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證監局開出新年首張罰單 面值退市第三股華信國際“接單”

2月18日晚間,安徽證監局開出2020年首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對面值退市第三股華信國際及控股股東上海華信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六十萬元罰款。

安徽证监局开出新年首张罚单 面值退市第三股华信国际“接单”

虛增利潤超4億元構成信披違法

根據決定書內容,華信國際違法事實主要為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事項及對外擔保事項、通過虛構業務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控股股東上海華信指揮、安排、參與虛構業務,導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及重大遺漏。

首先,2015年-2017年度,華信國際與青島保稅某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杭州新華某化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25家關聯公司發生銷售、購貨等關聯交易,累計金額分別為3.5億元、52.3元、82.1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比例分別為13.07%、180.45%、259.86%。上述關聯交易公司未能及時識別並披露,直至2019年度才補充確認。

其次,華信國際通過虛構保理業務和原油轉口貿易業務, 導致2016、2017年度分別虛增營業收入近77億元、73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8億元、2.4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32%、38%。

虛構保理業務方面,華信國際通過關聯方作為上游供應商與鹽城某豐、洛陽某發、科某電子等三家公司簽訂銷售協議,同時,控股股東上海華信及其關聯方等作為上述三家公司的下游客戶簽訂購買協議。華信國際關聯方把對三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向華信國際子公司華信保理進行應收賬款保理後,上海華信等下游客戶在保理期限到期後轉款給上述三家公司,三家公司收到資金後隨即轉給華信保理,保理業務閉合。上述交易不涉及貨物實際交割,不具有商業實質,構成虛假交易。

虛構原油轉口貿易業務方面,控股股東上海華信與冀某國際、淮某國際、廣某國際等三家公司簽訂原油買賣委託協議,指定華信國際子公司華信天然氣作為三家公司的上游供應商,同時安排相關方作為上述三家公司的下游客戶。上下游合同同時簽訂,走款資金由華信方統一安排,三家公司收到下游貨款後立即支付上游華信天然氣貨款。上述交易不涉及貨物實際交割,不具有商業實質,構成虛假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虛假交易上下游所有銷售合同、單據籤等均由華信方提供,連接上下游的“中間關鍵公司”只負責簽字蓋章。

與此同時,2018年2月,華信國際未履行內部程序違規為控股股東上海華信及其關聯方提供連帶擔保,累計擔保金額5.5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5.61%。

能源+金融帝國覆滅

雖為面值退市第三股,華信國際也曾風光無限。

2004年,華星化工(華信國際前身)登陸資本市場。2013年,上海華信通過認購非公開發行股份一躍成為控股股東,從此開啟了華信國際業務調整變革的“飛速發展”之路。背靠控股股東資源優勢,公司通過剝離原有農化業務、開展產業併購,構建“能源+金融”的雙翼格局,經營規模快速擴張,躋身營收百億俱樂部,疊加連年推出的高送轉方案,推動股價步步上揚。從2013年初到2015年6月,華信國際總市值從30多億元上升到近5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華信國際能源業務以境外投資為主,金融業務主要依託於石化產業鏈保理,兩項業務均存在較高風險。

2017年,公司財務報表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且多數董事、高管無法保證年度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因保理及轉口業務出現大量逾期應收賬款,導致公司可供經營活動支出的貨幣資金嚴重短缺。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為44.71億元,逾期應收賬款餘額近25億元,然而僅計提了不足2000萬的壞賬準備;與此同時,流動負債達33億元,逾期債務達8億元,而貨幣資金僅3億元。

2018年,華信國際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能源貿易業務和金融業務應收賬款逾期規模進一步擴大,整體資金短缺、流動性缺乏,業務總量大幅萎縮。當年,公司營業收入為9.86億元,同比下滑94%;因計提壞賬準備33.25億元陷入大幅虧損,淨利潤為-12億元。會計師認為,公司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尚不足1億元。

基本面的劇變致使公司股價陷入頹勢。自2018年4月後,華信國際股價一路下挫,雖有小幅波動,但一直徘徊在2元以下。2019年9月4日,因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深交所對華信國際做出終止上市決定;11月1日,華信國際被摘牌,後續將會退至老三板。

值得一提的是,控股股東華信國際因多起借款、買賣合同、債券交易糾紛深陷債務危機,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所持股份也遭輪候凍結。

目前,因公司部分股東的賬戶託管單元較多且存在較多股權質押、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的情形,初始登記工作未能如期辦理,預計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轉讓的時間將延期至2020年3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