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文旅怎么发展?

燃龙点凤


疫情之后,文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新的行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和放大旅游经营者的天然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进一步规范和细分市场,把在这次抗病毒战役中体现出来的科学布局、责任分担、集中合力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文旅工作不会掉队,在积极引导宣传文明旅游的同时,会大力开发国外旅游目的地,走出去,引进来,发掘优质产品资源、客户资源,扩大作为旅游客源地的影响力,号召力,从而使文化旅游上一个新的台阶。


旅行社大侠


这是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是对疫情后的旅游行业创新发展提出的大课题。文旅其实就是旅游者在欣赏风光、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获得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度知识体验的旅游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旅游更多地融入文化精神需求,是旅游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的紧迫要求,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的新时尚。而这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恰恰是倒逼文旅创新发展的一次重大机会。我以为疫情过后文旅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旅游景区景点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任何景区景点都处在一定的人文社会之中,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必定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沉淀其中,只要深度挖掘,就能发现她的故事。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区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打造景区文化特色。

二、旅游产品设计拓展专题文化线路。目前旅游产品基本都是传统项目,同质化普遍,文化旅游不多,专题的文旅线路更少。增大专题文旅线路产品投放,满足高层次、个性化的文旅需求是朝阳产品,也是疫情后促进旅游快速复苏的新增长点。如历史文化研旅、名人足迹寻访、古村古寨探秘、长征路线重走等等,通过这些专题性文旅线路吸引大批志同道合者互相交流,寓学于乐,不断拓展系列项目,吸住相同需求游客,做大做强。

三是加快旅游从业者人文素养提升步伐。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旅游专业队伍,很难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疫情过后,从国家和院校层面来说,要更加积极地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文历史素质培养,从旅游行来讲也要有计划地尽快提高管理人员、导游人员、维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共同推进文旅业的发展。





人文寻梦之旅


关注政府及有关部门陆续推出的扶持、激励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己有针对旅游业的支持政策举措,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措施,如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2月1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2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指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2月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就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指出“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对“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2003年“非典”后云南省政府部门出台了4条措施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减免旅游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了国家规定减免的外,连云南省里唯一征收的“旅游促销费”也减免了;二是对政府性的15项基金也作出减免;三是减免从5月1日到9月30日的税收;四是对旅行社退还部分“质保金”,以现金帮助企业维持日常开支,从2003年6月1日一直适用到2004年12月31日,对“非典”后云南旅游业的恢复振兴起到了很好作用。建议可以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在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临时性财政补贴、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旅游专项基金、财政贴息贷款、缓缴或少缴政府资源补偿费等方面给予旅游企业扶持。上海“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按期缴纳税款有困难的,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依法准予延期缴纳税款,最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建议有专人负责了解和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和政府的力量。

及时谋划“疫后”计划

谁先主动行动,谁将优先掌握主动权。应综合自身基础和优势,客观分析“疫后”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有所为有所不为”,舍得、利弊清晰在心,谋划自救、恢复、振兴的行动预案,对景区发展方向做出选择,制定好行动方案,采取行动,聚焦做精。

做好“开源”适应新变化

立马行动调整原有计划,开始解决问题,不要等待。做好新的发展行动计划,与专业的人士和专业的公司重新梳理项目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思考新项目投入,进行项目提升和产品升级;开展周边游、近程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等。疫情后,利用周末1-2天的本地游和周边游将最先快速崛起。开发新业态,推进新业务,多种经营,创新旅游项目;打造个性化的、特色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强网上营销力度,做好“开源”工作,为疫情后打基础,适应疫情后新的反弹性报复式的消费增长。

延续生命为要

节流止损,调整预算,压缩开支,调整年度目标和经营策略,力求资金不断链;盘点公司现金流家底,预估现金流还能支撑的时长;各种方法筹措外部资金:政府补贴、银行借贷、私募、吸引投资等等,严控内部非必要支出,减少损耗,低成本运营。集中资源保留最有效率和价值的业务,主动做减法,断臂求生;减非主流价值业务,减长线投资,减不带来现金流的业务。及时调整营运措施,经营思路转化,保证目前节约成本度过难关,为后续的运营提升做好充足准备。要活下去。

做好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提高运营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业务研讨和员工培训,做好企业文化的培训、产品培训、服务培训、营销创意培训、管理培训等,学习同行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的做法。

加快科技应用,发展智能服务

充分利用好科技为文旅赋能。积极探索网络化办公的新模式。硬核的科技领域或将成为修补疫情带来的文旅经济缺口的主力军。加快研发投入和模式创新成为众多文旅企业渡过寒冬的选择。其中,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化营销成为诸多文旅企业、文旅项目提质升级和思考转型的方向。利用好自媒体。企业自媒体还自带销售和数据库营销的功能,对于积累私域流量和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大有裨益。通过持续的内容传播,低成本、高效率地传播和营销。

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构筑企业发展的稳定态

有人指出:文旅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异业合作和联合营销优势。在各个行业普遍受冲击、利润下降、营销费用削减的情况下,异业合作和联合营销是纾解文文旅行业营销乏力的重要手段。整合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相关企业等构建新的商业网络,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认知共同体,最终成为命运共同体。

制定优惠奖励政策

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人流回潮,提前预告一系列旅游策略计划,提前吸引注意力,锁定特定客源。如对参加疫情防控医护人员、部队官兵实行免、减等政策;2003年6月,张家界市向全国抗非典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发出邀请,在全年内对他们免除景区门票、公园环保车票和索道费用。

准备做一些活动

提前策划疫后可能的因地、因时、因事组织一些节事活动以及五一节(2020年的五一假期有5天,不一定能全面恢复旅游)、暑假(可能会被顺延压缩)、国庆节等各节点的策划,还有周未等,迅速恢复市场“存在感”,激活生命力;提前洒下一把种子,让市场提前产生消费预期,勾起消费欲望,引导压抑了几个月的旅游热情再度爆发。

维护扩展公共关系

建议迅速成立公共关系小组,负责与政府、银行、投资者、供应商、媒体、上下游客户的协商沟通,达成谅解,获得相关利益者理解与支持;继续保持公共关系,做好老客户联系,借助共同抗疫扩展新关系等。焦点是和客户沟通、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俗语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危机中,谁在此刻率先做好准备,谁便在疫情结束后最先迎来机遇。文旅人亦要在这时期,规划好未来的发展布局。著名的旅游学家魏小安先生说:文旅行业严冬过后是阳春。相信,文旅人在疫后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阳光”。(明庆忠)


宜春周边旅游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文旅的发展,首先要注重文化的厚重,中华文明传承5000余年,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把厚重的文化展现出来,让旅客看到之后,为祖先创造的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

一、具有历史文化的景点,不要为了商业利益而过度开发,不要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拉低了文化的内涵。

二、历史文化景点,不要夸张,不要虚假。有的地方为了创造一个景点,无中生有,甚至把小说中虚构的历史人物,也说成真实的。有的真实的,也进行夸大,歪曲,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典型的景点就是吴承恩故居,竟然摆放六小龄童的雕像,不知情的小朋友见了,还以为六小龄童是从明代穿越而来的!

三、还有一点,有关博物馆的建设问题!可以参考一下希腊。希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发源地,地下埋藏着众多的文物,希腊的做法是,文物在哪里出土,就在哪里建设博物馆展示!这个做法值得国内学习,文物要在当地建设博物馆,而不是层层上交。比如,我要去荆州游玩,去感受一下荆州的历史文化,但他的文物器具,却要去武汉博物馆观看,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的一点愚见,希望采纳!






吃瓜行动


这个问题是很多文旅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每年的旅游数据都是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经济倍数递增,旅游景区增加无数,还有宾馆,酒店,购物店更是数不胜数。很多内情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既然是文旅,一定要有文化,有内涵,有深度,懂旅游,懂创新,有淘汰,有更替。作为旅游行业的一员,对于文旅之后的发展,我有如下几点拙见,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1.不能过度人为开发景区,很多地方的景区,就是围一个山,堵一个村就是一个景区,不去了解旅游人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很多是千篇一律,到处雷同,比如婺源古村到处都是,这个村千年,那个村百年,没有创新,没有更替,游客视觉感疲劳,体验感差强人意,景区商铺更是层出不穷,扰人之极。应该对比婺源篁岭,深挖文化,创新更替。篁岭这几年每年都推出新景观,10年前只是观光游的景点之一,但每年都有更新,先后有玻璃栈道,梯田花海,晒秋人家,鲜花小镇,花溪水街,天街长龙宴,冒险森林,冰雕体验馆,滑倒漂流,民俗表演,农俗活动等等体验性景观和观赏性景观推出,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

2.说到旅游,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吃。要知道民以食为天,景区的打造固然重要,但特色美食不可或缺,景区游览之后,必先需要的就是吃,根据地域特色开发出不同的美食文化,让眼睛享受美景的同时,美食是舌尖上必备的体验。

3.宿,现在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不在局限于一间房一张床栖息式住宿。更偏向个性化,主题化,特色化的追求。所以宾馆酒店民宿更应该让客人感觉温馨舒适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客人心性,了解客人内心的需求,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以上是我的几点愚见,请多多关注,谢谢!


婺源旅游达人


老师这个问题很深奥,研究性的问题,可以说是可以写入教科书类型的。我简单说下个人短期内的看法。

短暂的爆发期

从2020年1月25号开始,全国陆续停止旅游接待,国家文旅部门出台了相关要求,航线停飞、景区关闭、旅行社停止经营活动。各城市几乎都启动了一级响应,疫情迎来爬坡阶段,接着爆发期,钟南山等专家呼吁大家无事不出门,为了自身的安危,大家也很自觉不乱跑。截止今天,已经快1个月,目测要到4月中旬才会恢复正常旅游接待,也就是说大家被关在家将近3个月。通俗点说,已经憋坏了一大批人,恢复正常后,消费会反弹,迎来出游需求爆发。

但这个爆发是短暂的,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 时间问题,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复工,很多企业的措施是后面的假期往前调整,疫情期间把假期都休完了,后面将是无休止的工作。即使是学生的假期目前也不明朗,延迟开学已经成为定数,不排除缩短暑期的可能。
  • 金钱问题,经济自由毕竟是少数,疫情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创伤,要不国家也不会出台众多的政策救市,减轻大家的负担。完全复工前,大家都是没有收入或者收入锐减的,但是花费确没有减少,生活要开始,车贷要还,房贷也要还,信用卡都透支了。紧巴巴地过日子,怎么出游呢?
  • 歌儿也有得唱“出游是要有钱,又要有闲的”。

邮轮项目陷入低谷

除中国以外,日本已成为第二大疫情国,而这一切只因为一艘游轮。日本厚生劳动省16日上午确认,停靠在横滨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新增70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目前,“钻石公主号”邮轮上共确诊355例新冠肺炎感染者。虽然疫情会过去,这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会在大众在心底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近期内难以消除,只能留给时间冲淡。

农业生态旅游的契机

疫情在城区集中爆发,乡村相对来说是一方净土。疫情过后,这方面的出游计划应该会增加,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一些乡村土产水稻、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可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身边不难发现,疫情期间,很多旅游从业者在“自救”创收,模式就是通过平台、朋友圈等销售乡村土特产品。甚至一些旅游企业也参与进去了,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疫情过后,深度挖掘乡村旅游也是可以考虑的。


三丫旅游人


这次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可以说是空前的。从景区到旅行社,从票务代理商到活动投资方都亏损非常严重。春节期间本来就是一个旅游旺季,而且春节期间的利润也是一年中最高的,也就是说旅游从业者仅春节15天的利润就可以达到全年的20-30%。

文旅行业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旅游行业,全国各地的文旅行业都是旅游+地产的模式。所以此次疫情对文旅的影响,以及疫情后文旅怎么发展,还是要看旅游与地产的关联度。第一种:有些文旅项目虽然是地产的配套,但是旅游板块是独立运营的,而且有文旅集团统管,例如之前万达集团卖给融创的13个文旅城项目,以及奥园集团及祥源集团等。第二种:有些文旅项目旅游板块归属地产编制,是地产的物业性质。如南通的恒大威尼斯项目的黄金海滩。因为第二种归属地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在此不做讨论。重点讲一讲第一种情况。虽然有文旅集团总部直管,但是体内流淌着地产的血液,无论从管理运营还是营销考核都是参照地产的模式。导致国内一些大的文旅项目,如融创文旅城、恒大童世界、蓝光水果侠等至今都没有真正盈利。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次疫情反而给了这些企业一个减亏的机会,因为每开一天就要亏损一天。也许疫情过后恰恰是文旅行业裁员降薪的时候。

但是作为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我们还是希望文旅行业能够蓬勃发展。否则我们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无论疫情如何我都认为文旅行业要想发展好,必须遵循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一、产品要过硬。产品的品质是任何一家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除非你是想骗一波钱就跑路。而且现在的游客见多识广,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的模式了。打造过硬的产品而且要不断创新才能长久。尽量淘汰观光性的产品,多打造参与性,互动性的产品。

二、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国内的文旅项目,基础建设都不错,要么请的国际一流的设计规划公司,要么就是进口国际一流的设备。恰恰缺少人性化的服务。大家都知道迪士尼的服务是行业标杆,但是真正能达到迪士尼的服务标准的没有。

三、做好营销推广。限于资金的原因,项目不可能把营销推广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就要选择最有效,转化率最高的营销推广方式。首先传统媒体能不上就不要上了,尽量选择新媒体,例如今日头条的开屏广告或者弹窗以及抖音等。为了保证转化率。可以把营销费用直接补贴给旅行社或者其他票务代理商,然后约定一个转化率。这样既保证了市场的曝光又产生了收益。


王明臣666


个人觉得疫情过后,国内旅游可能暂时会有出行低潮出现。这就像是创伤后遗症,须有个恢复期。但这可能不会太长。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痛的记忆消散之后逐渐会有出行旅游高潮爆发,大家憋坏了嘛。环境优美的旅游地和人不扎堆的时节可能会是大家新的出行趋势。另外,大家对其他影响安全健康的因素更加重视,比如目的地的安全卫生情况和人员组成情况。不过伤疤依然在,人们可能仍然习惯了出门戴口罩,并且自我防护意识大大增强。

对出境旅游应该仅是略有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韩枫霄霄


旅游是一个朝阳产业,带动很多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很大一批人的就业,应该大力发展。但现在的旅游有很多弊端,一是破坏环境,为了开发旅游大兴土木,破坏自然资源;二是建一些没有历史渊源的古建筑,好像这景区有多长的历史试的;三是门票太高,和国人的工资收入不成比例。


果然旅行


  文旅产业是世界最大的产业,其GDP增加值和就业人口都占到大约全球各自领域10%左右的规模。但是,文旅产业又是人群聚集性产业,极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强烈冲击,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次冠状病毒疫情同样对中国文旅产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如何让文旅产业在疫情期间减震,同时疫情过后文旅产业又会如何表现?我在此做一点初步分析。

面对突发疫情,文旅产业应该明晰的四个认知

 其一,文旅产业对疫情的敏感性极高。文旅作为全球最大的人群聚集型产业,包括交通旅行、游览游乐、演艺、餐饮、旅居、购物等等活动,都是人群集聚甚至大规模集聚的形态,对疫情是最敏感的。疫情来临时,病毒通过这种高密度的人群集聚形成快速传播,这种基本态势是必然发生的,千百年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其发生可以说是不可控的,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文旅产业的反应最为敏感、激烈、直接。

  其二,疫情之下文旅产业必将出现急速下滑。文旅产业遭遇突发疫情必然导致文旅经济出现阶段性、断崖式的大幅度、大面积急速下滑,甚至出现瞬间的运营休克和业绩归零的极严重后果,文旅界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最严重的4月到5月,全国11615家旅行社总体上处于歇业状态,8880家星级饭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不到2O%,1062家A级旅游区(点)的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O%以上,中国旅游车船协会105家会员单位的接待人数和营运收入同比下降90%。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重点在一季度,对旅游全行业影响将大大高于非典时期,目前常规业务、营销体系、文旅线上线下平台均受到严重冲击,基本进入停摆状态。

  其三,文旅产业应对疫情的潜能已经明显提高。当前中国文旅产业业态规模、产业条件、处置能力与当年非典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按道理说应该有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及效果。这次疫情出现后,部分文旅企业采取了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目前企业运转仍然能保持合理延续的状态,对于走出疫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四,重大疫情一旦过去文旅产业会很快恢复。根据当年非典疫情过后中国文旅产业的表现,可以明确预判,本次疫情过后,文旅产业必将出现快速恢复,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的行情,文旅行业须做好充分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应对突发疫情上文旅产业须做出三大检讨

  一是文旅行业对03非典疫情应对策略总结不足。从整体看,中国文旅界对2003年非典时期的行业应对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显然是不够的,由于非典疫后文旅产业恢复很快,降低了业界对于疫情防控的警惕性和长效机制建设,存在比较明显的整体遗忘现象,这就为这次疫情中文旅行业正在发生及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及相应的应对行动留下了重大的漏洞和隐患。

  二是文旅行业内部缺乏体系化、制度化的应对措施。在突发疫情面前,文旅产业普遍暴露出了产业内部存在的体系化、制度化的应急措施的缺乏。所有的应对行动更多地是临时性的决策,难免出现很多的慌乱、无序、散失和错误操作等等。

  三是文旅产业缺乏与国家层面就缓解疫情压力进行整体协调的良好能力。这个问题分两个层面讲,一个是国家与地方的协调互动机制,另一个是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互助机制,这两个层面都存在问题。当然,这种协调机制的困局既有文旅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投放不及时、不成熟的问题。

  中国文旅产业有效应对疫情的六个策略

  1、冬眠策略。动物界有冬眠现象,就是冬天来了,很多野生动物进入“蛰伏”状态,也就是“冬眠”状态,这是为了保存体能,以便冬天过去后再出来活动。文旅产业面对冠状病毒疫情,已经被迫从整体上处于应急性歇业和停业状态,事实上处于“冬眠”状态。我觉得,文旅产业应该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既然不得不躲起来,索性以积极的心态采取冬眠策略,就是要主动保护产业能量,避免无谓消耗,待疫情过去后再行产业常态化运作。

  2、护市策略。文旅产业进入冬眠状态,并不意味着产业的所有活动都中止了,庞大的文旅市场仍然存在,只是暂时性的供需对接的停顿,在这个特殊时期,文旅产业仍然要积极实施护市策略,给文旅市场注入持续的信心。护市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护市,政府方面须对文旅行业大幅度推出减免税费、减息、退还保证金、贴息贷款、补贴等等政策,稳定文旅行业的底气和信心;二是产业护市,这是由文旅行业实施的行动,包括诚意退费、合理减租、向游客和文旅市场展示行业的应对策略和信心,等等。

  3、瘦身策略。突发疫情之下,很多文旅企业的压力是巨大的,很多企业不得不考虑实施瘦身策略,以合理减轻压力,包括裁员、减薪、关闭部分经营点、有效控制各项运营成本等等。瘦身策略就是做减法。

  4、充电策略。疫情期间,文旅产业和企业通过线上交流、互动,进行行业培训、业务学习,优化公司内部管理等活动,可以弥补停业期间的损失,为疫情过后的积极性复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充电策略就是做加法。

  5、捡漏策略。此次疫情必然会导致文旅行业出现不少企业倒闭、出让等情况,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可以借机“捡漏”,寻求收购、重组、整合,通过资本运作壮大企业。

  6、退市策略。与捡漏策略相对应,部分文旅企业可能难以应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巨大困难,难以支撑到疫情结束,不妨主动出击,寻求行业兼并收购,通过退市以求止损。这不失为一条出路。

  中国文旅产业疫情过后的七个动向

  1、快速反弹行情。按照文旅产业既有的成长规律和历史经验,本次疫情衰退期末,文旅产业将快速拉升,一定会有较强的反弹行情。当年非典疫情爆发时,很多人对文旅产业发展前景表示悲观,当时的确下滑很厉害,但是,疫情结束后,很快就得以恢复,且力度很大。相信这次疫后的反弹力度会更大,文旅行业须对此提前做好积极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利用好疫后反弹的机会。

  2、产业联动性回升态势。我认为疫后的反弹和产业恢复,会以景区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龙头,带动旅行社、酒店、交通、商业、线上平台等业态回升。毕竟游客还是冲着旅游目的地去的,如果目的地的疫情得不到解除和合理处置,其他要素也是难以独自启动的。

  3、非常时期的强力促销。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过后,大多数文旅企业的一季度报表会比较难看,亏损严重。这时候,面对明显反弹的行情,几乎所有的文旅企业都会采取多项积极措施,通过强力促销来尽可能弥补一季度疫情造成的损失。估计从二季度开始,全年下来,整体上应该可以弥补70%以上的一季度业绩缺口,采取特殊策略高效复盘的少数文旅企业,不排除全部缺口补齐的情况发生。

  4、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将创业绩新高。现在全国只有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大家都知道黄金周对于文旅产业和企业的重要性,今年的春节黄金周由于疫情的爆发导致文旅产业运营中断,失去了一次重要的获利机会,剩下的十一黄金周无论如何要抓好抓紧了。从游客来讲,很多人原定的春节黄金周出行也遭遇中止,他们中的很多人必然要把春节黄金周的出行安排延后到十一黄金周。所以,今年十一黄金周很可能创出历年来十一文旅产业业绩的新高。

  5、大型文旅企业将有系列动作。实力型的文旅企业这次应该不会在疫情过后又一次出现遗忘现象了,他们会积极采取行动,丰富产业链,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困局,同时强化运营体系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6、网络和科技等要素将成为补缺主力军。疫情过后,文旅产业会大力弥补疫情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中间,网络和科技等要素领域将成为修补疫情带来的文旅经济缺口的主力军。我们已经看到,疫情期间,线上的文旅活动不但没有中止,反而更加活跃,凸显了网络的巨大优势。同时,体现智慧旅游价值的文旅科技创新由于其特殊的价值倍增功能,也将扮演更加积极的中坚作用。

  7、国家将强化相应的政策体系建设。疫情过后,国家将推出文旅产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多元策略体系和运行机制,这将有效避免未来新的疫情出现后文旅产业可能出现的困局,让文旅产业能够在疫情突发时刻,在国家应对政策指导下实现积极、平稳过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