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月给你一万块,让你放弃现在的工作,回家带孩子你愿意吗?

小五子的恋爱故事


老实说十一年前我确实纠结过要不要做全职妈妈,当时的心里“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

2009年4月初得知自己怀孕,我和先生就商讨孩子出生后的领养问题,希望能早做打算到时孩子出生可以从容不迫的做好准备。大致思路是这样的:

一、如果我们自己领养,那么谁比较合适?

二、请家庭育儿保姆还是请双方老人帮忙?

三、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兼顾对孩子的陪伴?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足够的陪伴可以建议安全感。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来补足这部分?


经过我们双方5次的分析,跟父母3次的沟通交流,最后我们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答案是这样的:

1.我们发现彼此都倾向于继续在职场打拼,但我们都愿意在陪伴孩子和亲子关系上做出调整工作的安排;

2.我们决定寻找合适的家庭育儿保姆,一方面减少甚至避免与老人因为孩子领养问题而产生的摩擦;另一方面希望双方的老人能够健康快乐地享受安适的生活;但是这一样的决定我们需要巧妙地跟双方老人进行沟通交流,否则很有可能其中的一方老人会跳出来说他们来带孩子或希望我来带孩子,在中国社会,还是希望孩子妈妈来带孩子。基于这样的共识,我和先生一方面积极通过月子中心、小区居委会、亲戚朋友寻找合适的育儿保姆,另一方面寻求时机跟双方父亲进行坦诚沟通;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好消息好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在小区内好到一名有上岗证的月嫂,年龄40岁左右,且家在小区内,有从孩子出生领养到4岁的经历,性格温柔。之后我们跟双方父母进行2次的沟通,最后我们统一意见,请育儿保姆领养孩子。

3、我和先生在我怀孕第四个月做了两年、1年的工作调整计划,并与老板进行沟通,我从原来项目制工作调整到日常例行的工作事物,我先生从销售部门调整到市场部,减少出差。即便这样,我们双方都没有停止学习和对工作全力以赴的热情。

2010年1月8日女儿出生前一天育儿保姆同我一起入住医院,一直领养到孩子4岁上幼儿园,两家人因此成为像亲人一样,一直到现在每逢周末女儿还会去陆姐(育儿保姆)家玩,陆姐也时不时到我家来走动,我的女儿活动开朗,特别有同理心,喜欢阅读,喜欢画画,跟同学相处也很好。这些年我和先生在职业上都得到几次的发展机会,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是可以接受的。

针对你的问题,我想说很难从多少钱一个月,还有用愿意不愿意这样直接来给出答案。下面我从女性的角度来说说我的观点。

对于女性来说,个人觉得全职在家需要很强大的内心,能够对抗世俗的偏见,能够对抗忙碌得找不到一丁点自己的时间,也能够对抗内心的孤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一定会遇到有不理解你在做全职妈妈的人,读了这么多书,有刚刚起色的工作(通常女性在生育这年龄正积累几年的职场经验可能有发展的时候),干嘛辞职当家庭主妇?还有即便孩子上学了,你重返职场有歧视那也是必然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花了几年照顾家庭后,能和这几年坚持在职场打拼的人一个标准,那才叫不公平。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选择,无论如何,都需要自己去承受。

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今天你可以选择的余地是之前的我们积累的,如果前面积累的少,现在没的选择也怪不了别人和社会,如果有幸前面有些许积累,选择多了一个选择也需全面考量后多与家人沟通达成共识来选择更有利于成就你的选择。

全职妈妈的表面上看起来不用早出晚归,挤地铁或公交上下班,时间自由重组,有大把的时间感自己喜欢的事,背后一定不这样的,否则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全职妈妈不用早出晚归,但是大部分全职妈妈一定是早起晚睡,早起是要给全家准备早饭、接送孩子上学;晚睡是要辅导孩子作业、照看孩子洗漱、处理白天剩下的琐事。全职妈妈的生活,一点也不轻松,职场女性在埋头工组的时候,全职妈妈也在辛勤工作:买菜、接送孩子、准备一日三餐、扫地拖地、洗碗洗衣服、给孩子辅导作业......这些琐事的事情,几乎占据了全职妈妈一天所有的时间。

所以我想说世上的职业千千万万,但是最幸苦的职业,莫过于全职妈妈。网上有一段名为《你该有的工作》的视频,视频中的“女职员”,35岁,从事全职妈妈的工作已经6年了,她是这样描述的自己的这份工作:

“食宿全包,但没底薪,没提成,没休假,没五线一金。”

“员工只有我和一名男性,但股东很多,算是个家族企业吧!”

“白天主要负责行政,晚上还要被潜规则......”

听了这些话值得让人感思。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作为女性是否选择做全职妈妈,首先要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无论是否选择做全职妈妈,都有利有弊,谁也不能只站在此岸去羡慕、评论或者指责彼岸的那一方。跟孩子的爸爸充分沟通,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比如你可以通过工作来体现自我价值和存在感,那就不必待在家里过长时间,回到熟悉的职场环境打拼对妈妈和孩子都有益。如果你可以更擅长并关注育儿领域,也能成为一个激励自我,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去照顾家庭,去尝试新的东西,或是家中经济负担不大或者对物质没有太高要求的妈妈,那你也可以在家里陪伴孩子更长一段时间,相信可以收获与付出同等的汇报。

以上是我的观点,跟你一起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