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认为正史上魏明帝曹叡厉害吗?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任皇帝。他作为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与父亲和祖父并称为魏氏三祖。魏明帝曹叡可以说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虽然他的文采比不上曹操和曹丕,更不用说与曹植相比。但是他在政治上才能十分突出,他在执政期间成功防御了来自吴、蜀两国的的多次征战,并且平定了鲜卑,魏明帝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

在古代,谥号是给死去的后妃、大臣、诸侯等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一种评价。谥号能够体现一个人生前的所作所为,能够高度概括一个人的一生。而曹叡的谥号是“明”,“明”代表着什么呢?有记载说:“照临四方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殐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 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己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致常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可见“明”是一个褒扬性的谥号,从“明”字的含义来看,就能看出后人对曹叡的评价有多高了。

曹操为自己的儿子曹丕留下了一番不小的事业,但是曹丕本人在政治上面并不擅长,因此没有对魏国的发展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反而在司马懿的撺掇和诱导下,重用司马懿的亲信,打压与自己亲近的宗亲。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曹氏家族的江山很可能就得拱手让人。幸而,曹叡出现了。

黄初七年(226),曹叡即位之后,迅速开始了攘外安内。蜀国宰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个郡都归了蜀国,对此曹叡发话了:“诸葛亮本来可以依靠山岳固守,现在却主动出击,并且他贪心三郡,只知道进攻而不知退守,一定会被打败的。”曹叡派出亲信率兵抗敌,不久三郡都得到了平定。

其次就是与东吴的合肥战役。当时的孙权大张旗鼓地进军合肥,试图将合肥一举拿下。面对声势浩大的孙权大军,许多大臣提出放弃合肥,唯独曹叡坚持守住合肥。于是,曹叡再次带兵亲征,还没有到,孙权就选择了撤军。

那么安内是什么呢?当时司马懿的权势很盛,几乎已经有充足的能力来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了。但是司马懿迟迟不敢起兵造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魏明帝对其的利用和压制。

曹叡作为君主来说是十分合格的,他不仅平定了外部的战事,还防止了内部的动乱。陈寿曾经这样评价魏明帝曹叡:“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在曹叡独揽大权之时,刘禅还沉浸在自己的玩乐之中。但是曹叡一生,败就败在他临终托孤时选错了人,司马懿当时虽然痛哭零涕,满口答应,但做出的实际举动却与自己的承诺相悖。景初三年(239),魏明帝曹叡驾崩,年仅三十六岁。


邓海春


曹叡是个令人叹息的皇帝,他性格多变,善于权谋,又极其精通军事,但是同时生活糜烂、奢靡浪费,死后留下一个政局不稳的朝廷。曹叡厉害吗?很厉害,至少比曹丕厉害的多,如果曹操、曹丕、曹叡排序,我觉得曹叡可以排到第二。那么曹叡有多厉害呢?

首先,曹叡是个大帅哥,这跟电视剧《虎啸龙吟》展现的形象差不多。长发垂地,容姿秀丽,放到现在就是个小鲜肉。

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

曹叡由于久不被立为太子,所以先期并没有参与政事,也就不被众人所知。因此当他继位时,不但蜀、吴对他了解甚少,就连魏国的大臣都对他不熟悉。当时魏国满朝大臣都想一睹新皇帝的风采,于是派侍中刘晔前去看望,刘晔出来后对曹叡的评价是:有秦皇汉武之风,但才能不及。

众人侧听,晔既出,问「何如」?晔曰:「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这句话几乎准确的预示了曹叡的能力,有才能但不大,比曹丕强,但不及曹操。由于天下人都不了解曹叡,所以当他继位时天下动荡。

曹叡继位第二个月,孙权派兵攻占江夏郡,这时十九岁的曹叡才开始显现他的军事才华。曹叡很淡定的分析道:孙权擅长水战,之所以敢冒险登陆作战完全是趁我们不背,如今他与文聘相持,没有达到预期,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撤退的。后孙权果然如同曹叡预料,撤军而去。

孙权一击不成,再来第二击,又派诸葛瑾、张霸入侵襄阳,曹叡派司马懿前去平讨,斩杀了张霸。

不但东吴人欺负年幼的曹叡,连魏国自己人也欺负他。曹叡初立,新城太守孟达勾结诸葛亮欲举城投降,曹叡派司马懿日夜兼程,成功击溃孟达,将孟达斩首。在这期间,还有关中的麹英谋反,曹叡派郝昭、鹿磐成功讨伐。

由此可见,天下人在不了解曹叡的时候都想欺负他一把,而曹叡以实际行动向他们表明:我不是好欺负的。对待实力不强的贼寇,曹叡基本上派司马懿等人就地平叛,而对于声势浩大的贼寇,曹叡也不惧,他亲自领兵坐镇。

诸葛亮闻听曹叡新立,也对这个毛头小子不屑一顾,于是率军围祁山,攻占陇右地区,一时之间天水郡、安定郡、南安郡三郡响应,天下震动。曹叡镇定自若,派张郃督领先头部队五万人前去平叛,自己亲征走在后面,坐镇长安。没等曹叡到达长安,张郃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后曹叡用曹真、用司马懿、用张郃、用郝昭相继挫败诸葛亮的数次进攻,直至将诸葛亮熬死在五丈原。那么曹叡用什么办法克制诸葛亮呢?

曹叡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曾经说过: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也就是说诸葛亮本应该据山自守,现如今舍弃优势出山进攻,只知道进攻,不知道撤退,必然不会胜利。所以曹叡制定的抗蜀国策为:坚守不出,挫其锐气,待对方粮尽而退。当时司马懿急于出战,都因为曹叡派辛毗持节监军而不能实行,而最终的胜利跟曹叡坚定不移的执行防守策略有关。那么曹叡是如何防守东吴进攻呢?

曹叡防守东吴的策略继承于祖父曹操,曹操时期,派曹仁守襄樊,以镇守荆州,派于禁、张辽守合肥,以镇守近在咫尺的东吴。所以曹叡也一样,坚持守襄阳和合肥,以此为点,哪里发生战事,曹叡就亲自领兵支援哪里,依次为基,屡次挫败了东吴的进攻。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

这些是曹叡守的功绩,曹叡还有攻的功绩。公元238年,曹叡派司马懿发兵辽东,镇压公孙渊叛乱。司马懿前去一百天天,攻城一百天,撤军一百天,花费一年时间成功平定辽东,斩杀公孙渊。

因此,曹叡在军事上的才能是其父曹丕所不能比的,曹叡虽然年幼,但用曹休镇守东方(淮河北岸),用司马懿镇守南方(荆州),用曹真镇守西方(关中),既达到了将有所命,又收回了朝中的权利,可谓是军事、权谋的顶尖高手。当然曹叡也有令人惋惜的地方,什么方面呢?

曹叡跟曹丕不一样,曹丕基本继承了曹操的喜好,崇尚节俭,但是曹叡却跟他们不一样,曹叡喜欢奢华。曹叡执政时期,相继修建了景福殿、承光殿,修建殿宇期间征用了大量劳力,劳民伤财。还从长安长途运输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致使物件损毁,空劳人力。

曹叡做的最过分的就是征调全国女子用以给士兵配妇,荒唐到什么程度呢?不管这些女子是否出嫁,都在被征调之列。如果谁家妻子或女儿不愿意被征调,那么可以拿钱或者家里的牛马来赎回。而作为皇帝,他先把征调女子中长得有姿色的挑走,用以充斥后宫。剩下长得丑的才配给士兵。这些政令遭到了许多大臣的抵制,纷纷上书劝诫。

又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既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

曹叡临死之时的托孤之举也令人叹息,起初,曹叡托孤于燕王曹宇,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后经中书令刘放、孙资的劝诫,改成以曹爽为大将军,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此举甚是凶险,为什么呢?一个是旁系宗亲,一个是权臣,哪一个都不是善茬。果不其然,曹叡死后,曹爽率先弄权,架空司马懿。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曹爽。但形势已经不受控制,从此司马家族入主权利中枢,一枝独秀,慢慢的经过三代,逐渐取代曹家势力,最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而这一切的发生,曹叡有很大的责任!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叡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他既精通军事,又善于权谋,在任期间成功抵挡了来自于诸葛亮和孙权的强势进攻,在守卫国家上有突出的功绩。他在任期间又平定了公孙渊,将辽东纳入版图,因此在进攻上也有功绩。然而曹叡生活糜烂,奢华无度,摈弃了曹操留下来的好传统,使朝廷根基为之震荡。最终在托孤问题上过于草率,终于从他这一代起,曹魏开始走向没落,这不禁让人叹息!


每日趣评


历史上的魏明帝曹睿是个很厉害的人,他不死,司马懿都不敢动。


魏明帝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


魏明帝注重法理。他诏令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魏明帝处理政事旷达严谨,善于纳谏,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的上书他皆一一过目,毫无倦意。 明则基本继承了文帝延续下的宗室政策,较为严苛,削弱宗室加强中央集权。



轶事典故 1、渭阳思母 魏明帝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住宅。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并且问随从的人:“这所住宅应该起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这处府第的兴建,感情专注于舅家,应该用渭阳来做它的名字。”渭阳,是《诗经》中秦康公送别舅舅所做。


2、傅粉何郎 何晏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请他来吃热汤面。没想到何晏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凌云之台 凌云台修建的非常精巧,虽然高耸险峻, 随着风摇动,但是从来不会倒塌。魏明帝登上凌云台,摇摇晃晃的很害怕它垮掉,就命人用木材从四周支撑,没想到凌云台居然倒塌了,大家都说是因为轻重力作用使其偏倒。


星星读历史


魏明帝曹睿,是曹魏第二代君主(曹操不算),也是曹魏政权中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君主,在曹睿之后,曹魏的皇帝便开始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因为自己祖父曹操,父亲曹丕的能力和名气太大,所以曹睿往往被后世所忽略。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曹睿是一位软弱的中庸之君。

但实际上,曹睿可以说是一位英主,他在位期间的很多举措,都体现了他政治上的成熟和不俗的能力,可惜天不假时,曹睿在三十五岁——这个常人春秋正盛的年龄,英年早逝。如果要正面这一点很简单,司马懿这种老谋深算,城府极深的老狐狸,在曹睿面前被治的服服帖帖。这足以说明曹睿的权谋手段和天纵英才。

曹睿登基不就,边境地区便遭到了东吴孙权的袭击,曹睿非常精准地分析了孙权军队的弱点所在,他认为,孙权军队善于水战而陆战不行,所以需要将战场引导至陆上。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策略,果然,孙权军队被击溃:

八月,孙权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时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禹到,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权退走。

彼时曹睿继位不久,他才二是二岁。一个二是二岁的少年君主,居然对前线战事能够做出如此确切的判断,足见其为君之天赋。

除此之外,曹睿对于手中的人才能够做到人尽其用,并且用人不疑。他在位期间,孙权,诸葛亮多次袭击,都被曹睿所化解;司马懿攻击辽东公孙渊,遇到大雨,难以继续进军,大臣皆言撤退,但曹睿不为所动,为司马懿准备更多粮草,最终果然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

由此可见,曹叡的确是具备一个明君的潜质。但他精明了一辈子,最后在弥留之际糊涂了一把,他将司马懿任命为辅政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曹芳。可能他认为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有能力制约司马懿,也可能他认为司马懿没有造反的胆量。但无疑,他的最后这一举动,为曹魏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庭州行者


当然厉害。三国吴大将陆逊曾言:“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其患更深於操时”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曹叡对于吴国的威胁要更高于曹操,这句评价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从中对于曹叡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倒是可窥知一二,那就是明主。



曹叡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聪明才智,他博闻强识,过目不忘,深受曹操的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曹操曾对曹叡说过“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想想看,连曹操这位雄主都对此看重于曹叡,更甚者还说出有了曹叡,曹家的江山至少可以延续三代的话,可想而知曹叡的厉害。

事实上,即位称帝的曹叡的确没有辜负他的祖父曹操对他的期望。曹叡作为帝王,他深谙帝王之道,登基不足数月就凭借着胆识、谋策和制衡之道将曹魏军政大权收入囊中,使曹丕为他留下的曹真、司马懿、曹休、陈群等几位辅佐大臣形同虚设。



掌权后的曹丕先后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为魏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军事

曹叡在位期间,在曹叡的指挥下,魏国接连取得了多场对蜀和吴战争的胜利,并先后定鲜卑,灭公孙氏。226年孙吴攻江夏、襄阳,魏胜;227年魏达反叛,魏平;231年,鲜卑与蜀联合攻魏,魏胜;231年至234年,诸葛亮先后五次攻魏,魏皆胜;234年,孙吴攻合肥,魏胜;235年,魏平鲜卑;237年,魏收辽东公孙氏。



政治

1、设置律博士制度。“律博士”就是曹叡在“廷尉”之下设立的专门用于从事法律教育的官职,它是我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职务。曹叡设立“律博士”的目的就是培养司法人才,同时增强办案官员的专业素质与办案水平,从而让魏国的法律变得更公平。

清代律学家沈家本曾言“上自曹魏,下迄赵宋,盖越千余年,此律学之所以不绝于世也”,正是因为曹叡设立的“律博士”才让律学可以留传千年。



2、整理法律。曹叡在位时特别重视律法,他下令让尚书陈群等人制定的《魏律》十八篇是中国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曹叡还下令删减死刑条款,减少“死罪”的条款,且除死刑外,曹叡还下令对于不是特别重大的案件,犯人可用财赎罪。

同时,曹叡考虑到官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可能对罪犯进行屈打成招,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曹叡还减掉了鞭杖之刑。



3、善于纳谏。史载曹叡“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曹叡这人十分善于纳谏,当时地方上的官吏和百姓的上书,曹叡都会一一过目,从不会轻慢。

文化

曹叡当政时,为了鼓励全国的文学创作,他特意在洛阳设立了“崇文观”,主要是用于笼络当时全国的“善属文者”,当时魏国有名的文人,如何晏、刘邵、卫凯、苏林、韦诞、何祯、缪袭、卞兰、应璩、杜挚、夏侯惠、孙该、李康等都是“崇文观”的成员。



“崇文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组织,其后唐弘文馆等国家组织的文学组织就都有崇文观的影子,可以说“崇文观”的设立是曹叡为中国文学做出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从以上种种的成就可以看出,曹叡的确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明君,正如裴松之所言“魏明帝一时明主”。所以作为明君,曹叡怎能不厉害呢?


澳古说历史


当然厉害了,如果他不死,司马懿也不敢造反!

三国时期最强的一股势力当属曹魏,曹氏最强三代执政者中,唯独曹叡最受争议,那么最真实的他应该是什么样呢?

如果客观的评价这个人,那么他的身上有能力出众的地方,也有饱受诟病的恶习。

首先是说他的恶习,后人对此人的大多数了解,基本上都停留在他的那些不好的习惯上面。
历史记载说这个君主非常好色,相信这也是有一定遗传基础的,毕竟当年的曹操可是在这方面被颇多诟病。当时的曹叡在自己后宫中布置了一千多位妃子,这些人有一部分是自愿进宫,参加完“选美大赛”以后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可另一部分就是被逼迫的了。

这位君主的“爱美之心”已经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他在平时就会以给自己的兵士征妻为由,在民间强行征调女子。

如果只是未出阁的女子也就算了,可是这些女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了家室的。这种强拆别人家室来满足自己的做法,一时间让很多人对他不满。

但是曹叡为了掩盖自己的目的,他提出如果对方想赎回妻子,只需要拿相等的价钱来换即可。对于一些大户来说,为了赎回自己的妻子花点钱也就算了,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是根本没有能力用钱赎回妻子的,所以曹叡的这个做法让很多人有了怨言。


另外就是他逼死郭太后的事情。当年曹丕逼杀自己的母亲,曹叡虽然平时表现的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心里却早就想报仇。等到后来取得太子的位置以后,手握大权的他开始逼问太后为何杀其生母,老太后因为无依无靠,面对这样的凌辱也没法再活下去。

最后还有曹叡过于重视个人享受,把自己的宫殿修建的格外奢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消耗,民众也相应的承受了很大压力。所以他的这些缺点都是比较丑恶的。

还有就是这哥们儿有点怪癖,他喜欢穿女人衣服,估计当初司马懿穿诸葛亮送的女人衣服就跟他有关系,毕竟他和司马懿可是好基友。

可如果说他完全是一个昏君,那也不太合适。毕竟在历史的记载中,曹叡还是有过一些成就的。其一是他预想到蜀汉的失败,这个君主对当时的局势非常清楚,当蜀汉倾国出征以后,他就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对方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川蜀素来以天险拒守,抛开这些天然屏障只能得到失败的结果。

其二是与东吴的合肥之战。当时的孙权亲自带兵,大有一举拿下合肥的打算。曹魏这边很多人建议先放弃合肥,不过曹叡告诉众人,合肥、襄阳以及祁山是国家的屏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并且他分析到对方这次虽然摆足了架子,但如果将士固守城防,自己这边也来了亲征支援,孙权一定会撤兵的。最后的发展也如他所料,对方得知曹叡出兵以后就果断撤退了。


其三是辽东之战。这次事件的主人公是司马懿,他受命为曹魏收复辽东地区。不过军队出征以后就遇到了天气问题,长时间阴雨让形式不怎么乐观。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建议让君主下令撤军。可曹叡却让人准备更多的粮草,做好大军的后勤工作,最后司马懿也得以拿下辽东。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个君主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忽略他的缺点。对于这位君主的评价应该持中性态度,好与坏不可过度偏移,他只不过不是一个完人罢了。

白话历史君


要知道魏明帝曹睿有多厉害,从他的谥号上就可以看出来。明,照临四方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殐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 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己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致常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这是个褒义的谥号,可见时人对曹睿的认可,换句话说曹睿是专为诸葛亮而生,活活的把诸葛亮拖死了,有人说这是司马懿的功劳,其实这是曹睿的总体战略,我就是守,不主动进攻你蜀汉,你诸葛亮以攻为守,而我以守为攻。硬是活生生的把诸葛亮累死在了五丈原,魏国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曹睿深湮帝王之术,每逢大仗前,授予司马懿兵权,过后立既将兵权收回,给予司马懿高官厚禄,确是闲制,只是名誉上的,没有实权,而到用司马懿时,马上给予他兵权,曹睿的文武之道真是一张一弛,运用的得心应手。在辽东公孙渊造反时,他曾说祖宗之地,半寸不得失去,派司马懿镇压,并取得胜利,收复辽东,在文化上他重视人才,要求推荐治国安邦的人才,并且重用,他重视民生大力发展经济,使魏国始终处于三国的经济强国,后期他大兴土木,荒淫无度,掏空了自己的身子,英年早逝,将江山托付与司马懿,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至使曹魏江山易主,曹睿有不可退卸的责任。





约定9521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于魏明帝曹叡的记载较为公允,认为其功过各半,但仍不失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

甄姬之子,继承大统

魏明帝曹睿,字元仲,文帝曹丕的太子。出生后受到曹丕宠爱,常在左右侍奉。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黄初二年被立为齐公,黄初三年为平原王。


因为他的生母甄姬被赐死,所以没有被确立为皇位的继承人。黄初七年夏五月,文帝曹丕病重时,才立曹叡为皇太子。十七日,曹叡即皇帝位,发布大赦令。六月十四日,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

运筹帷幄,谋算于前

八月,孙权率军进攻江夏郡,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臣们主张派兵救援。曹叡说:“孙权军队习惯水战,他之所以敢离开船发动陆地进攻,是希望通过趁其不备取胜。如今已经与文聘相持不下,进攻所用力量要比防守加倍,所以他最终不敢持久。”


在此之前,曹叡已经派遣大臣去慰劳边境将士,为前线的士兵鼓劲打气,文聘坚守不出,不久孙权果然被迫退走。

重视儒学,任人唯贤

在文化教育方面,曹叡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曾下诏说:“尊儒学重教育,这是实行王教的根本,近来负责儒学教育的官员有的不称职,这样怎么能宣扬阐明圣人之道,要用高标准选拔博士,他们的才能要能胜任侍中、常侍的职务。命名各个郡国向朝廷进举人才,要以是否通经学为首要标准。”


对于儒家学说,曹叡十分重视。他曾下诏说:“世间风起的质朴与华丽,是随着教化而变化的。大乱发生以来,儒家经典传播荒废停止,后起之人进身取位,不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这是由于教训引导的不充分,还是因为被推荐任用的人不是以品德著称的缘故呢?现在那些能够通晓一部儒家经典的郎官,具有治理民众的才能,经过博士考试成绩达到优等的,要赶快任用。那些行为浮华不务正道的,全都罢免黜退。”

深通兵法,洞察人心

保塞鲜卑首领步度根和已经反叛的鲜卑首领轲比能私下串通,并州刺史毕轨上表说他将出兵以对外威胁轲比能,对内震慑步度根。


曹叡看完奏折后说:“步度根是被轲比能诱惑,心里还有疑惧。如今出兵正好使这两部分人因受惊而合一部,那谈得上什么威震。”因此下诏书让并州刺史毕轨不要这么做,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和曹叡预料的一样。

慎用刑罚,体恤人情

对于刑狱之事,曹叡也十分重视,他常说:刑狱关系到天下人的性命。”所以每当遇到审理大案,常常亲自但听讼观旁听。

为了让官员慎用刑罚,曹睿下诏说:“用鞭打作为惩治官员的刑罚,是为了纠正他们的怠慢,而近来却有很多无辜的人因为被鞭打而死,要减轻鞭杖的刑法,把这个诏令写进法令之中。”

以逸待劳,全胜之谋

诸葛亮从斜谷出兵,屯扎在渭水南岸,司马懿率领各军前去抵御。曹睿给司马懿下诏说:“只需要依靠坚固的壁垒防守来挫败诸葛亮的锐气,使他进不能得逞,退又不能和我军作战,停留久了粮食耗尽,抢掠没有收获,就一定会撤走。等他撤了再去追击,以逸待劳,这才是大获全胜的方法。”

孙权兵锋指向合肥新城的时候,曹叡拒绝了满宠撤出合肥新城的守军,把敌人引诱到寿春的做法。曹叡对群臣说道:“合肥新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只需要固守,孙权自然不战而退。”



司马懿征讨公孙渊时,曹叡坚定的支持司马懿出兵,在群臣认为公孙渊不可能被击破时,曹叡说:“司马懿能在危险时刻制定应变的谋略,擒杀公孙渊指日可待。”最终全都和曹叡预料的一样。

英年早逝,托孤司马

景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太尉司马懿回到河内郡,曹叡用驿站的快马把他召来,引进卧室内,握着他的手说:“我病的重了,把后事托付给您,希望您与曹爽共同辅佐我年幼的儿子,我能够见到你,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司马懿跪地叩头流泪,当天曹叡在嘉福殿去世,当时年仅三十六岁,二十七日安,葬在高平陵。



有人说曹叡英年早逝是由于其纵欲无度,挥霍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所致。在我看来,曹叡在史书记载中并无丧德之举。至于英年早逝,只有两种可能:一、先天性的遗传性疾病,其父曹丕也很早就去世了;二、被人所害,至于是谁路人皆知。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曹睿是曹丕的长子,母亲就是后世依附成洛神的甄氏,甄氏原是袁绍儿媳,袁熙的老婆,邺城破后被曹丕收为正妻,婚后感情融洽过一段时间,当上皇帝后曹丕突然赐死甄氏,史书语焉不详,赐死当日,在方技传记有周宣为曹丕解青气冲天的梦,言今天有贵女子冤死,曹丕后悔追回圣旨已来不及。因此,曹睿在母亲死后处境微妙,曹丕对他很是猜忌,这也是很奇怪的事,自己的儿子,猜忌何来?曹睿因曾得到曹操的嘉许,又凭自身韬光养晦的才能,终于被曹丕立为太子,登上皇位。


曹睿谥号明,看他前期的所作所为,确当得起明字。诸葛亮见曹丕已死,认为机会来了,在汉中驻兵练兵屯扎粮草,又用计除去三姓家奴孟达,提兵北伐,魏国震动,曹睿重用曹真张郃,分兵二路拒敌,自己亲至长安督战,突破街亭,诸葛亮只得无功而返。(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诸葛五次北伐功败垂成,与曹睿能知人善任分不开,无隙可乘徒呼奈何。见曹魏新主登基,东吴孙权也来摸一下,出兵攻打江夏,太守文聘坚守,朝臣认为应该出兵救援,而曹睿认为东吴军不擅陆战,为患不大,见势不利,不久自走,预料与事实发展一样。


在位期间,曹睿试图大权独揽,摆脱世家和宗室的制肘,除了再次驳回曹植愿意为国效力的请求外,对至亲诸王沿用其父防范策略,只用疏宗远亲如曹真秦朗夏侯尚等,因吴蜀的屡次入侵不得不重用世家豪族人才如司马懿,终于慢慢尾大不掉,成为世家们对抗皇权的标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对外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用司马懿平辽东公孙渊之乱,采纳幽州刺史王雄的建议,派出刺客刺杀鲜卑大人轲比能,使鲜卑再次陷入内乱,无暇他顾。又有倭国女王派来前来称臣朝拜,也算四夷半服。 陆逊曾评价曹叡:“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魏晋世语》记载一则故事,曹睿未当上皇帝时,大臣都很想了解他,求见大都不允,只接见了刘晔,聊了几天。刘晔出来之后,大家问太子怎么样?刘晔评价说跟秦始皇、汉武帝是一类人,只是才能上稍稍不如。可知世人对曹睿的评价较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但自从诸葛亮逝世后,可能大敌失去少了压力,开始荒废政事寻求享乐,爱美女造宫室,搞得人心沸腾,而因儿子早逝,却选用年少的曹芳为太子,更是受到后世史家的诟病,认为其私心过重,导致后来主少国疑,世家代表司马懿乘时而起。

另有一短处便是用人失察,刘放、孙资是世家豪族人物,在曹操时即已为秘书郎,曹丕改秘书为中书,又以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曹叡对二人尤为宠任,到最后临终托孤,本来打算托与燕王曹宇和曹休子曹肇,被刘放孙资二人强行阻止,改为曹爽司马懿,以一个无任何战功的远宗,对抗制肘有世家当后盾,历任三朝而又军功卓著的司马懿,失败几乎可以预见。曹睿可谓先明后昏。


南方鹏


正史上,魏明帝曹睿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曹叡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一,曹睿很聪明,有头脑,会因势而为。

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曹睿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帝王相了,要不曹操也不会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

可以说曹睿的帝位,也算是曹操提前拟定了!而事实却也如曹操所料。要知道直到曹睿的母亲甄嬛是被曹丕刺死的,在刺死甄嬛那一刻,曹丕是就不想立曹睿为太子的,所以直到曹丕病危之时才立曹睿为太子。

据《魏略》记载,因为郭皇后没有子息,曹丕下诏令曹叡奉养郭皇后。但曹叡因为母亲死非善终,意甚不平。曹丕因曹叡心怀不满,欲意让另一个嫔妃的儿子曹礼做继承人。曹叡不得已,开始勤谨侍奉郭皇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皇后问候起居,郭皇后也因自己未生育子女,对他疼爱有加。但曹丕始终对曹叡不满意,因此一直不立曹叡为太子。

从最后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曹睿的隐忍能力,以及曹睿的城府有多深,要知道曹睿的母亲甄宓的死,郭皇后可算是占了一半的功劳呢!即使这样,为了皇位,曹睿依然可以勤谨侍奉郭皇后。

曹叡没登基前不曾交接朝臣,也不过问政事,平日只研读书笈。(明哲保身)即位后,群臣想望风采。过了几天,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整整谈了一天。刘晔出来后,众人问他对皇帝的观感,刘晔回答说:“秦始皇、汉武帝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从这我们则可以看出曹睿的政治手腕有多高明,我自己说我自己好,也许没人能相信,但是如果他人说呢?好过自十个自己!

二,军事才能

新皇帝即为,战乱总是免不了的。

孙权进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坚守。以火攻退吴兵

其次,是西平郡麴英反叛,连杀临羌令、西都长等地方官员,曹睿派遣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乱,斩杀了麴英。

借着诸葛亮也不消停了,开始了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策反新城太守孟达,孟达叛乱,曹睿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

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归蜀,曹叡派曹真、张郃等人拒敌,更是亲往长安压阵。不久,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蜀军撤退回到汉中。九月,大司马曹休与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开战,魏军败北。

然后诸葛亮就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第五次,第六次北伐,可没一次成功的。而且其中还有一次是魏国主动进攻的。

然而终魏明帝一世,蜀吴几乎没有尺寸之功。在此期间,曹叡曾经两次驾幸长安,在前线指挥魏军对蜀作战,一次驾幸寿春,直面孙权的进攻,均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行动。同时曹叡还北击鲜卑,稳定了北方边疆;公元237年,公孙渊自称燕王,与魏国中央分庭抗礼,曹叡派司马懿击败公孙渊,斩其首。这些军事成就进一步巩固了魏国的统治基础。而曹叡可并非单靠手下的前朝旧臣立功,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是很强的。

要知道,一个将领选人用人的决策,绝对是一场战争的关键因素所在,就如诸葛亮任马谡是一个道理,如果曹睿不会选用人才,又怎可能保证他每一次战争的胜利?所以一个战争的真正胜利者,主要还是要看决策人最后的判断,就如同我们伟大领袖毛爷爷一样,一生没有亲临过战场,可他为什么能保证战争的胜利,不还是在选人用人方面的论断呢?我们不也不能因为毛爷爷一生没亲临过战场而否认他的军事才能!

三,政治手腕高明

单单从司马懿身上就能看出来了,《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抗蜀有功,回朝后,直接从大将军转为太尉?别看职位没变,但太尉也就是荣誉职位,毫无实权,而大将军,是掌管国家军事实权的,是军事最高统帅,司马懿按理说抗蜀有功,就算不加封赏也不应该降职吧?

再来看看辽东战事,辽东一打响,曹睿立即又把司马懿召回,让他带兵打仗去。打完回来,又没收兵权,从这事我们足可以看出曹睿在用人方面的手腕有多高明了,司马懿的才能曹睿认可,有用的时候我就用你,没用的时候你就回家养老。对司马懿是同时重用,又同时提防。

在来看239年曹睿兵种期间,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而战功赫赫的司马懿呢?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说白了,清一色的虚职。曹睿知道可以用你司马懿的能力,但绝不能给司马懿实权。虽说司马懿和曹爽都是辅政大臣,但毕竟实权握在曹爽手里,这也就导致后期曹爽专政的原因了!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曹睿在正史上还是很厉害的一个皇帝的,但皇帝也是人,也是有缺点的,尤其在后期,曹睿大兴土木,耽于享乐。由“断袖”最为有名,这个词就是出自曹睿和董贤同床共枕之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