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硬核科技戰“疫”。

文 | Tech星球 張雅婷

“技術支撐很重要,希望互聯網企業積極參與社區防控應用開發,可能比直接捐款更管用。”

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提到科技互聯網公司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當下許多社區已依託微信群、QQ群、智慧社區客戶端等社區信息平臺,與社區居民溝通體溫測量情況,即是基礎的科技防疫。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科技互聯網公司憑藉先進的技術、快速的反應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為這場2020年的防疫戰增添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底色。

無人機在公路上盤旋,代替人工進行空中指揮的工作;AI機器人走進醫院,幫助醫生看CT;微信、丁香醫生、今日頭條等平臺實時對疫情動態進行播報,人們動動手指就能在手機上看到自己離確診病例有多遠......

而在17年前的非典時期,那個無法便利“網上衝浪”的年代,大部分老百姓只能通過報紙、電視了獲取資訊信息,喝板藍根、蒸醋等可以預防非典的謠言廣泛傳播,以至於白醋、板藍根價格翻了幾十倍,而大數據、人工智能尚未走進人們的視野。

毋庸置疑的是,科技公司為疫情防控增添了一雙翅膀。但與此同時,此次疫情也為眾多高新技術產品提供了更多商用場景,迸發出新的需求。

「機器代人」切斷傳播途徑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所以隔絕傳染的途徑,成為了預防疫情擴散的重要手段。

“本小區今日進行無人機消毒噴灑作業,大約需要一小時左右,請大家關好門窗,收好衣物。”一支無人機作業隊來到上海市楊浦區的東森花園小區,啟動3架無人機,每架無人機每次噴灑10-15升藥液,完成整個小區約1萬平方米的消毒工作。

除了防疫消殺工作之外,無人機、無人車、機器人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巨大優勢,在傳遞信息、配送等方面“大顯身手”,主要常見的有送藥機器人、空中喊話無人機、無人配送車。

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一時間,除了京東、華為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雲知聲、擎朗智能、智行者等行業企業的名稱也湧入了大眾視線。

然而,這些智能設備發揮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有人對其產生了質疑,認為其噱頭大於實際作用,質疑的方面主要集中於成本、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在中國之聲的報道中:“僅12日,無人機共運輸緊急醫療物資近20架次,總載重70kg。”而網友評論卻質疑無人機的送貨效率:“還不如送貨小哥20分鐘兩趟。”針對無人機紅外測溫的新聞,微博博主“航拍網”認為:“不準,溫度誤差可達5℃。”

一位機器人行業從業人員質疑發問:“機器人送藥接觸後,機器人是否會成為傳染源?機器人需要什麼層次的消毒?無人機的氣流擾動是否會造成更大的二次汙染?”

總的來說,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力成本,避免交叉感染,並且疫情使得“機器代人”的需求更加豐富,促進了行業發展,但是衍生問題依然需要技術進步解決。

大數據監測疫情動向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然而,在信息高速流動的2020年,大數據技術清晰、準確、明瞭地為民眾呈現出事實,給恐慌“致命一擊”。

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Tech 星球(微信ID:tech618)梳理發現,幾乎所有知名互聯網公司都上線了與大數據相關的產品和功能,並且差異不大,主要集中在即時通訊、新聞資訊、地圖工具類產品團隊,功能主要有實時疫情速報、確診人員活動軌跡可視化、大數據闢謠,在信息流通、闢謠、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Tech星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作為最早加入一線疫情分析的企業之一,Tech 星球(微信ID:tech618)瞭解到,海致網聚公司主要服務於公安安防,在三年前就開始和武漢市公安機關開展了相關合作,而在這次疫情爆發後,海致網聚公司派出100多名數據分析實施顧問前往湖北、廣東、上海、北京、江西、湖南等十幾個省(市)的一線進行服務支持,主要做疫情相關數據的彙集、分析建模、研判以及結果推送,得到了省(市)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和肯定。

從成果來說,疫情中的地方機關已經離不開大數據分析了。海致網聚公司總裁楊娟告訴Tech 星球(微信ID:tech618):“目前,海致網聚公司已經服務了包括湖北、廣東、上海、北京在內的243個省、市、縣疫情防控分析支撐工作。具體來說,我們搭建疑似和密切人員分析名單、醫療收治和返程復工等各類模型兩千餘個,發佈各類分析計算結果數據過億條。”

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海致公司製作的智慧大屏效果圖

“這次疫情對於海致網聚公司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挑戰。疫情受關注度極高,對平臺性能的穩定性、需求響應的及時性要求很高,所以工作任務繁重,員工一般凌晨兩三點才能休息,有時甚至睡不了覺。同時,疫情也讓地方意識到大數據技術的重要性。現在有很多地方請求我們給予支持,尤其是一些重災區。我們不僅積極響應、義務支持,還給公安機關捐了十幾萬元的口罩、藥品和測溫儀。”

人工智能技術助力醫療診斷

診斷,是救治患者的第一步。然而,診斷並不簡單。

由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湖北省臨床診斷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病例標準,通俗來講就是,醫生需要通過判斷病人的肺部是否呈“毛玻璃樣”來判斷其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所以CT成為了最重要的診斷手段之一,雖然CT具備快速、直觀的優勢。但是,由於患者數量多、肺內病灶多、變化快,短時間內需要多次複查,再加上優秀影像醫生稀缺的原因,診斷效率難提高,醫生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同時,臨床表現、胸部影像學也難以完全準確鑑別,還需依靠病原學檢測來區分,比如做基因組測序,但是這同樣面臨著效率的問題,僅僅憑人工,完成一次檢測通常需要12小時的工作時間。

這時,AI公司們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間,Tech星球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後發現,AI技術在醫療場景的主要應用場景為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另外還包括病毒基因組分析、抗病毒藥物研發、群體測溫,發揮的作用主要有提高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

無人機、AI診療......黑科技殺入防疫戰場?

Tech星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而這些AI技術的實際落地效果如何?據瞭解,浙江省疾控中心、阿里巴巴達摩院、傑毅生物共同研發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把整體常規人工需要12小時的工作縮短到2個小時。

北京市海淀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輔診系統提供了精準便捷的參考依據,能夠迅速給出診斷意見,緩解了在精神和體力上的巨大壓力。

這次有強烈的影像診斷需求的疫情,無疑給了AI醫療領域的公司們一次出圈的機會,尤其是被認為“最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的AI醫學影像領域。此前,該領域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有媒體調查顯示,140餘家從事醫療AI的企業,近120家在做醫學影像業務。

但疫情影響持續的時間較短,疫情之後,臨床的需求可能不會像特殊時期這麼大,如何跑通商業模式,從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仍然是AI醫療企業們必須面對的議題。

毋庸置疑的是,相比非典時期,這次疫情中“科技防疫”的身影無處不在,與前線醫護人員一起組成了靚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