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你還敢吃嗎?會不會因此感染新冠肺炎?


“一動不動”可謂是近些天來很多網友們的生活狀態,不出門自然就需要依靠外賣和快遞。這時,又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點外賣、收快遞會有感染新型肺炎的危險嗎?”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單廣良教授在1月30日舉行的中國醫學健康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正常快遞可以不用拒收。但是已經感染的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不要寄出快遞。此外,為了更好地做好防護,建議除了一些急需用品之外,在疾病流行期間,也儘量不要寄送從武漢發出的快遞,以減少間接接觸感染的可能和緩解部分省區交通限制的壓力。在收取快遞和外賣時,可以請快遞員將快遞物品或外賣食品放在門外,以減少接觸傳播的機會。

· 假設騎手患有新型肺炎,我接觸了


· 他接觸過的包裝,我會感染嗎?


別擔心,這種可能性很小。


我們已經知道,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當我們去取外賣時,如果正確戴好口罩,基本不用擔心飛沫傳播。


至於接觸傳播,即便接觸的物體上有病毒存活,也不代表它具有傳染性。只有「活著」的病毒達到「具傳染」的量時,人才有可能被感染。


換句話說,如果病毒的濃度不夠高,被感染的概率就很低。


研究顯示 2019-nCoV 與 SARS 冠狀病毒同源性達 85% 以上,在此我們以 SARS 冠狀病毒的生物特性來作參考:


存活時間:SARS 冠狀病毒在塑料、玻璃、馬賽克、金屬、布料、複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可存活 2~3 天。


病毒濃度(傳染性)隨時間變化:當含 SARS 冠狀病毒的飛沫落到易吸水材料上(如干燥紙張、棉布),5 分鐘後病毒濃度下降了 1000 倍,效果相當於使用了消毒劑消毒,不再有傳染性了;如果落在不吸水材料上(如塑料、防水布料),1 小時後也會達到類似的效果。


外賣你還敢吃嗎?會不會因此感染新冠肺炎?

由此可以推斷,即便 2019-nCoV「僥倖」存活下來,濃度也不足以致傳染。


上面討論的是飛沫沾到包裝的情況,比較特殊。如果是這位騎手單純用手接觸過包裝,病毒濃度就更低了。因為病毒濃度跟依附的「媒介」有關,沒有明顯汙跡的病毒濃度低。

所以,接觸包裝後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 假設廚師患有新型肺炎,我食用了


· 他接觸過的食物,我會感染嗎?


放心吃。只要食物熟透了,病毒就不可能存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如果實在擔心,建議大家點熱食,不點冷食。

再保險一點,食用前對食物進行再加熱,總之保證熟透,就萬無一失了。


· 取外賣時這樣做,


· 把傳染可能性降到更低


首選「無接觸配送」,取貨時戴好口罩。


疫情期間,許多外賣平臺推出了「無接觸配送」功能,告知騎手把貨品放在指定地點,無需雙方面對面簽收。

這樣做可以避免因飛沫傳播而交叉感染,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戴一次性手套拿外賣、拆包裝。


如果擔心直接接觸包裝袋有風險(風險很小),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或者在拿取時用紙巾隔開手和包裝袋。

在手套 / 紙巾的保護下,拆開一層層包裝,扔進垃圾桶。


規範洗手,放心進食。

接著,按「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

規範洗手後,就能愉快地開吃了。


· 養成習慣,以不變應萬變


說到底,大家也不必恐慌,日常養成一些好習慣就行。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再怎麼強,再怎麼變異,傳播途徑也不外乎通過「飛沫」或者手和物品上面的病毒「接觸」到我們的「口、眼、鼻」。

所以,做好接觸自己的「口、眼、鼻」前要洗手的良好習慣,對一些接觸「口、眼、鼻」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物品表面的消毒方法:


  • 用 75% 酒精擦拭後,放置 5 分鐘;
  • 56 ℃ 加熱 30 分鐘,溫度越高時滅活越快;
  • 用 90 μW/cm² 的紫外線燈,在 80 釐米內照射 60 分鐘;
  • 含氯的消毒劑(有效氯含氯為 500 mg/L ,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擦拭、噴灑或浸泡 5 分鐘。


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