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为何君子不器?

朱八戒CC


器是器物。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工具。凡称器,必是对人有用的。刀枪是武器,用来打仗防身;纸笔是文器,用来书写记事。所以,中国人称有用的人为“成器”,而把一无所用的人称为“不成器”。从成器与不成器的叫法中,体现出中华文明至始至终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果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人就是人,无所谓成器不成器。。如果失去了对社会的有用性,人生也就没有意义。这是成器中体现出的深层意义。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能成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那么按正常的逻辑,不应该说“君子不器”,而该说“君子成器”才对。为什么孔老夫子有说“君子不器”呢?这就牵扯到通才与专才之分。

如果你武艺超群,可以在战场上杀敌卫国,那么你就是国家的一把刀,是“器”;假如你文才出众,下笔千言,依马可待。那么,你就是所谓的“笔杆子”,也是器。但是,如果你既能上马击狂胡,又能下马草军书呢?你算是刀呢,还是笔杆子呢?那就都不是。因为你既是刀,也是笔杆子。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不器”。既,器是专才,不器是通才。因此,君子不器的器,是成器之后的不器。先成器,成众器。而后,不囿于某一器之用,才称为“君子不器”。如果把“君子不器”,理解为君子什么器都不是,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不器”是否定之否定。

《论语》中有记载,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曾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孔子说:“汝器也!”这句话在今天是没法翻译的。如译成,你很成器。就含有褒扬之意。如译成“你是器物”就是贬损之意。但孔子当时的语义既无褒扬也无贬损,只是据实而论。子贡又问:“什么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用品,很贵重的玉器。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既有褒,又有贬。既说子贡是贵重之器,双说他能力单一,不是通才。

子贡对于孔子的评价是很高兴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能成为某方面的专才也很不错。这就如今天,能当个好医生,好律师,好会计等等,都不错,都是君子。也都是所谓的成器。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君子”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不确定性。有时在一句话中出现,其内涵是不一致的。子贡是器,因为“君子不器”,是否就可以推出子贡不是君子呢?当然不能。子贡的君子之风,表现在为追求人格完善而做出的努力。而君子不器中的君子,指的是具有领导型人格的全能型人才。二者是不同的。

把上边君子定义的不同放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局中,就可以看出,“成器”的君子,与不器的君子,只是人格修养的不同阶段。

最后以现实的例子说明一下。比如你是一个单位的领导,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既不能以安全保护科长的视角看问题,也不能以财务科长后勤处长的视角考虑问题,你只能站在全局的视角上处理单位的问题。相比于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就是“器”,而一把手不能是器,要总揽全局,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