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國人名的翻譯習慣是不是該糾正一下了?感覺很多音譯的名字很不準確?

把__留給__


這個是真應該改改了,不能再一味的按發音來了,雖然大多外國人名不像我們的名字那麼有深意和上一輩的期待。但人家還是有自己的文化的,我們翻譯應該更重視他們的文化含義,能讓我們對外國人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一葉生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比如john, 英語念“蔣”,但是拉丁語系大部分國家念“有汗”,最早翻譯聖經是為“約翰”,沿用至今也沒必要改了。歐洲語言大部分受拉丁影響或者就是拉丁演變而來。一般來說,在中國,很多人喜歡來幾句散裝英語顯得自己有文化,英國人美國人喜歡來幾句散裝意大利語來顯得自己有文化,意大利人喜歡來幾句拉丁來顯得自己有文化。在好萊塢的古裝片裡“凱撒”不念凱撒,念“希色”。所以,你認為音譯不準確,實際上是因為英國人自己都認為他們是沒文化的野蠻人。


上海老克勒808


中國最早接觸並翻譯西方文字的是廣東人,後來是香港人。許多英語中的名詞都是按照粵語的發音來註釋的。比如:奶酪,現在是按照它的本質結合滿族人已有的類似食物來翻的。以前有翻成忌司,起士等讓人摸不著頭腦。再如切片面包,以前翻成吐司,透思……這是講單純的音譯最好只用於地名人名……我不是翻譯家知之有限,總之,其中問題很多……


周方851


音譯不可避免的有很大侷限性,有許多發言在漢語裡是沒有的,只能是近似。而同一個名字在英法德西四國又大相徑庭,拼寫和發音都發生變化。如John約翰這個來自聖經的名字,英語發音“蔣"(近似),德語發音“咬汗",法語發音“讓",西班牙語發音“胡安"。Michael,英語發音"邁克爾",德語發音“米夏埃爾”,法語發音"米雪爾",等等。


深泉116


名字翻譯有個規則叫 約定俗成。從前翻譯的自有其根據,即使現在看來,那些依據不很準確,但是既然用了多少年,多數人都認可了,用慣了,就不應該隨便就改了。


孟子曰善養吾浩然之氣


對外國人名的翻譯,以前確實有點混亂,但後來國際有關組織做了統一的規定。我們國家也做出了規定,制定了外國人名和地名的翻譯規範。目前基本上理順了。但是,對以前翻譯的而且已經使用多年的,大家也已經習慣了的人名和地名,為了不引起混亂,只能繼續使用。


古城晨早


你感覺不準確的,雖然沒舉出例子,但我估計你是用英語發音來推斷的,但很多英文名字又是從本國語演變或翻譯的,比如來源於拉丁語系的就很多,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翻譯是按照原語系名字發音來翻譯的而不是英語發音。


南郭先生9724


我也有同感,特別是不應該用生僻字來作為外國人名字。即然是音翻譯,幹嘛不用好寫好記的字來翻譯?非要撿古古怪怪的生僻字作人家的姓名。難道譯者是心理上有疾病不是?


國泰民安的幸福


支持直接給它們翻譯箇中國姓名。不管是音譯還是意譯。這對翻譯家來說不會是件困難的事情。


喜馬拉雅之魚


名字只是一個代號。每種文字給人起名字都有自己的習慣。我們翻譯那些名字也是按照我們自己的習慣用法翻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