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600年前神祕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現代化學的元素週期表是由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首先提出。作為化學學科領域基礎的框架,相信大家在中學的化學課上,肯定也背誦過該表元素的順序: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元素週期表中文版


除了特別多的生僻字,讓第一次接觸的人措手不及,容易一頭霧水以外,中文版的元素週期表,無論是按“族”還是按“週期”誦讀,均是朗朗上口。在我們眼裡,這並沒什麼特別。但是,你要是看過其他國家文字版本的元素週期表,中文版本對於元素名稱的翻譯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信”、“達”、“雅”。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元素週期表日文版


就拿我們的近鄰日本做例子,來看看日文版的元素週期表是怎樣的存在。

日本在發明了“假名”的文字書寫方式以後,幾乎所有的外來專有名詞的翻譯都直接用片假名拼出。簡單說來,就是直接將外來詞語的發音用片假名的讀音來替代。這其實就跟沒有翻譯一樣。例如,“鈉鎂鋁硅磷”,日語讀法為“ナトリウム、マグネシウム、アルミニウム、ケイ素、リン(羅馬音Natoriumu, maguneshiumu, aruminiumu, keiso, Rin)”。

這都要歸功於中國對於外來專有名詞的翻譯一般是遵循以“意譯”為主。這種翻譯的優點是容易讓人理解、歧義較少、簡潔明快。元素週期表中文版有如此高水準的翻譯,這需要感謝兩個人,一位叫徐壽,另一位則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了。

你沒看錯,真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起名大法:五行相生加字輩,保證每個子孫不重名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我們來換個口味,欣賞一下生活在大明王朝的王爺們那些“炫酷”的名字。

永和王朱慎鐳 封丘王朱同鉻 魯陽王朱同鈮 魯陽王朱安汞 瑞金王朱在鈉 宣寧王朱成鈷 懷仁王朱成鈀 沅陵王朱恩鈰 長垣王朱恩鉀 弘農王朱寘鑭 韓惠王朱徵釙 稷山王朱效鈦 內丘王朱效鋰 唐山王朱詮鈹 新野王朱彌鎘 伊悼王朱諟釩 金華王朱翊銪 慶王朱帥鋅

……

這些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就是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名稱,難不成朱元璋能未卜先知。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五行相生相剋圖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為了大明江山能夠經久不衰,對於自己的兒孫後代們的名字也是馬虎不得。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除了第九子朱杞和幼子朱楠早夭外,為其餘24個兒子加上他的侄孫各擬了一首五絕,包含二十個排輩字,然後按照五行相生(按“火土金水木”順序,週而復始)的規則起名(侄孫那支可以不按五行起名)。朱元璋的所有兒子輩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單名(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從孫輩開始按照各個兒子的排輩字和五行取雙名。

例如,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高”為他的字輩,“熾”為他所在的五行,因為他的父親朱棣屬木,木生火,所以朱高熾的名字中第三字的五行屬火。朱高熾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瞻”為他的字輩,“基”為他所在的五行,此時為火生土,朱瞻基名字第三字“基”裡含有土字底。土生金,故明宣宗朱瞻基兩個兒子分別叫朱祁鎮和朱祁鈺。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朱元璋二十六子各自字輩


這樣的起名方式能夠保證朱元璋每一位子孫的名字都不會重複。但是隨著皇族數量的不斷增加,能夠用於名字的帶有五行偏旁的字就越來越少了。為了遵循朱元璋訂立的祖訓,這就迫使明朝宗室在取名時必須要從“晦澀偏僻”的字裡選擇,到了中後期更是需要自行造字來解決起名難的問題。

朱元璋無心插柳助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徐壽


徐壽(1818-1884),江蘇無錫人,此人是清末著名的造船家、翻譯家,化學家,才能出眾。

19世紀中後期,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徐壽作為最初接觸西方化學的中國人之一,便下決心將其翻譯並引進中國。

此時徐壽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當時的化學元素名稱是均由拉丁字母拼寫,都是如“Aurum”, "Phosphorus", "Ferrum",要是按照音譯,估計早就涼了。於是,他創立了一套“華字命名”規則:

  1. 元素原則上使用一個漢字命名;
  2. 古人已經發現並命名的,則繼續沿用,如“金”、“銀”、“銅”、“鐵”等;
  3. 古人以雙字命名的,根據具體情況,或改單字,或沿用,如“白鉛”改“鋅”;
  4. 古人不知道的,根據物體的狀態使用不同偏旁區分(金屬元素全部用金字旁,氣體元素都用氣字頭,餘下的用石字旁),另一半表首音節讀音。(有兩個例外,分別為“汞”和“溴”)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為了避免翻譯之中因為常用字命名產生歧義,徐壽在翻譯時儘量使用一些生僻字。時間已久,徐壽遇到了與明朝宗室一樣的問題:字不夠用。直到某一天,他翻閱了《明史》,朱元璋的“遺產”助了徐壽一臂之力。

例如,納、鉀、鈣、鎳等字就直接取自明朝皇族們的名字。雖然這些字早在明朝之前便已存世,但是沒有明朝皇族們將其運用在名字之中,恐怕也難流傳至今。在這些字依然不能很好滿足徐壽的命名規則時,他也自創了一些字,如“鎂”、“釷”等。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閱讀學習門檻。

除了元素的名稱命名,後來的有機化合物統稱也受到徐壽翻譯規則的影響,當然,也少不了朱元璋同志的貢獻。

由碳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取“碳”字中的“火”與“氫”字氣字頭下部組合而成的“烴”字,在明朝宗室中也有以這個為名者。

  • 唐靖王朱瓊,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長子
  • 玉田懷簡王朱厚烴,明憲宗朱見濡七子衡恭王朱佑楎次子

“烴”又可以分為“烷烴”、“烯烴”、“炔烴”。

  • 鄭恭王朱厚,明仁宗朱高熾次子鄭靖王朱瞻埈之後
  • 永川莊簡王朱悅,朱元璋十一子蜀獻王朱椿之後
  • 伊簡王朱顒,朱元璋二十五子伊厲王朱㰘之後


徐壽制定的“徐氏規則”,用一個漢字就能表示化學元素,神形兼備,也使得該規則成為了中國科學領域的通行規則。從此,每當有新元素被發現,中國人總會按照徐壽的規則確定翻譯名稱。在2017年公佈的四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全部是按照徐壽制定的規則命名。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東方力量居然影響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