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朱溫稱得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員名將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1 必須算!沒有朱溫,就唐朝就沒那麼快滅亡!

2 可以說朱溫是翻版曹操,但是比曹操更狠!

3看看皇帝親自給他封的官! 唐僖宗在蜀郡看到奏章就高興地說:“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上將啊”。下詔授給朱溫左金吾衛大將軍的官職,擔任河中行營副招討使,又賜名“全忠”!

4牛逼的一生:參與平定黃巢起義, 壓制其他各地地方割據,建立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殺皇帝,立皇帝,建立後梁!古今沒有幾個這麼牛逼的人物,名將都委屈他了!



潁川vlog


朱溫算是五代時期的名將,且不論他殺皇帝,推翻唐朝,就看他的軍事能力,他就算是一員名將。

參加黃巢起義

因王仙芝想要投降,黃巢帶領餘部繼續起義。 唐乾符四年,黃巢起義軍打到宋州,唐軍大敗,朱溫也就在這個時候參加了黃巢起義軍,後因功成為隊長。

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朱溫所部屯駐於東渭橋。招降了唐夏州節度使諸葛爽。

《舊五代史.太祖紀一》:唐廣明元年十 二月甲申,黃巢陷長安,遣帝領兵屯於東渭橋。是時,夏州節度使諸葛爽率所部屯 於櫟陽,巢命帝招諭爽,爽遂降於巢。



中和元年二月,朱溫被任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受命攻佔鄧州,俘刺史趙戒,阻扼了由荊襄地區北攻的唐軍,穩定了新建的“大齊”政權東南面的局勢。六月,朱溫返回長安時,黃巢親自到灞上勞軍。七月,又把朱溫調到長安西面等州調集的唐軍,大獲勝利;又在東渭橋一帶大敗唐將拓跋思恭、李孝昌等軍。

《舊五代史.太祖紀一》中和元年二月,巢以帝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 令攻南陽,下之。六月,帝歸長安,巢親勞於灞上。七月,巢遣帝西拒邠、岐、鄜、 夏之師於興平,所至皆立功。

中和二年,朱溫被任為同州防禦使,受命攻佔同州,一步步成為扼守大齊政權的大將。

投降唐朝

落第進士謝瞳乘機勸朱溫降唐,說:“將軍力戰於外,而庸人制之於內,此章邯所以背秦而歸楚也。”當年九月,朱溫殺監軍,與大將胡真等以同州全境降於王重榮。唐僖宗獲悉後大喜過望,立即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

《舊五代史.太祖紀》時僖宗在蜀,覽表而喜曰:“是天賜予也!” 乃詔授帝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賜名全忠。

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溫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朱溫開始有了自己的家底,宣武軍成為他的大本營,從現在開始朱溫一步步做大。

由於追襲黃巢有功,光啟元年九月,朱溫被加官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使相,封沛郡侯,食邑千戶。半年後,進封為沛郡王,後又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

《新五代史.梁本紀一》 九月,天子以全忠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沛郡侯。光啟二年三月, 進爵王。

黃巢失敗後,朱溫最大的敵人就是秦宗權。秦宗權最終也不是朱溫對手。龍紀元年二月,秦宗權被押送到長安處死,朱溫進封為東平郡王並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新五代史.梁本紀一》三月,天子封王為東平王。

解決秦宗權後,就集中兵力對付東面的時溥和朱瑄兄弟。景福二年四月,朱溫派龐師古攻克徐州,時溥全族自焚於燕子樓。接著,朱溫加緊對付朱瑾、朱瑄兄弟。乾寧四年正月,攻佔鄆州,俘殺了朱瑄。兗州守將康懷英投降,朱瑾倉皇南奔投靠楊行密。朱溫從此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區,勢力超過了河東的李克用。

實力越大野心越大

光化元年三月,朱溫兼天平節度使。朱溫部將葛從周攻取李克用在太行山以東地區。次年,朱溫派氏叔琮進攻太原,攻佔榆次,但在太原城南洞渦驛和石會關兩戰均告失利,被迫撤軍。朱溫已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割據勢力,並開始覬覦帝位。


天覆二年,朱溫再次攻鳳翔。李茂貞不敵,最終把唐昭宗交給朱溫,朱溫再次使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最後連殺二帝,成功坐上皇位。他算得上五代時期的名將,從士卒到皇帝,中間大部分時間是在打仗。如果他算不上名將那他怎麼能在那個亂世裡建立後梁稱霸一時。


劍指天下史相隨


歷史上後梁開國之君朱溫雖然後來成了位好色淫亂、昏庸亂倫的昏君,並還因為自己的亂倫和傳位之爭為親生兒子朱友珪所殺。但不可否認前期朱溫在五代十國亂世之中勇猛殺敵、角逐天下、浴血奮戰歷經千辛萬苦才建立了短暫的後梁政權,他也稱得上是五代十國時期一員名將。


小龍女5505


朱溫既是唐末農民起義軍的將領, 又是五代梁政權的建立者 ,按歷史的出場時間順序來說,他是領銜殘唐五代時期的第一名將。

朱溫之所以能崛起於五代亂世成為名將之星,最後面南而座,理由有三:

一、掃平藩鎮,結束殘唐;

《舊唐書·僖宗本紀》:

國命所能制者,淮河西、山南劍南、嶺南四道數十州。大都郡將自擅,常賦殆絕 ,藩侯自置,不自朝廷。王業於是蕩然 ”。

唐朝進入中晚期以後,藩鎮割據愈演愈烈,表面上藩鎮服從朝廷而稱巨,實際上與宦官互為表裡,擁兵自重,成為獨霸一方的獨立王國。

903年 (天覆三年) 朱溫引兵關中 , 在鳳翔打敗李茂貞,控制唐昭宗, 受封為梁王;

905年 (天佑二年) ,朱溫基本上統一北方 , 控制二十一鎮 ,形成“從群盜分割到一盜獨據”的形勢;

907年,趕唐昭宗下臺, 滅唐建梁。

二、鐵腕外交,保全疆土;

唐末,契丹崛起於北方,不斷興兵南下。五代時期的後唐、後晉、後漢不是對契丹的南下束手無策 , 就是依靠契丹的武力奪得政權。

後晉皇帝石敬瑭不僅向契丹稱“兒皇帝”,更是把“幽雲十六州”拱手相讓,致使中原屏障盡失。

與他們相反 ,朱溫統治時期用強大的軍事實力作後盾,與契丹一直保持交好。

907年,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更是主動叛李克用父子向朱溫內附稱臣 。

三、盪滌閹宦,掃除門閥。

唐中晚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與朋黨之爭, 成為當時的社會病疾,直接導致了政治經濟崩潰的全面危機。

《 新唐書·黃巢傳》 :“ 宦豎柄朝 , 垢蠹紀綱 , 朝士與中人賂遺交構及銓貢失才 ”。

在大臣崔胤的建議下,朱溫剷除宦官:

“以兵驅宦官第五可範等數百人於內侍省盡殺之。冤號之聲徹於內外。出使外方者,詔所在收捕,誅之,止留黃門幼弱者三十人以供灑掃。”

建梁後,大臣李振對朱溫說:

“此輩(士族門閥勢力)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

對抗敕不死的高門士族及其黨羽朱溫:

“盡殺之,投屍於河”。

一舉盪滌了宦官勢力與魏晉以來的士族門閥勢力。

評價:

朱溫起於青萍,先叛齊(黃巢),後叛唐,唐皇賜名“全忠”,最後卻為大唐掘墓送了終。

一生濫殺戰俘士子又求賢若渴廣納人才,與兒媳姦淫亂倫卻與髮妻張皇后相敬如賓。

晚年病重時次子朱友珪弒父自立,朱溫一生可謂起於叛,終於叛。

這正是:

“正邪自古道必殊,何須推敲費功夫;

蛟龍若無騰淵志,長出麟角不如無。”


石門歷史小學生


五代十國時期是歷史上朝代更替非常之快的時期。朱溫的角色更替也非常快,首先是參加黃巢義軍並升為大將,待到義軍處景危難時,他投靠了唐朝做了宣武軍節度使。還被僖宗賜名"朱全忠"。朱溫由草根走上皇位的過程中困難和險惡眾多。首先出身卑微,被貴族公卿鄙視、初時身邊只石龐師古等少數得力將才,唐未義軍割據嚴重,如朱瑄、朱瑾兄弟割居兗州,鄆州一帶,奏宗權割據蔡州。還有一個重要對手是李克用,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追剿黃巢時於汴州與朱溫結下不解之恨。奠定了後來的梁、唐政權更替關係。朱溫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高手,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秦宗權戰敗被朱溫斬首後,朱溫就遂個收拾過去的"盟友"以壯大自已。公元903年朱溫打敗李茂貞搶得唐昭宗,從此大唐皇室落於朱溫之手。如毀長安,強迫昭宗遷都洛陽,又製造"白馬之禍"以天象為藉口屠殺唐朝大臣,為篡奪唐朝政權掃清障礙。天佑四年‘公元9O7年)朱溫廢唐皇(又稱哀帝),改元開平,立梁為國號。翌年殺昭宣帝。堂堂李唐皇室卒於草根朱溫之手,烏呼衷哉!可見朱溫應當稱為名將。[大金牙]


ch河


應該算是,朱溫出身低微,後來參加了黃巢起義,因為能打仗而迅速升遷,最後叛變黃巢加入官軍,滅黃巢後,朱溫脅天子以令諸侯,跟李克用爭奪中原,很能打仗的人,白手起家,就靠打仗,怎麼能不算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