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提高語文課外閱讀和文言文的能力?

夏黎梔心


先說一說文言文的學習吧,從剛開始接觸文言文,到每逢考試必考課外文言文,可能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這是一大難關。而在中高考當中,文言文閱讀題早已成為佔分值比重比較大的一個題目。

新課標要求,文言文閱讀的命題,重點考查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理解文言句子的含義,瞭解文中人物形象,瞭解文章的內容等。近幾年很多地區的考題當中也陸續出現斷句題型。

在文言文的學習上,我建議對於課內文言文應做到:

1、有條件買一本文言文參考書,提前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先把文章的大意梳理一遍。在梳理的過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做好標記。

2、老師上課講的時候,認真聽講。結合自己的疑難,把需要補充的詞語或句子含義認真的記錄下來。

這裡建議如果自己的參考書與老師講的內容有出入,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解讀記錄下來,或者保留疑問課下問老師。因為很多參考資料標準不一,可能有些翻譯不太一樣,這裡要遵從老師的解讀。

老師在課堂上肯定會設計到一些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講解,要做好標記,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都要做好記錄。

3、第三步就是整理文言文了,講完了,記錄完了,並不代表自己就接受了。這時候需要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把上課聽到的內容做一下整理,標記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鞏固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在整理中可以發現新的問題,也可以加強記憶。

4、最後就是背誦了。我覺得整理筆記的時候可以記住一些知識,再找時間把筆記整理的內容背一下,加強鞏固。

其次是對課外文言文的練習:

(一)細讀,結合熟悉字詞瞭解文言文的大致內容。

在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並不理解的地方,沒關係,可以暫時拋開,先把能看懂的地方讀完。

(二)回顧課文內容,根據語境推斷詞語意思。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應是閱讀理解的原則,也是解題、答題的關鍵。考試當中肯定會涉及到幾個重點字詞的意思,有的是課本中出現過的,這時候需要立足教材,回顧這個詞語的含義,然後利用代入法看是否合適。

對於從來沒有見過的詞,最好的辦法就是結合語境去分析,揣摩詞語的含義。

(三)句子翻譯遵循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

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儘量達到完美。

(四)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斷句。

在文言文句子當中,有一些標誌可以幫助我們來斷句: 

1.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常用“曰”“雲”“言”等字,所以,遇到“曰”“雲”“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說”的意思時,後面應斷開,如“其鄉人曰”等。

2.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

3.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乎”作介詞用,相當於“於”時除外,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乃、向使、然而、無論、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開。  

5.常用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應當斷開,後面有時也可斷開。 

6.文言文的一些習慣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說乎?)、“得無……乎”(得無異乎?)等,可在其前後斷句。  

7.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結構(詞組),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於、足以、得無、無乃、何以、於是、然則”等,不要把它們拆開。一些專有名詞,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間也不能斷開。

總之,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一日之功,必須經過不斷地積累,方能有所突破


敏家的小淘氣


閱讀:走量+思考。嘗試多種題材的讀物。

文言文:除了看文言文本身、要多瞭解相關的作者生平、歷史背景、瞭解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特點。再回來理解文章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