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读了两本著作就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KK夜枚厮


为什么有些人读了两本著作就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这种题问本身就带有主观性。你是怎么知道人家就读两本著作的?如果是一两个人,除非你的知心朋友能对你如是说,否则你是不会知道的。再说,如果你朋友果真就读两本著作,你也不能用有些人吧?每个人的知识都是靠不断汲取积累,有句古语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应该是对知识积累的最好诠释。而不是其他。


一江1955


为什么有人读了两本书就认为自己是对的?分两种情况。

有道是,长到老学不了,不论是知识,做事甚至是为人,都是如此。读了两本书,就觉得自己文化人,是知识分子,是专家了,自以为是,只能说这种人,是一种心浮气傲,固执己见,对不对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做领导独导专行,做常人则一意孤行,都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另一种则是,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太多太广,不不能面面具到,但在某些专业类的知识不一定要读多少书,其技术其核心两本书就足以包含其精髓,书不在多而在精,择其所长学其所好又融汇贯通并精通实践成为内行,这个领域说的就不会错了。


用户53120747791


中国的传统一直鼓励人们读书,书本所传达的知识信息是超时空的。特别是在资讯时代之前,有没有文化是区分一个人的见识、作为,甚至道德、身份的重要标志或法码,认定读书人既明事理亦讲道德,所以应该学而优则仕。所以总体来说,读书与不读书的人肯定明白更多事理。如果你要说实践出真知当然也没有错,比如说我奶奶一字不识,她却有很朴素的生活观念或道德标准。但这不能反证读书就迂腐,就是书呆子。

世界文明史有许多忽悠现象,也存在圣哲与圣哲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文明和科学都有待于进步发展和完善,但我们不能些否定文化,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书籍更没有理由一烧了之,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分子,还是应该多看书。

多看书,少争论。少看手机。


用户3348216829502


成熟了,说明经历的不够多



天道酬勤165955221


有的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非常的自以为是
不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总以为自己是一贯正确,殊不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不会有永远不做错事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不可能百分百的永远是对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3,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f03bcd4776145d1b7b8f476f5a8f109\

盛夏的雪马


你说的是文史哲吧,这种人很多!原因也很多,一是,井底之蛙,他认为他读的两本书是世界上全部真理,没别的了,如果有的话,那也是谬误,然后就到处用!二是,盲人摸象,看到一点点现象就认为是全部世界,先下结论,然后用那两本书说如何如何。这种人的特点是,教训永远比经验多,失败永远比成功多,坏人永远比好人多,怨言永远比感激多,他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但一直在找后悔药路上!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不知道什么!不信你观察观察!哈哈😄

交你几着,用批判的眼光看所有的书,然后用更多的书去矫正自己的观点!


夏日清凉2好


读两本著作、就自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这类人属于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的浅薄之人。若处理家常事,必是制造矛盾的"高手”,处理邻里关系必是高淡阔的"高才"。统军也会是失街亭的马将军、或为纸上谈兵的赵括上将军。就是做现在的公务员,也会是欺上瞒下的庸才。现代社会体制都在转变,以适应社情、民情,以保持与时俱进的社会进步,惶论一个个体的人。干到老、学到老,不骄、不骄,永远使人进步的动力和阶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受益、满招损,这永远是颠扑不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恒久真理!


午夜梦醒18


开门见山吧。

除了各自本专业的书籍以外,文史哲类的书,你真的认为读的越多越好吗?尤其是什么金句银句泛滥的时下。书不贵多,在于读好书,更在于你对好书的理解和领悟。

什么才算好书?见仁见智。

但起码有一点,被“孔方兄”熏出来的那些个书,我是一律排斥的[抠鼻]

你问得是个大问题,虽说是个人孔见,但也言犹未尽…


柳云剪


因为读书使他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读书人的看法不一定就对,但在其他情况相同的状况下,相对于不读书的人,他对的概率大些。


用户759017870610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來自书海,经验來自社会实践。读二本著作就傲是没有知识的表现,人活到老学到老也不可能面面俱。只所以说学海无崖,学无止境。三人同行必有吾师,每个人一生绝没有骄傲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