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晨傅仲宏:寒流出“大魚”,疫情之下誰站在真風口?

達晨傅仲宏:寒流出“大魚”,疫情之下誰站在真風口?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緊張的防控工作全面開啟。疫情之外,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戰,特別是餐飲、酒店、旅遊、實體零售業,其經營現狀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要求要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

由此,一場經濟界的“抗疫”之戰已經打響。新京報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對話資深投資人,為疫情中的中小企業支招,也對資本市場把握融資節奏、抓住產業機會給出建議。今天我們推出達晨財智主管合夥人傅仲宏的專訪:寒流出“大魚”,疫情之下誰站在真風口?

达晨傅仲宏:寒流出“大鱼”,疫情之下谁站在真风口?

達晨財智主管合夥人傅仲宏。

對於很多創業者而言,這個春天,罕見的清冷。

抗擊疫情仍在持續,部分企業也相繼復工。但不可忽視的是,線下餐飲、線下娛樂、旅遊等相關企業正經受著收入減少、產能下降的考驗,有的甚至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危險。

“創業者首先要立足於風險控制,把疫情對經營的挑戰想得更全面些,把疫情的影響時間想得更長久些。”達晨財智主管合夥人傅仲宏認為,創業者要把“活下去作為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地保現金流不枯竭,並做好與員工、供應商、合作伙伴等的協商。

在傅仲宏看來,疫情的影響將促使行業更大程度的洗牌,在線遊戲、在線辦公等可以通過線上進行體驗與交付的行業,目前正處於顯著利好的階段。但從中長期來看,疫情不會改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產業轉型升級、安全自主可控、加大改革開放”等四大核心趨勢,一級市場投資將更聚焦與理性。他還表示,優秀企業家,在充分和迎接挑戰的同時,不忘發現和把握其中潛在的機會。

創業者要把“活下去作為第一要務”

新京報: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你認為疫情會給企業經營帶來什麼影響?影響會持續多久?

傅仲宏: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企業經營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實質性影響,除了個別受益的行業(純線上交易交付的行業)外,絕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較大的短期挑戰,包括收入減少、產能下降、供應鏈卡脖子、成本大幅度上升、現金流緊張等情況。

目前,疫情仍在發展中,影響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微觀企業的廣度和深度還需要觀察,資本市場較普遍的預期是(希望)一季度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二季度經濟活動逐步恢復。

新京報:疫情對一級市場投資有何影響?

傅仲宏:受制於諸多因素的影響,一級市場投資活動原本從2018年開始逐步進入較為顯著的下行週期,本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我的建議是應更辯證、更冷靜地看待市場。“寒流出大魚”,疫情的影響將促使行業更大程度的洗牌,也許能為有準備、能穿透週期、注重長期價值的投資機構提供更好的投資和發展機會,我們希望成為其中一員。

新京報:危機來臨時,創業者應該如何具體應對挑戰?

傅仲宏:面對危機,我們鼓勵創業者一定要保持冷靜與堅韌,首先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積極調動並凝聚整個團隊的士氣,建立“度過寒冬、迎接春天”的絕對信心。

在具體應對策略上,創業者首先要立足於風險控制,把疫情對經營的挑戰想得更全面些,把疫情的影響時間想得更長久些,要把“活下去作為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地保證現金流不枯竭,從成本及費用的各個方面儘可能地壓縮或延後,務必做好與員工、供應商、合作伙伴等的協商。

“降成本”相對消極,我們鼓勵創業者直面疫情,積極“提效”。疫情影響下,企業需要全面加強內在能力建設,一方面杜絕一切鋪張浪費或腐敗漏洞;另一方面完善信息化建設、強化培訓、組織遠程辦公等。同時,創業者要注重溝通,對內與股東方、高管團隊、員工加強溝通,對外與上下游合作方、政府主管部門、金融機構等積極聯繫,我們相信本次疫情將成為優秀企業及企業家又一次“練內功”的好機會。

疫情真正推動了生鮮電商的發展

新京報:當年SARS疫情助力了電子商務產業崛起,你認為哪些商業模式(產業)會在此次疫情中有所利好?哪些會受到較大挑戰?

傅仲宏:談到To C消費電子商務在中國崛起,2003年的SARS疫情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但其崛起本質上源自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To C消費電子商務的模式特點、資本等因素。

本次疫情之下,偏重線下商業模式的企業受到了較直接的衝擊,包括線下餐飲、線下文娛、酒店、旅遊等,有些企業甚至受到了冰凍式影響;部分行業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因為供應鏈的原因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前面提到的To C消費電子商務。

只有個別行業目前正處於顯著利好的階段,即可以完全通過線上進行體驗與交付的行業,比如在線遊戲、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

新京報

:疫情是否會推動部分產業轉型升級?

傅仲宏:疫情對經濟、對商業模式的影響,要看疫情發展的時間。疫情時間越長,對經濟及行業的影響力度就越大,甚至“量變引起質變”。

目前來看,本次疫情讓絕大多數企業都更重視短期經營的成本、費用、現金流管控,也讓絕大多數企業及企業家更重視互聯網的應用,包括內部運營、模式升級等,這是一種積極推動。

有人說,“疫情必然帶來變化,變化可能是挑戰,但變化也一定蘊藏機會”。我們鼓勵企業家深刻思考,分析疫情帶來的長期或者短期,全局性或者局部性的機遇,在優化原有成熟業務之外,更為各自商業模式的升級找到新思路、新路徑。

作為企業家,應該區分哪些是短期需求,哪些是長期需求。有些需求是短期的,不能用力過度,如口罩行業;有些需求是這次疫情真正推動,改變了用戶習慣,從而激發了相對應產業的發展,如生鮮電商;不可忽視市場還有一些全新需求,如智能家電。

新京報:有觀點稱,疫情結束後線下會迎來爆發性消費,你怎麼看?

傅仲宏:線下餐飲、旅遊以及其他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社會服務業,有些能在疫情後等來市場需求迴歸正常,還有一些在疫情後會得到“補償式”修復,部分剛需產業會在疫情後產生“報復性”反彈,但產業裡面的玩家會發生變化。

新京報:受到重創的線下餐飲和旅遊行業該如何破局?

傅仲宏:餐飲、旅遊行業的復甦具有必然性,對於深受本次疫情影響的相關企業,挺過當前的艱難時期是關鍵。

盡最大可能控制成本及費用是“渡過難關”的基礎,除此以外,我們也看到許多線下餐飲及旅遊企業正積極開展多種方式的自救,比如部分連鎖餐飲企業實施“勞務派遣”,把旗下員工提供給線上生鮮零售商以緩解短期的勞務缺口;再比如部分旅遊服務公司,積極探索“景點在線遊”服務等。

遠程辦公不太可能成為主流辦公方式

新京報:各行業復工以來,某些移動辦公軟件一度登上下載榜首,你認為此次疫情後移動辦公是否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

傅仲宏:短期來看,移動辦公或遠程辦公是很多企業(尤其是非生產製造型企業)應對疫情的一種被迫方式,在本次疫情前,國內企業運用還較少。

移動辦公或遠程辦公有利於企業更靈活組織工作、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員工通勤成本也是一種成本),但不可忽視的是,移動辦公或遠程辦公的效果還是與現場辦公有差異,且很多建設施工、生產製造的行業也無法遠程辦公。

綜合分析看,移動辦公或遠程辦公將成為一種重要的辦公補充方式,但還不太可能成為主流方式,畢竟很多工作還是需要現場交流的。

新京報:有觀點稱,疫情後資本市場會給SaaS軟件企業很高的估值,因為抵禦危機時,SaaS很有效,你怎麼看?

傅仲宏:SaaS的本質是一種在線企業服務,疫情影響下哪些SaaS受益、哪些SaaS受制,需要區分看待。

中國SaaS企業的發展普遍落後於歐美,這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是中國的經濟發展、產業發展、企業發展的實際水平有限。

我相信SaaS在中國將迎來更良好的發展機遇,並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堅信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各產業逐步升級、優秀企業不斷湧現。不管有沒有本次疫情,我們都堅定看好SaaS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關鍵是選擇好具體的標的與把握好投資的時機。

具體到本次疫情後,SaaS企業是否會獲得高估值、迎來資本市場的風口,我們覺得還是要冷靜觀察,也建議SaaS創業公司企業家保持理性,最關鍵看你的產品是否真正帶來用戶價值。

新京報:在整場疫情中,醫藥健康的相關產業、物流公司都受到關注,從資本市場來看,醫藥健康、生物科技或物流等產業是否會在疫情結束後迎來爆發?

傅仲宏:疫情發展的直接需求,首先集中在醫療資源(包括醫生、護士)、防護用品、基礎民生、物流保障等方面,因此受到了大家關注。

從目前情況看,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醫療資源、防護用品等提出爆發式需求,短期內顯著利好相關行業的公司。很多公司都克服重重困難,疫情條件下加班加點保證產能。同時,物流運輸的基礎性作用也得到了較好體現,但受制於各地隔離政策而未能充分施展。

對於原來不是這些行業,希望趁著疫情轉向這些行業的創業者,我建議要慎重,需充分研究需求趨勢及自身能力再決策實施。

新京報:是否會因為疫情的出現而產生新的、真正的風口?

傅仲宏:短期看,疫情已對若干領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正面推動作用,包括在To C方面,疫情帶動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深化,從實體物品到各類服務,並推動了“宅”經濟相關的領域發展;To B方面,疫情已顯著帶動了在線辦公系列服務的發展,也將推動各產業從業人員的互聯網化、精益化意識。

中長期看,我們認為疫情不會改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產業轉型升級、安全自主可控、加大改革開放”等四大核心趨勢,一級市場投資將更聚焦與理性。

新京報記者 程子姣 實習生 趙方園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