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低俗題材的相聲和小品為什麼會受一些人的歡迎?

寧靜致遠麥田裡守望者


當年二人轉有些更低俗,可還不是有人大力追捧,低俗是什麼?仁者見仁罷了


我肝疼我怕發火


藝術的價值並不是在藝術節目上,而在於欣賞者的藝術層次。鄉村集市上耍猴的觀眾多,而大城市裡音樂會則一票難求。兒童喜歡動畫片,青年喜歡偶像劇。這就是欣賞者的角度不同。象大衣哥,基本上都是農村觀眾多,雖然他是唱歌的,但音樂專業的學生們卻是不會欣賞的。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字咬不清楚的人他的歌唱水平會有多高。


作家常鳴


什麼叫低俗?是立法定標準?還是表決定標準?戀愛接吻小孩看到少兒不宜,那成人看到了算低俗嗎?有人養的相聲演員可以說高雅相聲,自己兒養自己兒的人是要高雅還是要養家餬口活命哪?


鳳之子4


高雅低俗有標準嗎?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標準。文藝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民群眾喜歡的就是高雅的。脫離群眾,躲在高樓大廈裡閉門造車,憑空想象,製造出一些人民群眾並不喜歡的垃圾作品,美其曰“高雅”,騙黨騙國騙人民,實屬罪大惡極!


浩罡


藝人的特長就是賣,什麼暢銷賣什麼,市場需要髒他們就賣髒,市場喜歡黃,他們就泛黃。因為打著藝術的幌子,往往發揮的比需要的更髒、更黃、更有嚼頭、更過癮、更有那種偷不著的意淫感。一個時期以來,男女之事已成了大眾精神和肉體一致的追求和愛好,其原理是中了西方“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毒。怪誰呢?


中國的堂吉訶德


有一件事,我搞不懂!何為低俗?何為高雅?所謂的高雅有多少笑料?低俗,就現在的低俗,到底低到何種地步?真的叫人無法接受了嗎?

在有整天的低俗高雅的,有何標準?天天把高雅掛在嘴上的人,真的是高雅人士嗎?未必是。其心中不知道有多骯髒呢?


不在迷跡過去


人多數是低俗的,沒念過幾年書,沒留過洋,沒受過高等教育,不是高素質的人才,也沒見過世面,土生土長的祖祖輩輩就是從低俗中走過來的,就喜歡低俗趣味的,什麼美聲唱法,歌劇,話劇高雅藝術欣賞不了,姜昆的高雅相聲,有多少人愛聽愛看,在演高雅的小品會有多少人去觀賞,別用高雅素質綁架普普通通貧民百姓了。


紫曉天宜


鋼琴音樂會,芭蕾舞,京劇這些你也有錢或者有能力看呀,你就是個老百姓,不看這些,上面這些也輪不到你是不是,你有燕尾服嗎?你會走板?怕2000元門票你去睡覺💤了,不如看看鋼管舞,郭德綱相聲,喝一碗茶,哈哈一樂,你就是小老百姓,別一天到晚關心宇宙飛船,咱們大學文化享受只享受大學以下東西。


關心三下123


編者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一句老話:陽春白雪和者蓋寡,高雅的藝術,是有文化有素養的人欣賞的,比如交響樂,在藝術品位高端的場景裡欣賞。而通俗的相聲小品是下里巴人(也就是普羅大眾)酒後飯餘以博一笑的藝術。兩種不一樣的人群所喜愛。

二是相聲和小品就象平時說個笑話,逗個樂。本身是大眾緩解壓力輕鬆一下而已,營造個快樂氛圍。不可過分苟求什麼高雅!群眾喜聞樂見就行。你看國粹京劇及其它著名劇種都觀(聽)者無幾,足見相聲小品為大眾喜愛。

三是某些二字,那就是相聲小品的少數題材,有黃段,有糟粕,有傷害人格的包袱,這是相聲及小品演員思想境界不高,以醜為美,迎合一些人的陰暗心理,以博掌聲。這就與公眾的倫理取向相悖,當然公眾會嗤之以鼻!相信這樣的相聲小品不會流傳很久!


秀水名山


低俗的相聲,小品還有一定市場。有什麼樣的節目就有什麼樣的觀眾。為了贏得哈哈一笑,使盡渾身解數,笑聲過後,吧嗒吧嗒嘴,沒什麼滋味,這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但客觀存在不能代表歷史的發展方向。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在提高。哈哈一笑在東北被稱為扯犢子,耍狗駝子,越來越遭到人們的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