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亲子沟通?

WangYao祖国君


人与人的交流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当我们讨论一段好的关系是怎样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其中的细节。

亲子关系的发展需要父母和孩子双方共同努力。它要求双方都能够明白别人的感受,并且“有效地”理解双方的。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的是时间和实践。尽早发现双亲之一或孩子未满足的需求,有利于关系的发展。


以下描述的一些小步骤,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来建立关系。

(1)花时间共处,彼此观察:选择一个能让孩子放松的时间,通过观察,逐渐了解孩子的活动形式和意义。

(2)注视孩子的眼睛:有些孩子会躲避目光对视,但父母应该温柔地反复尝试。如果孩子回避对视,可以用你的眼睛去追随他的,并尝试让孩子来跟随你的眼睛。在做这种尝试的时候记得要保持微笑,这样做能够鼓励孩子来学习对视。不要抓住孩子的脸,强迫他看你的眼睛,这会让敏感气质的孩子感到难受,应该用温柔的方式去鼓励孩子。

(3)辨别孩子的气质类型:孩子可能是易养型气质,也可能是难养型气质。如果孩子属于难养型,他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非常难以适应。这也意味着你需要更温柔地帮助他去接触各种新的环境,使他们学会放松和信任你。

(4)抚触、亲吻孩子:选择你和孩子都感到放松的时间,在温暖的房间里,用毛巾包住孩子,一次露出一条手臂,温柔地向下轻轻抚摸,接着抚摸另一条手臂,然后是腹部和腿。敏感气质的孩子可能不喜欢被裸露,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从脚开始,逐渐扩展至腿或手臂。一些孩子喜欢被包裹住,这样会让他们感觉更安全。很多地区都有教授婴儿按摩的课程,如果你家附近有这样的课程,应该去参加学习。这是一个很棒的活动,因为在那里你可以和其他妈妈聚会,还能帮助孩子学会放松。孩子们需要尽早学会在有压力的环境中放松下来,抚触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这个本领,适时的亲吻孩子,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5)识别你自己的气质:你的个性是内向还是外向?你的配偶呢?孩子像你还是你的配偶?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但他们的确会表现出一些相近的特性,并帮助孩子从你身上学会如何应对那些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但如果你拥有一个积极活跃的个性,它就有可能会让你那倾向于安静的孩子感到不舒服。

(6)与孩子交谈:说什么并不重要,你可以说一些诸如洗衣服或打扫卫生之类的话题。通常孩子喜欢听到你的声音,这样他们能知道你就在附近。应该为他们提供机会来回应你说的话。沟通是一项他们必须学习的生活技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与父母持续交谈数分钟,你应该鼓励这样的行为,以促进孩子的成长。

(7)对孩子微笑:孩子喜欢模仿成人,因此如果你希望他们微笑,就要示范给他们看。

(8)与孩子玩: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对宝宝书、故事、响铃、可爱的玩具盒色彩鲜艳的物体有反应。

(9)不要太忙碌:父母生活常常很忙碌。如果可能,应该常常减慢自己的节奏,来迎合孩子。

(10)建立日常生活时序:即使很小的孩子在面对他们能辨识的生活时序时,也会感到更安全,更放松。但请不要太僵化。

(11)不要害怕求助:通常朋友和亲戚都会非常乐意在你需要做自己的事情时,帮忙照看孩子。

(12)认识一些住在附近并能帮得上忙的父母:很多人都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大部分父母通常只有2-3个真正能帮上忙的密友。尝试去参加一些产后以及幼儿小组,与别的父母结对,保持固定的联系。

(13)别担心错误: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小婴儿总是会让父母感到力不能胜。

(14)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细微变化:如果可能应该在日记中记下它们,不需天天记,但应该记录下每个成长的里程碑,如孩子的第一个微笑或向你伸出手的那一刻。以后你和孩子一起回顾这些记录时,会感到很快乐。


儿科医生鲍秀兰


有效,这两个字很重要,现在人人都讲效率,我们正可以从这里入手。

比如,拿我家来说,我有一个三岁的妹妹,我妈早上要给她洗脸,小孩子洗脸磨磨蹭蹭,洗的很慢,边玩边洗,妈妈往往边是絮叨,边是给孩子几下把手脸随便一擦洗,也不管孩子有些不情愿的挣扎。几次之后,我发现,叫孩子洗脸,她总说不洗。

原因出在哪里?就是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世界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妈妈总以为帮孩子几下子就把脸洗了,管她哼哼几声不情愿,小孩子嘛,不懂事,其实孩子虽不懂事,但是孩子对自己感情很懂,我不舒服,我就不做。妈妈想要效率,几下洗完,但是她忽略了孩子的感情,如果要让孩子自己懂事自己洗脸,并不是给她教上两次三次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可能需要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养成的习惯,必须你如果用一个月给孩子教会洗脸,今后都不用管,但是你总要所谓的效率,不顾孩子的感情,每次不耐烦地给她几下洗完,看似每次效率高,但是孩子一直学不会洗脸,而且孩子对于洗脸还有排斥,这样看来,聪敏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绝不是急躁的。

他们的世界很多时候也不是很困难的,不要对孩子随意设限,我们可能觉得古文,繁体字很难,或者其他自己以为很难的事,可是孩子心中没有难易,只有感不感兴趣。

还有,孩子即使现在还小,但他作为一个人,是有自己人格的,不能时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即使这样做了,但心中还是要有这个底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最难和父母沟通,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以为自己长大了,父母多认为孩子没长大。冲突就来了。

父母想当然的去设定孩子,不许看电视球赛,不许吃垃圾食品,不许谈恋爱等等,一旦发现,就唠叨个没完。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这时候已经学会了观察周遭,他也会看父母有没有看电视,有没有吃零食,或者谈恋爱。而这时候,许多父母往往没有先做好表率,孩子会在心中想:为什么你可以,我不可以?此时不能小看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即毛主席说的,压迫!

这怎么成了压迫呢?父母往往埋怨着问道。

其实这就是压迫,不要忘了,孩子是有一个人格的,你不许他做的事情,你却在这里自己做的很嗨,无论什么原因,在他心中,这已经是一种压迫了,不公平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毛主席说的。

所以要和孩子有效沟通,最终的宗旨就是,不要问别人,问问自己,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孩子,然后与孩子同心看世界,这样陪他一起成长学习,那么他就是你的朋友啦!



小圣孙履真


想想自己曾经最希望的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当了父母以后,我们往往就成了自己童年时最不喜欢的那种父母!

举个例子。闺蜜刚生了个大胖小子,好吃好睡好养的一个天使宝宝。有一阵我们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闺蜜:我家的小子才满月都已经十斤了!

我:哇,真棒!我家的满月才八斤!

闺蜜:我家的小子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好,夜奶吃的也很规律。

我:哇,好棒!我家的月子里就没好好睡过觉,到现在还要吃几遍夜奶,睡眠也没有那么规律!

闺蜜:我家的小子*&……%¥

我:哇,好棒!我家的*&%....*¥

突然有一天,我俩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正常!这不就是我们之前讨厌的那种父母爱攀比的行为么?

小时候,最讨厌的是自己被父母拎出来和别人对比,没有被欣赏感和重视感!

什么是好的亲子沟通?不说像亲密的朋友那样,最起码也不要像仇人那样吧!

记得龙应台的那本书里《孩子,你慢慢来》,有提到过: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那个人。你不会从别人的嘴里把烟拔出来扔掉,那么你就不能把坐在你对面的你的孩子嘴里的烟拔掉扔了。

像对待你身边任何一个正常人那样对待你的孩子,这是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基础。

区别于不同于旁人的是,父母子女之间除了正常的对待之外,还有爱!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而不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有爱,有被正常的对待,我想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亲子关系吧!

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


Myla1826


我从孩子6岁开始上小学后,8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陪伴他。学习生活玩耍旅行交朋友,伴随着他的成长,我也经历了再一次的成长。

亲子沟通最难却是最有必要的,就是家长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的孩子现在10岁,小学四年级,这4年我们有很多次激烈的争执,爆炸,翻脸,我一次次反思,发现最有效果的沟通,就是我要承认自己确实做错了。

孩子上学以后,就开始接触家庭和父母以外的信息,加上现在的网络环境,很多东西都在影响孩子的认知和判断,也就是他认为对的,好的,有用的,值得花钱的,很可能与我们的选择完全不同。我们眼看着他选了,做了那些我们认为“错”的事情,就会着急,本能的反应就是制止,说服,教育,再不行就呵斥,强制。

比如玩电子游戏。他们一玩就停不下来,我们则担心他的眼睛。

比如碳酸饮料,一到夏天,他们就要喝个痛快,我们则担心多喝没有好处。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缺乏耐心,上来就急眼。我们默认孩子的出发点和我们是一致的,他们也认为眼睛比好玩重要,身体健康比爽更重要。可是孩子只能是孩子的视野和认知水平。我们能接受大人之间各有个性,却要求孩子一定和我们统一。这就很为难孩子了。

我自己的经验是,每次尽量控制发火,实在控制不了的,冷静下来会马上和孩子好好的交流。告诉他妈妈刚才那样不好,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他不开心,其实妈妈也很难过。现在咱们都冷静下来,想想让妈妈发火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这问题,妈妈可以怎么帮助他。

不是有问题的孩子,是孩子遇到了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问题,不是要解决孩子。

发火强制责骂,当时确实就会有成效。但是要想事情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向推进,希望孩子在问题中明白问题是什么,要如何避免,我们还是要耐心的慢慢地给他讲。

让孩子接受这种交流的关键是,他认为你不是全能全神,他只有服从。而是他知道你也会犯错,并且会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共同成长,才能见证成长!


CC姐聊孩子


在没有孩子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会是一位非常好的妈妈,然而,当有了孩子后,和孩子朝夕相处,才发现,亲子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践行,我想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很想和孩子相处融洽,可是聊到一半就会演变成争吵,最后不欢而散。原因是为什么呢?

来看看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 妈妈:这儿冷,把外套穿上
  • 孩子:不,我不冷,妈妈
  • 妈妈:听话,穿上
  • 孩子:我不想穿,我热
  • 妈妈:我已经说过了,“快把外套穿上!”(生气了)

  • 孩子:哭了

家长习惯性的用一遍又一遍的方式告诉孩子,不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大人的判断。


其实想一想,家长这样做,完全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感受他们。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有着各自的感知系统,有着各自的真实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深深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对我最有帮助的办法就是:

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经常会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父母是如何和我沟通?”

做到倾听,回应他的感受,与他产生共情,这样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也会促进亲子沟通,因为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如果做不到倾听,理解孩子,那么孩子心里只想着愤怒,是无法面对问题的本身。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对生活的理解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时候,很难忍住不教育,生怕自己没说到位,孩子就从此走向歧途。

而如果我们理解了孩子的认知是经由自己感觉,转化,整合而形成的,我们就能忍住不说教,安静的倾听。

忍住不说教,才能倾听到生活的韵律,允许孩子活出自己的节奏。


下面几种具体步骤方法可以改善沟通关系,也可以帮助孩子面对问题的本身:

1. 安静的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2. 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 找到负面情绪的开始点,识别行为背后的情绪;

4. 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5. 表达这个行为带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6. 寻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

以上这6个步骤方法,看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一场简单的对话,一次坦诚的沟通。这样能够使家长和孩子在安全,心平气和的环境里,敞开心扉,促进亲子沟通。

还有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家长的说话态度及眼神,如果家长把这些方法当工具,没有真正理解其意义,表现出一种厌恶,不耐烦的语调,这样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亲子教育讲师舒然,专注儿童心理成长,相信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做你身边最温暖的陪伴,育儿路上,一起走。

舒然老师


每一次看到5岁女儿那灿烂的笑容,我不免都要问一问自己,女儿为什么会笑得那么开心,没有一丝勉强的味道,没有一丝做作的痕迹。

难道是缘于给她一枚巧克力糖?一个小猪佩奇毛绒玩偶?还是一只绘画用的彩笔?都不是,而是当她有了想法、不解、困惑甚至是难处时,给她一份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理解、鼓励、欣赏与懂得。


01 不为一分半毛而纠缠

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所在幼儿园离家较远,需要孩子早起,以避免上学迟到。

于是,每天早上叫女儿早些起床,便成了我和妻子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看起来简单:起床、穿衣、出门,但实际上却远远不止这些。

从女儿被我们从香甜的酣睡中叫醒开始,接下来就是各种的不配合,光起床穿上衣服,就得让我们忙活得老半天。

关键是还有时间限制,20分钟之内要完成出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否则,就会赶不上楼下的公交车。

有一次,穿上衣服后的女儿,突然冒出了一句:“我能不能多睡一会儿?我有点儿困。”

看着女儿睡眼朦胧的样子,再看一看楼下即将开走的的公交车,我“妥协”了,决定改乘出租车去,不再为省下的十块八块而纠结。

结果,从幼儿园微信圈里发出的视频当中,能够看出女儿的表现比以往要好得多,与其他小朋友玩得特别开心。

从那以后,我和妻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叫孩子起床、穿衣、赶公交车,但孩子因睡得晚,而早上起来很困的时候,我们就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不再执意坚持乘公交车,小小的变化带来的却是孩子一整天的快乐。

雨天来临,如果我们有能力给孩子一把雨伞的时候,就不要再惦记着让孩子顶本书也行,我们无需娇生惯养我们的孩子,但也没必要让她们吃本不属于他们的苦


02 不再为固有规定而坚持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对动画片情有独衷,往往是看了上集,就想看下集,不知不觉1个小时就过去了,而这样,长时间必然会对孩子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的女儿对动画片《小猪佩奇》也开始持续感兴趣起来,对此,为了满足她小小的愿望,每天晚上规定只能连续看两集,而后便洗漱,准备睡觉。

连续几个晚上,女儿都在我和妻子强制关电视机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电视机,在大人的陪伴下,走进了卫生间洗脸、刷牙......

终于到了周末,第二天不需要去幼儿园了,女儿便向我和妻子表达了自己想要再多看一集的想法。

“多看一集,你会怎么样呢?”我跟着问了一句,“多看一集,我主动关电视机,自己洗漱,上床睡觉。”女儿自信而又高兴地回答。

当我们满足了女儿的“小奢望”之后,女儿同样也没有让我们失望,按照她所说的,一样不落地进行着,而且这个习惯也就此一直保持着。

年幼时孩子的想法通常简单而透明,当孩子有了热切的期望时,尤其是在有许诺在先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通容一下,在满足他们愿望的同时,收获的往往是一份惊喜


03 不再把孩子的话放置一旁

一次周末,自己领着女儿去看了一场电影,看电影过程中,女儿想上厕所。

去女厕所吧,大人尴尬,况且小小的孩子自己到卫生间总是不能让人放心,去男厕所吧,女儿尴尬,毕竟女儿已经5岁了,而当时自己真得很后悔:没能等到妻子下班,一家3口一起去看电影。

最终,自己还是趁着男卫生间没有人的时候,领着她去了男卫生间。可是女儿却开口说:“那是男厕所,我不能进。”

一边是正在继续的电影,一边是上厕所的好时机,自己没再多想,还是坚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当中去。

电影放完了,一路上,女儿始终“不依不饶”,“那是男厕所,你不能领我到男厕所,我是大姐姐了。”

听完女儿的话,自己属实很愧疚,认认真真地做了道歉,并表示下次一定会叫上妈妈处理这样的事儿,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这时女儿伸出了小拇指,表示要一言为定,在我很配合地也用小拇指挂到她的小拇指上时,女儿满意地笑了。

通常情况下,父母大都理直气壮地站在爱的高地。而实际上,那是从自己的经验堆积物中观察到的面目,而不是事物本来实相,更不是孩子的心里想法

很赞赏一句话,要有听话的孩子,先得有“听话”的父母,无论多小的孩子,ta的自尊也如同大人一样,不容忽视。

而尊重孩子的自尊,就要学会聆听,不会聆听,就进入不了对方的频道,当然就不会被信任


04 不再独享个人时间

劳累了一天的上班族,下班后最直接的愿望就是能够坐在沙发上,追追剧,刷会儿手机,看会儿杂志等等,独享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

一天晚上,女儿照常坐在电视机前,看起了动画片,本来这也是属于她的时间,但没过多长时间,她却突然间不高兴起来。

“爸爸,妈妈,为什么我在看电视,而你们在看手机,陪我一起看不行吗?”女儿不解地问。

这时,我不由地意识到,给孩子快乐决非是给她平时爱吃的,喜欢穿的,愿意玩的,还要给她一份十足的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则必须要花时间去陪伴。

接下来,我和妻子都放下了手机,也不再谈论工作上的人情世故,3个人在一起,默默地看着动画片,而后,便是时不时传出3个人交织在一起的笑声。

有时候就在想,人到中年,当需要陪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不要忘了还要陪孩子慢慢成长,虽然,可能不一定会给他们多少金钱,多少知识,但却完全可以拿出一段时间,与ta们一起分享,一起快乐


了解更多亲子解答,敬请持续关注公众号:爱尚人生(id:asrs3344)


小施说职场


学会与孩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科学的教育贵在引导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给你举个例子。

我们平时的操作方式是:

1)直接给孩子说:宝贝,我们再玩10分钟就睡觉,命令的口气,这个时候宝贝没有说话,妈妈就坐在旁边等他。

2)然后过一会你给他说,宝贝还有3分钟了。宝贝没有说话,妈妈继续等他。

3)10分钟到了,妈妈说:“宝贝,时间到了,我们该洗澡了!”宝贝说,我还要玩一会儿。之后妈妈就火起来了,等的不耐烦了!


这个整个沟通过程说妈妈在说,宝贝在玩,没有引起孩子的共鸣,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单向沟通,所以不会产生好结果。

正确的沟通流程:

1)通过提问“你在用积木搭什么”引起孩子沟通的兴趣;

2)接纳:当孩子说要搭建一个大大的房子事,对他表示认同,确实很大,所以需要时间;

3)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问他需要5分钟还是10分钟;

4)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是否同意帮他计时并提前提醒他时间;

5)在他同意的前提下,去帮他计时并提前提醒他时间;

这一整个过程都是在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自己思考,做出决定,并不是家长命令安排的,不管孩子多大,我们要吧孩子当成我们的朋友,好好和孩子沟通,多多问他们意见,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懂事!



山涧育语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多年的人员,见到了无数的家长与孩子沟通不当而产生的矛盾问题,去和家长们沟通,去看她们沟通的方法,我逐渐的去总结出几个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每一位身处无效和亲子沟通中给你们一些帮助。


(1)首先是抓住把柄谈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

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学生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住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2)其次是集中时间谈

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外面任务重,人累,回家你啰嗦,心累,没有喘息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会与你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呢。

因此平时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注意场合,一周或一段时间,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将问题集中起来,家长提前备课,很庄重地与孩子坐在一起,要么不说,要说则集中起来一次说到位,有力度有深度。


(3)其三是针对问题谈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方面。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地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就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

谈的多,面拉得宽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胡乱联系,主观臆断。


总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的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


家长神吐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活动了,不再是之前那种只负责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了。对于小孩来说,来自父母之间爱的传递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一家人做做瑜伽,既不会太枯燥,而且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爱意。

对小孩子来说,不需要他们做动作体式,只要能够参与到父母之间的练习就行了,这个体式就是这样子的,爸爸在下边做一个幻椅体式,用双腿给妈妈搭建出来一个稳稳当当的平面,妈妈则就只是站在爸爸的腿上就可以了,然后就将自己完全交给爸爸,双手把孩子举到空中就好了。


其实不管是双人瑜伽还是亲子瑜伽,这都是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爱的,主要是很多动作都需要把自己可以完全交给对方的,没有足够的信任是做不到的,就像是这个动作,还是从幻椅式开始做起,妈妈还是要踩在爸爸的腿面上,另一条腿放在肩膀上,爸爸要用手牢牢的抓住抓住腿哦。


爸爸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优势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和孩子之间形成一个互动啊,这样的动作是不是就很简单啊,一个骆驼式是不是可以既锻炼腰部的柔韧性,也能增加身体的肌肉哦,来和波姐一起学习这个动作吧。

骆驼式体式详解:

1.双膝跪在地面,将左脚伸展在地面,绷直。

2.身体向后仰去,将左手放在左脚的脚后跟上。

3.右手要把孩子稳稳的举起来哦,可以锻炼手臂的力量。


看完这些一家人的瑜伽图片,有没有赶紧生一个小孩子出来玩的想法呢?这种亲子瑜伽真的是充满了诱惑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家人之间的情感,所以,如果你家也有小孩子,不妨来试试啊。


波罗密练瑜伽


谈到亲子沟通这个话题,我估计身边大多数为人父母的朋友是缺乏足够的自信能做好的。
我记得有个机构,就中国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沟通问题,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认为自己家庭亲子沟通没有任何障碍的,大概只有不到20%;
认为自己家庭亲子沟通存在一些问题的,超过了80%;
认为在亲子沟通方面问题比较严重的,高达50%以上。
这确实说明我们很多家长是不善于亲子沟通的,或许是不够重视,或许是苦于找不到方法。
该调查结果还表明:
亲子沟通做的好的家庭,与父母学历、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无关。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职业是教师的人,表示自己家庭也存在亲子沟通问题。而且父母是老师、公务员、企业高管等职业的,普遍感到在亲子沟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
你是不善于亲子沟通的家长吗?那就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很多人认为,亲子沟通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做好的问题,原因很简单,父母和孩子之间,除了有亲情,还有代沟啊!出生年代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在很多问题上,当然很难沟通。
但是越这样想,就越容易产生代沟,而且会不断积累矛盾,产生更多的麻烦,甚至产生“蝴蝶效应”。
在心理学上,也可以叫做“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的故事是这样的: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作为家长的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