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曹叡,此时诸葛亮北伐,孙权北伐,乌桓叛乱,内部也爆发叛乱,你怎么办?

没办法就这样黑


欢迎收看影妹侃历史,如果我是曹叡平叛顺序先后是内部叛乱、乌桓叛乱、孙权北伐、诸葛亮北伐。下面请看影妹详细道来。

攘外必先安内

我,魏明帝(咳咳先用庙号顶一下吧)曹叡时期,魏国国力在三国之中遥遥领先,统一全国只是时间问题了,蜀汉的益州羸弱东吴内部并不太平只有固守之心没有开疆拓土之意!而魏国内部现在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一些州郡的生产力已经提高很多,富庶的地区一旦作乱席卷整个魏国将会造成比另外两国北伐更大的损失。

例如后来的淮南叛乱声势滔天,寿春一地就守军五万人,而且都是熟悉地形粮草充足的大魏军队,比起蜀汉和东吴的破坏力更加巨大!淮南叛乱是司马懿平叛,所以面对未知的内部叛乱我会派出司马懿带领大军平叛!

抗击外辱

内部平叛司马懿带领大军就可以解决了,但乌桓叛乱是个难题。当年暴揍乌桓的张辽曹纯将军已经去世了。而且骑兵在古代就是坦克部队步兵杀手的存在,还好北方还有一个将军能够镇住乌桓的叛乱!是平叛的最佳人选。

田豫 字国让,为我曹家镇守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乌桓大克星啊,乌桓游骑兵我曹家虎豹骑也不是吃素的。正好幽州也是产马地我们可以依靠长城坚守,凉州方面派遣郝昭将军镇守武威随时提防外来入侵!待司马懿大军平叛之后迅速出代郡痛击乌桓主力!

料理东吴

乌桓和内部叛乱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嗯。。孙权又来北伐打我。看来孙权没有老糊涂还想着趁火打劫,真是张辽一去世就以为我大魏没有人能料理这个糟老头子了。

东吴国力没我大魏强但也不能小觑,特别是这货的水军和步兵特别强。可我大魏猛将如云,战无不胜。立刻将青州,兖州,豫州,这些没有和乌桓和蜀汉交界的地区的军队集合起来,大魏军队巅峰时期可是有五十万人!现在平叛带走十五万,魏蜀边境十万,乌桓还有十万,我还有十五万大军,东吴能出动的兵马撑死十万人,十五万对战十万我还是优势!

立刻下旨,徐晃满宠带兵7万驻扎荆州以防东吴军队进攻樊城,张郃文聘二位将军带兵5万驻扎合肥,孙权当年在合肥差点被张辽抓了俘虏,都对这地方有了阴影,但以防万一还是有劳二位将军驻扎合肥!

郭淮将军乃是青年俊才,率领剩下的三万大军驻扎广陵,这也是东吴军队的攻击范围,虽然东吴进攻广陵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做好两手准备!

蜀汉北伐,毛毛雨啦

这可不是我气诸葛亮,没办法蜀汉的国力是三国里最弱的了,全国加起来才十万军队,能上战场耳朵撑死七八万。还要面对粮食的困扰。我可是主场作战耗都耗死他,弄不好诸葛亮提前就累死了根本没有五丈原那档子事了。

镇守关中抵御诸葛亮的将军我选择曹真曹休两位将军,这两位将军都成名已久的老帅,特别是曹真将军,历史上可是专治诸葛亮的各种北伐。但还是为了稳妥起见,广积粮关中地区生产力也恢复了,只要二位将军曹休率兵五万镇守凉州顺便震慑乌桓,曹真将军带兵五万镇守关中,拱卫京城!带其他战场上解决危机,聚拢军队囤积粮草一鼓作气拿下蜀汉顺江而下解决东吴!

总结

如果我要是魏明帝曹叡面对题主所说的叛乱会按照之前我说的那样做,因为要考虑双方国力和对手的实力来分配军队和将帅,内部叛乱肯定最为严重,主场作战熟悉地形的大股叛军可以颠覆国家的政权。

其次是乌桓。乌桓作为游牧民族打不了持久战骑兵数量很多实力较强,但攻强守弱所以面对乌桓我可以固守等待时机等乌桓军出现弱点时击溃他们。

东吴军队和乌桓军队是两个极端,东吴军队守强攻弱,在长江上魏国军队对东吴军无可奈何,但一旦吴军改为登陆作战那面对的就是曹魏的铁骑。

蜀汉军队是这里面最弱的一支,除了无当飞军山地作战很厉害之外,骑兵匮乏。人数少粮草不充足,蜀道可以防守也让蜀军粮草匮乏,面对和自己数量相当的守城军队,蜀军能打下来的可能微乎其微,更别说我还为那些敌人量身定制了特定的武将和军队!


影妹侃历史


还能咋办?先是“凉拌”,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看着办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得看国内的叛乱是由谁引起的,进行区别对待。请听丝语慢慢给你道来。

首先,要记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原则。如果是司马懿带头的,就一定要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将司马氏打趴下。其实,早就耳闻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正愁着没机会逮住他呢,现在倒好,自己撞到“枪口”上来了,也就怪不得老“曹”(叡)家不讲情面了,借这个机会灭了他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一是可以趁机灭了司马氏,彻底解除被他们篡(曹魏)权建晋的后患;二是可以杀鸡儆猴,让那些试图趁机“浑水摸鱼”的人断了他们犯上作乱的念头,老老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别老在那一天正事不做,就想着钻“国家”空子,趁乱给自己大捞一把。

其次,还得明白“攘外可以与安内”同时进行的道理。如果不是司马懿带头的或者说司马懿根本没有“胆量”参与叛乱,那就最好不过了。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给司马懿一支小部队,着令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平定叛乱,这样不仅可以限定和缩小司马氏的活动范围,便于他有什么异动时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以对司马懿的“真心”进行一次检验;如果他平叛不力,可以治他的罪,让他从此不得翻身,即使他及时将叛乱平定,也可以给他一定奖励,慢慢削弱他手中的兵权。

同时,可以让曹真和张郃各率领一支主力部队分别抵御诸葛亮、孙权的北伐,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固守待援或凭借稳定的后勤保障消耗诸葛亮及孙权;另外派出一支军事力量迅速解决乌桓之乱。

最后,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可以让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假设进行反思,找到更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如果”的作用与魅力所在!


油茶丝语


乌桓叛乱不过是边角之患,可以暂缓,况且曹魏在北方一直有驻军,还有田豫这样的将领,可以进行必要应对。曹睿时期对吴国和蜀国,都有相应的防范,比如对付蜀国的司马懿,对付吴国的有曹休,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剩下的就是平定内乱,这个你要看是谁叛乱,什么原因叛乱,曹睿时期,曹魏政权已经相当稳固,应该不会有大规模民众叛乱,剩下的就是各地太守,比如孟达之流,但并不会有太多人响应。如果没有连结吴蜀,出其不意,应该也能对付得了


太宗历史


逐一对付,各个击破就是。

当时又没有手机电台,天各一方的几大势力哪能有效协同?先对付威胁最大就是了。

先平内乱,再迎战最有主动性的蜀汉,这两路平定其余不足论。

司马氏当权后便碰到类似情况,结果他们毫不犹豫的先安内,解决淮南三叛,再回头对付其余。

曹魏国力强大,人口兵力比吴蜀加起来还要多得多,曹睿赌得起


真正鳄鱼不哭


引言:

这命题是曹魏要灭亡的征兆啊!如果我是曹叡先集结可动用的部队一路北上平叛,然后攻击乌桓;平定乌恒后再继续平复内乱,期间派遣使者以利诱使东吴停止攻击,转攻蜀汉;平定内乱后率先攻击蜀汉;覆灭蜀汉后再招降东吴。


平定乌桓

乌桓属于异域异族,三国时期虽然时局动荡但是由不得异族撒野。如果我是曹叡,会集结兵马一路北上直接攻击乌桓。大军北上时一路平叛,将俘获的士兵全部收编随军一路北上直击乌桓。乌桓属于游牧民族,内部分为很多的小股势力,攻打乌恒就以小股势力为首,收编扩充我方的骑兵,壮大自己的实力。打到乌桓彻底没有一战的能力为止。

平定内乱

平定乌恒以后整顿军马,兵分两路一路直奔蜀汉主力出发、另一路奔东吴主力出发,两路兵马沿途进行平叛,不必在意边界城池是否丢失、丢失多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推进,直至最前线。

平定内乱期间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商讨结盟,共同攻击蜀汉,许诺蜀汉覆灭后地盘全部归属东吴,但东吴必须将曹魏失地全部归还。这样东吴肯定会犹疑,前线战争也会得到缓解。前往对峙东吴的部队到达前线后,示意东吴为了结盟曹魏撤掉一半军队。然后命令撤下来的军队全力平定曹魏现有地盘的全部叛乱,达到领域内部再无战争。


联吴伐蜀

内部叛乱平定后,东吴必然会答应联盟。因为东吴再三国历史中并没有和曹魏、蜀汉拼个你死我活的记载,往往都是见好就收的态度。曹魏内部稳定了东吴也就会妥协了。

蜀汉在三国历史中没有过于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击曹魏不会倾巢而出,兵力不会超过十万。曹魏经过平定乌桓、内部平叛加上抵御蜀汉、东吴的损耗,曹魏还能剩下至少二十五万的兵力,那么抽调十五万人,攻击蜀汉足矣。东吴若是同意联合必然袭击蜀汉巴东郡一代,蜀汉不可能置之不理,肯定要分兵回守。巴东一旦失手,那么东吴就可以直接攻击蜀汉的内部。则蜀汉必亡。


蜀汉灭亡后如何统一

蜀汉灭亡,地盘如约全部送给东吴。为什么呢?因为东吴经营不起来,无论东吴之主是谁都不会放心将益州交付到任何人手中,内部矛盾就会升级。曹魏休养生息一年整合一下兵马,在汉中、襄阳、合肥三处集结大军,先攻取益州。如果占领益州全境后,那么东吴不战自降。

总结:征乌桓是扬我国威,任何时期国土不容侵犯。平定内乱并不会耗损兵力,相反的是变相的把部队集结起来了。联合东吴,东吴是一个墙头草的角色,但是还不能小瞧了这个墙头草。三国时期蜀汉最弱,要是没有天险早就覆灭了。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