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逾3000醫者感染原因待解“超級傳播者”尚無證據

研究:逾3000醫者感染原因待解“超級傳播者”尚無證據

圖/財新記者 丁剛

  【財新網】(記者 馬丹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截至2月11日時,相關病例就已超過7萬例。2月17日,一篇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的論文回顧了11日前全部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這是迄今為止涉及新冠肺炎最大規模的研究。

  論文由中國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撰寫。論文指出,截至2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共收到國內報告病例72314例,其中確診病例44672例,佔全部病例的61.8%,其餘為疑似病例(22.4%)、臨床診斷病例(14.6%)和少數無症狀感染者(1.2%)。而在2月12日國家衛健委通報中,臨床診斷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尚未披露,確診病例與疑似病例總和僅略高於6萬例。

  結果顯示,在這7萬餘名患者中,77.8%的患者年齡在30至69歲之間,51.4%為男性,農民或工人佔到22.0%,80.9%為輕症。

  而在確診病例中,已有死亡病例1023例,粗病死率為2.3%,病死率密度為0.015/10人天。文章解釋,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患者觀察10 天的死亡風險為0.015。湖北省粗病死率為2.9%,較其他省份的0.4%高出7.3倍。

  從不同人群看,老年及有合併症患者的粗病死率則高得多。分析顯示,對於80歲以上患者,其粗病死率可達到14.8%,按不同職業算,退休人員的粗病死率為5.1%;而在有其他基礎疾病合併症的患者中,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粗病死率為10.5%,糖尿病患者為7.3%,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為6.3%,高血壓病患者為6.0%,癌症患者為5.6%。

  值得注意的是,此文表示,論文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早期令人聯想到SARS和MERS,或預示存在潛在的醫院傳播和 “超級傳播者”事件可能,即一次暴露造成10人以上後續病例。但截至目前,論文認為尚無證據表明有醫療機構出現過“超級傳播者”事件。

  而此前,鍾南山團隊在預印版(preprints)平臺medRxiv 上發佈題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的論文,研究從國內31個省/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經實驗室確診的2019-nCoV ARD患者的數據,其中指出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存在。而早在1月29日,鍾南山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則表示尚未有確切證據顯示有超級傳播者出現。

20省在1月10日前已有發病病人

  根據論文所述,2019年12月下旬,武漢發生不明原因的群發肺炎病例,即引起衛生主管部門關注。12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派出快速反應小組前往武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論文指出,早期病例顯示,新冠病毒可能不如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嚴重。但隨著發病數迅速增加及人際傳播證據愈發明顯,該病毒體現出了較前述兩種病毒更強的傳染性。

  論文對全部病例的時空分佈進行了分析。根據報告情況,首個湖北省外報告的確診病例出現在廣東,於1月19日由國家衛健委確認輸入。至1月22日,全國有23個省份的83個縣區報告了30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但通過對報告的44672例確診病例發病日期進行回顧,研究人員發現,0.2%的病例發病日期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病例集中在湖北省;而至1月10日,全國已有20個省份的11個縣區有新冠病人發病,湖北省病例佔比下降到88.5%;1月20日,病例蔓延至30個省份的627個縣區,湖北佔比為77.6%。

  而在1月21日至1月31日期間,全國新冠患者發病快速上升,11天內發病人數達26468人,在此之前發病人數累計僅有6174人,其中1月24日至28日迎來流行峰;報告流行峰則比發病流行峰稍晚,約在1月10日後快速上升,2月5日才達到流行峰,之後緩慢下降。

  “2019年12月發病的病例,可能為小範圍暴露傳播模式;2020年1月,可能是擴散傳播模式。這種暴發流行的時間趨勢與先前調查結論一致,即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有野生動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狀病毒從一種仍然未知的野生動物傳染到人類,繼而實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論文分析道。

醫務人員實際感染3019例

  此次疫情還造成大量醫務人員感染。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2月14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披露,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1716名醫務人員被感染,6人不幸去世。此次論文則顯示,1716人僅為確診病例,實際醫務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病例達到3019例,但論文顯示的死亡病例為5例,較發佈會披露數字少1例。

  在1688名有病情嚴重程度的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中,武漢佔到64.0%,湖北其他地區佔23.3%。全國醫務人員重症及危重症感染比例為14.6%,其中武漢最高,達到17.7%,武漢這一數字在1月1日至10日期間一度達到38.9%,2月上旬逐步降至12.7%。

  而全國患者目前重症比例約為13.8%,危重病例為4.7%,論文統計顯示,危重症患者粗病死率達到49%。

  論文指出,武漢和湖北的一些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醫務人員感染,但感染及防護失敗的具體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總體而言,流行曲線已呈下降趨勢,這表明,限制人員流動、減少接觸、多渠道高頻率地傳播關鍵預防信息、動員多部門快速反應等舉措,對遏制疫情有益。

  但論文同時提示,一些重要的流行病學問題仍有待解答,包括動物宿主的識別、傳染期的確定、傳播途徑的識別、有效治療和預防方法的開發等。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發佈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實時全面深入的疫情報道,請點擊下載財新App閱讀

更多對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