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厚重的一笔,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第一忠臣。而一开始的“三顾茅庐”至今传为佳话,之后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死诸葛吓走活司马”这些故事情节都塑造了一个才智过人的诸葛亮。真正使诸葛亮封神的还是他的忠,有人说诸葛亮是愚忠,我看诸葛亮那是尽忠,即竭尽能力去实现忠。刘备在夷陵败走至白帝城时,曾托孤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却把思想完全放走培养刘禅身上。而北伐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诸葛亮也累倒在了五丈原,可是他的精神永生,事迹可流传万载而不腐朽。

要概况的话,大概就是,司马懿赢得了天下,而诸葛亮赢得了天下人。

下面用一首《蜀相》做结尾吧。

蜀相 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志华L


《三国演义》让诸葛亮神一样的存在于后人的脑海里,而那个总是“手下败将”的司马懿也“沾光”跟着“火了”。

其实真实的历史是:诸葛亮确实是一位牛人,治国有方,治军有道,绝对的栋梁之才,但是并没有达到“神”的级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笔调倾斜于诸葛亮,确实有点把诸葛亮神话了。

而司马懿也不完全是手下败将,很多时候司马懿展现出来的军事能力要强于诸葛亮,且成功地遏制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在智慧上司马懿的确高于诸葛亮,如失街亭章节。但在胆识上诸葛亮要要胜于司马懿,如空城计章节,最后的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更显诸葛亮的胆识要高于司马懿。甚至可以大胆的揣测,假如司马懿的对手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真有可能北伐成功,所以说《三国演义》的笔调确实倾向于诸葛亮。

不过无论演义还是正史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一样的精彩绝伦。

要说诸葛和司马谁是成功者,还是个没有结论的问题。论才干,司马懿领先,;论品质、智慧诸葛亮领先,且更符合儒家标榜的理念。不过即使抛开小说《三国演义》,恐怕后世还是会对诸葛亮更为称道,司马氏虽然开创晋朝,但毕竟得国不正,历来为人所诟病。而诸葛亮之所以被推崇,更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忠诚,殚精竭力试图力挽狂澜,这样的品质,才是他被万世所纪念的原因吧。





尧乡杂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身,品德高尚,是智慧的化身,在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诸葛亮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借东风,每一桩,每一件,都展现出诸葛亮智谋超群的成功。

特别是上方谷一战,让司马懿几乎命丧黄泉,空城抚琴让司马懿以为城中有诈,退兵三十余里,死后还上演一出死诸葛吓死活仲达的戏嘛,看了三国戏,埋头就是计。这两句话也歌颂诸葛亮的。

从表面上看诸葛亮比司马懿的成功技商一筹。

从另一方面来看,而诸葛亮为了统一大业的成功,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五丈原。

举个例子,商界巨子,大企业家王均瑶涌有资产38亿人民币,自己也没有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于2004年II月7日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

以我们普通人的话来说,你王均瑶30多岁就死了,你的老婆,还有财产就成了别人的了,所以王均瑶是成功者,最终是失败者。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东当西杀,未立足之地,后来有了诸葛亮才有蜀国!而司马懿比诸葛亮还长几岁,而司马懿没死,你诸葛亮就死了。那么你诸葛亮的命运和王均瑶一样,那么蜀国早迟都得归司马家族,因比,诸葛亮是失败者。

在来说一说司马懿吧,从名声来看的话,司马懿远不及诸葛亮的!司马懿身为魏国大臣却有狼子野心的,要想达到目的,要想成功,所以司马懿非常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他处处已忍者为大,从不生气

。常言道,不生气,就不生病嘛。司马懿的成功主要还是他身体好,他把曹操熬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儿子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孙子死了,他还是没死,最后一统三国。所以一个人,不关你干什么事情要想成功,身体健康最重要,这就证明司马懿的身体好以健康者得天下,最后的结论司马懿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卿烈锋1


俗话说的好:“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依然是俗话,假如不以“成败”论英雄,那应该以“什么”论英雄?

人气吗?

这个好像真的可以。

1、如果单纯从《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的人气要远远高于司马懿!

说实话,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唯一记住的人就是“诸葛亮”,那个时候,诸葛亮就是偶像一般的存在。

长大后,我才发现,原来诸葛亮,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偶像,而是大众神话。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面,感觉是唯一的主角,似乎整部书都是围绕他来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诸葛亮的确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男主角”。

就算是咱们现代的电视剧或者戏剧啥的,诸葛亮也绝对是大众心中的“C位”。

大家可以打开《三国演义》的目录看一下。

从“三顾茅庐”开始,到“隆中对”“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锦囊杀魏延”“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等等。

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成语,可以说,诸葛亮在书里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限风光。

至于司马懿,说实话,是个存在感很弱的“配角”,如果不是最后他们司马家统一天下,我真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司马懿这个人物。

就算是读了好几遍《三国演义》之后,依然感觉不到司马懿的存在,因为他在曹操的阵营里面,“低调”到尘埃里去了,和曹操阵营里面的勇将谋士相比,微不足道。

所以,如果单纯从《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来对比的话,诸葛亮肯定是完胜司马懿,在书里面,以及成语故事,后人赞叹这几个“位面”,诸葛亮“吹口气”就可以“秒杀”司马懿。

2、如果还原历史的话,司马懿肯定是要完胜诸葛亮的

因为司马懿没有“存在感”,就是要的这种效果,如果他不去隐忍,自然也不会有后面的“改朝换代”。

而且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书中写的那么玄乎,至于他有没有司马懿厉害,只能说,谁得了天下谁厉害。

诸葛亮再“牛掰”,最后不也是输了吗?

总结:

诸葛亮成就了“神话”,在这个位面,诸葛亮唾口唾沫,就能淹死司马懿。

但是司马懿成就了“历史”,在这个位面,司马懿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至于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就看大家从那个“位面”来评判了!


太行山下小小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是成功者,不能简单地说谁是成功者。

诸葛亮是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军师,多次用计击退了敌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传为神人。号称呼风喚雨,神计妙算的人物。有许多成语,典故都是用来传颂诸葛亮的,身为一代军师,是非常成功的。

司马懿一身疑心太重,但,心计不少,深藏不露,委屈求全,承诸葛亮年势己高,把握时机一反即胜,凭借一身好武艺和领导本领,大获全胜,是个成功者。

两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的来说都是成功者,都是可圈可点的,直指现在世人还在流传和研究。


实打实来


答:词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白居易)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元稹)

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染病,渐渐沉重,乃唤二子至榻前嘱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言讫而亡。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二人申奏魏主曹芳。芳厚加祭葬,优锡赠谥;封师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昭为骠骑上将军。

……孙权因此受惊成病。至次年四月内,病势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嘱以后事。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按照《三国演义》对人物的评价标准,大凡能获得“后人有诗曰”的都会是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名士、英雄,或者是被作者高度认可的人和事!所谓“后人有诗曰”既没有诗文的出处,又没有作者。我一律按照罗贯中先生自己作品来定论。

可笑之极😂的是,司马懿,司马宣王之死,竟然连一行诗文的赞叹都没给?照常理来说,司马懿对维护国家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司马懿对国家人民也称得上是呕心沥血了。在中国古代这么个重量级人物,到了《三国演义》里,甚至不如钟会、邓艾、姜维……

还要让他和诸葛比什么呢?活着的时候被诸葛打得女扮男装,死了还能吓得他找个借口“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心态真好👍!

历史上对诸葛的评价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对司马懿的评价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从历史定位上还是勉强可以和诸葛相提并论的。

在《三国演义》里好不容易掌握朝政的司马懿反倒成为了一个野心家,就是这么形象。而不费吹灰之力就完全掌握朝政的诸葛却成为了既伟大又杰出的若干家!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当然是诸葛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司马懿窜到《三国演义》里输成了臭名昭著。


中行偃1


《诗话.三国司马懿》

谋略极多身仕族,精权善变兵法熟。

计谋超群阴奸诈,智勇过人孔明愁。

祁山大战几十次,互有得失亮虑忧。

街亭马谡来镇守,抚掌大笑虚名讴。

孔明用此庸才尔,怎不误事延运筹。

平庸曹爽位权重,仲达装病观其由。

静观变化蓄力量,发动政变帅印偷。

洛水起誓缓兵计,兵权爽交位封侯。

信以为真兄弟俩,回到洛阳被砍头。

曹操逼宫又重演,曹家江山司马谋。

诸葛亮为报刘备之遇之恩,鞠躬尽瘁,亊必亲躬。

火烧博望振威慑,抗曹联孙赴江东。

舌战群儒机智谏,潇洒冷静巧应哄。

智激孙权下决断,草船借箭十万宗。

为借东风呼风雨,麈战赤壁火助攻。

七擒孟获刚柔济,六出祁山逐鹿雄。

失守街亭马谡斩,空城智退司马戎。

木牛流马智慧闪,古今将相第一忠。

诸葛亮六次北伐战争,导致财政困难,

兵疲国空,处在当时的情况下,偏隅一方

的蜀国,去侵犯兵强马壮的魏国,以卵击石,导致失败。

诸葛亮用人方面,也有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储备后辈力量,五虎将,关张赵马黄,相继亡故,对能干的魏延心存疑虑,听信杨仪谗言,排斥魏延,导致内部不和。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战争,病死五丈原,杨仪、魏延互相伤害,大打出手,被魏国,邓艾,钟会率领大军攻破蜀国。

纵观历史,司马懿更胜一筹。


月影桂花树


诸葛亮依靠蜀国区区十多万人马,借助主角的光环和作者给予的大量的流量支持,创造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成为万世景仰的完人,但他仍旧是一个著名悲剧里头的失败者,相对于诸葛亮,司马懿可以算作是成功者。

三国演义是一个英雄悲剧,故事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刘关张集团的英雄悲剧故事。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读者看。《三国演义》,褒刘抑曹,诸葛亮得到了千百年来百姓的认可和称赞,并不代表他是成功者。诸葛亮是悲剧主角的化身,就像梁祝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里的宝玉和黛玉,大家爱他,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因为它在悲剧命运里表现出来的崇高的追求和高尚的品质。

第一,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失败者?

诸葛亮一生带兵不超过十万,而且还是在定都西蜀之后才有这么多,“西蜀约94万人口,带甲将士102000,这些数据是东吴的1/2”。这是前提和天命。诸葛亮战略上却没有遵从这个天命。蜀国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志持续了数十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诸葛亮的战绩就像我们的A股市场几十年一样,只见指数涨,不见人挣钱,诸葛亮好像处处占得先机,但是往往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都是作者因为给予诸葛亮的主角光环和流量支持。诸葛的失败集中在一下几个原因:

1、诸葛专权,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诸葛亮在蜀国独揽大权,刘禅基本上成了傀儡,诸葛亮第一次上《出师表》,刘禅就劝说不要出兵,孔明不听,当时的太史谯周提出反对意见:“本人观察天象不应该出兵,丞相你本来也是懂得天象,你怎么就不顾及呢?”诸葛亮却说:“天道是变化的,不能拘泥”,直接拒绝了谯周的劝说。第二次诸葛亮准备上初上《后出师表》,出征之前,刘禅询问了众位大臣的意见,“众人都表示不可以轻动”,也就是多数是不支持,但是诸葛亮出师表一到刘禅只能听从安排,支持出兵。

2、诸葛亮逆天道而行之,谯周说的天道,实际上诸葛亮非常明白,魏蜀吴,蜀国最小,当时百姓负担非常重,十个人养一个兵,这种负担是重了出奇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国家现在就应该有1.5亿军人,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3、诸葛亮缺乏定力,没处理好事业和身体的关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诸葛亮懂,司马懿也懂。然而,诸葛亮却仍然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最后星陨五丈原,终年54岁。如果诸葛亮活到84岁,与孟子同岁,那世界将大大不同,那个时候的曹魏和东吴情势都出现局势动荡,诸葛亮可能机会更多一些,然而诸葛亮就没有这种战略的定力和耐心。

第二、司马懿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司马懿最早是跟曹操养马,从基层干起,起点很低,在强手如林的曹魏集团稳步上升,不能不说是一个人才。司马懿也是被小说贬损的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书中说他“鹰视而狼顾”,也就是说司马懿有狼子野心。在司马懿被贬损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司马懿成功之道:

1、司马懿能顺应天时有大局观。当时的局势是魏强蜀弱,蜀国进攻魏国,魏国守城,主动方在魏国,司马懿于用了正确的策略,以守为攻,从策略上计胜一筹。

2、司马懿不图虚名,有战略定力,不争口舌之利,即便受到诸葛亮的挑衅、侮辱也不动其心,不改其计,可谓大丈夫。3、司马懿有很强的战略定力,他面对诸葛亮压力和面对曹魏集团对他的猜忌,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为晋朝的建立、为司马氏统一全国打下来基础。

从悲剧故事《三国演义》来讲,诸葛亮是三国演义这个悲剧的失败者,司马懿则是成功者。

然而,历史往往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代表的智慧、恭敬;刘备代表的仁爱、正统;关羽代表的忠义;张飞赵云代表的勇武都深入人心,为人津津乐道。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为后世的楷模。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本人历史学专业,二十年记者经历,屡获新闻大奖,爱好文化,希望和大家交流,有兴趣朋友加我头条号,一起分享。






戴着金箍的思考者


对于乱世,谁笑到最后谁是赢家,显然司马懿是成功者。

首先,司马懿善于隐忍,到了夺得政权的时候脚踩曹爽,说了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我只挥剑一次,但这把剑我磨了十年。司马家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司马懿经过一生的官场磨练,早已打通了人脉关系,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打击曹操爽篡权切国行为,将权力塞入自己囊肿。司马懿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斗不过曹操,曹丕,更斗不过诸葛亮,所以一直隐藏自己,保存自己的实力,暗中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直到抓住时机,奋力一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其次,司马懿寿命长,熬死了曹操,操植。如果司马懿没有那么长的寿命,单凭他儿子司马昭是无法办倒曹操三辈人打下的基业的。更不可能等到如此大好的机会,可能后面几辈人也被曹氏一直压着。

最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自古以来乱世靠谋略与心计。治世看品行与德行,三国这个纷乱复杂的时代,正是奸诈与险恶并行,欺骗与欺诈横行的时代。放到现在和平时期要想耍心眼,是万万行不通的。

乱世之中,群雄并起,有人奸诈,有人忠诚,最终只有一人称王称帝,不论使用什么手段,谁成为最后赢家,谁是成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