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工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有多大?

用戶3708573291


靠工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這個可能性有些低。一般的工薪族5000一6000元一個月,除去房貸,車貸,還了信用卡,孩子的學費,還有各項雜費,兩口子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一年能存個2一3萬元算好的了,大部分基本上是收支平衡。

想靠工資實現財富自由的概率有些低,若你是“白領”。最低月薪1.5萬以上或者2一3萬元/月,或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平日裡又比較節儉,實現財富自由的概率就大很多。

還有一條路,就是學會理財,讓錢生錢,錢滾錢。一個理財高手和一個不理財的對比,有云泥之別,越到最後,兩者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傷心鼠3


實話說,靠工資達到自由財富基本不可能,除非你是上市公司裡的有著重要職位的人員。那麼要多少工資能達成自由財富?最少也要年入百萬起步,每年儘量存50萬投資理財…然後再發展點副業,發展被動收入,跟別人合作項目,你出資坐等分紅等。總得就是一邊拿百萬年薪,一邊增加被動收入。等被動收入足夠支撐起日常開銷時候,就可以考慮辭職,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業。


賺不完虧得完


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並沒有一個絕對標準,這取決於3個方面,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和理財收益水平。

如果將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掛鉤,可以得到一個更簡單的模型,儲蓄+理財 能否足夠使退休後的消費水平不下降,或者有能力提早退休?

那麼我們需要回答的,就由原來一個很寬泛的問題,變成了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假設儲蓄率為定值r,即收入×(1-r)=消費,每年收入與消費增幅相等,存量資金的理財收益率為R(已扣除物價漲幅,故不必另外考慮收入與消費的增速),工作年限為x,退休生活時長為y=75-x,求工作年限x小於某個值時所需R與r的大小,或退休時長y與R和r的關係。

令每年儲蓄為S,消費為C,C=S(1-r)/r,歷年餘額S, S+S(1+R), ...,於是x年餘額為S(x)=S(1+(1+R)+...+(1+R)^(x-1))=S((1+R)^x-1)/R,將此餘額S(x)除以C,即y=S((1+R)^x-1)/R/(S(1-r)/r),會發現S被消去了。

整理後得到y=((1+R)^x-1)r/(R(1-r)),然後拿出Excel打個表你就會發現,只要儲蓄率高點或者收益率高點,你達成財務自由不要太容易。

如果固定收益率為5%-10%的話,你就可以看到儲蓄率與退休時長之間的關係了。

需要這張圖的話請回復我,改天有電腦可以幫你畫出來當作小目標[呲牙][呲牙]


POLY小餅乾


標題是靠工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有多大,這裡我們要知道工資是多少。

我們尚且就把工資按年收入算,有人年入十萬,有人年入50萬,有人年入500萬,年入10萬的羨慕50萬的,年入50萬的羨慕500萬,他們都以為過上對方的生活,就會無憂,且幸福。

收入是有差距的,分配是平等的。這裡可能會有人說了,你這是胡說了,明明是收入越高分配到的就越多。

我所說的分配,其實就是花錢,多買一些資產,資產是預期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比如在2015年,年入10萬的人拿出幾年的積蓄貸款買了價值100萬的房,年收入50萬的人拿積蓄買了一輛價值100萬的車,5年過去,前者的房子漲到了1000萬,成了名副其實的“千萬富翁”,而後者車貶值成了30萬,需要工作20年才能掙到1000萬,這就是資產的魅力,可以24小時晝夜不停的工作,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告訴你,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等資產收入大於你的勞動收入時,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何以侃財經


我們普通人靠工資收入實現財富自由是難的,並非是打工皇帝,年薪幾十上百萬。

一、什麼是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就是即便不工作了,衣食無憂,依然能有很多錢花費,依然有資金進賬,完全沒有房貸、車貸、子女教育、養老、醫療的負擔,吃喝玩樂隨心所欲。

少數人已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我們大部分普通人是要依靠工資收入的。

二、普通人的開源節流

對於我們工薪家庭來說,不需要很多很多錢,但錢不能越花錢少。

我們普通人先存本金是當務之急。具體表現為:開源節流。

節流:首先你去學會記賬,做預算,將不必要的開支去掉,一步步積累出自己的原始資金。

開源:要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獲得進一步的工資收入提升。同時擁有自己副業令自己多種方式獲得資金增加。

還有一點:做好風控評估,給自己買保險作為保障,預存一定的父母養老金。


財思思


可能性有多大需要看你自己的具體情況了。

第一步,你需要先計算你財富自由需要的金錢,舉例子,你財富自由後每個月需要花2萬元,那你至少要準備600萬,同時還能獲得一個好的理財收益,就可以獲得財富自由了。

第二步,計算你每個月需要投入的資金,這需要你計劃財富自由的時間和你能投入的金錢,加入你希望在30年後財富自由,那你需要用30年來通過儲蓄以及投資獲得600萬,假定你每年的平均投資利率是8%,那你每個月需要投入4100元,就可以在30年後獲得財富自由。

第三步,你可能覺得你每個月投入4100元不大現實,那我們在同樣的時間下,去提升我們投資的利率,提升到年化12%(通過學習是可以比較容易達到的一個數字。),那每個月只需要投入1900元就可以了,大多數工薪族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想通過工資理財獲得財富自由,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自己的目標,並且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按期投入,並不難。


陳晨錢生錢


要明白理財目的。

首先理財最終目的是財富升值,不是實現財富自由。也許很多理財廣告或理財銷售人員會說理財能實現財富自由。理財過程中,財富迅速升值,高風險是一直伴隨著。

理財賬戶裡的錢真的就屬於你嗎?

日常或新聞媒體都報道過,某某股神曾經擁有多少百萬,最終落個百萬負翁。我只說明一點,理財不是比理財賬戶裡的一串字數,而是實實在在到手的錢,能不能實實在在帶給我們生活上改善。

你是想通過理財一夜暴富嗎?

錢確實是個好東西,每個人都有一個財富夢。有些大老闆覺得自己財富不夠多,就義無反顧的把錢投資到高風險、瞭解不深的理財市場。我想大多數都會失敗而止。投資方向對時,你會說:原來賺錢這麼容易。投資方向錯時,你就會越是虧損越是加大投資,結果不言而喻。所以對於一般人,想財富自由難度巨大。

能力多大就做多大事。

自己理財知識、理財資金和承受風險壓力就這麼多。每個人都想擁有巴菲特的理財能力,你覺得可能嗎!我建議有多大能力,理多大才!


喂喂強哥來啦


靠工資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嗎?這個命題成立麼?很多奮戰在公司崗位一線的年輕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他們初入職場,對於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對於未來的收入增長和生活都抱有較大的心理預期。

<strong>

但恐怕真正靠工資收入實現財富自由的人真的很少,可能性也很低!

<strong>

看看福布斯華人富豪榜,榜首的前十名當中,有幾個是依靠工資實現財富自由的?—— 浮雲君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一個都沒有!

<strong><strong>

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等這些超級富人,清一色都是資產性的收入遠大於工資收入。要知道人家馬雲的月薪可是隻有 1 元!大部分明星企業家、高管都公開高調錶態自己不要月薪!但是人家手裡擁有的公司股票、股權,可是真金白銀。


就以馬雲為例,阿里巴巴股價的一路上漲能給他帶來的身價上升可比那幾百萬、幾千萬的年薪來的高的多得多了!


所以說,想要依靠工資性收入實現財富自由的人比例很低,真正想要實現財富自由或許還是得依靠投資和資本運作


現在大部分明星現在可都是資本運作的高手!



富豪榜上的人代表了一種時代趨勢和走向,正如地產大佬不斷在富豪榜上走下坡路,互聯網豪傑登上神壇一樣。我們想要擺脫現在的困局,那就得向最優秀的那批人看齊,並作出改變!

<strong>

<strong>


浮雲財經觀


許多人努力打拼的夢想,就是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一、什麼是財務自由?

或者是怎樣才算的上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定義: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定義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

例如:一個月正常開支需要3000元,一個月的被動收入>3000元,沒有生存的壓力,可以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用朝九晚五、不用加班看領導臉色,這就是實現了財務自由

二、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跟你是否年輕或有多少錢無關。如果你能從本職工作以外的途徑得到足夠支撐你日常開銷的被動收入,你就已經財務自由了。

財務自由和你的開支、消費水平有關,一個月收入10萬,消費也是十萬甚至超過十萬,你的月均被動收入>十萬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如果一個月消費2000,只要被動收入>2000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先看看自己心理期望的消費水平在哪裡,再來看看,理財能否有滿足消費水平的月均收入

三、理財可以實現的被動收入有哪些?

房產:租金收入

股票、基金:紅利收入

銀行存款:利息收入

投 資: 收益收入

知識產權收入等等

所以,靠理財去實現財務自由,不是不可能,需要有原始資本的積累,才有可以創造被動收入的資產;需要有良好的理財習慣,需要有投資的眼光和膽識,才有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財務自由


木木愛理財


首先財務自由是個平衡的狀態,就是被動收入等於或大於你的開銷。職場新人的年輕人,不要急,不管掙多掙少都要攢錢,不是存錢,存錢的利息太低。攢錢,把你的沒分錢當做你的種子,或者兵,出去掙錢。注意風險,瞭解學習理財知識,基金定投,之類的!然後就是努力工作的同時充實自己多學習,隨著年齡和閱歷,知識的積累收入會增加。同時要控制支出的部分增加你的去投資種子。必然會走向財務自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