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戰爭蘇聯為何是慘勝?

於無聲處34


蘇聯在蘇芬戰爭中,的確是慘勝,付出的代價很大,達到了自己的戰爭目的。在這場從1939年11月30日開始到1940年3月13日結束的戰爭中,蘇軍投入了120萬人,陣亡48795人,受傷158836人,芬軍投入40萬人,陣亡18000人,受傷42000人。


關於蘇芬戰爭雙方傷亡的一些數字,來自於軍科翻譯的資料。

一開始蘇聯人建議和芬蘭通過交換領土來調整兩國的邊境,本來曼納海姆是主張答應這個協議的,曼納海姆知道芬蘭打不過蘇聯,到最後還是得答應蘇聯的條件,最後也證明了這一點,最後的結果是蘇聯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但是芬蘭連當初能夠得到的不毛之地都沒有得到。

不過,芬蘭方面是被迫答應了蘇聯方面提出的所有要求,割讓了維堡、薩拉、雷巴契半島,漢科半島租給蘇聯30年,芬蘭割讓給蘇聯1.6萬平方英里的土地,50萬芬蘭人被迫內遷,這50萬人佔芬蘭總人口的12%,GDP佔芬蘭的11%。這樣的損失對於芬蘭也是巨大的。
蘇芬戰爭的地圖。


蘇聯在蘇芬戰爭中損失巨大,而且損失了大量的軍隊,這個是有很多的原因,


蘇軍士兵被凍的了半死,隨後芬蘭人上來補一槍,這樣蘇軍士兵就死透了。

一是本身作戰地區屬於亞極地地區,氣候非常寒冷,當地的氣溫經常是零下30-40度,而且戰爭爆發的時間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蘇聯軍隊並沒有足夠的禦寒裝備,在對抗寒冷的氣候方面遠遠不如芬軍,因為凍傷損失的人員遠遠多於芬軍。

二是蘇軍由於大清洗損失了大量的軍官,這個就是當時的人民國防委員伏羅希洛夫對斯大林說的,我們最好的將軍都被你殺了。被清洗的軍官不一定完全適應現代戰爭,但是肯定比沒有任何經驗的人要強。

三是參戰的蘇軍普遍都是新擴編的部隊,沒有經受過足夠的訓練,相當多的士兵都是新入伍的士兵,甚至還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就投入了戰鬥,這種情況在當時不少見,甚至在當時蘇聯和日軍在蒙古進行的戰爭也有這種情況,蘇軍的第82步兵師有60%的人都是新入伍的,沒有受過軍事訓練,這個並不奇怪,當時蘇軍本身也是處於大規模擴編的階段,本身就缺軍官,自己又殺了一批軍官,軍官和老兵就更不夠了。
芬蘭人充分利用的戰區道路稀少,不利於蘇軍的摩托化部隊機動的有利條件,大量使用滑雪部隊,利用蘇軍暴露的側翼,不斷對只能夠沿道路運動的蘇軍部隊發動襲擊,大量殺傷了蘇軍人員,蘇軍大量的人員傷亡都是由這些滑雪部隊造成的,吃了這個虧以後,蘇聯人也組建了自己的化學部隊,不過在蘇芬戰爭中是用不上了,到了後來的蘇德戰爭中倒是用上了。

四就是芬蘭在當時的蘇芬邊境構築了堅固的堡壘,雖說芬蘭人和西方都說所謂的曼納海姆防線並不堅固,但是從戰爭的進程來看,這條並不堅固的防線還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蘇聯人雖然通過戰爭達到了自己的戰爭目的,但是一方面是付出了道義上的巨大代價,同時也為後來芬蘭加入德國陣營對蘇聯作戰埋下了禍根,不過對於蘇聯人來說,通過蘇芬戰爭,斯大林明白了蘇軍現有的實力非常弱,根本沒有同德軍較量的實力,於是蘇聯是把關在監獄裡邊的軍官放了不少出來,同時極力避免同德國發生衝突,好給自己爭取時間擴軍備戰。


紅色手電筒


戰爭開始前,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剛剛經歷無情的政治大清洗,一大批在內戰時期成長起來的優秀軍事指揮員(比如圖哈切夫斯基等等)不是被秘密槍決,就是被送往西伯利亞的古拉格集中營,軍隊戰鬥指揮能力受到嚴重削弱,而且斯大林也沒把芬蘭這樣的小國放在眼裡,戰爭初期嚴重輕敵,沒有組織對戰略戰術詳細研究,也沒有進行像樣的戰爭動員;

但是,芬蘭方面不一樣,身後就是自己的家,退一步家就沒了,於是舉國動員,全民抗蘇熱情非常高漲,拼死抵抗,就是敗了也要讓蘇聯知道疼;

最後,就是國際環境,也不利於蘇聯,自己是侵略國,主動侵佔人家國土,國際道義上站不住腳,又是共產主義國家,被英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重點防範,給予芬蘭大量援助;

綜上,這些內外因素導致戰爭開始時,芬蘭在局部戰役戰鬥中其實是打贏了,而斯大林為了挽回面子,又不得不硬著頭皮接著打,開始國內動員,組織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最終芬蘭戰敗,但在第三方(英美法等國)斡旋調停下,割讓了部分國土,但卻保住了大部分的領土主權,所以蘇聯只能算是慘勝;

不過,蘇聯也不是沒有收穫,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收穫,一是在波羅的海方向掌握了一直魂牽夢繞的出海控制權,二是通過這次戰爭意識到軍隊指揮體系的問題,政治清洗的力度有所收斂,開始逐步恢復軍隊建設,一定程度上為後面的蘇德戰爭贏得了十分寶貴的迴旋餘地。


CL031015


蘇芬戰爭從1939年11月30日爆發,至1940年3月12日簽訂《莫斯科和平條約》,歷時三個多月。芬蘭只有440萬人口,三萬多常備陸軍(戰時擴充至12.7萬),和少量重武器。而蘇聯以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武器,先後投入百萬大軍,卻在芬蘭軍隊頑強的意志、靈活機動的游擊戰抗擊下,進展緩慢、損失慘重。後因芬蘭過於弱小,實力不濟,被迫簽訂和約。據戰後統計,蘇軍傷亡70萬餘人,芬軍傷亡7萬餘人,蘇芬兩軍傷亡比為驚人的10:1。芬蘭雖然戰敗,但雖敗猶榮,贏得了國際聲望,打出了軍威。而蘇聯卻在付出慘重的軍事代價、失去國際聲譽後,僅得到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且讓德國看清了蘇軍的戰鬥力、堅定了入侵蘇聯的決心。所以說,蘇芬戰爭中,蘇聯只是慘勝,雖勝猶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