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2月14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啟秀中學老師的一封手寫信,在學生間和網絡中傳播開來,獲得點贊無數。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信中是老師想對學生述說的話語,關於家國、關於命運、關於春天,讀來格外發人深思。

是啊,在這個特殊假期裡,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們清晰地感知周圍發生的事情,將對孩子以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因為危機也是轉機,生活就是教育。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先有國,後有家

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艾青寫的詩歌名叫《我愛這土地》,廣為流傳的兩句是:“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是啊,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怎能不讓人熱愛?怎忍心看到它遭摧殘和踐踏?

這是語文教材傳達給我們的愛國之情。

其實,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那麼多抱有家國情懷的仁人志士出生入死,以血肉之軀挺起祖國的脊樑,中國的大地上正衍生出一部真實的愛國主義教材。

於是,我們看到了: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呼籲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踏上了去危險之地的列車;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73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帶領團隊不分晝夜進行抗病毒研究;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還有無數的白衣天使,不顧生死,奔赴一線,與時間賽跑,和死神搶奪生命;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7000多名工人、80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同時作業,短短10天,造就了火神山的神話。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他們不計報酬,從千里之外趕來,只為讓病患早點住進醫院,得到更好的救治。

其實,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只是一群普通人不捨晝夜地忙碌,以拳拳赤子之心對祖國和人民的表白。

有句話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字數雖少,但卻特別感染人。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強烈、最溫柔、最無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

所以,告訴孩子:愛國才是一個人最基本、最純粹的情感。

沒有國,何以有家,何以有個人安身立命之地?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正如歌曲《國家》所唱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自己的命運和祖國息息相關,長大後,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站穩腳跟、挺起胸膛、伸出雙手,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做不普通的事。

知敬畏,共生存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敬畏自然》,作者通過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談論人與自然的關係。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要宣稱什麼“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文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

這是作者向世人發出的提醒,而此次疫情也給人類教科書式的警示。

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本次的新冠肺炎病毒與SARS病毒一樣,其源頭都是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原本生活在遠離人群居住的地方,病毒怎麼到了人身上?因為人類的不知敬畏、貪婪成性。

馴養的雞鴨牛羊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人類的胃口,罪惡的魔爪正肆無忌憚地伸向野生動物。為了滿足吃欲,無數生靈慘遭塗炭。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人類不過才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就自詡站在生物鏈的最頂端,想要征服世界萬物。

放眼望去,人類對自然的傷害遠不止這些。

貪慾作祟,人類肆意地從自然界中奪取想要的一切,又瘋狂地向自然排放廢棄有害之物。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美國俄勒岡威拉米特國家森林公園,為了修建水渠,大批原始林木被砍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遠離世界商業中心的中途島沙灘上躺著一隻信天翁殘骸。死亡原因是誤食了太多的人類塑料製品。這一場景在這座偏遠島嶼上已經是司空見慣。

《三體》中有一句話: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殊不知,人類的每一次傲慢恣意,大自然都記得。

這次疫情的出現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次警告:狂妄自大、不懂敬畏,必遭反噬。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正如董卿所說:“一切都在追求著平衡,健康在於追求平衡,發展在於平衡,對抗有時候也是一種平衡,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人和世界的關係,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麼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所以,告訴孩子:摒棄愚昧、心存敬畏。野生動物的肉湯並不比家禽牲畜美味、有營養,它也不能讓人容顏煥發、延年益壽。

人類只是大自然生物鏈中的小小一環,人類再有本領也需要依偎在自然的懷抱,人類只有愛護環境、保護動植物,在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才能得以庇佑和生存。

懷感恩,存善良

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有一篇名為《老人與海鷗》的課文,講述了一位老人每天徒步二十餘里到昆明翠湖,去給他心愛的海鷗送吃的。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後來,老人去世了,好心的人們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邊上,海鷗成群結隊地飛來向老人告別。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海鷗送別老人是為了感恩老人長久的餵食,動物尚且有感恩之心,何況是人呢?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課本教給我們的感恩。

其實,疫情當下就是最好的感恩教材。

為了抗擊病毒,有無數的醫護人員、警察、工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平凡人,為了我們的生命安全,奔走在危險的前方,有人不幸離去,有人依然堅守,不曾想過放棄。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文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既然我們是被保護的一方,那我們理應心存善良,感恩那些保護我們的人。

這位小姑娘叫謝藍一,今年10歲,是揚州三元橋小學的一名學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她將一隻沉甸甸的小黃鴨儲蓄罐送到派出所。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這是她平時攢下的零花錢,共計495元,還有一張紙條寫著“武漢加油!”

一元的、一角的,不知道小女孩攢了多久才攢到這些錢,有多少心愛的東西沒有捨得買,可是,為了武漢,她願傾其所有。

杭州一醫院,一個小男孩突然跑進來,當護士正準備給他測量體溫時,他卻放下一個信封,立正敬禮說:“你們辛苦了!”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當護士打開信封時發現,裡裝著9張100元和5張20元和一封感謝信。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雖然1000元錢不多,但可能是孩子能拿出的全部的壓歲錢;雖然字跡不美觀,但句句真誠無欺:

親愛的醫生,護士們,看你們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線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這些錢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們能收下。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這次疫情發生後,不論孩童還是老叟,有無數人捐錢、捐物、出力,慷慨解囊、毫無怨言。他們在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洛克說:感恩是一種精神上的寶藏。

所以,告訴孩子:沒有一個人可以活成孤島,災難發生時,任何人都不應該袖手旁觀。

被保護的恩情,我們永遠要記得。將來也要竭盡所能去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正如魯迅所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懂規則,守規矩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有篇課文《我的哥哥》,文中記敘了發生在哥哥身上的小事:有次哥哥去買電影票,排隊的人很多。排在前面的小林讓哥哥插到前面,哥哥卻搖手,規規矩矩地排在後面。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看似有點“傻”的哥哥被學校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這是課本給我們的規則教育,當下疫情同樣告知我們守規矩的重要性。

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相應國家號召,開展防疫工作。封城封村,不出門、不聚會,居家防護,成為普通民眾堅守的規則。

這位“硬核姥爺”更是將守規則做到了極致。

外孫給他拜年,僅一門之隔,老人家硬是沒讓外孫進入,還一個勁趕外孫走。

“現在都啥時候了,各家各戶都通知到了,你來幹啥?染上你就不用(得意)了。”

東西自己出去拿,這個年只想自己過。

面對這麼守規則的姥爺,外孫只能吃下這閉門羹,直呼“姥爺不要我了。”

最後,老人還空投一包東西給外孫,裡面有紅包和口罩。

這位姥爺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卻是對政策的響應,是對規則的堅守。

古語有言:無規矩不成方圓。守規則能讓我們規避風險,綻放人性之美。

遵守規則如同風箏受線的牽引,風箏雖不能完全自由,但是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自由,反而會一頭栽下來。

晉江張某從武漢返鄉後,不但不自我隔離,還恣意參加大型宴請。因為他一人的漠視規則,導致4千多人被隔離,他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他不知道他的知情不報,讓多少人的心血付之東流;他不知道他的心存僥倖,給社會和國家平添了多少麻煩;他不知道他無視規則,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問責。

所以,告訴孩子:懂規則,守規矩就是在保護自己和他人。打破規則就意味著傷害,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毀滅自己。

常運動,護健康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一篇名叫《嚮往奧運》的課文,講述了申奧成功時神州大地,沸騰無比,聚集在電視機前的億萬華夏兒女,無不為之歡呼,無不為之淚下的事。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我們千辛萬苦爭取奧運會的舉辦權,原因之一是我們是一個熱愛體育運動、追求健康體魄的民族。

疫情當下,身體健康顯得尤為珍貴,而體育運動正是增強免疫力、強健體魄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全民偶像鍾南山院士就是體育運動達人。

鍾南山年輕時是一位運動健將,在首屆全運會上,他作為非職業運動員參加比賽,並刷新了當年的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

2005年,年近70歲的鐘南山,還擔任著醫院籃球隊的主力,與年輕人一起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即使工作繁忙,他也保持每週3--4次的鍛鍊頻率。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鍾南山院士年輕時熱愛體育運動,並且常年保持運動的習慣,這使得84歲高齡的他身體依然硬朗,在此次疫情中又發揮極大的作用。

他說:“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是的,良好的體魄,才是抵禦疾病的強有力的盾牌。

所以,居家的這段時間父母不要總盯著孩子學習,體育運動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運動方案,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鍛鍊。畢竟沒有好身體,一切將無從談起。

即使宅在家中,運動依然能強健我們的身體、活躍我們的靈魂。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材,父母不妨抓住時機和孩子一起關注疫情的相關新聞,談談對家國、敬畏、感恩、規則、運動等的深入思考。

不用擔心孩子小,是否能聽懂。因為這些最初的認知會漸漸刻入孩子的生命,在潤物無聲中護佑孩子成長。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當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

-END-

作者 | 文溪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