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先提出。作为化学学科领域基础的框架,相信大家在中学的化学课上,肯定也背诵过该表元素的顺序: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文版


除了特别多的生僻字,让第一次接触的人措手不及,容易一头雾水以外,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无论是按“族”还是按“周期”诵读,均是朗朗上口。在我们眼里,这并没什么特别。但是,你要是看过其他国家文字版本的元素周期表,中文版本对于元素名称的翻译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信”、“达”、“雅”。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日文版


就拿我们的近邻日本做例子,来看看日文版的元素周期表是怎样的存在。

日本在发明了“假名”的文字书写方式以后,几乎所有的外来专有名词的翻译都直接用片假名拼出。简单说来,就是直接将外来词语的发音用片假名的读音来替代。这其实就跟没有翻译一样。例如,“钠镁铝硅磷”,日语读法为“ナトリウム、マグネシウム、アルミニウム、ケイ素、リン(罗马音Natoriumu, maguneshiumu, aruminiumu, keiso, Rin)”。

这都要归功于中国对于外来专有名词的翻译一般是遵循以“意译”为主。这种翻译的优点是容易让人理解、歧义较少、简洁明快。元素周期表中文版有如此高水准的翻译,这需要感谢两个人,一位叫徐寿,另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了。

你没看错,真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起名大法:五行相生加字辈,保证每个子孙不重名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我们来换个口味,欣赏一下生活在大明王朝的王爷们那些“炫酷”的名字。

永和王朱慎镭 封丘王朱同铬 鲁阳王朱同铌 鲁阳王朱安汞 瑞金王朱在钠 宣宁王朱成钴 怀仁王朱成钯 沅陵王朱恩铈 长垣王朱恩钾 弘农王朱寘镧 韩惠王朱徵钋 稷山王朱效钛 内丘王朱效锂 唐山王朱诠铍 新野王朱弥镉 伊悼王朱諟钒 金华王朱翊铕 庆王朱帅锌

……

这些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称,难不成朱元璋能未卜先知。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五行相生相克图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大明江山能够经久不衰,对于自己的儿孙后代们的名字也是马虎不得。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了第九子朱杞和幼子朱楠早夭外,为其余24个儿子加上他的侄孙各拟了一首五绝,包含二十个排辈字,然后按照五行相生(按“火土金水木”顺序,周而复始)的规则起名(侄孙那支可以不按五行起名)。朱元璋的所有儿子辈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单名(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从孙辈开始按照各个儿子的排辈字和五行取双名。

例如,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高”为他的字辈,“炽”为他所在的五行,因为他的父亲朱棣属木,木生火,所以朱高炽的名字中第三字的五行属火。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瞻”为他的字辈,“基”为他所在的五行,此时为火生土,朱瞻基名字第三字“基”里含有土字底。土生金,故明宣宗朱瞻基两个儿子分别叫朱祁镇和朱祁钰。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二十六子各自字辈


这样的起名方式能够保证朱元璋每一位子孙的名字都不会重复。但是随着皇族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用于名字的带有五行偏旁的字就越来越少了。为了遵循朱元璋订立的祖训,这就迫使明朝宗室在取名时必须要从“晦涩偏僻”的字里选择,到了中后期更是需要自行造字来解决起名难的问题。

朱元璋无心插柳助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徐寿


徐寿(1818-1884),江苏无锡人,此人是清末著名的造船家、翻译家,化学家,才能出众。

19世纪中后期,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徐寿作为最初接触西方化学的中国人之一,便下决心将其翻译并引进中国。

此时徐寿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当时的化学元素名称是均由拉丁字母拼写,都是如“Aurum”, "Phosphorus", "Ferrum",要是按照音译,估计早就凉了。于是,他创立了一套“华字命名”规则:

  1. 元素原则上使用一个汉字命名;
  2. 古人已经发现并命名的,则继续沿用,如“金”、“银”、“铜”、“铁”等;
  3. 古人以双字命名的,根据具体情况,或改单字,或沿用,如“白铅”改“锌”;
  4. 古人不知道的,根据物体的状态使用不同偏旁区分(金属元素全部用金字旁,气体元素都用气字头,余下的用石字旁),另一半表首音节读音。(有两个例外,分别为“汞”和“溴”)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为了避免翻译之中因为常用字命名产生歧义,徐寿在翻译时尽量使用一些生僻字。时间已久,徐寿遇到了与明朝宗室一样的问题:字不够用。直到某一天,他翻阅了《明史》,朱元璋的“遗产”助了徐寿一臂之力。

例如,纳、钾、钙、镍等字就直接取自明朝皇族们的名字。虽然这些字早在明朝之前便已存世,但是没有明朝皇族们将其运用在名字之中,恐怕也难流传至今。在这些字依然不能很好满足徐寿的命名规则时,他也自创了一些字,如“镁”、“钍”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阅读学习门槛。

除了元素的名称命名,后来的有机化合物统称也受到徐寿翻译规则的影响,当然,也少不了朱元璋同志的贡献。

由碳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取“碳”字中的“火”与“氢”字气字头下部组合而成的“烃”字,在明朝宗室中也有以这个为名者。

  • 唐靖王朱琼,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长子
  • 玉田怀简王朱厚烃,明宪宗朱见濡七子衡恭王朱佑楎次子

“烃”又可以分为“烷烃”、“烯烃”、“炔烃”。

  • 郑恭王朱厚,明仁宗朱高炽次子郑靖王朱瞻埈之后
  • 永川庄简王朱悦,朱元璋十一子蜀献王朱椿之后
  • 伊简王朱颙,朱元璋二十五子伊厉王朱㰘之后


徐寿制定的“徐氏规则”,用一个汉字就能表示化学元素,神形兼备,也使得该规则成为了中国科学领域的通行规则。从此,每当有新元素被发现,中国人总会按照徐寿的规则确定翻译名称。在2017年公布的四个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全部是按照徐寿制定的规则命名。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