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

七星印月


没有证据表明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时代有政变的企图。为什么司马懿在曹睿活着时没有政变,而到后来却发动政变,为司马氏取代曹氏奠定基础呢?

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魏明帝曹睿雄才大略

魏明帝曹睿是个被严重忽视的人物,他其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

曹睿刚上台时,魏国名臣刘晔对他有个评价,称他是秦皇、汉武一类的人物。这个评价是相当高,说明曹睿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魏国历代皇帝中,曹睿是最出色的一位,他为人果敢坚强,有非凡的判断力与决断力,特别在军事战略上有高人一等的见解。

比如说诸葛亮发动北伐,兵出祁山,确实出乎曹真、夏侯楙的意料之外,三郡随之叛乱,关中震动。关键时候,曹睿表现出一位皇帝应有的从容与镇定,他满不在乎地说:“诸葛亮本来有险峻山地为依托,现在却自投罗网,犯了兵家之忌,这次定要击破诸葛亮。”后来诸葛亮果然失街亭,兵出无功。

曹睿在国家重大军政问题上,是有主见,有眼光,多识善断,实有明君之风范。《资治通鉴》这样说:“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像司马懿、曹休、曹真、满宠等久经沙场的将领以及刘晔、蒋济等谋臣,都从心底佩服曹睿的英明。

第二,曹睿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

司马懿虽然崛起于魏文帝时代,但是直到魏明帝曹睿时,才有了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这与曹睿的识人有很大关系。

司马懿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孟达叛乱,这一巨大战果让曹睿刮目相看。他曾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把抵挡诸葛亮入侵的重任,交给司马懿。从此,司马懿便成为魏国军界的一哥。

在对付诸葛亮上,曹睿与司马懿的观点如出一辙,他认为:“一定要坚壁清野,采取守势以挫敌之锋芒。敌人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也捕捉不到战机,时间长了粮食就会耗尽,又不能抢掠到物资,势必要退走。等他们撤走时,再去追击,这乃是全胜之道。”这个主张与司马懿的主张不谋而合。他对司马懿的才能深信不疑,曾说:“司马懿的军队足以战胜,我不必担忧了。”后来果然如其所言。

司马懿两次挫败诸葛亮后,曹睿又把平定辽东的重任交给他。在辽东战况因为天气原因而受挫时,朝臣们也纷纷上书皇帝要求司马懿退兵。曹睿毫不含糊地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住公孙渊指日可待。”他对司马懿的信任,由此可见。

曹睿在临死前,把曹爽与司马懿指定为辅政大臣。他病重之时,急切地盼着司马懿赶紧回来。当司马懿风尘仆仆地回到洛阳时,曹睿已经奄奄一息了。当他终于看到司马懿时,紧握着司马懿的手,用尽全身之力说:“我把后事托付给你,你与曹爽共同辅佐少子。死,是可以忍的,我忍住不死就是为了等你。现在看到你了,我死无恨了。”

可以说,曹睿对司马懿是极为信任的,对此,司马懿也心怀感激。当时司马懿既悲戚又感动,眼泪不禁哗哗直流。我认为这是司马懿真情的流露,并非装出来的。因为没有曹睿的提拔与重用,就没有司马懿如今的地位。

第三,司马懿为什么在曹睿死后要发动政变?

司马懿发动政变,是有原因的。

曹睿死后,司马懿与曹爽便成为新皇帝曹芳的辅政大臣。从地位上看,曹爽是大将军,司马懿是太尉,以汉魏传统看,大将军权力要比太尉大。起初,曹爽不敢独断专行,有事都得跟司马懿商量。

然而,不久后,曹爽在心腹丁谧等人的鼓动下,把司马懿提为太傅,实际上剥夺其军权。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司马懿全面防御,夹起尾巴做人。他大权旁落十年,为了避开曹爽的迫害,他索性从政坛上隐退,他以身体有病为由,不再打理任何政务。甚至装作中风的模样,让曹爽完全失去戒备。

此时司马懿已经七十岁,留给他的时间很少了。他决定利用曹爽毫无戒备的机会,发动政变,夺回大权。

公元249年,皇帝曹芳与曹爽等人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一举消灭曹爽集团,从而控制朝廷。没有迹象表明司马懿有篡位夺权的打算,在发动政变推翻曹爽时,他已经七十岁,很难想象这种年龄他还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他或许只是给自己的儿子开路,或许只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为曹魏皇帝保驾护航。

以评点《三国演义》闻名的毛宗岗虽抱“尊刘黜曹”主旨不放,对司马懿却有较为公允的说法:“今人将曹操、司马懿并称。及观司马懿临终之语,而懿之与操则有别矣。操之事,皆懿之子为之,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贤者;懿之谋曹爽,是特杀宗室之不贤者。至于弑主后,害皇嗣,僭皇号,受九锡,但见之于操,而未见之于懿。故君子于懿有恕辞焉。”他认为,后来司马氏僭位夺权,只是司马懿儿子们干的事。司马懿发动政变,是为要杀“宗室中的不贤者”。

尽管曹氏最终被司马氏所取代,但这似乎并非司马懿的本意。不过,不可否认,司马懿对曹爽集团斩草除根、逼死曹彪、软禁曹氏亲王贵族等一系列打击,已是掏空曹魏帝国大厦的根基,帝国轰然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君山话史


曹睿的执政能力

曹睿为曹丕长子,226年即位,是谓魏明帝

,即位时23岁,执政13年,239年去世,时年36岁。

曹丕担心自己的儿子年轻,为儿子安排了四个辅佐的顾命大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可是曹睿非常聪明,擅长帝王之术,为了自己大权独揽,攘外必先安内。将曹休、曹真和司马懿三个掌握朝廷实权的人物,轮番调往与东吴和西蜀作战的前线,基本上在京城待的时间很短,根本影响不了曹睿掌握大魏的朝廷实际权力,而且也不能干预曹睿的执政。(曹睿剧照)

在对外作战中曹休和曹真相继病死,但是他们也抵御了吴蜀两国的进攻,并且平息了辽东公孙渊的反叛,可以称之为明君了。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陈群就没有调动,对权臣的控制可见一斑了。

曹睿无子,养子曹芳即位

曹睿虽然聪明,曾经有三个儿子,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到成年就夭折了。无奈只好弄了两个养子: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郭皇后剧照)

曹睿特别好色,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早早夭折,他拼命的行走于嫔妃的床笫之间,希望能够生下自己的嫡系后代,但事与愿违,掏空了自己的身体,后代的事情也没有解决。(曹芳剧照)

239年正月27日,36岁的魏明帝病故。病故之前,急招司马懿和曹爽(曹真长子)进宫,托付后事,曹爽和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这时的曹芳才7岁,是谓魏少帝。(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被废,曹爽专权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曹睿托孤时,他被封为大将军,假节钺,简单说曹爽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

曹爽在曹芳刚刚即位时,凡事和司马懿商量,不过后来听了别人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剥夺了司马懿的军权。并将原来的禁卫军将领蒋济免职,各主要的军事位置都换上了自己的兄弟和亲信。(曹爽剧照)

244年,曹爽觉得自己是大将军,但是一点战功也没有。于是就起兵征讨蜀汉,司马懿劝阻,但是曹爽大权独揽,哪里肯听。结果曹爽被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击败,并且造成很大的内耗,战争地区的人民怨声载道。

247年,曹爽兄弟将郭太后迁移出宫,架空了司马懿,专擅朝政,党羽遍布,并且排挤了大量的官员。在宫殿内,曹爽甚至带走曹芳的嫔妃出去玩乐,根本不把魏帝放在眼里,俨然有取代魏帝的苗头,因为曹芳不是曹睿的亲生儿子,继承帝位有瑕疵。

高平陵之变

曹爽对司马懿换是小心提防的,248年,曾派人试探司马懿的状态。当时司马懿应该啥病都没有,但是马上装病,垂垂老矣的样子,人都变得糊涂了,试探的人回去汇报给曹爽后,曹爽放心了。

司马懿在干什么呐?这些年来的征讨指挥,手下聚拢大批的将士亲信,并且暗地里培养了精锐的3000死士,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在朝堂上凡是曹爽排挤下来的军队人士以及朝臣,司马懿都倾心相交,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

249年,魏明帝曹睿已经去世10年了。曹爽兄弟陪着魏帝曹芳去拜谒曹睿的陵寝——高平陵。曹爽的主要班底都参加了拜谒活动,出城前,谋士桓范告诫曹爽,他们这些掌握军权的主要人物不能一起去参加这个活动,都城军队会失去领导,曹爽不以为然。

司马懿培养的死士和拉拢的被曹爽排挤的大臣将领们纷纷出动,占据了曹爽及其兄弟的军队驻地,打开武器库,迅速装备起来一直大军,并将郭皇后搬了出来。然后他们认为曹爽兄弟有篡位夺权之意,下令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和军职。谋士桓范逃出都城,建议曹爽携皇帝曹芳到许昌,号令天下讨伐司马懿。(桓范剧照)

曹爽就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家伙,遇到这样的事情马上慌了,他仍旧留恋家族和安逸的生活,愿意投降,继续他的富贵人生。桓范悲痛地哭泣道:

“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回到都城后,家族被软禁看管。司马懿很快找了一个曹爽谋反的事件,将曹爽家族及其党羽诛灭三族,5000多人受到牵连。司马懿从此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穿越再现彼岸


我个人觉得有三点原因:

1、曹睿不是小屁孩

司马懿主要是依靠曹丕上位的,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时,已经二十多岁,是一个心智完全成熟的年轻人。而且从曹睿之后执政的手腕来讲,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颇有才干的皇帝,尤其对于底下大臣的驾驭堪称一绝。

2、能臣仍在,权利制衡

曹丕死后,以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为基础成立了领导班子。当时,曹操时期的能臣干将虽然大多凋零,但曹真、曹休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电视剧中很多都在贬低他们)。陈群算是这里唯一的文官,他是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九品中正制”虽然在后世饱受诟病,但在当时可是最受士族阶级欢迎的制度,陈群在士族集团颇有威望。司马懿和他们相比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自然不敢轻易造次。

3、司马懿太忙

翻看历史,司马懿在曹睿执政时期,基本都在对外作战,而且曹睿对其看的很紧,国家的权利都集中在曹睿手里,从对抗诸葛亮到平定辽东,司马懿一直很忙,而且司马懿手里的军队远达不到发动兵变的实力,不过,这些年的征战,让司马懿在军中颇有威望,为其之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提供了一定的军事基础。

司马懿最后的成功,恰恰印证了郭德纲的一句调侃:“等你把他们都熬死了,你就是艺术家了”。司马懿在嘉平元年(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已经70岁了,他一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曹真、曹休、陈群、诸葛亮等众多豪杰,小孩子曹芳和匹夫曹爽怎么是他的对手?


黑水布衣


司马懿一代权臣,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深谙韬晦,谋略才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他是曹魏的三代托孤大臣,又被人称之为: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成为托孤辅政大臣,也是曹丕对抗曹氏宗亲的主要工具。曹睿继位后帮助其四处征战,抵御诸葛亮的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却在曹睿去世后,发动高平陵政变,窃取大权。

司马懿想篡权的话,为什么要等到曹睿去世后发动政变呢?首先,曹丕去世后将曹睿托孤于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位大臣,让司马懿好好辅佐曹睿,同时曹丕还告诫曹睿要防着司马懿,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就曾说过司马懿此人有狼顾之相,告诫后人一定要提防此人。曹睿继位后,司马懿也成为牵制曹魏宗亲的工具。曹睿在位时,司马懿开始并没有任何的实权,只是一个文官。后来诸葛亮北伐,而曹真屡战屡败,曹睿不得不起用司马懿为大都督抵御诸葛亮。虽然此时大权在握,但由于长期在外征战,还有大将军曹真的牵制,并没有机会造反。而且曹睿确实是聪慧过人、很英明的一位君主,司马懿被其牢牢的控制在手里。曹睿死后,将其养子齐王曹芳托付于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和曹爽成为托孤大臣。此时曹睿、曹真都不在世,就变成曹爽和司马懿之间争夺最高权位了。曹爽乃是一位公子哥,喜欢附庸风雅、饮酒作乐,将朝中之事全都推给司马懿处理,虽后来经人提醒设计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但其远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利用曹爽带着亲信大臣陪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明帝机会,发动了政变。

司马懿可以成功,也是源于曹爽乃是无能之辈,不敢破釜沉舟与司马懿一战,接受了司马懿的条件,回到了洛阳交出大将军印,被软禁起来,后来被杀。


微视集中营


古典君认为原因有三:

一,曹睿死后,便是少主曹芳即位,因其年幼而无法自己掌管朝政,故而需要辅助大臣,这是司马懿的机会之一。

二,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而曹爽骄纵奢靡,怀有不轨之心,因而不得人心。司马懿功劳卓著,保持谦逊,深得人心,这是司马懿的第二个机会。

三,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高震主,威望遍及朝野,平时又保持谦恭的态度,自然能一呼百应,这是曹操的第三个机会。

由此三机,司马懿当然要果断出手,一举拿下政权。

当初曹睿死后,年幼的曹芳即帝位,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但曹爽的权利更大,逐渐排挤司马懿,司马懿为了保全自己也有意退让,隐忍不发。 于是曹爽更加的肆无忌惮。



爽饮食车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倢伃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纵酒作乐。

曹爽僭越本位,根本不把皇帝看在眼里,各种强取豪夺,简直把皇帝的后宫当成自己的家,家里放满了奇珍异宝,后庭充满了妻妾舞女,擅自将武库的兵器据为己有,日日在豪华的窟室中饮酒作乐。而且还纵容属下在外为所欲为,擅用职权,军民百姓无不痛恨。



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暗自做着准备了。

在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在一起,宫中空虚。司马懿趁此良机,一举占领皇宫。让太后下诏罢免曹爽兄弟的官,消息传到曹爽那里,曹爽竟不知所措,犹犹豫豫,最终投降了司马懿,最终被诛灭三族。从此司马家族掌控了朝政,最终统一了三国,建立晋国。

欢迎评论留言!


古典君000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在三国这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不但出现了很多的武将,更是出现了很多的谋士,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而今天我们只谈司马懿,司马懿可以说一生都是足知多谋,为了曹家三代是尽心尽力,但是却在曹家第三代继承人曹叡死去后突然发生政变,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家王朝的权利,成为了晋朝的开拓者。

那么为何司马懿一定要等到曹叡死后才发动了政变呢?

在我看来主要的有以下二点:

原因一

司马懿自认为只有在曹叡死了以后才算是自己最好政变最好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是朝中的三朝元老了,自己手下的势力分布众多,加上这时候因为年纪问题当初跟着曹操一起创业的大部分元老都已经去世,此时的朝廷中可以说以他说了算了。在当初曹叡在世时此时的司马懿虽然是有着自己的野心但是也不敢付出行动,因为这时候朝廷中还有另外的二位重臣在世“曹真”与“陈群”不过在曹叡去世后这二位大臣也是相继离去,朝中再也没有可以压制司马懿的人了,此时的司马懿才开始一步步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得了实权。

原因二

曹叡在死去的时候自己的还并没有成年的儿子,只有自己收养的孩子曹芳,可是这时候的曹芳才年仅8岁丝毫没有能够当好一个皇帝的能力,并且他还不是嫡系继承人。这个时候司马懿看出来了是绝好的时机,发动政变架空了曹芳自己成为了实权的获得者。

可以说司马懿在后期他所有规划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在着想,经过他们后代的努力,最终在孙子司马炎的手中夺取了皇帝自己改国号为晋。也可以说司马懿在三足鼎立中才是真正的赢家,虽然赢得了当时但是在后世中人们谈到三国人物首先想到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而提到司马懿却想到只有是老奸巨猾,可以说司马懿在历史的人物形象是非常的糟糕的。


谈谈历史中的那些事


曹叡(叡同睿)是曹丕的长子,他是魏国的第二代皇帝,二十四岁继承皇位,三十六岁去世,曹家短命,几代人都没有熬过司马懿,最后让司马懿得了江山。

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叡死后10年才叛变,这里边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说明这个事情:

第一在曹睿时期,司马懿还不具有可以兵变的实力,虽然有这十万魏兵,是他们的大都督。但是司马懿还在雍凉一带抵御诸葛亮,要是司马懿带领着魏兵杀进长安,很可能收到诸葛亮和魏国将领的包夹,要知道,诸葛亮可是很想除掉司马懿这个心头祸患。司马懿是不管在曹魏还是在外面,都有人憋着劲要对付他,他双拳难敌四手,所以只有静静的等待。



第二,曹叡去世后,辅国大臣曹爽架空了司马懿的权利,让他变成了一个虚有其表的空架子,但是即便是这样,曹爽还是没有放过司马懿,时不时的要对付他,只要一看司马懿不顺眼曹爽就要派兵围剿他,司马懿在曹爽面前如坐针毡,夹着尾巴做人,他早想造反,只是时机不成熟,所以司马懿在等候。


第三: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曹操,他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还经历了两次临终托孤,虽然曹操早就觉得司马懿有反叛之心,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对付他,司马懿事情证明,他用50年的时间证明自己是一个忠臣,但是却用一刹那的时间反叛了曹家。

司马懿就是能忍,能熬,他忍住了一切甚至连诸葛亮给他送女人衣服羞辱他,他都能忍,最后把诸葛亮气死的五丈原,他呕死的曹操父子,熬死了曹家三代,熬死了诸葛亮,熬到没有人与之抗衡的时候,他拿起了剑。



在司马懿的人他没有敌人,他视诸葛亮为朋友,他视曹操为师长,甚至诸葛亮去世后,他并没有欢欣雀跃,而是痛哭流涕,觉得他失去了一个让他仰慕的良师益友。


佳宁姐姐说历史


五胡乱华时代,有个羯族强权人物,叫石勒,建立过统一北方的后赵政权。他曾经评价过司马懿,把司马懿贬低的一文不值。

有一次石勒大宴群臣,喝醉了,眼花耳热之后,心理膨胀,问自己的百官,他的功业,可以跟历史上哪个皇帝相比。

赵国的群臣自然星宿派弟子附体,把拍马屁之奇技,阿谀奉承之能事,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时之间,大殿之上,唾沫与口水齐飞,屁声共人声同味。

石勒手下重臣徐光最后赞颂石勒说,陛下的文韬武功超过了汉高祖刘邦,陛下的雄才大略超过了魏武帝曹操,自夏商周三代以下,没有一个人能跟陛下相比,再往上数的话,恐怕只有轩辕黄帝一个人能比得上您!

石勒虽然心理膨胀,但是也知道这些人在夸大其词拍马屁,他自己总算还有点自知之明。

他哈哈大笑说,假如我遇到了汉高祖,我也只能俯首称臣,跟韩信彭越之流争功劳。假如我遇到了光武帝,我将跟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到最后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呢。

他接着说,大丈夫做事,应该光明磊落,在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耀下看得见地方行事。我才不像曹操、司马懿父子之流,下三滥,阴嗖嗖,就会欺负人家孤儿寡妇,通过狐媚和奸诈的行为赢取天下。

大丈夫行事当雷雷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其实,石勒这几句话,前面什么比肩光武帝刘秀的事就不说了,自夸自擂得没谱了。单单说他指责曹操和司马懿欺负孤儿寡妇这句。

石勒说曹操欺负孤儿寡妇获得天下是不怎么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汉献帝早已经成年了,曹操岂能叫欺负孤儿寡妇?董卓那才叫欺负孤儿寡妇。汉献帝是主动依附曹操的,是主动送货上门。

石勒说司马懿、司马昭欺负孤儿寡妇则确乎没错。

魏明帝曹睿还在的时候,当权的还是曹氏家族,曹睿最信任的是曹休、曹真等人,司马懿还得往后靠。

所以,只要曹睿还在,司马家族就不敢有所异动,曹睿虽然到后来很荒淫奢侈,可是他并不傻。

有清醒的曹睿,有曹氏家族的曹真曹休掌握大权和兵权,司马懿家族怎么敢轻举妄动?那时候,魏国出兵打仗,如果曹家的人在,都是以曹真曹休为主将,司马懿最多是个副将,有时候还是后将军。

在魏明帝时代,司马懿别说起兵造反了,他要做的反而是“狐媚”以博得魏明帝曹睿的信任。

魏武帝曹操时代,司马懿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文官,曹操手下又谋士环绕,武将如云,哪里显得出他来啊。

就算他最擅长的装病,曹操都能一眼瞧出来。

曹操听说年轻的司马懿有点小名气,就派人征召他,结果司马懿“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推辞了。曹操就派人去刺探他的病情,司马懿坚卧不动,以为把曹操骗过去了。其实曹操只是不愿意勉强他罢了。

后来,曹操做了丞相,又想起了司马懿,于是再次征召他。这次曹操没客气。

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什么意思啊,你再跟老子装病,老子就把你收监问罪了。于是司马懿“惧而就职”。

曹睿在的时候,大权在握,又有曹氏家族的人为辅助,司马懿如果敢出幺蛾子,一样“便收之”。在狠人那里,司马懿这套玩不转。

曹睿死后,齐王曹芳继位,年方八岁。司马懿和曹爽辅政,司马懿斗倒曹爽,才真正掌握魏朝大权。

此时,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真真正正欺负人家孤儿寡妇来着。


西堤君


简单来说,导致事情变化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内部,一个是外部条件。


  1. 司马懿作为三国中最有心机和最会忍耐的人物,其看人之彻底,识人之心非一般人能比。

  2. 自身实力的不断完善,曹丕称帝之后,司马懿得到重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还是小心翼翼的,毕竟曹丕是比他爹曹操还要狠的人,同时还面对曹氏一族的实力,自我实力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是具备政变的基础了,正所谓,自身不强大,也只能吹牛逼。

  3. 外部因素,曹操之后,魏国的几个皇帝都是短命的,司马懿不仅精通兵法,同时也深谙风水玄学。曹丕死后,司马懿还不敢政变,但是这个时候已然感觉到魏国的气数将近,加之后来的曹睿,其死后,儿子都还未成年,这个时候司马懿感到时机已然成熟,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已经成长起来,司马懿自知命不久矣,这个时候就算政变成功,也要后继有人,所以这个时候,司马懿判断好“我儿稳如狗”,可担大任后,决定发动政变。

  4. 最后一个因素是综合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那就是天下环境,司马懿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之前牛逼的人物都基本挂了,能够和司马懿相匹敌的已经不多,拿下一个魏国远远不够,还要合并蜀国和吴国,这正是王者之志,要不然哥们隐忍那么多年干嘛。

  5. 一拥天下,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完整的晋朝,也避免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次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牛逼人物玩的都是战略,一般人看不懂。


正点视界


司马懿三朝元老不假,但曹操一直就看不上他,而且还处处防着他,所以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就是个打酱油的材料。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司马懿给曹丕出过五路伐蜀的主意,但五路伐蜀只是曹魏一相情愿的事情,轻易就被诸葛亮把曹魏的五路伐蜀计划给破了。

司马懿也只能继续在曹丕手下当他跑龙套的角色。

好容易曹丕死了,曹睿继位,司马懿该大显身手了,却被诸葛亮用反间计四处散布谣言说他司马懿要造反,弄的曹睿也疑心重重,索性把他打发回家养老去了。

你说曹家对他一直就不放心,处处提防着他,他司马懿怎么夺权?

曹睿死后,继位的皇帝曹芳太小,撑权的宗族曹爽又是个笨蛋,这才给了司马懿夺权的机会。

所以司马懿也只能在曹睿死后夺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