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投資指南:對話君聯、達晨 當PE


2019投資指南:對話君聯、達晨 當PE/VC輕鬆掙錢的時代過去之後

“錢不好掙了。”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李家慶表示,“不管是上市還是非上市企業,融資、上市退出以及基金募集各方面來說,資金整體流動性都是比較缺乏的,況且上市也不意味著就能退出。”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從募資端,共募集基金合計11196.62億元,對於2017年128.9%的增幅,2018年僅為4.6%。在退出上,IPO數量也呈現下滑勢態,A股僅100家企業上市,比2017年的436家減少了77%。

從銀行流出的大量資金斷流後,GP手裡的錢少了,第一個反映出來的,就是存量不多時,投資機構們開始更謹慎地選擇標的。創業者們為了能熬過冬天開始築高牆、廣囤糧。入口縮小,出口也正在收縮,IPO審核趨嚴讓距離上岸的水路看上去更加遙遠。即便千難萬難地穿越上市“生死線”,岸邊還要面臨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等危機。這種危局回傳到投資機構身上,退出無門,資金難以迴流,就無法贏得LP們的信任,使得募資更加艱難。

“2018年對於投資行業而言是一個拐點,對中國企業、中國經濟也是一個拐點時刻。拐點之上,我認為用一個字形容,就是‘難’。雖然‘難’,但我個人認為,投資還要回到它本來的面目,投資本來就應該難。”達晨財智執行合夥人、總裁肖冰直言:“以前全民PE,人人能賺錢,而且賺快錢很容易,企業上市、IPO、新三板搞一下,就能賺到幾十倍。現在,那個所有人都能掙到快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消費領域深耕十年的王岑也感受到這樣的變化,作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王岑開始花大量時間覆盤,並對退出和掙錢兩方面問題更為關注。“我個人感覺,消費市場正逐漸進入深水區,鑽的越深,考慮的東西越是不一樣。”

拐點時刻

投資行業曾一度過熱,這個炙手可熱的行業吸引著大批來者,甚至這個高度專業的行業曾一度上演著全民PE的盛況。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熱鬧的背後是巨大的泡沫。

2016年雙創熱潮的最高點時,北京中關村不足百米的創業大街林立著數十家創業咖啡、創業孵化器。午後的咖啡館內,談論的是動輒百萬、千萬的估值和融資。彼時,這條街上流傳著一個笑話,“天上掉下一塊磚頭,就能砸中一個投資人。”

“這個行業‘難’是正常的,最正常的局面應該是:大部分不專業的機構不掙錢,這才是他本來的面目。”肖冰表示,“創業也是同理,不是人人創業都能成功,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現在10%—20%的泡沫被清理掉了,拐點時刻,難是正常的。”

變化成為2018年的關鍵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去槓桿、新舊動能轉換、貿易戰⋯⋯內外部因素疊加,使股權市場進入調整期。

“變化太快了。”達泰資本創始合夥人葉衛剛感嘆,“在中國做投資,帶有中國專屬的特點。很多行業政策變化太快了,這也增加了投資難度。”

從達泰資本一貫的投資方向看,硬科技、智能製造、醫療健康和消費服務是其主要進攻目標。過去幾年,達泰先後投資了旭創科技、匯醫、航天節能、網達軟件、億智科技等多家企業,但在2018年,大環境下不少行業的政策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一度讓投資人們開始慌張。“我們看好消費升級帶來的中高端、剛需性的投資機會,比如教育和醫療。去年,教育行業內出了很多政策,從義務教育階段到大學再到課外培訓,幾乎能賺錢的領域,都有一些新的政策。不管是企業家還是投資人,有一段時間都被搞得手忙腳亂。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經過這些事情,還是要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國家政策我們改變不了,只能適應它。”

事實上,股權投資是長週期的產業,以人民幣基金為例,通常投資和回報週期至少要七年之久。跨週期的投入,要求投資機構握緊方向盤,道路有曲折,方向盤也要隨之調整。葉衛剛認為,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投資機構必須有提前預判變化的能力,才能在寒冬中活下去。

“市場需求所產生的作用,比短期政策變化產生的作用更大。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政策多變的環境下,要求團隊加強行業研究,加強投後項目的管理。不斷的提高預判變化的能力,學習它、適應它,與被投企業一起做調整。”

2019年,是源星資本的20歲生日。從業多年,源星資本管理合夥人金炯將自己歸為古典型風險投資人。這種古典體現在投資風格上,對於一些風口領域的投資,金炯顯得頗為謹慎。“我們不能說投資區塊鏈就是錯的,但是當前的情況下,他們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在她看來,專業投資人的本質,是為LP帶去回報。將LP的收益放在首要位置時,外部環境的變化對金炯而言,反而成了動力。

“過往三四年中,我們這個行業一直是趨熱的。作為從業多年的投資人,我們一直都在擔憂泡沫破裂的靴子什麼時候落地。現在真的進入所謂寒冬,大家反倒是內心更為踏實,更堅定VC/PE投資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和艱辛付出。”

危機的背面

從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後,不少機構開始剎車。投資速度和打法上,都有了鮮明的變化。首當其衝的是投資標準在不斷提升,不同於以往的掃射式投資,這種“狙擊型”讓投資從“精挑細選”向“優中選優”進發。可以說,幾乎市場上的每一家機構都在提高投資門檻。

從整體投資數量看,達泰去年投資的項目數量並未放緩,相比以往反而有所增加。但這些項目中幾乎沒有市場上的熱門項目,這種剋制背後則是內部項目例會上更激烈的討論。相比於年長且經驗豐富的投資老手們,年輕的投資人們更樂於承擔風險,以搏更大的收益。去年一整年,達泰內部進行了不少分享會,主題就是“抑制衝動”。

“經過去年外部環境的變化,幾位從業時間比較長的合夥人給年輕的同事們做了不少的分享,大家基本上達成一個共識,把投資衝動給抑制下來,項目討論很熱烈,大家敢講話、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後我們發現,往往爭論最激烈的項目效果是比較好的,第一眼看上的、一致同意的項目過個三年、五年效果卻並不好。”葉衛剛反思,這種反差的原因極大一部分是受了某些風潮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中的風險點。“2018年一個很好的收穫,就是迴歸理性。我們團隊內部開始統一思想,把一些對風險的基本共識,傳到整個團隊中。”

達晨也在提高投資標準,“將選擇項目標準從80%提到100%。” 作為中國市場上的老牌人民幣基金代表,至今為止,達晨管理基金總規模逾300億元,投資企業近500家,成功退出130家,其中75家企業上市。

對於市場上的變化,肖冰顯得十分從容。“中國的政策永遠是一年一變,忽上忽下,我們只能去適應它,說不定2019年又變了,我們只是做好排隊工作,所以從退出這一點來說,我們也是挺坦然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達晨走過的第一個“冬天”。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A股IPO暫停,每一次對創投機構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但危機的B面是機會。

達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總是與低迷的市場環境相伴而來。2009年創業板開閘、2015年IPO重啟讓達晨在中國創投圈站穩了腳跟,2017年,達晨更是一舉收穫了18家IPO,全年共實現向LP分配現金收益17.62億元。

2018年達晨募得一支新基金,規模為46.3億元人民幣。新成立的達晨創通基金,已是達晨創投旗下管理的第二十支基金。

同是人民幣基金的君聯資本,也在2018年憑藉14家IPO的成績迎來了歷史上退出的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4家企業中,有一家是君聯於2007年投資的公司。耐心等待11年,君聯終於得以實現退出。

收穫大年,源於君聯對環境的判斷。李家慶認為,如果2018年沒有退出高峰,那麼基金在後面幾年的日子可能會很難過。這樣的判斷讓君聯資本在過去一年中有意識的集中強化退出,從而實現歷史上的IPO突破。

華睿投資的投資策略同樣在調整。

衡量一家企業的價值標準時,華睿以企業現金流作為準則。華睿投資創始人宗佩民認為,很多創業項目已經偏離了“把產品和服務送給有需要的人”的商業本質。從去年年初開始,比特幣如同巨型吸金石,相關創業項目瘋狂融資,這讓宗佩民百思不得其解,“他根本沒有商業邏輯。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創造現金流的項目一概不談,所以我們躲過了很多坑,共享單車我們看都不看。現在我們對於這項原則的認識更加清晰也更加堅定了。”

“我深刻體會到一點,創業投資公司如果沒有自己的現金流,這個行業是很難乾的,我們把有現金流作為衡量一個企業價值的標準,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現金流,不能依靠A股轉型,A股是很不靠譜的。”

一貫低調的紅杉資本去年也迎來了大豐收。對於投資速度,王岑顯得不慌不忙,“慢就是快,企業發展期、成長期背後的曲線是不一樣的,有時候過份追求快,就會踩到很多坑。我覺得要遵循企業的自然發展規律,作為股東或者投資人,無論是成功經驗還是失敗教訓,通過發展我們也能瞭解一些規律。”

時間窗口期

如果說2018年讓股權投資行業迎來大變局,那麼2019年,則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破局之年。數據顯示,2018年,整個行業有941支基金進入募資階段,新成立的基金多數仍滯留在募資階段且募資週期變長。募資需求不斷增長,讓資金爭奪戰越演越烈,頭部機構募到越多,小機構們的生存空間也正在極速壓縮。但事實上,募資最難的時候,往往是投資的好時機。

VC融資案例中,京東數科B輪完成130億人民幣融資,商湯科技拿到軟銀中國領投的10億美元D輪融資,華人文化吸入萬科、騰訊、阿里等領投的100億人民幣融資。PE市場上,螞蟻金服、今日頭條、滿幫集團共吸納近200億美元的融資額。事實證明,優質企業並不愁錢。寒冬中,反而能凸顯出自身的領先地位。強者恆強,投資強中強,永遠是VC/PE最確定的標準。

李家慶看來,當前的環境下,以往投資中確定的東西要更確定,“現金流、中短期回報都很重要,不能僅追求短期而放棄長期,這兩個事情要同時做,並且要保持一個相對高的標準,創新要足夠的創新,要燒錢就把它燒透,要有足夠的確定性,而不要一箇中間狀態。”

除了對個別項目的“更加確定”,君聯資本的投資方向和基金組合則更傾向於平衡。“to B的項目也好,出海的項目也好,硬科技項目也好,越是行業呈現緊張態勢時,越能體現一個基金管理人的價值。當然,在這個時間點要更多地強調組合和平衡,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強調組合的能力,因為這個行業的本質是組合,核心策略應該放在第一位。”

與君聯的平衡之法不同,達泰的應對之法是深耕自己擅長的領域,對半導體和生物醫藥行業進行垂直佈局。“達泰成立到現在關注的產業不多,我們會繼續堅持自己比較擅長的領域,特別是與技術創新有關的硬科技領域,過去九年,這些領域一直是我們投資的重點,2019年,我們也將繼續加碼。”

募資難是2018年的行業共識,但也有一些行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隨著政策的落地,募資形勢將更為嚴峻。

肖冰贊同這種觀點,他認為,整個經濟週期的走勢仍在向下發展。在這樣的週期中,基金想要達到一個滿意的回報,唯一能做的就是對項目質量嚴格把關。“我們投資每個項目時,都要分析一下,它是不是能夠抗週期、逆週期,如果每一個項目都有這些特徵,整個基金組合就能夠抵抗週期。”

但另一方面,人民幣基金投資和募資的斷崖式下降,反而讓激烈的競爭稍稍緩和下來。估值泡沫被捅破,讓2019年成為投資最佳的時間窗口。肖冰看來,這樣的背景下,創業者和項目相對會靠譜一些,對投資機構來說,也更安全。“投資機構還是要修煉內功,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要跟自己較勁,不要跟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較勁。如果我們2019年乾的不錯,那未來幾年就能夠活下去。”

萬科在年底會上打出了“活下去”的口號,這也是整個創業、投資市場的心聲。

2018年初,共享經濟還是當之無愧的資本新規,到了年末,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停止運營、破產倒閉的共享企業就多達14個。其中包括小鳴單車、麻瓜出行、樂電等,二三線梯隊瀕臨退場,共享經濟的下半場拉開新一輪序幕。而這些已停止運營的共享項目有大半已經走到B輪融資,投資方的覆盤會上,也免不了一些難堪。

如何活下去,是投資行業接下去面臨的新挑戰。

2019年,不必過度悲觀,英雄豪傑總是在危機中誕生,在盛世中隱姓埋名。無論投資還是創業,亦是如此,亙古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