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香堂风子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二战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马拉西亚的西马地区与新加坡同属于英国的海峡殖民地,而新加坡则是海峡殖民地首府。

由于英军在二战时惨败给了日军,导致在英国殖民者在当地人心中的形象暴跌,因此在二战后,海峡殖民地的独立呼声越来越高。

起初英国是不愿意放弃海峡殖民地,毕竟这里濒临马六甲海峡,是欧洲和中东通往东亚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但是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国迫于美国压力撤离了苏伊士运河,为此国际威望大跌,这迫使英国政府彻底放弃了维护其海外殖民体系的想法,于是英国同意了海峡殖民地独立的要求。

1957年,西马地区成立了“马来亚联合邦”,正式从英国独立。1959年新加坡也获得了自治权力。

1961年5月,时任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致电新加坡自治邦总理李光耀,东姑阿都拉曼表示希望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马来西亚国家。对此李光耀表示高度赞同。

对于李光耀而言,他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大国梦。可无奈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在国际上人微言轻,因此李光耀也希望组建一个大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大国。

于是在李光耀的推动下,新加坡组织了一次全民公投,最后71%新加坡人赞成加入马来西亚。到1963年9月,新加坡正是脱离了英国的统治,随后便加入马来西亚。

至此除了文莱以外,马来亚(西马)、沙巴砂拉越(东马)和新加坡共同组建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不过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之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关系并不融洽。李光耀这个人是主张种族平等的,他的理想是将马来西亚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公民国家。但是马拉西亚中央政府却一直是由马来人把持着,新加坡华人经常抱怨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打压。

对此李光耀多次与中央政府进行交涉,希望吉隆坡能改变“马来人至上”的政策,给予华人以平等权力。但马来西亚政府不仅无视了李光耀的请求,还试图在新加坡夺权,只是没有获得成功。

在1964年7和9月,新加坡的华人和马来人相继爆发大规模冲突,由于华人在新加坡是第一大民族,人数占优,且控制着新加坡的执政权,因此马来人在两次冲突中没有占到便宜。

这次种族冲突极大地刺激了马来西亚政府,在当时包括新加坡在内,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占到总人口的40%,这么多华人一旦都闹腾起来,马拉西亚政府肯定是吃不消的。而且华人工作勤奋聪明,在商业上非常成功,马来西亚经济命脉几乎全部都是由华人控制。吉隆坡担心长此以往,马拉西亚的政权恐怕很难留在马来人手中。

不过由于华人实在是太多了,马来西亚政府也不敢对华人动粗,于是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决定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

1965年8月8日,马来西亚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的的投票结果将新加坡从联邦中开除,次日新加坡被迫宣布独立建国。(马来西亚首任总理东姑阿都拉曼)

对于马来西亚开除新加坡的举动,李光耀是非常难过的,他甚至在独立大会上潸然落泪。毕竟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邦岛国,总面积不过719.1平方公里(独立时更小,只有578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丰台区+海淀区的面积。这么一个小国,真是要啥没啥,要资源没有资源,要土地没土地,甚至连淡水都不够喝,怎么在国际上立足呢?(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仪式现场失声落泪)

不过在新加坡政府的精心规划下,新加坡通过产业立国,并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港口贸易,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转运港口和重要的金融中心,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一举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

然而时至今日,新加坡似乎仍旧保留着回归马拉西亚的想法。虽然新加坡最大的民族是华人,但独立之后的新加坡一直尊马来语为国语,即便是马来人只占全国人口的13%。


千佛山车神


马来西亚独立于1957年8月31日,当时还不叫马来西亚,而是叫“马来亚联合邦”,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国土范围仅相当于现在的“西马”地区。包括现在的“东马”地区和新加坡在内,在当时还都不是“马来亚联合邦”的领土。


1959年,新加坡也获得英国的同意,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新加坡独立后,出于对发展的不自信,非常希望加入“马来亚联合邦”。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和刚刚独立的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沙巴),一起组团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

由于新成员的加入,所以原先的马来亚联合邦自动解散,四个地区联合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即现在的马来西亚。

上面说那么多,只想说清楚一个概念:新加坡和马来西联合邦合并之前,它们都是从英国的殖民体系中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是平级关系。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时候,享有相当高的自治权。



但是我们知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还不到两年时间,它就在1965年8月9日被马来西亚给踢出去了。

那么,为什么马来西亚要踢出新加坡呢?

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时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政府,不赞成马来西亚联邦当局提出的“马来人”优先的政策,认为不管什么民族,都应该是一视同仁才对。

马来当局害怕李光耀的这种主张,认为留着新加坡是个祸害。而且,马来人的政党连选举都选不过华人政党。

因而马来人也就抱着宁可不要新加坡,也要把李光耀踢出去的观念。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版图内给踢了出去。

这里稍微多说一点,所谓马来人优先,就是除了马来人之外,马来西亚境内生活的其它民族都是二等公民。比如说,华人要想在马来西亚办企业赚钱,就必须要出让一部分股份送给马来人。马来人可以白吃白喝白拿华人的钱,而华人不能有意见。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是五五开,人数差不多。马来当局搞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政策,李光耀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新加坡有高度自治权,马来人无法控制新加坡。

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双方在政策上的分歧,所以马来当局和新加坡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情况,又跟美国的政治制度差不多。马来首相和新加坡总理不是上下级关系,马来联邦政府无法干涉新加坡的内政策略。并且,当时英国在新加坡又有驻军,马来当局也不能来硬的。


如此一来,新加坡便成了马来人政党眼中的一颗眼中钉。



因此归根到底来说,马来西亚踢出新加坡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联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的结果。

马来人要搞种族主义,新加坡不同意;

马来联邦大选,马来人也选不过华人;

新加坡高度自治,马来联邦无可奈何;

来文的,斗不过。来武的,又不敢。如果长此下去,马来人在联邦的统治地位会受到华人的动摇。于是,马来联邦也就只有把新加坡踢出去这一个选择了。


Mer8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傻鸟马来人歧视华人。

马来人是这里的土著民族,他们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曾经怒斥马来人劣根性太重,不能和其他强大民族竞争。

然而,马来人却很傲气,一向歧视外来的华人。

新加坡大概是1819年建城的,是英国人建立的港口。

由于它的地位特殊,地处最为重要的马六甲海峡,很快发展起来。

而下南洋的华侨,很多都在新加坡谋生,出出苦力或者做小生意。

所以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不少,新加坡的华人最多。

华人(多数为闽粤人)最早来到马来西亚都是两手空空,靠着吃苦耐劳,花费几代人的心血逐步成为这里的经济支柱。

由于这里的马来西亚穆斯林经常反抗英国人,后者觉得还是华人比较融合合作,开始扶持华人。

一战结束后,英国在新加坡斥资五亿修建海军基地。之后,政府又建一个空军基地,协助保护海军基地。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这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个大繁荣时期。

二战期间,新加坡曾经被日本占领。由于新加坡的华人基本都支持中国抗战,遭到日本血腥屠杀报复,有3到5万的华人被杀害。

日本投降以后,东南亚各国都要求独立。由于新加坡的英军曾经不堪一击的投降,威信大降,已经无力控制局面。

英国无奈,只能允许他们独立。

1957年由华人领袖林有福组成代表团,在伦敦与英国达成协议:英国政府同意让新加坡作为一个自治邦,在英联邦之内实行自治,和给予新加坡更多权力等。

1959年,新加坡取得完全自治,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但新加坡只是一个城市,以往马来西亚也是英国人的,新加坡可以从马来西亚获得包括水等最基本的资源。

二战战败以后,英国人在全世界战略收缩,放弃新加坡军港,这里经济一落千丈。

李光耀为了保证新加坡人有口饭吃,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1963年新加坡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然而,马来人对于主要是华人的新加坡非常鄙视,不但不放开自己的市场,还强迫新加坡将税收的百分之六十上交。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国内的部分政党为了竞选获胜以及转移国内矛盾,煽动马来人反华。从1964年开始,马来西亚每年都有大规模反华骚乱。当年先是芽笼发生骚乱,马来人大面积攻击华人,马来警察不予制止,骚乱最终导致23人死亡,454人受伤,基本都是华人。

随后,新加坡也发生暴乱。一名马来车夫被印尼人打死,然而有人煽动是华人所为。新加坡马来人暴乱,导致12人死亡,109人受伤。

马来西亚大党巫统内的极端分子,趁机指责是李光耀马来西亚的公敌。双边关系持续恶化。

当时马来西亚政客普遍认为,新加坡这样一个华人占多数和执政的自治地区留在马来西亚,只会有很大的坏处。而且当时新加坡经济很差,似乎对马来西亚也没有帮助。

所以,1965年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同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


李光耀回忆,知道这个结果以后,他当晚躲在卧室里面痛哭流涕。

当时新加坡刚刚独立不久,国内百废待兴,一穷二白,连饮用水和粮食都要依靠从马来西亚购买。

现在被赶出去,新加坡的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作为广东人后裔的李光耀,和祖先一样有着不屈不挠,从0开始的毅力。


而新加坡华人又特别能够吃苦耐劳,在李光耀拉拢美国,奉行正确的发展策略后,迅速发展起来。

时至今日,新加坡人已经非常富裕,生活水平不亚于发达国家。

而马来西亚还是一坨屎。

对了,新加坡的独立未必是坏事。因为,新加坡独立仅仅2年后,马来西亚就发生了著名的五一三事件。这场反华骚乱持续了几个月,大量马来西亚华人被杀,很多人抛弃在这里的一切拖家带口逃到新加坡。

萨沙去新加坡时,当地的大叔告诉我,当年他爸爸提这个小包,带着他们几个孩子拼死逃到新加坡,保住了性命。他的爷爷在乡下生活,没有及时逃掉。连人带房子,都被马来暴徒放火烧掉。

他认为华人被杀死数千人,绝非马来政府公布的196人。

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曾直言不讳的说:“513就是巫统高层搞的,然而嫁祸给反对党。”


萨沙


这个原因至今仍然在马来西亚存在,而且是困扰马来西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马来西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度,明确在国家宪法上写明以马来族优先,赤裸裸的保护种族主义,最有意思的是,不应该是少数种族才要保护的吗,然而,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种族。

一个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保护人口最多的种族,而且明确写明,这个多数人口的种族一切优先,是不是很有意思?

1965年新加坡独立出去的原因主要有:


(1)新加坡华人人口太多。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口号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而新加坡的口号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马来西亚人=马来人+华人+印裔+其他种族;马来西亚华人=祖先是中国人的华裔。

一字之差,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旦新加坡停留在联邦政府,那么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比例将超过马来人,严重威胁到马来人的利益,所以,联邦政府不会让新加坡留下。

(2)新加坡独立权太大。

当时,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还保留着总理的称谓,自然让联邦总理东姑阿曼感到不安。

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很有政治力量,联邦政府里面也有一个华人政党(马华),马华打不过人民行动党,联邦政府认为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将来会打败他们得马华,甚至是他们,这肯定不是他们所愿。

(3)政治色彩。

联邦政府当时是反共产主义的,至今仍然保留这部分条例,而当时的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有相当程度的共产主义色彩。

这里说的是人民行动党有共产主义色彩,不是说李光耀本人的政治色彩。

(4)当时的新加坡是个鸡肋。

新加坡那个时候是个小孤岛,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经济落后,土地贫瘠,喝个水都要靠马来西亚联邦供应,还有着很强的共产主义色彩,在马来西亚联邦看来,说是累赘也差不多。

(5)分离出去的导火索:印尼暗中挑唆的新加坡种族暴乱。

印尼一直在马来西亚联邦搞破坏,在1964年9月,印尼暗中派特务杀掉一名马来车夫,并引导马来人认为这是华人做的,马来人展开了报复行动,这场行动导致12人死亡,109人受伤。

联邦政党巫统趁机大做文章,一些人将李光耀比喻成马来西亚的全民公敌。

1965年8月,新加坡正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


师明礼


新加坡曾是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旧称星洲、星岛,别称狮城,是位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上的一个岛国,与马来西亚相隔着柔佛海峡,与印尼相隔新加坡海峡,而面积只有屈屈的719平方公里,可以算作袖珍国家之列。



虽然新加坡国家很小,但却是东南亚不可忽视的国家,因为他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也挤进发达国家的行列,GDP总量高达3239亿美元(2017年),人均GDP也达到5.7万美元,在发达国家之中都是属于高收入的国家。然而就是这样富裕国家,当年曾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邦,为何后来马来西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出去呢?下面就具体解析一下原因:

(一)马来人和华人争夺主导权。

新加坡在二战后逐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与1963年9月,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算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这时马来西亚内部的族群矛盾就尖锐了起来,因为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马来人没有绝对优势,然而马来人掌握大部分政权,执行一套“马来人之上”的国策,想要享受特权,自然要与华人群体产生冲突。



而新加坡邦的总理李光耀就坚决反对马来人这一套政策,称“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且全体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马来人高层对此很恼火,最后决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才能削弱华人的势力,最终通过政治斗争后,马来人最终获得胜利。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被迫成为独立国家,本来李光耀是不愿意的,但也无法改变已成的事实,仅仅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两年的新加坡“脱马”了。

(二)新加坡人口众多。

新加坡历来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人口就有180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加上马来半岛和砂拉越、沙巴等地华人,和马来人人口不相上下,马来人为了保障在马来西亚的绝对主导权,只有把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去,马来人才能保证绝对人口优势,不然无法实现马来人的绝对特权,事实上证明马来人胜利了,华人却失败了。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马来西亚本来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在马来西亚成立以前,马来亚、沙捞越、沙巴、新加坡虽然都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彼此并不归属于一个政权。


事实上英国人对新加坡的殖民要远远早于对马来亚的殖民,英国殖民者1826年把槟城、马六甲与新加坡合称为海峡殖民地(Strait Settlement)的时候,马来亚还是归属于马来传统君主(苏丹们)统治。


1895年英国在马来半岛成立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 F.M.S.)也就是今天马来西亚前身时,也没有新加坡,只有雪兰莪、森美兰、霹雳和彭亨这四个传统马来王国加入。


只是到了英国人在马来半岛统治结束后,马来亚联合邦邀请新加坡自治领、沙巴和沙捞越四个自治领和马来亚联合邦一块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马来亚联合邦之所以要求新加坡加入是因为新加坡地理位置好太重要了,正好扼守马六甲海峡要道,如果马来西亚能够控制新加坡,那么对于马来西亚国际地位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一点就是新加坡当时经济在英国东南亚殖民地里算得上很富裕的,把新加坡拉入马来西亚,也有利用新加坡经济优势补贴马来西亚其他比较贫困地区;事实也是如此,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的条件之一就是新加坡要对对沙巴和沙捞越这两个穷邦进行经济援助。


马来亚联合邦之所以拉沙巴和沙捞越一块加入马来西亚,也是为了平衡马来亚联合邦以及新加坡华人数量,当时华人在马来亚联合邦数量非常多,一度占到了40%,这对于以主体民族自居的马来人来说当然是深深地不安。


对于新加坡,或者说对于李光耀本人来说,新加坡实在太小了,而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可以利用马来亚的水源,电源,和庞大的市场。然而马来亚发现情况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


首先是马来亚希望成立一个比较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国家,沙巴和沙捞越好说,新加坡不愿意,因为新加坡经济比马来亚强得多,如果中央集权,马来亚肯定用新加坡资金去建设吉隆坡。


其次,李光耀野心太大,马来亚之所以邀请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目的只是为了利用新加坡的经济和地缘优势,但是马来亚发现李光耀想要“整个马来西亚”,李光耀当时提出的口号是“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马来亚联合邦则只想“马来西亚是马来亚人的马来西亚”。马来亚逐渐发现李光耀和新加坡成了他们贯彻“马来亚人的马来西亚”宏伟目标的绊脚石。


最后,不得不提某一个信念和华人了,事实上我不认为当时东南亚华人有多少真心相信某一个信念,但是这不妨碍东南亚的华人把某一个信念当做反抗东南亚本地主体民族压迫和歧视的口号和旗帜,当时东南亚各国也是把“华人想翻天”和某一个信念直接划等号。


不,应该说东南亚这些国家是借着冷战的旗号正大光明打压当地华人要求平等的诉求。


马来亚人也害怕马来亚联合邦内的华人反抗势力和新加坡联合起来,或者说新加坡成了马来亚联合邦里华人反抗势力的大本营,然后最后颠覆“马来亚人的马来西亚”,变成“华人的马来西亚”。而且后来的事态发展似乎也印证了马来亚的担心,在某宗教节日新加坡的马来人和华人发生了冲突,马来人死了2、30人。(后来新加坡请求联邦介入,联邦军人又只杀华人,引发新加坡华人不满)


如果可能,马来亚当然希望新加坡华人都滚蛋,地马来亚人留下来,但是这做不到,而且当时又是冷战冲突最剧烈的时候,如果马来人敢做出驱逐新加坡华人乃至屠杀新加坡华人的事情,那么这不但西方国家不会支持,而且还会给苏联阵营介入以借口。


所以马来亚思前想后,干脆把新加坡踢出了联邦。一了百了。当然,马来西亚当局并不是不给新加坡机会,如果李光耀肯放弃新加坡高度自治的权利,马来西亚重新接纳新加坡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显然李光耀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爱马来西亚。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马来亚的华人政治组织马华公会也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因为马华公会和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票仓都是马来亚半岛的华人,所以两者是竞争关系,所以在最终投票中马华公会的马来西亚联邦大陆议会27名议员都投了赞成票。


就这样,新加坡被踢出了马来西亚。


大家别看李光耀回忆录把自己说的悲悲切切,事实上马来西亚也并不是完全不接纳新加坡,如果新加坡愿意放弃高度自治权利,马来西亚不是不可以接纳新加坡,只不过李光耀宁为鸡首而已。宁愿单独发展也不愿意放权。


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很长一段时间马来西亚联邦军队还驻扎在新加坡,如果李光耀真想继续加入马来西亚就不会到处抗议投诉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驻军了。马来西亚驻军最后撤离完全是李光耀找到美国告状的结果。


兰台


马来西亚人逼迫新加坡独立,这与马来人生性懒惰、惧怕竞争、不思进取的基因有非常大关系。

1963年,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刚刚由独立没几年的新加坡寻求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由于新加坡大多数人都是华人,合并之后的联邦马来人比华人少,马来人人数从合并之前在人口方面占绝对主导地位,合并后便失去了人口优势。

这导致种族主义价值观非常突出、排外又懒惰的马来人很痛苦。因为华人在海外出了名的团结、吃苦耐劳,不管干哪一行都非常优秀。如果让华人通过联邦议会占据主导地位,马来人将无立锥之地。

而身为华人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当然见不得被马来人排挤,这造成了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没过2年,新加坡被迫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此后,双方天各一方。

可以说,华人对上世纪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马来西亚的经济腾飞做了绝大部分贡献,但是,马来人排挤华人变本加厉,政策制定上歧视华人,华人便慢慢地退出了这个国家,马来西亚的经济便一落千丈。2015年,马来西亚总人口约3100万,华人仅仅占据总人口的24%,而在上世纪,华人曾经占总人口的37%。

从现实来看,新加坡2019年人均GDP超越了美国、韩国,将马来西亚远远抛在后面,马来人终于自食其果。之前马来西亚的企业在华人经营时,发展的很好,马来人嫉妒,想方设法排挤华人,将企业收归国有后由马来人经营,企业状况便急转直下。


看着经济的这种状况,马来人急在心里,于是便于2018年大选时将已经93岁的老总理马哈蒂尔选出来,希望他再一次带领马来西亚回复昔日荣光。

可是一年多过去了,马来西亚经济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其实马哈蒂尔非常清楚问题症结所在,有一次讲话时很直接的告诫马来人,为什么华人一走,马来西亚经济就垮,说明马来人懒散惯了,没有华人勤奋、有创造力,华人值得马来人学习。


岭南人文历史


主要是为了摊薄马来亚的华人比例。之前巫统做了件事,拉东马巫族人来做大分母。但是整个马来西亚华人比例依然很大,还有钱,李光耀眼看要翻盘成了一国之主。幸好出了猪队友,华人眼看成势,还没落袋为安呢,佐佐木就要来分桃子,于是巫统抓住当时东南亚对赤色革命的恐惧,借口排赤,搞变相种族隔离,要把新加坡踢出来。

当然,排华有历史原因,但是当时大背景的原因的原因也不得不讲,当时60年代输出革命,和前朝小朝廷在南洋华人世界争道统,出钱出枪扶持了很多极左政治势力和游击队,一方面是要斗土著大地主,闹社会主义革命;另一方方面分裂华人势力;我竭彼盈,当地土著当然要反华。对新加坡来讲,就不敢同大陆保持太近,否则就坐实了土著的赤色分子指控,彻底沦为炮灰,再也得不到英美庇护。所以现在看新加坡好像就成了“反华国家”其实是咋回事?大陆台湾都清楚。新加坡和大陆是政冷经热、同港台则一直友好,大家心照不宣,任凭网上一帮冒充爱国青年的无脑儿瞎几把闹。


盗德高点


从国名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联邦制的国家,各个洲的自治权非常大,加上马来西亚各州刚刚才经历殖民统治,对外来的干涉非常敏感,这就导致中央政府的正常行政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作是外来压力,很容易激起当地百姓对殖民统治的记忆,加上制度上的不健全,虽然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已经成立,但与各州的联系远没有一般联邦制国家紧密。中央政府与各州,各州之间都存在矛盾,在矛盾可以调和和控制时尚且可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但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分手”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新加坡在成为英联邦自治领后就一直追求与马来亚的联合,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新加坡更是想好了死心塌地融入马来西亚,渴望建立一个各州之间没有隔阂相互友好往来的联邦国家。但事与愿违,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新加坡在发展理念上差距过大,根本想不到一块。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希望各州按传统方式上缴税收,以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由于新加坡的发展较好,中央政府就一直希望提高新加坡上缴的数额。但新加坡不希望这么做,希望建立马来西亚整个国家的共同市场,打通各州之间的市场障碍,把马来西亚全国统一成一个市场。双方因此就相互扯皮,互不配合。政治上由于新加坡大多数为华人,而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为了保障主体民族的利益,中央政府规定马来西亚人不能到新加坡从政,新加坡人也不能参与马来西亚中央的选举,这样做貌似可以寻求平衡,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华人与马来人在整个马来西亚国家的隔阂和对立,新加坡被实际上视为二等公民,无法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无法有自己平等的发言权。加上当时国际上冷战正酣,苏联阵营开始咄咄逼人,造成了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的恐惧和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


詹思丁


这完全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短视!马来西亚担心将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留在联邦内,会动摇马来人的主导地位。于是,在马拉西亚当局的排挤之下,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独立以后的新加坡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正确的经济战略,一跃成为了亚洲四小龙,并最终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高达57714美元。反观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起起伏伏,人均GDP9945美元,不足新加坡的6分之一。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殖民体系崩溃。1959年,新加坡获得了自治领的地位;1963年7月,马来西亚也获得了自治领的地位。1963年9月,马来西亚宣布独立。由于新加坡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缺少自然资源,淡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于是,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领导层申请加入了马来西亚。

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以后,华人占到了马来西亚人口总数的42%,几乎与马来人不相上下。当时马拉西亚的执政党是“巫统”为首的国阵执政联盟,信奉“马来至上”主义。1965年,在没有新加坡参与的情况下,被国阵执政联盟控制的马来西亚国会直接将新加坡开除出马来西亚。无奈之下,新加坡只能宣布独立建国。

马来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独立以后的新加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制定更加符合自身优势的经济政策。经过5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2017年,新加坡的GDP总量为3239.07亿美元,超过了马来西亚的3145亿美元。要知道,马来西亚的人口总量超过新加坡的5倍以上!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的外贸型发达国家。根据“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会”中的排名,新加坡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成为了全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新加坡

欢迎大家讨论,您认为新加坡留在马来西亚,还会有今天这么发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