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佳宁姐姐说历史


司马懿一开始在曹魏政权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可他却非常能活,生生就熬到了自己出头的日子。其实司马懿开始在朝中崭露头角,是在曹丕的时期。前面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像荀彧这些人才是政坛的主角。司马懿资历能力都不如这些人,自然就没有他露面的机会。



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就非常好,在位的时候也主要提拔司马懿这些人。那么等曹丕去世,司马懿的机会也就来了。

曹叡当政之后,国家也面临着一个困境,外部蜀汉与孙吴不断来骚扰自己的边境。另一方面,曹家的宗室力量被大大削弱。当初跟着曹家打天下的那些功勋,也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曹叡手下可用的人非常有限。因此他就必须要给剩下的这些重臣更多的机会,司马懿再度发挥了自己能活的特点,熬死了曹真,曹休这些人,他也就等来了机会。

曹叡在后期给了司马懿非常大的权力,还让他先后打辽东,蜀汉,在国内掌握了军权。正是曹叡对他的放任,给司马懿后来夺权创造了机会。


不过曹叡虽然是放权给他,可司马懿根本不敢有什么二心,他非常害怕曹叡。后来人们一致认为,要是曹叡多活几年,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了。

为何司马懿他会这么害怕曹叡呢?最主要的因素,是曹叡这个人是一个权谋高手。

曹叡上台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外部强敌入侵,内部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他立马任用贤才抵御外敌,同时利用曹真等宗室来对抗朝中像司马懿这样的士族代表。

曹叡当政的时候,总得来说国内的士族与曹家宗室是处在对等的局面。而曹叡自己对于权力非常重视,当初曹丕死去,给儿子留下了几个辅政大臣,像曹真,曹休,司马懿这些人在朝中有资历,也有着很大的势力。曹叡对这些人采用的是流放政策,当然这不是真的流放,而是以军事防御为借口,让这些人一直是在外面帮着自己守边疆。


他们这几人,就留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文臣陈群在中央,剩下的这几个就没有怎么在中央待过。曹叡还不断分散地方军权,让司马懿他们在外部也会受到中央的牵制,他们反而无法回到朝廷里面建立自己的势力团体,因此年轻的曹叡一上位,就立马掌握了大权。

这几个辅政臣子,大部分都是被他给打压下去,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权力。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手段,司马懿当然是无法和他对抗,心里也非常害怕曹叡。

而曹叡这个人是一个狠角色,他对于那些威胁自己统治的人,不会采取什么纵容,只要你有威胁,就有可能被彻底除掉。


司马懿当时外部受到牵制,在朝内士族也无法彻底主导朝堂,他也就很难去和君主对抗。事实上曹叡即便是死了,也没有让司马懿真正掌握朝中大权。

后来曹叡还利用宗室与士族的架构,来保证权力交接。虽然曹爽这个草包能力不行,但从权力分配来看,曹叡的布置问题不大。

谁能想到司马懿在那样的绝境里面,都可以完成逆袭。而曹爽有着那么大的权力,居然是失败了,这只能说是曹叡的选人不当,可当时的宗室里面除了曹爽这样的草包外,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承担大任。


虽然曹叡不如自己的祖父,父亲,但他作为一个守成君主是非常出色的。况且他也没有想过司马懿这么能活,原本他比司马懿年轻很多,却死在了司马懿前面。要是他多活几年,司马家还真没有这个机会。


岁月是一条河流


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曹操、曹丕、曹叡、曹芳),而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年轻有为,曹魏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的司马懿偏偏非常害怕曹叡,他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呢?
个人认为有四个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司马懿只是一个臣子,而曹叡是皇帝,臣子对皇帝,那是天生的害怕。

司马懿再有本事,再牛,他也是一个臣子,在曹操时期,他看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孙子,不想为曹操办事,装病在家。没想到曹操强行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曹操如果知道司马懿将来会架空自己的后代,说什么也不会强行让司马懿当官的。在曹叡时期,司马懿升为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将军曹真一同抗蜀。

他当的官再大,也是一个臣子,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他得听从君主的命令,为皇帝办事。从这一方面说,司马懿不是怕曹叡,而是怕皇权,怕这个世间的最高权力。其他大臣,如陈群、曹真,见了皇帝曹叡,也会害怕吧。

其次,曹叡掌权时期,还有不少曹氏、夏侯氏宗亲掌握兵权,司马懿自然不敢飞扬跋扈。

曹叡掌权时期,还有曹真,监视着司马懿,与司马懿一同防御蜀汉。在曹叡病重将亡时,他第一次选的托孤大臣是燕王曹宇(曹操之子),还有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这些人都是曹氏宗亲,对曹魏忠心不二。

这时的司马懿,只是一个在边疆领兵打战的劳力,只是资格有点老而已。他只是在有战争时,带领军队出战敌国,这些士兵不是他的私兵,不是他的铁粉。只要曹叡一句话,曹魏军队就站在皇帝一边,对不会听司马懿的。

再次,曹叡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牢牢掌握大权。

曹叡登基时,已经是22岁的成年人了,完全有能力接过父亲曹丕的班,将曹魏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处事沉着、刚毅,深谙帝王制衡之道,刚当皇帝不久,便将四个辅政大臣玩的团团装,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便于自己掌权。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调动中,积劳成疾,不久去世,只剩下了司马懿和陈群两个辅政大臣。这两人是外姓,对曹叡不构成威胁,还非常听话。此时的曹叡,大权在握,在朝中说一不二。《三国志》中相关描述如下:

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最后,司马懿做出害怕曹叡的表象,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最终取得胜利。

司马懿,善于伪装,尤其是在皇帝曹叡面前,就和小兔子一样乖,曹叡说啥,他听啥。司马懿深谙自保之策,他没有和曹叡对着干,相反,他还故意做出一副害怕的表象。司马懿成功骗过曹操、曹丕、曹叡,还有曹爽,于公元249年,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灭曹爽三族,掌握曹魏大权。

总结:曹叡刚刚登基时,司马懿对于皇帝曹叡,那不叫怕,是一个臣子对皇帝起码的尊重。后来,曹叡从四个辅政大臣手中夺权,掌握曹魏大权,司马懿才真的感觉到曹叡厉害,为了存活下去,便一直以一个乖孩子的表象出现。司马懿是明智的,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子孙三代,最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曹魏大权,奠定了西晋基业。


魁哥说三国


曹睿是曹魏的第二代皇帝,虽然没有他爹曹丕那么手段狠辣,也没有他祖父曹操那么枭雄,但是他从小的生长环境也很艰苦,还是学到一些治国的本事。

曹睿是曹丕的长子,生长在富贵之家,因为父母感情不好,受母亲甄宓的拖累,在做皇子时并不得宠。因为曹丕还有其他的宠妃,也诞生了皇子,导致曹睿的处境尴尬,时时有丧命的危险,可谓成长得曲折。这些磨砺了他阴狠的性格,若是其他人触犯他的权利,他就会先下手为强。



若不是曹丕只做了7年皇帝就丧命,曹睿可能做不了皇帝。因为母亲的惨死,少年成长的不安定,曹睿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情绪上更难自控。司马懿在他底下做大臣,有时候无法摸准他的心思,自然就要小心应对。

司马懿一辈子都在谋算,竟然做了曹家的臣子,就要为国分忧。辅佐君王,小心办差事,这也是做臣子的本分。

司马懿怕曹睿,更多是身份上的弱势,曹睿是君,他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当时魏国的政权在皇帝曹睿的手上,司马懿并没有抗衡的能力,他还没有积累到资本,只能好好做他的臣子,不敢有僭越之心。



曹丕死时,任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曹睿当上皇帝,身边的军方大臣主要还是曹氏有血缘的人,对曹睿登基以后迅速亲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时期之所以乱,就是地方诸侯手上有兵,有能力和朝廷抗衡。包括后来司马懿也是有了军权,才敢发动高平岭之战,一举控制了魏国的朝政。

在曹睿当政期间,他对军方还是有一定的控制,没有让司马懿一家独大,司马懿手上没有军权,自然就对抗不了曹瑞,只能乖乖的做他的臣子。

总结一下,司马懿怕曹睿,一是他的身份,他是臣,曹睿是君;二是司马懿手上没有兵权,没有能力和曹睿对抗,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他怕曹睿,也是担心司马家的前程。


昊阳闲看历史


这个问题得先提及领导者眼力的问题,一句话,眼神不行,手段肯定不行!曹丕是曹操指定的继承人,曹叡是曹丕指定的继承人,他父子俩有一共性,那就是当权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考验,所以注定曹叡不算是个人精也绝非庸辈!其次最主要的是司马懿和曹叡是共患难的关系,没本钱对抗!诸葛亮六次北伐使得曹魏政权不得不上下团结,与其说害怕,不如说彼此借重!老司马离不开曹叡的支持!曹叡更需要老司马撑住时局,特别在老曹家创业期间的老人,随着时间老死,战死等诸多事实到了青黄不接无帅可用的地步!强调一点是帅才,不是将才,也就是大都督一职!事实上,曹丕父子对老司马是知人善用且善待的!更重要的是黑厚学手段,使得老司马不敢也不能有所作为,一者是托孤大臣,二曹富二代实力还在,且撑控实权!如果不是曹爽不得人心,使得老曹家的旧部坐视无为,恐怕老司马政变未必能成功!当然,这已经在曹叡病逝十年之后了,发生太多变故!可以这么说,曹叡在世时,老司马有那么一点想法,立马千夫所指!再者,敲黑板,划重点的是,领导者的气度与魄力!无论是诸葛亮使的离间计或在与诸葛亮交战期间,朝臣对老司马指责不断,但都被曹叡给压下来!即使诸葛亮离间计成功,曹叡也没痛下杀手,事后更是亲自赔理道歉,并委以重用!可以说,曹叡算是历害的君主!所以大臣们个个恭顺臣服!相对而言,君强臣弱,看起来,老司马害怕曹叡了!


丰产不丰收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观看历史,司马懿谈不上害怕曹叡。反而在历史上司马懿是曹叡十分倚重的辅政大臣。曹丕在去世之前给曹叡指定了三个辅政大臣,也就是曹真,陈群,司马懿。三国时期辅政大臣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张昭,地位都非常高,而司马懿的地位在曹魏也是这样。而且相比较于陈群,司马懿和曹真在军事上的作用使得魏明帝更加依靠司马懿和曹真。

曹叡即位的第二年,东吴攻打江夏,派诸葛瑾和张霸袭击荆州的曹魏重镇襄阳城,这次袭击被司马懿击退,司马懿斩杀张霸。魏明帝命令司马懿都督曹魏荆州和豫州的军事,驻守宛城,从此司马懿变成了曹叡南方的依靠。曹魏的四个重要的都督区,荆州成为司马懿的地盘。

当时占据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蜀山将领孟达投降曹魏,曹魏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成一个郡新城郡,让孟达驻守,但是孟达在魏明帝即位之后有意投靠蜀汉,但是孟达犹豫不绝,导致消息走漏。司马懿麻痹孟达,率领军队突袭孟达,只花了八天就达到上庸城下,孟达十分惊慌,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司马懿以此发动强攻,孟达外甥邓贤开门投降,司马懿攻破上庸城,斩杀孟达立下一大功劳。

曹真病重后,关中不稳,诸葛亮屡次北伐打击曹魏,曹魏毫无还手之力,被迫防御,公元231年诸葛亮出祁山再度攻打曹魏,把曹魏的将领贾嗣和魏平围困在祁山堡,司马懿受到曹叡的命令从荆州地区赶往关中,都督曹魏关中诸将防御诸葛亮,但是司马懿一开始和诸葛亮实行持久战,在追击诸葛亮的时候只是安营扎寨,绝不进攻,被帐下将领笑成“畏蜀如虎”。这主要是司马懿初来关中,和关中将领的关系并不深厚,第二司马懿考虑诸葛亮运粮十分困难,想等诸葛亮粮尽在进攻。但是野战司马懿并不是诸葛亮对手,被打的大败最后就扎营结寨,就不进攻,最后诸葛亮兵退。

诸葛亮最后一次通过斜谷道,攻打关中,占据五丈原,司马懿依旧是安营结寨,双方在渭水对峙,诸葛亮为了引诱司马懿出兵,甚至送女子衣物给司马懿穿,但是司马懿拒不出战,最后为了安抚关中的诸位将领,曹叡还和司马懿演了一个双簧戏,曹叡派卫尉辛毗前来为军师,司马懿故意说自己要出战,辛毗就阻止司马懿,以天子曹叡的命令不允许司马懿出兵,两人搞了几次,最后双簧戏演的比较成功,就这样诸葛亮和司马懿从二月对峙到八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月份有流星坠落于诸葛亮的大帐中,随后诸葛亮病逝,蜀汉军队撤退,当时司马懿想要前去追击蜀军,结果蜀汉丞相长史杨仪打着旗号像是返工,导致司马懿仓皇而退。等到蜀军撤退回归后,司马懿才上去五丈原查看蜀军的营垒。

此后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谋反,司马懿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公孙渊,此后公孙渊被司马懿攻破,司马懿攻入襄平城大开杀戒。七千多人被屠戮。但是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38年为止,割据辽东的公孙氏灭亡。但是在这个时候,曹叡也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把养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

如果仔细观看历史,曹叡对于司马懿是十分相信的,曹叡执政年间的的比较重要的孟达之乱,诸葛亮北伐,公孙渊割据都是司马懿平定的。可见曹叡是十分信任司马懿的,而且两人还演过双簧戏。至于说司马懿害怕曹叡,并不见得,毕竟司马懿是辅政大臣,其次也是曹叡的爱将。


人者仁义也


司马懿是曹魏后期独当一面的权臣,甚至为晋朝的开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他一生中害怕三个人,司马懿害怕的三人是曹操、曹丕以及曹叡,司马懿的能力毋庸置疑,可惜一生都在被曹家监视。

司马懿害怕曹操与曹丕是情有可原的,但为何要害怕曹叡呢?

首先来说司马懿害怕曹操的原因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已经追随曹操,他是被曹操认可的,只不过曹操知道他的底细,天下众多优秀的谋士都是从司马家族出来的,司马懿自然也不例外,司马徽的门徒众多,相传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


才智比起荀彧等人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因此曹操常常暗示司马懿不要打掌权的心思,不论你才能如何,你只需要出计策,帮助曹操顺利的打胜仗就可以了,其他一概不用。对于掌管兵权,人员分配,根本想都不要想。


毕竟当时的大权都在曹操手里,并不像曹叡死后,不是曹氏亲贵掌权,便是司马家族掌权,曹魏还好,不敢篡权,司马家便不一样,一代两代不敢,最终到了司马炎的时候,直接将曹魏的皇帝赶下皇位,自己做皇帝。

其次来说司马懿害怕曹丕的原因

司马懿做过曹丕的私人秘书,可以说对曹丕的身体情况了如指掌,曹丕的身体并不好,多病的他,经常接受治疗,不过这一病情曹操不知道,如若曹操知道,魏王之位可能轮不到曹丕的头上。


多亏司马懿经常为曹丕献计,曹丕才能如愿以偿登上王位,最终将汉献帝赶下台,自己做起了魏文帝。开过建元后,司马懿身边一直有一双属于曹家的眼睛盯着他,司马懿早早便能感觉出来,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只可惜曹丕活的时间太短了,不几年后曹丕病死,司马懿本以为自己可以活的轻松一些,谁知道曹丕留下的眼睛一直在自己身边,自己还不能铲除,如若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司马懿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惨死。

再次来说今天的主题司马懿为何要怕曹叡

司马懿对曹叡实则算不上怕,曹叡是非常信任司马懿的,不过司马懿家中的钉子并没有拔出,怕的就是他有朝一日,忽然谋反篡权,导致曹魏的江山拱手送人,司马懿对曹叡的真实态度其实是敬重。


很难相信,曹叡从一个地位卑微的皇子,做到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实在是不容易,司马懿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曹叡,因此二人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保持着君臣方面的利益,一方面司马懿家中的奸细曹叡一直没有派回去。


因此司马懿只好依旧夹着尾巴做人,曹叡继承了老爸曹丕身体差的素质,不几年后病死,大权落到了曹氏亲贵手中,不久后司马懿通过一场高平陵之变夺取了大权,自此司马家族成为曹魏实际的掌权者。

综上所述:司马懿敬重曹叡的原因不过是由于他“感动”了老狐狸司马懿,加上曹叡精明的很,司马懿根本不敢暴露出自己的本质,最终成为只能等到曹叡死后,在做出一些叛逆的动作。


挚滗画畫紅尘


确切的说,司马懿并非是害怕曹叡,而是假装惧怕曹叡。

曹叡是曹魏第二个皇帝,算的上是一有为明君,且能牢牢握住大权。我们要明白,对于司马懿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昏聩之君,或年少可欺之君,显然曹叡都不符合,那么作为“野心家”的司马懿,自是需要表现出温顺、惧怕曹叡,达到骗过天下人的目的。

司马懿也并非从一开始就狼性十足,他曾经也是个负责任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个聪明人,曹操时司马懿自是没有任何的权势,加之曹操知道曹丕能控制住司马懿,司马懿这才有了后来,这个时候说司马懿害怕曹操是对的。

在到了曹丕时期,虽然司马懿为曹丕老师也有着扶持曹丕登基之功劳,曹丕也给了司马懿足够的权势,但终其曹丕一朝,曹丕个人的阅历与治国能力并不在司马懿之下,司马懿忙的是和朝臣们勾心斗角,以求保得身家性命,所以这个时期司马懿是不敢动任何的不臣之心的,他想要的只是在众臣之中能脱颖而出。

到了曹叡时期,司马懿这才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原本只要曹丕能多活一段时间,司马懿还是可能老老实实在曹丕的手底下终老,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但曹丕的死有点让人猝不及防,司马懿就这样成了辅臣,这才有了不臣的心理。

但曹叡并非一个合适的君主,也没有接受过一位君主的教育。说白了曹叡没有将自己的聪明用在治国理政之上。加上曹叡曾经动过杀了司马懿之心,好在朝臣们的帮助,司马懿这才免于一死,看着皇帝的任性让司马懿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所以司马懿这才特意去讨好曹叡,出山与诸葛亮决战,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给了曹叡一个定心丸,至此以后曹叡在司马懿的谋划之下,每天不问朝政,贪图享乐,而司马懿呢,假意害怕,为曹魏东征西讨,为了就是骗过曹叡、骗过天下人。

没多久曹叡步了自己老爹的后尘,三十多岁就去死了,这一次司马懿在一次成了托孤的大臣,加上新任的君主曹芳仅有8岁,并不具备任何能力,曹魏的果实终究被司马家所窃取。


像素说历史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机和年龄永远不会成正比的。曹睿心机之深,有时候司马懿都会胆战心惊。

曹睿之谋,远胜曹丕

曹培很有心机,很大程度上是现实逼出来的。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讨论经典《三国演义》电视剧,只需要按照历史剧情发展顺序来看就能够知晓:曹睿能活这么大,实在是不容易。

曹睿,曹家第三代掌权者,第二代皇帝,即位时二十二岁。曹睿当皇帝的时候,朝中势力分布如下:

司马懿所代表的司马大家族有一定的话语权、曹真所代表的军团有很大话语权、曹休所代表的曹家势力有更大话语权。而反观曹睿呢?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连台面都上不了。

可就在这被动的场面上曹睿仅仅用了半年就将皇权夺了回来,并且从名义上的皇帝变成实实在在的皇帝。

曹睿是如何做到的呢?很简单,简单的有些可怕:

曹睿将司马懿和曹真派遣出去督战,将曹休来回调换,短时间内抹除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只成为一个频繁调换的将军和谋臣,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短时间内,曹休和曹真瑟瑟发抖,再无实权;而司马懿和陈群因为原本就是外姓,更没有太大影响力,曹睿重登皇权,成为北魏的王。

在这样的主子面前,司马懿还是有点先见之明的,这时候要是不老实点,估计早就被做掉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除此之外,司马懿害怕曹睿还有其他原因么?

还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

其一:曹睿时期,司马大家族强盛不假,可是曹家的人丁更加兴旺,曹爽、曹宇等人掌握军权和政权,司马懿根本没有立足之处。

其二:司马懿说穿了也就是个臣子罢了,曹睿对于司马懿有着最直接的生杀予夺权利。

其三:司马懿诡计多端,或许只是装做害怕也不一定。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曹睿在,可以克制住司马懿的成长,可是曹睿一去世,司马懿在无敌手。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简单来说,司马懿之所以怕曹叡是因为:

第一,曹叡是明君,没了他司马懿,以曹叡的能力也不会使魏国灭亡。

第二,曹叡办事果决,该狠时绝不手软。

两条加起来,哪个权臣不怕,哪个不得夹起尾巴做人,要不他杀你随便一个理由,纵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纵使你能统帅千军万马,杀你只要派一个人去就做到了,你说你怕不怕?!

最次了,假设上面两条优点曹叡都没有,如果他是个不计后果的二愣子,司马懿还是会怕,君不见清末载沣要杀袁世凯时袁世凯也是吓得屁股尿流。一个人的命只有一条啊,它不会是你能力大就血厚的砍九刀都砍不死。

所以权臣成功也不容易,条件极苛刻,你的能力大只是前提,最重要的是眼前这个皇帝要认为没有你国家就完了,要既恨你又不敢动你。

他要是有这个认识了,早晚你会成功的



白马不是马


简单来说,曹叡能整死司马懿。

虽然皇帝是帝制时代的国家元首,名义上拥有生杀予夺大权,但皇帝真正长期拥有这项权力,还得是在明确时期皇权专制极度加强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权远远达不到大权独揽的程度,反而因为衰弱造成雄主一逝则权臣迭出,乃至改朝换代。

曹魏作为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的形成期,皇权已经受到了很大掣肘,士族势力整体是膨胀的,除了魏明帝时期有所压抑。

曹魏禅代本身就经历了一些政治动荡,魏文帝曹丕当了六年皇帝就离世,年少继位的魏明帝曹叡面对的政治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但成功平衡各个派系,稳定了曹魏政局,之后厉行法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士族势力在魏明帝时期已经很庞大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曹叡出巡时的拥立事件看出来。

魏略曰: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

皇帝西巡长安,忽然传来一则消息,皇帝驾崩了,群臣也不去证实真假,直接就打算拥立新帝,可见此时曹魏政权不稳。这一点曹叡心知肚明,所以他回来后谁也没动,不是不想,而是不行。

经历此事后,曹叡怎么还会对士族势力无动于衷?自然是想尽办法打压,而司马懿本人,就是司马氏在朝堂上最出众的代表,也是河北一窝士族中最为声望的几位,敲打他是符合曹叡政策的。

奈何,司马懿的能力很强,曹叡很多地方又要用到他,用完敲打,敲打完还得用。而司马懿挨了敲打,也知道皇帝对自己不放心,要是哪天出了差错,整死自己杀鸡儆猴也不是不可能的,做事更加谨慎。

作为文帝朝留下的老臣,司马懿在明帝朝也是任劳任怨,但他权威过重,单凭这一点,曹叡就无法绝对信任他,所以在青龙三年(235年),也就是诸葛亮病逝的次年,鲜卑柯比能挂掉的同年,司马懿从大将军“升任”太尉。

鸟尽了,良弓就得藏起来,西线和北线都平静下来了,司马公就把兵权交出来,安心当太尉吧。

这一年,司马懿才56岁,远没有到当虚衔退休的地步,可曹叡就是给了,司马懿半句怨言都不敢有,毕竟杀太尉这事又不是没有过,而且他相信自己有复出的机会。

果然,景初二年(238年),辽东公孙氏反魏,大军远征千里,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帅才,曹叡看来看去,还是请司马懿出马。

此次出征,司马懿身份还是太尉,曹叡摆明是想告诉他:这是很重要,别人我怕摆不平,可军权你就别想了,大将军不会给你的,你麻溜地灭了公孙氏。

司马懿听了,转身就出征,也是没有怨言,实在是不敢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