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軍打敗項羽和劉邦,能不能繼續延續?

帥氣的小君菌


秦國滅亡是有多重因素的。其一,丞相李斯和官宦趙高獨行專政。上下欺瞞始皇嬴政。其二,公子扶蘇被害,另立胡亥為秦國繼承人。胡亥呢,沒什麼本事。基本上被趙高和李斯玩弄。內憂外患,秦國怎能不亡。如果秦始皇擊敗了項羽和劉邦,使公子扶蘇儘快繼位,或者還是可以繼續存在。


劉劉劉a


可以將題主的問題理解為,秦末農民起義是不是秦覆滅的主要原因,如果解決了這個動因,可否避免秦的滅亡。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克的,秦的滅亡必然是統治階級的問題所導致。

我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權臣趙高奪權,造成秦國多出弊政,迅速由盛轉衰。

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篡改遺詔,立胡亥,殺扶蘇。胡亥繼位後,趙高更是獨攬大權、結黨營私,行政更加苛暴。

2.秦國繁徭重賦致使民不聊生,造成大規模反秦運動。

修建阿房宮、長城、馳道、驪山陵墓等繁重徭役,每年徵發百萬勞力,導致青壯年脫離生產,破壞社會經濟,其中許多人死在徭役中。同時農民還要將收穫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加之嚴酷秦律,致使人民無法承受。

3.新政權根基未穩,六國反秦勢力未完全清除,起義軍多是六國遺臣舊將。

西楚霸王,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秦末十八路諸侯:翟王董翳,晉國太史董狐後裔;河南王申陽,趙國張耳的寵臣;韓王韓成,韓國宗室;殷王司馬卬,趙國的將軍;代王趙歇,趙國貴族;臨江王共敖,楚國貴族後代。

綜上所述,秦的滅亡是統治階級腐朽、暴政,造成繁徭重賦壓迫到人民群眾身上,使人民苦不堪言、死者相望,最終揭竿而起,六國殘餘勢力借勢反秦,最終秦傳到二世便滅國。

因此,統治階級的弊政是根本原因,徭役重稅導致的反秦起義是主要原因,六國勢力抬頭滅秦是直接原因。

李斯曾勸諫二世曰“關東群盜並起, 秦發兵誅擊, 所殺亡甚眾, 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嘈轉作事苦, 賦稅大也。”

群盜便是起義軍的萌芽,所殺亡甚眾, 然猶不止,則說明清剿並不能解決問題,及時殺很多人,還有人會造反。

因此不從根本上解決統治階級自身的問題,只是鎮壓起義軍,避免不了秦的滅亡。


點亮萬家燈火


冒昧揣測題主的意思:秦軍打敗項羽和劉邦,秦朝的國祚是否能夠得以延續?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毛主席《改造我們的學習》

秦朝的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統治階級內部失衡,才導致整體社會的統治秩序失衡。

若秦朝一直維繫“輕罪重罰、小過重判”的統治理念,即便是沒有項羽劉邦,也會有別人站出來改寫歷史。誠如此前的陳勝吳廣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沒有影響到接下來的“六國復國運動”,乃至後來的項羽劉邦抗秦聯軍。極其短暫的時間內,秦國噴井式爆發出叛亂,足以說明“秦亡於內,非外力也”。

我認為,即便是項羽劉邦聯軍失敗,秦朝的國祚也難以延續,理由有三:

① “主弱臣強”造成政治生態失衡

秦朝的滅亡,必然要提及趙高。此人是秦朝末期,農民起義“炸藥”的導火索。秦始皇駕崩,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發動沙丘政變,再是偽造詔書脅迫公子扶蘇自殺,“廢長立幼”立皇幼子胡亥為帝,最後設計害死李斯,實現自己控制朝政的野心。趙高自任郎中令期間,可謂是獨攬大權,橫徵暴斂,與舊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三國志·陳琳傳》記載陳琳對趙高的評價:

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減,汙辱至今,永為世鑑。

說明秦朝整體很強大,可是君主二世三世都很懦弱,使得趙高威福自用,秦國上下都懼怕趙高,沒有人敢說真話。所以,“主弱臣強”的畸形政治生態,導致諾大的秦朝失去“掌舵手”才會快速地撞礁沉海。

②“徭役繁重”導致民眾深陷水深火熱

暴秦一說,早已是歷史的定性。秦朝的“徭役”嚴苛程度在封建歷史中無人出其右。秦律規定,一般2~3年一次兵役或勞役,勞苦大眾往往被徵集前往修建長城或做苦役,僅修建阿房宮(70萬)和修長城(100萬)兩件事便有170萬苦力同時作業,此時秦朝的全部人口是2500萬至3000萬,折中估算秦朝男丁有1700萬人,等於是全部男性的十分之一用於工事修建。

勞苦大眾期盼天下大一統後,過上安定的生活。結果等待是沒有死於戰爭,死於繁重的徭役。大量的土地擱置荒廢,農民失去基本的生產資料,最後才發出“天下苦秦久矣”的呼喊,進而走向揭竿而起的自救道路。

③“新秦政權”只是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六國復國起義不斷

從反抗暴秦的三股勢力來看,陳勝吳廣是農民階級,項羽是六國舊貴族,劉邦是多階級。反抗秦朝仍然以舊有的六國後裔為主力,畢竟”新秦政權“剛剛建立不久,執政的根基尚不穩固,人人都有推翻秦朝,恢復舊制的想法。


  1.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2. 董翳→晉國太史董氏家族;

  3. 申陽→趙國貴族張耳後裔;

  4. 韓成→韓國王室後裔;

  5. 張良→韓國貴族後裔。

  6. 趙歇→趙國貴族後裔等等

毫無疑問,這些人與秦朝都是有著“苦大仇深”的世仇,他們反抗秦朝是必然,甚至是唯一的出路。因為不推翻秦朝,他們將永遠活在秦朝的“黑名單”。所以“新秦政權”只是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六國復國起義不斷,使得秦朝難以招架。

總結陳述

自古有馬上打天下,沒有馬上坐江山。秦朝雖然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一統大業”,可是沒有及時地轉換思維,仍然停留在過去緊張的“戰是狀態”。最終,在“權臣”、“苛政”、“叛亂”的多重誘因的引導,迅速分崩離析走向滅亡。所以,秦之滅亡是自身“病入膏肓”,諸多病症只是外在表現或是外因。秦之國祚,故不能延續。


讀史匯


首先要看到底是誰滅亡了秦朝,表面上看確實是劉邦項羽打敗滅亡了秦朝,但是劉邦項羽的背後是誰啊!大部分出錢出人出力的是六國貴族,以及不滿於被秦所滅的六國故民。秦末起義,大部分義軍都是六國貴族啊,作為滅秦盟主的就是楚國王族懷王,項羽也是六國舊貴族。

當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六國貴族及其舊部不敢作亂,但是六國經營各自的國土百來年,秦朝剛剛統一,大部分六國人是口服心不服。到了秦始皇死後,二世繼位,秦二世能力不行,朝野也比較混亂,各地也有農民起義,六國勢力乘勢而起滅秦。

秦滅了劉邦,六國貴族還是會在背後搗鬼,趁你病要你命。滅個項羽確實能夠打擊到六國貴族,或許有個能力強的皇帝能夠延續秦朝國祚。但是看二世的熊樣,每天不知道幹嘛天天和趙高混在一起像搞JI一樣,秦弱了六國還是會乘勢而起的。

秦要想延續下去,只能靠著強勢且有能力的君主讓秦朝強盛50年,熬死那批六國出生的遺老遺少才能長時間延續。


肥肥來說事


應該是能的。雖然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僅46天。史稱“秦王子嬰”。子嬰性格仁愛,有節制。秦二世胡亥被弒後。趙高迎立子嬰,扶蘇的兒子(又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或侄子,是秦始皇侄子,即成蟜之子更可靠),胡亥死的時候才23歲,即皇帝位。其後不久,子嬰依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

  子嬰即位五天後,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並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後先下手把他殺死,並誅殺趙高三族。

若是秦軍打敗了楚漢兩軍,再由子嬰繼承皇位,以子嬰的能力大秦還是能沿續一段歷史的。



愛唱歌的麋鹿先生


我的回答是也不能

很多人以為既然秦軍能統一六國,一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實並非如此,秦軍除了一些優勢的將領外並無特別之處,這種軍隊在其強勢之時,可以戰勝一切敵人,但是不能停頓,或者秦軍只能縮回到厚耒的國土,堅守等待下一代出現,只能避免不敗

實際上,東方諸國只要聯軍,秦就能被打敗,全賴六國腐朽的統治階層和秦成功的計謀和攻略,當這些負面因素消失後,底層不願被秦同化的義士一聯合,秦就打不過了

此外,秦的強大全賴蠃政一人,所以他死後再無人能控制六國故地,郡縣制對秦時中國並非好事

最後,秦軍遇到項羽和劉邦也是運氣不好。


大道至簡T2


不能,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首先解決的就是6國殘餘勢力反抗問題,以及各國民心問題。在當時修長城這種大工程施工期間,民間也是非常疾苦,耗人,耗時,耗錢。秦始皇是有個人能力和威懾力,這時施以暴政,更多的是希望格局穩定,包括修長城也是為了他自己的千秋萬代的大夢。

始皇死後,更多的應該是由扶蘇這樣的仁君施以天下仁政,修養生息,讓老百姓吃飽飯,使天下安穩。但扶蘇不幸,秦核又昏庸,朝廷由宦官趙高當道,使得朝廷自身的矛盾劇增。

此時民間農民起義,劉邦 項羽等諸多勢力崛起,此時就算是章邯帶病擊敗項羽劉邦,秦國自己也是元氣大傷,再加朝廷本身內憂不斷,仁政不得施,相信第二個陳勝吳廣,項羽劉邦會崛起。縱觀封建王朝,就沒有一次農民起義解決不了的朝廷,如果有,那就兩次!





牛邊往事


如果秦軍打敗項羽就夠了,因為六國就只有項羽那會兒實力最大,劉邦那會兒實力還比較弱,而且秦朝邊防軍還有30人一直駐守在長城,為了防止匈奴搞事情,所以秦始皇如果沒有死的話,秦朝沒有那麼快滅亡,六國也不敢造次,嬴政其實並不是教科書上面學到的昏庸殘暴,他為中華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呲牙]


最長的電影195697391


1繼承人是“二桿子”陝西話。

2打天下法制行,統一後必須實行法制加德制,可惜少德制。

3六國貴族沒有真正歸服秦朝。

4統一後繼續推進浩大的工程,沒有給臣民生養生息。






平凡的世界128162794


不能。

秦國連續幾代勵精圖治,變法圖強,為統一打下基礎,至秦王嬴政繼位,15年一掃東方諸國。

從秦王朝建立到滅亡,僅僅15年。15年內,雖有外憂,但以秦幾百年積澱的實力完全可以應付。

因此秦不是亡於外患,而是內部的腐敗。

秦國的政府在幾代先王的建設下,早已成為一臺高效運轉的統治機器。高度中央集權。這種政府的好處就是,統治者可以調動全國可以力往一處使,如完成長城,阿房宮等巨大工程;但弊端也非常明顯,國家缺乏抑制王權的力量,整個社稷的發展高度依賴統治者的才幹。遇嬴政這樣的雄主,則一掃天下;遇二世這樣的昏君,則同樣也能把民不聊生推向一個史無前例的程度。

皇帝昏庸暴虐,又加趙高這樣的奸臣掌權,秦固有人才將才也慢難完成匡扶社稷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