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卖“疯”了:1200亿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这句话,在一只明星基金上完美的体现了;

睿远均衡价值基金,获投资者20倍共1200亿认购;

更有单一客户下单9亿人民币;

市场上钱太多,还是投资者太疯狂?

WOW,卖“疯”了:1200亿

武科场上选将

2月17日, 发了一个 ,认为华夏基金尬吹新产品;

摆事实,讲道理:

一来客观介绍了拟任投资经理的投资经验;

二来深入分析了重点宣传信息的“内里”;

再来挖掘了投资经理的业绩,用数据说话;

这应该可以作为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的投前指南了。

同理,可得。

不会发光的,不是金子。基金销售火爆,一定是有“真本事”被投资者认可的;

拟任基金经理自购3000万元并承诺锁定四年,既表现了基金经理的自信,也体现了利益共担原则,对投资者认购基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破纪录的1200亿,离不开卖力的销售。

金融民工的收入都是和绩效挂钩的,为了收入、为了避免扣罚,遇到明星基金自然开足马力做营销;

而投资者为了获得足够的投资份额,自然也是铆足了劲超额认购。

产品+销售+资金,三者共同造就了公募认购记录。

是疯狂?是理智?

1200亿认购资金,创造了记录;另外,据悉兴业证券有一客户下单9亿认购基金。

太疯狂了吗?

看过不少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书籍,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必要性被广泛认可;而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股票投资可能是一场“负和游戏”。

市场上的基金产品无数,而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收益的屈指可数;投研团队的整体实力自然是重要的,而个人认为,基金经理是基金最宝贵的资产。

实力派基金经理数量是有限的,而受限于基金经理的精力,这些基金经理们能管理的资产规模是有限的——对投资者来说,可以投资“优质”基金的资金规模是有限的。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基金就成了稀缺资源。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投资者接触到客观的基金产品分析报告,等等;优质基金作为稀缺资源的属性会更加明显;

(目前已有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基金产品限额申购或禁止申购状态中)

先下手为强

已然记不清有多少位投资大师呼吁“及早投资”;

抢占“稀缺资源”自然就称不上是疯狂,而时间会证明这是否“理智”。

不要过高评价明星基金,是指数基金教父博格给投资者留下的忠告;明星基金经理也不能100%保证给投资者创造收益。

个人观点是:确实不能保证。

但是那些绩优基金经理更值得相信。切记分散投资。

启示

1、市场需要不一样的声音

被推荐的基金产品,没有一个不是所谓的好产品;营销的氛围太厚重,而客观的建议少之又少。

正如界面新闻发文分析华夏基金新产品,这是市场需要的声音。

再举个例子:市场上基金规模小于1000万的基金有多少?1000万的规模运作起来是否有很多不利之处,为了投资者权益,是否清盘更有利于投资者?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心中都有一杆秤。给投资者信息,让投资者自己来做判断。

2、投资者要加强专业学习

即使关于基金产品的解读愈来愈多,投资者依然可能被误导或无从判断,因为缺少自我分析的能力。

天下没有100%的可能让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前恰巧遇见关于该基金的分析。

投资者只有学习专业知识、学会分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投资者应当要求信息披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产品信息披露,产品分析便无从谈起。

售前有基金招募说明书、售后有定期公告和临时公告,客观的说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还是很健全的。

投资者应当重视并要求产品发行机构及时信息披露信息披并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只有投资者重视了、要求了,发行机构披露的信息才更有价值。


私行小学徒,期待与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